-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关于《蜗居》的疑问和对经典台词的品论 -- 咸豆浆
10年前,在中国经济刚刚起飞的时候,大城市里的白领一族是令人羡慕的。白领意味着高学历、高收入,体面的工作、优雅的修养、丰富的精神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白领简直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但是,经济起飞以后,在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美国国债的大债主以后,中国的大部分白领却逐步沦落为房奴,就像被禁播的电视剧《蜗居》中所表述的一样。飞涨的房价让大部分白领望房兴叹。
即便已经没落了,却还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想成为没落的白领而无门,大批新毕业生没有工作。
另外一面,黑领阶层成为社会的佼佼者--他们的房子,车子,票子,吃饭,穿衣,洗浴桑拿,VIP,特种服务等等,都有人买单或国家买单,根本不需要自己掏腰包。电视剧《蜗居》里面相互勾结的贪官与奸商,就是这样的社会现实。
白领的没落与黑领的兴盛,是中国经济起飞以后的格局。
才仅仅10年之前,白领还是一个全社会人人称羡的身份。万科地产甚至将其出版的系列图书命名为《白领》。白领是指那种在高级写字楼里上班的专业技术人员,特点是高学历、高收入。特别是写字楼里外资企业,更是白领群体云集的根据地。
白领意味着体面的工作、优雅的修养、丰富的精神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白领简直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白领必定毕业于名牌大学,甚至是硕士、博士或海归,每天朝九晚五打卡,坐在格子间的电脑旁,MSN,麦当劳,卡布奇诺,丁克,地铁,打的,坐经济舱,住星级宾馆,泡吧,煲电话,听蓝调,加班,圣诞节,斯诺克,暂住证,红酒,抽555,住租来或按揭的公寓,买简约的宜家家具,收藏CD,谈论《老友记》,向往 xz,留恋于丽江,铁杆驴友,不看中文报纸不看中国电影,看《国家地理》《名牌》《读书》杂志,看卡夫卡看张爱玲看伊朗电影,洁癖,乡愁,健身,瑜伽,养吉娃娃,香水衣服鞋子泡吧旅游鲜花买书买CD看电影,月光一族。
白领的产生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末期的典型现象,证明了“知识改变命运 ”。白领大多只出现在一线城市。面对WTO的前夜,这些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开始尝试一种西方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雅皮士生活。绅士与淑女,是充满这些新思想的青年人的人生目标。《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傲慢与偏见》是他们的必读书。爱情、教养、文化、艺术、体验、精神贵族深深地吸引着他们。
10 年过去,物是人非。回头看看,当年怀着白领梦“范进中举”,当许多大学生兴冲冲踏出大学这个高级职业培训监狱大门的时候,却必须接受与黧黑的农民父亲同场竞聘的残酷现实。曾经的白领已经老去,在一场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面前,破产的破产,失业的失业,离婚的离婚。当孕育白领的贸易、广告、房地产、IT和制造业风吹雨打流水落花,脆弱的白领蓦然发现,曾经雪白挺括的领口,已经被冰冷的汗水洇得皱皱巴巴一片姜黄。春天来的时候,老去的白领继续徘徊于物价和房价飞涨的城市。伫立在林立的写字楼脚下,他今天会收到一个面试通知么……白领的传说就这样陨落了。
与此同时,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社会群体已经夺去了全中国所有的光芒,他们开着“自己的”大排量名牌汽车,出入高档酒楼,高级夜总会,乘坐头等舱或软卧,住星级宾馆,拥有黄金位置的几处豪宅,购全套红木家具,在位置最好、景观最佳,装修最豪华、质量最安全的办公楼上班,独立办公室,不打卡,饭局,会面,喝茅台五粮液,品天价普洱,抽极品中华,精装《毛评二十四史》,VIP,炒股投资保险理财,收藏古玩字画珠宝黄金,高级会所,劳力士,路易威登,奢侈品,国际顶级品牌服饰,高尔夫,公派出国,移民,护照,拉斯维加斯,美容减肥按摩,组织体检,疗养,免费医疗,贵族学校,MBO,脱产学习,党校,佣人,情人,养藏獒,带薪假……
他们就是在全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遍地开花,全面崛起的新兴黑领阶层。相对于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白领,他们的衣服是黑色的,汽车是黑色的,脸色是黑色的。他们的收入是隐蔽的,生活是隐蔽的,工作是隐蔽的……所谓隐蔽,就是像站在黑夜里的黑衣人,你知道他在,他也知道他在,但你不知道他什么样,在做什么。他们就是就职于政府和官有垄断企业的那个庞大群体。
10年间,官有建筑已经屡屡刷新了所有中国城市的高度。在气度辉煌富丽堂皇的官方办公楼面前,商业写字楼登时被压出逼仄吝啬的寒酸来。从容积率、配套、装修等各方面,拔地而起的“大裤衩”成为城市黑领新贵们的“鸟巢”。白领和他的OFFICE一起,被黑领的裤衩遮住了所有的阳光。
10年间,通过土地财政和垄断政治权力,官方组织一步步通过各种手段将社会财富向自己手中集中。不仅以重税和重复收费罚款的方式,从横向上苛刻聚敛社会财富,而且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方式,从纵向上大肆透支谋夺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根基。官有经济在垄断的无竞争市场所向披靡,源源不断的暴利如滚滚长江。水气电油电信金融烟草卫生教育海关公路等行业自不用说,即使出版、邮政、新华书店、市政、环卫、公交、盐业、矿业、铁路、民航、文化、体育、新闻、旅游、土地等这些领域,因为禁止自由竞争,其利润之丰厚仍足以使任何外企眼红得流鼻血。在当下中国随便哪一个城市,一个大腹便便的税务监管员都可以开着路虎SUV上班,他的办公室面积有多大、装修得有多豪华不必说,只消告诉你一句,他可以在单位里健身桑拿游泳……
一个刚刚工作两年的警察就已经买车买房——没要父母的钱也没按揭……一个国家电网公司的抄表员基本月薪达到8000元……简单推算一下,全国有1000多个省级,20000个厅级,好几万到十来万个县级,这还不包括北京的中央部门和军队警察系统。较发达地区普通黑领年收入10到20万元极普遍,年终发个十万元奖金不是什么稀奇事,而这也不仅仅是税务部门才有这个财力。
这是“合法”的收入,这一部分财产是不怕公示的。去年就有新闻称,南方某地所有的黑领都有两部车,而且很正常。人类都知道,对黑领来说,收入绝对不止薪水这一块,医疗交通吃喝拉撒贪污受贿等等,所有的地方都享受纳税人无偿供养,每月的车贴甚至比农民工辛苦一个月的薪水还要多,他们也可以在超市买个床单裤衩都开发票报销,或者把免费领来的大量昂贵药品卖钱。甚至嫖娼也要发票。可以说,所谓黑领,就是除了没给其配备法律意义上的配偶外,其它都是享受无偿供给的。
黑领阶层之所以生活水平急剧提高,是因为其垄断了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信息在内的一切社会资源,他们消耗了至少一半以上的中国国民收入。他们的崛起,构成了中国新二元社会的显赫一极。这个群体虽然相对数量少,但是绝对数量庞大。粗略估计一下,这种以寄生垄断为业的黑领在全国约有 2000万以上。
比起10年前苍白的小资白领来,只有这些享受和垄断了政治权利的人才真正的实现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他们绝对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生活的水准。当然,另外一极的其他“普通老百姓”则是标准的第三世界贫穷国家的国民。来自官方背景的黑领对来自民间草根的白领的颠覆,体现了政治权力向自由经济领域的渗透和僭越,以政治权力篡夺经济权力。这种食利自肥的经济身份使官方的超脱精神和公益基础遭到侵犯,合法性受到玷污,政治的伦理尊严荡然无存。官方由民众的仆从变成“民主”——民众的主子,由公共利益的正义仲裁者演化为自身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从国家和社会的守夜人退化为自私卑鄙的盗窃者。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倾向。
白领阶层可以说是开放的,或者说穷人的孩子可以通过读书实现白领梦。正因为如此,白领在大学扩招后人力资源充沛的中国急剧贬值。相对而言,黑领阶层则完全是封闭的,正因为封闭,才会奇货可居炙手可热。公共机构实际上已经成为官僚权力集团把持的私家后院,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进入这个群体,理论上说不是不可能,只能说——很渺茫。不错,公务员是公开招聘的,垄断官方企业的职位也是面向社会招聘的,只要你拥护那个党,你就可以报名考试。
但地球人都知道这里面的规矩 ——潜规则,考不考得上并不取决于考试分数。黑领的特殊之处是已经走向组织化和正在走向世袭化,前者巩固,后者继承。在白领黯然陨落之后,黑领的低调崛起在全社会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考公务员热。同时,黑领也成为所有商家追逐的目标,他们比白领具有更真实更强悍的消费力。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物价飞涨;他们对地产的投资,使农民失去了土地,使白领丧失了家园。当白领遇见黑领,立马被压出西装下面的“小”来。
今天,一个供职于夹缝状态私企的所谓白领,以他微薄的收入仅够维持温饱而已,消费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太过夸张和绝望的词语。不久前官商云集(没有几个身家低于千万)的两会上,一个黑领代表或是同情或是鄙夷地建议小白领们应该去卖肉——不是出卖自己的肉体,是卖猪肉。在这场席卷地球的金融风暴中,无数外企破产倒闭、业绩滑坡,覆巢之下,纷纷裁员降薪,白领们仓皇失业。与此相反,中国官有组织却财大气粗逆市飘红,令世界500 强为之羡慕,黑领们仍然可以毫无罪恶感的集体加薪。
近水楼台先得月,砸向黑领掌心的4万亿投资计划如同一针鸡血,使无数红了眼的黑领们激动得加额称庆——还是中国好、组织好啊。说实话,贫困潦倒的白领们从这 4万亿民脂民膏中想捡点残羹剩饭也是痴心妄想。所以说,“孔乙己”这样卑微的白领如何能与“假洋鬼子”这样傲慢的黑领同日而语?如果说白领曾经掀起一股托福热、小资热的话,黑领的江湖则使传统国学和势利文化大热。易中天的阴谋学、王立群阎崇年的帝王学、于丹的犬儒学和马未都的收藏学等等,无不映照了黑领这个社会核心消费阶层的形成。
黑领的兴起说明,20年前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反官倒运动之后,新兴知识群体在与权力群体博弈中已经完全丧失了主动权。权力经济终于在近10年从量变到质变,完成了对知识经济和自由经济的彻底颠覆。权力组织在文革后重新收复了对共和国的垄断话语权。近年来热映银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金婚》和《天下兄弟》等剧,集中反映了文革时期第一代黑领的优裕生活。权力特权下的文革被营造被演绎得无比温馨富足和谐,根本看不到知识阶层生不如死和农民阶层食不果腹的悲惨灾难。
这种以主旋律色彩出现的怀旧情绪充满复辟邪恶和美化罪恶的企图。曾经的党校高材生、当代厚黑学大师冯仑老板毫不客气地把白领鄙视为“房奴”,一个“奴”字撕下了一群人看似体面的假领。诚然,白领没有任何社会权利,没有罢工权,没有选举权,没有话语权;他们没有权势,没有资本,没有门第。相反,黑领则是这个国家的上帝选民。
他们的房子票子车子等等除过老婆之外,都一概享受无偿配给,几乎不用跟“普通老百姓”们争来抢去的所谓市场发生任何关系。白领是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一套小小栖身的房子就可以将其压垮;而黑领是如此坚不可催固若金汤,一场导致无数孩子死亡的“三鹿”惨案,也未见一人因职务犯罪被追究法律责任,仅仅纪律处分了事。因为对立法权和司法权的把持,黑领群体成为名义上和实质上的共和国公民,他们普遍享受到一个共和国公民所应当享受的一切政治权利。
从基本人权、财产权、公民权、选举权和一切社会福利,他们都应有尽有的得到了充分保护和满足。与之相反,日渐普遍和经济失宠的白领群体则无法享受到基本人权保证,更遑论公民权和社会福利。他们被官方称之为与“公民”相对立的“普通老百姓”或者“群众”。相对于“共和国公民”而言,“普通老百姓”在政治层面和法律意义上,仅相当于“人畜”、 “奴隶”或者“机器人”。他们经常被官方作为十几亿的巨额国家财产来看待,说好听点叫作“劳动力资源”。其对外的称呼为“人民”,多用在“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时候。白领的陨落代表着知识精英的穷途末路和理性精神的落败,黑领的兴盛代表着权力意识形态的扩张,和反知识重权力的血统论和阴谋论王者归来。
“知识贬值”必然带来“读书无用论”的盛行,中国社会从此向封建资本主义进一步靠拢。社会文化日渐沙化和盐碱化,重归流氓文化和宫廷权谋黑幕政治的覆辙。黑领对白领的阻击和绞杀使构成未来社会主流的新兴中产阶级胎死腹中,建立宪政公民社会的启蒙运动被迫土崩瓦解。这种财阀与权贵的合力扼杀使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严重退化直至丧失。社会结构和信息结构进一步被凝固被肢解,青年一代被年迈保守的既得利益者压制封堵在社会最底层。
健康的社会流动和财富循环陷于停滞,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力和源泉被窒息被堵死。胜者为王的狼图腾文化、不择手段的官场权谋文化、暴殄天物的面子文化和崇高伟大的满清皇帝戏之所以大行其道,正映射着白领规则的陨落与黑领规矩的升起,中国社会由知识和文明的艰难复苏,无可挽回地退回到野蛮与无知的权力通吃、弱肉强食中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全社会的羡慕、嫉妒和仇视之中,黑领阶层一方面继续低调的巩固其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另一方面在完成原始积累后,他们开始悄然向新大陆挺进——携款外逃,或者投资移民,实现自己正式加入世界发达国家高级人类的梦想,同时也使自己的后代永远彻底的摆脱水深火热的中国。摘自胡记茶行《对现状的分析——挤不进去,你永远是穷人》:据官方统计, 2004年中国农民人均年收入2936元,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如果按照世界上公认的人均1天1美元以下就属贫困的标准,我国目前还有2.1亿贫困人口。“八五”期间,公车车辆消费占到全部国家财政支出的38%,整个国家总计支出37960亿中的 37.58%用于供养行政公务人员;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年花费每年达9000 亿元以上。
中国社会阶层分类:第一个阶层(也是处于最顶端的王者阶层)是由几百个家族组成,他们拥有骇人听闻的财富,是这个国家的掌控者。在他们之下是第二个阶层——地方性的豪族,数量也许是几万家,这些人控制着地方的权力,自然也拥有无与伦比的财产。第三个阶层是由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管理人员、垄断国企人员和私营企业主等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以及顶级白领阶层等这些群体中的人员组成。第四个阶层是生活比较安逸的一般民众,他们经济上还算比较宽裕,但是社会地位不高,对社会没有什么影响力。第五个阶层是由城市平民和农村中生活比较好的农民组成。第六个阶层是贫困群体,也就是四亿没有购买能力的民众。第七个阶层是一亿没有财富的赤贫阶层,第八个阶层就是最后那一亿灾难性赤贫的阶层。
得看怎么理解读书了。封建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哪那么容易调和,就算社会主义建不成,封建早晚也会被资本主义撕地粉碎。
谈《蜗居》中的宋思明
作者:苍兰
最近,到处看到有关蜗居的评论,便也在找来网上看了一下。应该说该剧还是相当真实的披露了社会现实——房价的高涨,小市民的煎熬,欲望的诱惑,权利的腐败。剧中几个主要人物都活灵活现,却没有一个是完美的。每一个主角都有可以被人恨得咬牙切齿,被人骂得体无完肤。但是,每个人身上又有可爱可怜,吸引人的地方。喜欢他(她)们的观众可以为他所喜爱的角色犯下的任何一个错误找到理由和借口——或是情非得已,或是随波逐流。重压下的人生,造就不完美的角色,正如在红尘中奔波的你和我。
据说这是09年最好看的电视剧。是不是好看,在我看来还是其次。但是,作家和剧组直面惨淡的人生的勇氣倒是令人起敬。比起当下流行的“红色大片”或是历史剧,古装戏来说,至少《蜗居》的现实感能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的空间。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蜗居》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但是,该剧还是有遗憾的:一个原本很真实的故事被不能免俗地接上了"海萍中文学校”“海藻出国”等光明的尾巴,不能不说是该剧的硬伤。 网上已经有文章对这些硬伤已经有很深刻的批判,我不再多言。在这里,我只想谈谈我对宋思明这个人物的看法。
如前所述,对于《蜗居》中的人物,观众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解读。其中令我最为惊讶不解的是女性观众们对宋思明的接受度。从我所读到的评论也好,调查也好,大多数女性不但非常欣赏宋思明,而且多数人在宋和小贝之间会选择宋思明而非小贝。这种选择,令我无语。
如果要我给宋打分,我会借孙书记的一句话“选择题答错,零分”。宋思明所有的聪明,勤奋,融智,浪漫,儒雅,博学,圆滑,多情,深情或是无情都因为他在面对人生的大是大非的选择题时答错了答案,得零分——不,不是零分,是以倒扣分交卷。至于为什么说倒扣分,看看他给他所爱的人,爱他的人,和这的社会所留下的伤害就知道了。
宋是很聪明,从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和细腻。他先是动用手中的权利,将一块上好的农田闲置三年使其变为荒地,再动用权利将荒地划入开发区,好盖高楼,谋取最大的利益。一个步骤,一般人可能只看到眼前,宋却可以为几年以后的事情布局。 而一切,又都是在“合法,合理”中进行,好像不伤人,不害己。比起陈寺福那些商人,他的确有人情味得多。他想得到在过春节时去慰问钉子户,甚至还不断叮嘱陈不要太贪图眼前利益,要放长线,掉大鱼。在管商勾结狼狈为奸的过程中,宋比一般商人精明儒雅得多。但是,再精明儒雅博学,错了还是错了。机关算尽太聪明,精明博学的宋用深远细密的布局,给自己编织了一层层的网,再也逃不出去。在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霎那,他唯一的希望是女儿不要像自己一样,答错了选择题。那一刻的他,是该有些悔意的吧。
宋错,错在贪婪。在圣经里,耶和华神这样说:“不 可 杀 人 。 不 可 奸 淫 。 不 可 偷 盗 。不 可 作 假 见 证 陷 害 人 。 不 可 贪 恋 人 的 房 屋 ; 也 不 可 贪 恋 人 的 妻 子 、 仆 婢 、 牛 驴 , 并 他 一 切 所 有 的 。”(出埃及记20:13-17)这里,贪婪,和杀人一样同列十戒。可宋贪了,不但贪图他人的土地,房子,钱财,还贪恋他人的女人。博学而有远见的他却不知道,这个贪恋给他会带来什么后果。
祸哉,宋思明,当他沉浸在温柔乡,为得到海藻这个“心头的珍珠”而得意,为不断扩大的楼盘地产而踌躇满志时,当他使用手上的权力呼风唤雨时,他不知道,已经有祸在他的颈项上不能解脱了。
而他和海藻的所谓爱情,更是让我看得心惊胆跳。当他说着爱,却不肯给海藻一个婚姻时,当他强势地让海藻不明不白地当单身妈妈时,当他将与自己共患难的发妻暴露在痛苦和羞辱中却口口声声地说绝对不会和妻子离婚时,我没有看到爱情,我看到的只有欲望,权势,自私,和无情。更让我胆寒的是他竟然用妻子卖掉弟弟和母亲的房子换来的钱给他的情人海藻享用。这钱可是妻子为了帮他赎罪,割舍了自己和自己亲人的一切七拼八凑筹集起来的救命钱。他明明也是被妻子患难中的真情所感动过。他明明知道,如果自己真的出了事,妻子,女儿,岳母和自己的父母都要靠这笔钱来生活。可是,他竟然做得到,前一个晚上还搂着妻子流泪,第二天早晨却背着妻子,将这救命钱给了他的心肝宝贝海藻。好个深情款款的一个大情人!他却不曾想到,正是这笔不义之财,杀死了海藻肚子里他心心念念的宋家唯一的男丁,并夺去了海藻生育的能力。
都说宋思明对海藻深情,我却实在看不出来他对海藻到底有多深情。因为他给海藻都不是自己的,或是贪来的,或是权势换来的,或是妻子给予的。唯一一个他自己能够给海藻的,就是一个婚姻,一个安定的归属,但他却吝啬于给予。相反,我深深地领略了他对发妻,甚至对海藻的冷酷和无情!
更为讽刺的是他对海藻所谓的爱,竟然是然是建立在虚幻的处女情结上。在他为自己拥有了海藻的初夜而感动欣喜的时候,海藻其实早已经是小贝的女人。 如果他从一开始知道了这个真相,还会那么“疯狂”地爱海藻吗?而他“纯洁”的海藻明明知道了这个美丽的误会,却没有勇气澄清。可怜的宋思明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所爱的竟然只是自己的幻觉!
人聪明融智如宋思明,也不过如此。而真正的智慧,却不在这等人的心中。
人情债,肉偿还----《蜗居》的道德和政治透视
送交者: km 2009年12月20日01:49:25
贪官和二奶,按理是最招人恨的角色。然而,《蜗居》中的贪官和二奶,宋思明和郭海藻,我非但无法恨他们,反倒是非常同情,这是怎么一回事?
宋思明是吸取了大量民脂民膏,挥金如土,当然应该谴责和声讨。但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当官的还是只能和当官的比。中国当官的,如果处在宋的位置上,有几个能够干净的?按照宋的说法(应该是作者的看法),如果他不随波逐流,早被周围的官员当作危险的异类弄掉了。剧中的官员不是公开说:我们不贪污,但是都受贿。还有,说到二奶,周围人不是笑话宋正经无人么?结果,宋为了显的同类,叫海藻参加同学会。
再看宋的受贿渠道:土地低价包揽,但全国各地不是都是那么做的么?哪个干净了?
说到底,在现在中国,做官的能贪的不贪的没有。之所以被打倒是因为政治斗争,只要对方把你绊倒,撤掉你的后台,走通上层路线,你肯定完蛋,因为这时对方只需要搜集所谓证据,而这有何难?给我一个专案组,我可以把任一个中国官员打倒。孙书记口口声声人民人民,哪个信?
其他方面,我甚至看不出宋有什么可谴责之处。他通情达理,文质彬彬,温良恭俭,热情助人,而且还讲感情,对海藻付出真情,负责到底,大难临头则对周围人员均作安排。
我们来看看宋对海萍家的恩惠:
资助买房
拯救苏淳
推荐海萍上课
帮助苏淳创业
如果宋处于小贝的位置,他会舍不得拿出6万么?我看不会。
再说海藻,是给人层次不高,轻薄的感觉。但她却是剧中数一数二的善良人。人情债,肉偿还,我自然不赞成这么做,但是,如果问,剧中还有谁还能有如此情操的,大概没有了。
滴水之恩,涌泉以报,我以为是中华道德最重要的一条,是人格最具份量的准线。海藻最后不肯打胎,首先还是不想吃人白食。如果是一般二奶,别说知恩图报,不落石下井就算好的了。当然,海藻不是一般二奶,一般二奶哪有什么爱情不爱情的,更不会考虑什么生小孩回报的了。
海藻是背叛了小贝。但海藻不欠他的,终身饭票都献给他了,居然连6万都不肯借,太垃圾了!处子之身给了你,别说6万,有多少就应该拿多少!而到了这个时候,海藻竟然还不离开小贝,实在太善良和糊涂了。要知道,海藻不是什么已经卖给了小贝的商品,而且没有结婚,不存在红杏出墙的问题。当然,小贝可以选择离开而不必心怀内疚(否则拿了人家终身饭票跑掉不是太可恶了?),但凭什么你一再歇斯底里大发作,甚至将海藻野蛮强暴。有暴力倾向朋友,绝对垃圾,但海藻居然一忍再忍。
海萍从小对海藻好,海藻为了海萍的买房,把身体都豁出去了。为了救苏淳,海藻毫不犹豫把自己所有钱,十几万,一下子全拿出来了。是的,做二奶的海藻是个物质女孩,但实质上,关键的时候,反映出海藻其实是个心灵女孩。
贪官和二奶,给人最龌龊的感觉。但是,宋思明和郭海藻,我怎么觉得连罗密欧和朱丽叶相比都要相形失色?
最后,宋思明飞车撞死,壮哉!古代英雄飞马摔死。听到最后不幸消息的宋思明,相信连死的心都有了。
海萍和苏淳是典型的老实人,好人。但人格和情操和贪官和二奶比,差距甚远。苏淳,受人帮助如此之多,不思报答,却一心避祸,简直是小人。海萍也是够呛,受了宋思明和海藻那么多好处,她报答了什么呢?当然,她并未做不道德事,宋思明和海藻的帮忙是他们自己主动,而且他们并不企图任何回报。但是你好坏终归知道吧?为什么到最后,海藻已经伤心到三个月无法说话(痛悼宋思明),你却在贬损宋思明!别人或许可以怎么说,你不行,何况还好意思对海藻!当然,究竟是作者糊涂,还是海萍糊涂,我就不知道了。你们铁杆两人帮成功了,但是建立在人家鲜血和生命的基础之上。就像老李夫妻最后捞到了大房子,但却是建立在老娘一条命上。
最后说说为什么中共何以半禁了此剧。诚然,美化了贪官和二奶对中共是有利的。但这多少也美化了陈良宇,这点有人不爽。诚然剧中有不少八股说教很是迎合当局需要。但观众更注意的是众人不打官腔时候流露出来官场的普遍黑暗。当然,更直截了当的则是高昂的房价及其背后的黑暗刺激了观众,为人民对当局的不满火上加油。
我不想因为美化了贪官和二奶而指责作者。大部分情况下作者总按照自然和容易的情节铺开发展,把贪官和二奶结果弄现代版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而现实中的贪官和二奶则比他们坏的多。但,如果把文强搬上屏幕,未演就要轰动了,而中共当局是肯定不允许的。我估计,美化贪官和二奶结不是作者的目的,而是怎么容易创作就怎么创作的结果。但无论如何,这个丝毫无损于作品的光辉。这光辉就是其中人性情操文化的显露,引发我们的思考和检讨。而人性情操文化,则是一切文艺作品中真正至关紧要的东西,而至于贪官和二奶是好是坏,房价是高是低,都不重要。当然,作为一个应时作品,《蜗居》引发了各界对时局,政治的关注,揭一揭当局的痛处,这是作品现实主义成功的反应,给与当局压力,就对中国的时局走向可能做出一定影响,这是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杰出贡献。
凤凰网
很久很久都没有看一部冗长的电视连续剧了,几年前,当看到《贞观长歌》中安康公主在新婚之夜含泪放飞孔明灯的那一幕时,我这个曾经多愁善感却又很久未曾流泪的男儿也不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而潸然泪下。
电视情节往往是虚拟的,但在历史和现实中,很多虚拟的情节却很容易找到原型,虚构的故事之所以能让人感动,不是因为被感动者感情脆弱,而是因为能引起被感动者的共鸣。越是痴情的男女越是容易被那些凄惨的爱情故事所感动,越是曾经颠沛流离的人越会为电视或电影中人物的悲惨遭遇感到由衷的怜悯。
中国大陆产的电视连续剧可以说是恒河沙数,虽然很多片子尚未问世就为媒体所热炒,但我却无动于衷,不是因为嫌女主角不漂亮,也不是因为觉得演员的演技不如海外的明星,而是因为故事脱离现实,一个原本道德沦丧的社会在很多现代剧里却被描绘成总体上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人性的恶被压抑,而人性的善却被出乎意料地加以弘扬。也许,我们不应对编剧和导演太求全责备,因为在一个条条框框太多的社会里,高音压缩和低音抬升已是常态,很多时候甚至还需要违心地变声。
时光的脚步即将走过2009年,出人意料的是,长篇电视连续剧《蜗居》竟在这寒冷的岁末横空出世。虽然国内的媒体在一开始就对其报道颇多,但我却无动于衷,并不想去亲睹这部戏讲的什么,因为担心掉进媒体和商人的炒作陷阱。国内媒体对《蜗居》的关注最终延烧到了海外,虽然国内观众对这部电视具有很大的争议,但在海外,几乎是一边倒的赞赏。这赞赏不是因为哪个角色形象的伟岸,而是因为这部戏能直面中国社会的现实。
电视《蜗居》是根据女作家六六的小说《蜗居》改编演绎而成,我没有看过原著,据说电视《蜗居》给予了原著应有的尊重,未进行刻意的删节和添油加醋。作家六六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大陆人,但遗憾的是,早在1999年便飞身海外,到新加坡定居。从她的创作履历可以清楚地发现,她的数部著作都是在她到海外定居后完成的。看到六六,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高行健,如果不是流亡海外,诺贝尔文学奖也许会注定与他无缘。
《蜗居》之所以在中国观众中引发强烈争议,不是因为它在鞭挞社会的阴暗和人性的罪恶,而是因为里面有太多露骨的性镜头和性语言。据说,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国家广电总局最终向这部电视发出了封杀令,现在能观看这部电视的地方也许只有互联网了。比较讽刺的是,小说《蜗居》虽然一版再版,却未能享受到电视《蜗居》这种待遇。现在新拍的电视剧中,不知道哪一部能做到像以前那些红色剧目那样一尘不染,随便找一部出来,都很容易找到肉麻的镜头。
广电总局之所以封杀《蜗居》,我想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性,而是因为真,因为里面对高房价的描述、对官场腐败的描述、对人性贪婪与自私的描述几乎超越之前的任何一部电视剧。如此贴近生活和反映真实社会的片子,岂能不挑动广电总局和一些特别观众的敏感神经?联想起之前《红问号》被禁的遭遇,其实,《蜗居》这样的片子不被禁才不正常。
幸亏有了互联网和一大批的视频网站,我才有幸在《蜗居》被禁之后从头到尾认真品味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精彩与真实。我是不分昼夜地将它看完的,头十集是在youtube上看的,后面的二十多集那上面就没有了,所以我只能找到土豆网上继续看。如果一定要对比之前我看过的电视剧,《蜗居》给我的感觉足以称得上是震撼,但要和现实社会相比,则一切都在意料之内和情理之中。三十五集的电视连续剧听起来有些冗长,其实,看完了还觉得意犹未尽,真实的社会也许比《蜗居》里面更不堪入目和让人痛彻心扉。
宋思明身为政府高官,却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这明显是我们的法律所不容许的事情,但在看《蜗居》的过程中,我还是禁不住在很多时候为他捏一把汗。虽然宋思明贪得无厌和十恶不赦,但从很多小事上,我们仍然可以窥见这个男人内心的那丝柔弱和良知。宋思明最终因为车祸而一命呜呼,当看到他的尸体冷冷地躺在太平间露出赤脚的那一幕时,我的内心没有喜悦,而是感到出奇地冰凉,如果是在另一个国度,宋思明也许不会走上这条不归路。
电视《蜗居》中的女角色被几位女演员演绎得十分生动,海萍的聪明伶俐和海藻的柔情万种都会让我感觉到他们就是故事中的原型。不过,虽然海萍一直都是以正面形象示人,但海藻却给我一种复杂的感受,当看到她起初被宋思明蹂躏时,我为她感到遗憾和对她表示同情,但在她和小贝分道扬镳后又投入宋思明的怀抱时,却又为她感到不齿,当看到她在宋思明为她购置的住房里被宋太太打得睡在地上时,我没有一丝的怜悯,反而也觉得她是自作自受。
中国的传统认为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天职,虽然现在很少有男人和女人会认为应该继承这种传统,但小女人的思想仍然在绝大多数现代中国女人心目中挥之不去。很多女人喜欢在口里念叨男女平等,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希望找个坚实的男人肩膀做依靠,而男人的肩膀是否坚实不再取决于他的身体强壮程度,而是取决于他的政治或经济地位。《蜗居》中的海萍让人越看越美丽,因为她能和丈夫同甘共苦,而宋太太在宋思明东窗事发后不遗余力地挽救宋思明则让人看到了一个传统妇女那令人感动的真情和美德。恰恰相反的是,开始让人同情的海藻却让我越看越觉得龌龊和丑陋,和海藻有相同倾向的女人在中国也许不在少数。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蜗居》里虽然有不少露骨的镜头,但却在描述人性最龌龊的一面的同时,告诉人们最简单却又最难以让很多人明白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一定要踏实,不要梦想着去摘现成的桃子,做事一定要讲良心和遵纪守法,否则,你迟早会有身败名裂甚至是横死街头的那一天。
在我看来,如今的很多中国女人已经不再把自己视为万物之灵,而是把自己当作可以换来荣华富贵的一件商品,当下的很多婚姻可以说都是一种金钱与肉体的交易,没有真正的感情可言,更不必说有爱情。《蜗居》虽然被禁了,但在网络上却播得很火,但愿它能成为中国女人的一面镜子和一剂良药,让中国女人能真正独立起来和找回东方女性的魅力。
太平间里放着一张病床,床单盖住了死者的脸,只露出一双赤脚。那是宋思明?笑话!!导演的良苦用心何人能懂??现在就有我这个业余推理小说家,带你抽丝剥茧,还原一个真实的结局,一个隐藏在背后的巨大秘密!
当宋思明血流满面的从车里探出头,到太平间里的死尸,中间跳过了太多环节。秘密就藏在这段时间里。
1. 全局多次提到车祸,但对车祸的认识都是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死人更是大家认为最不可能发生的事。可是最后宋却出车祸了,还死了,这与前面的铺垫明显相抵触,这是矛盾一。
2.电视里宋被大卡车撞了,但很明显撞时卡车已经停了,至少速度已经很低了,翻车是因为宋开的太快了,火着的更是莫名其妙,这一切只为掩盖一个事实,导演不想让宋当场毙命!
3.马克的电话。马克是个bug,他的出现正是宋还活着的最好证明,他在最后说了宋的很多好话,说他在美国,在中国如何照顾他等等,这是为什么?这可不是闲笔,这是向观众表明他会为宋提供一切帮助!
4.最为诡异的一幕发生在最后,海藻居然跟马克上美国去了!!去疗伤?开什么玩笑?这种情节不会出现在这么真实的电视连续剧中的,只有港台剧的结尾才会这样。那么海藻出国干嘛?
5.如果说以上几条还有些牵强的话,那么这一条将无可辩驳。那就是临走前,海藻将一张存折交给了海萍,那是五百万的存折,那是海藻拼死也不肯交出去的存折,现在她拱手让出去。是她从物质女进化为圣女了吗?别那么天真啦,别那么傻啦,她是海藻啊!那她为什么这么做?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她知道胜利最后会属于她自己。她将和宋结婚,而宋夫人失去了一切,这是胜利的女人对失败的女人的一种怜悯!又或是对自己良心的一种宽恕。
好吧,让我来揭开谜底。宋思明没有死,他被赶到的救护车送到了医院,而这家医院不是普通的医院,前文中已有照应,想起来了吗?正是宋的岳父所住的医院,而这家医院的院长与宋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
下面的情节比较美剧化,宋的容貌毁的很严重,这也是为何宋会血流满面了。这时院长动用他的非常手段,移花接木,斗转星移,从太平间里找出一个与宋身高相似,体型相当的人,冒充宋,再把宋偷偷转移出去,这对他来说不是难事。
警方的人员是亲眼看见宋出事的,所以并不会怀疑。在中国,只要你权力够大,手段够硬,门路够广,这些事完全可以做到。
现在该马克出场了,你以为马克回国真是去帮朋友的忙?糊涂!哪里突然冒出的朋友?他的离开只有一个理由——给宋安排后路。但他没想到宋会出事,但错进错出,满脸绷带的宋思明在各方的照应下顺利潜逃!
下面是三个月后,宋的伤养的差不多了。海藻也缓过来了,这时海藻的手机响了,是个奇怪的号码——
海藻:“喂?”
宋思明:“是我。”
海藻:......
海藻泪流满面。
飞机场,受宋委托的马克来陪海藻一起出国。
事情就是这样。
总算跟风看完了《蜗居》。其中的社会意义大家已经谈了很多了。我觉得除此以外,这部剧和同一作者的《双面胶》一样,也以刻画人性,特别是人情见长。《蜗居》中描写的三个男人,就有很多引人深思的看点。
《蜗居》里首先出场的男人是苏淳。年轻时候的他,和很多人一样风华正茂,对未来信心满满。但是几年过去,他就变成一个平凡务实的丈夫了。然而,苏淳是我在 剧中最喜欢的男人。他有些窝囊,没有什么大成就,也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但是他知道自己,接受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处境和生活。在买不起房子的时候, 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和赚点外快,也就是听天由命。当他阴错阳差升了官,成了众人奉承的对象时,他的反应是诚惶诚恐,断然辞去工作远离是非。虽然他没有辉 煌,但也没有放弃。他活得踏实,安全。他也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妻子海萍要钱的压力面前,他宁可冒着妻子暴怒的危险去借高利贷,也不向父母提出非分要求。 升官后面对酒色的诱惑,他却丝毫不为所动。而我更欣赏的,是他对妻子海萍的关爱。虽然他在物质上不能满足海萍的要求,也不会甜言蜜语,但他从心底里把海萍 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当她发怒时,他就忍气吞声让她消气;当她发愁时,他会马上觉察并安慰消解。当她高兴时,他会衷心欢喜,再以几句冷幽默锦上添花。他了解 妻子的梦想和志向,并竭尽全力去支持。他也许算不上女人的依靠,但绝对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伴侣。
小贝,则是另一个极端。他生性乐观风趣,给他的爱人海藻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和甜蜜。他真心爱海藻,也愿意用一生来呵护她。但是,他行为的中心,还是自己的内 心满足。大多数时候,让海藻高兴就能给自己带来欢乐,所以他乐此不彼。但是当两人的需求产生矛盾时,他就很难顾及别人了。他们的第一次冲突,是借钱给海藻 姐姐的事。小贝存钱买房的计划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他不能体谅海藻照顾姐姐的心意,结果是第一次把海藻推向了宋思明。如果说这是因为海藻的需求超出了小贝的 能力,那么我们再看看当他发现海藻外遇以后的表现吧。他的第一反应是自虐:在雨夜中出走,病了拒绝上医院。然后他发觉自己离不开海藻,海藻也愿意留在他身 边,而且和宋断了联系。而小贝是怎样表现的呢?他一直是受害者的心态,不但闷闷不乐,而且常常无端提起旧事指责海藻。当然作为深爱海藻的男友,他受的伤害 是非常大的。他需要疗伤,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他在这个关系中不但是受害者,也是海藻一条船上的人。海藻那时也在情绪风暴之中,迫切需要他的扶持和关爱。而 他帮助了海藻什么呢?不但没有,还有意无意给她造成新的痛苦。最后,因为看到海藻手机上一个宋的短信,他就断然离开了海藻,全然不管前因后果。我想,小贝 不是一个坏人,但他没有为“爱”做好准备。他的视界,他的能力,还没有超越他自己。这样的“爱人”,同甘的时候是非常享受的,但共苦的时候就要打个问号 了。
《蜗居》里着墨最多的男人是宋思明。撇开“贪官”这些不谈,宋其实是一个非常自我中心的人。就像宋太太说的,别人在他眼里都是棋子。对自己的家庭就不用说 了,就是对海藻,宋也是完全出于自己的需要。他口口声声说爱海藻,但对海藻的世界,对海藻的梦想和人生观根本不屑去了解。相反,他把海藻连根拔出了她的土 壤,把她变成了一个不能自立,没有未来的空心人。人们常常称许宋思明“负责任”。他自己一定也是这样认为。“我的女人我就要让她快乐”是他常挂在嘴边的 话。但他的“责任”似乎局限于物质上的照顾。而给妻子和海藻带来的精神创伤,却不在他的视野内。这不是因为他不能了解那些痛苦,而是他不能在不牺牲自己的 前提下去解决。于是,那就不是他“责任”的一部份了。更进一步,在妻子和二奶之间为了对一方的“责任”而伤害另一方,在他看来是问心无愧的事。当然,拿了 妻子娘家卖房得来的钱去安顿二奶,比那些始乱终弃的人要好。但是如果这就算尽到了责任的话,要求也太低了吧。
宋思明的另一个问题,是不会平等待人。当然,他不象那些暴发户那样飞扬跋扈,他在给海藻钱时会说“请给我个机会帮助你”。但是他因权力和财富而来的优越 感,仍然有意无意地显示出来。小到带她去火锅店,大到帮她摆平业务纠纷,一切都在宋这个“救世主”的掌控之下。而海藻只要惊叹和感激就行了。就连他与海藻 的第一次,宋也是如此地霸道,全然不顾海藻是否作好了心理准备。实际上,宋思明之所以需要“二奶”,就是因为在原配那里得不到那种优越感。在从单身宿舍一 路走来的结发妻子眼里,他这个“成功男人”是没什么魔力的。只有未曾见证他过去的人,才会崇拜他今天的光环。但是,崇拜不是爱。海藻从怕他,感激他到倚赖 他,依恋他,但从来没有过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承诺。宋和海藻,是不可能做到心心相印,生死不离的。
与其说宋思明是个坏人,不如说他是个迷失的人。他一直是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按社会对自己的期望来为人处世。这也是《蜗居》上演后,那么多人赞赏宋思明的原因。所以我认为,宋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而是社会的。
苏淳,小贝和宋思明只是作者创造出的三个艺术形象。对他们过度的解读其实也没有多大意思。但是古人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从这三个人身上,是不是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呢?
【声明:《蜗居》对人的描写不是完全前后一致。不少时候我觉得作者是借人物的口说自己的话,或者让人物表现出太多的社会现象而导致前后矛盾。所以我的印象只是基于我所注意到的情节。别人看后有不同的印象,是完全正常的。】
送交者: 幸福剧团
“蜗居”中的宋思明,导致他最后绝望到自杀的原因是:他未来可能有的儿子已经没有了,这是男人,人到中年的致命打击,很显然,这里有个共性,即是:中年男人的儿子情结。
《孟子 离娄篇》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这无子的子,即是断绝后代,没有家传的香火种子的意思。
剧团还记得一位邻居,平常本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主,有天下班回来,看见儿子穿着大人的一件T恤衫,里面没有穿裤子就在大院里面奔跑,不料这个做父亲的回到家里,破天荒地拿着儿子的童内裤就出来跟着儿子的后面追,一边追,还一边大声说道:“儿子,快点把裤子穿上,那是命根那!”,可这儿子死活不听从父亲的劝告,越跑越快。
当时正是下班的高峰期,多年以后,大家提起这个做父亲的名字来,依然记得这个“命根那!”的搞笑场面。
剧团移民到北欧来过后,去到学校学习,不要看平日里在国内抱怨这,抱怨那的,可临到人家来抱怨我们的时候,那内心是一百个不乐意。有天老师在课堂上讲在中国的农村家庭,因为一心想要儿子,中国又是一胎政策,结果出生的女婴,就会活活被弄死。剧团反驳道:“不全是事实,在城市里面,很多家庭的女孩简直是个宝贝呢”。老师拿着挑衅的眼神再次问道:“有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剧团感觉犹如在法庭上受审一样。这是与不是之间,有点太绝对了。
但是,中国男人,或者更广泛的说亚洲男人的儿子情结的确是根深蒂固的。
有个台湾商人,早年去大陆做生意,认识了聪明秀丽的离婚女人黎黎,黎黎就是靠着这位商人起家,做起了生意的,本来单位企业已经不景气,她靠着自己的生意,不单养得活自己的儿子,还养着下岗的弟弟,还得孝敬父母,这一家人的生活,都得靠着她。
黎黎跟着这个男人,倒是好了几年,这个男人在台湾是有家室的,也有女孩而无儿子的,但是两边牵去扯来,矛盾日益出来,黎黎几年下来,在经济上独立起来过后,就想跟这个男人说拜拜了,可是这个男人不愿意,最后还跟她打了起来。
这一打之后,黎黎更坚定了分手的决心。为了证明自己决绝,黎黎在分手之后,办理了去澳大利亚的商务考察。
可是经过短时间的考查,黎黎才知道在国外,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光靠在餐馆打工度日,没有亲人和朋友相聚的孤独日子,更没有自己热爱的打麻将,坐茶馆那份悠闲的事业,她果断地打道回府,重新做起自己以往的生意来。
黎黎回国以后,台湾的旧好又寻上门来,他直白希望黎黎能给他生一个儿子。结果呢?这个男人还真的梦想成真,黎黎不但成功地怀了孕,还成功地生下了他传香火的儿子。儿子生下来过后,男人便把这个儿子弄到了台湾,让自己的老婆来养。
黎黎呢,最后也如愿得到了事先商定好的人民币一百万。
话说到张皮特呢,命运就要欠佳些,虽然在美国奋斗了二三十年的,女儿已经上了大学,妻子跟着他多年的拼打,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干将,财富积累得不少,可是他内心呢,总想有个儿子。
张皮特平日里当着妻子的面,是很怕她的,怕是怕,但这只是个表面的现象,怕并不代表他就没有贼心和贼胆。他后来几次回国,嘴上说是看望自己年迈的父母,其实暗地里是想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就是寻找一个女人,给他生一个儿子出来。
不怕生米,就怕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到时候铁的事实摆在他妻子的面前,未必然不认?“心中不怕就不怕。”皮特张在内心这样鼓励着自己。
皮特张回到国内,就委托好友张罗此事,但是,他并没有道明他寻找女人的真正动机,朋友以为他是中年感情危机,想寻找点感情的慰藉,于是满口答应。
朋友很快就找到一个离异的中年女性朋友前来见面,可惜这位女性偏偏又对从美国回来的皮特张充满了敬仰之情,她幻想着他在海外接受教育后的风度与气质,以及见过世面的成熟稳练,幻想着跟他的风雅之情。
结果见面不到五分钟,皮特张就忍不住了,他单刀直入地说:“你能帮我生个儿子吗?”
“生儿子?”,离异女性很惊讶皮特张的怪异,怎么不谈情,也不说爱,连性也免谈了,直接就说想要个儿子,这跟她的想象也差得太远了嘛。
这女人也不是才18岁,她沉住气问道:“如果真有了儿子该怎么办呢?”
皮特张就如在做生意一样,很流利地回答:“有了儿子以后,我就想法把他带到国外去。”
“那么把我也带到国外去吗?”
“你就在国内,我给你买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每个月给你2千元的花销。我每年回来两次,可以跟你住在一起,平日里,你该怎么就怎么,我不能限制你交往异性朋友,这对你不公平。”
“你以为人都可以买卖的了哈”,女人思忖着,但是对于这样的事情,还真是头一次遇到,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力。
她对皮特张说道:“这样的事情还真有点意外,那么,我先回去了。”皮特张一点也不难为情,他轻松地说道:“好,你回去好好想想再回答我。”
皮特张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度,接着说:“那我送你一程,我们刚好同路。”
皮特张比这个女人先到达父母居住的地址,他看了看出租车计程表上的价格,掏出10元人民币出来,对着出租车司机说道:“当前的价格是9元,我这10元就不用找零了。”
看到这里,这个女人终于上来了脾气,她抢过他手中的10元钱,从窗口扔了出去,这时,皮特张已经跨出出租车了,女人叹道:“还口口声声儿子,儿子的,龟儿子的 哟 !”
出租车司机很解风情地笑了起来:“呵呵,这样的人少见哈。”
出租车很快就开得离皮特张有些距离了,这女人会头看见远处的皮特张来,已经没有先前那样高大了,因为他正弯着腰杆从地上捡起她扔出窗口的那10元钱。
这个女人回去就跟朋友说:“我只想深情地呕吐了!”
皮特张的朋友听了以后也诧异:“这龟儿子的也是混到中级职称才出了国的,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按理说出国是开洋荤的,怎么跟回到旧社会一样了呢?真是几十年风水轮流转,这人那,活东活西的,早已经到了中年,还真的想要个儿子了,这人有了财以后,还真急着发家啰。”
最后,还得把话说回来,皮特张的老婆知道他们同床异梦很多年,他那肚子里面的花花肠子,以及他那尾巴一翘,皮特张的老婆还能不知道——他要拉什么屎?她毕竟也是一名人生职场里的冲锋陷阵者,背地里早就把全部的财产,都转移到她唯一的女儿的名字上面去了。
看谁道高一筹。
第一阶段是小贝同志 啥也没有 整天傻乐呵 一旦碰上事情才发现自己要能力没能力 要资历没资历 整个就是一个被屠宰与收割的对象
这样的人就算是运气不错碰上一个如花似玉的女朋友也很容易被人撬了行 这是男人的第一个悲惨
第二阶段就是苏醇同志 运气爆棚或者是幸亏运气比较差劲找的女朋友水平不咋地没有人撬行让他得以携手婚姻 那又怎么样呢 常言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
没钱没地位 一辈子抬不起头 外面被领导骂家里被老婆骂 过的一点地位都没有 这样的日子是男人的第二个悲哀
第三阶段就是宋秘书了 更加运气爆棚到居然老婆没有被人撬行 自己混的还不错那又怎么样 上面要讨好领导 下面要伺候老婆孩子 一旦失手就是身败名裂妻离子散的下场 这个日子似乎也不是很美妙
总起来看 三个阶段都看下来 正应了佛家的说法 众生皆苦 有生皆孽
过去我在农村听老人们说过
马这个动物是很有点特别的 常言道马不拉误 就是马拉的车一旦陷住以后马顶多给你拉一下如果拉不动他就罢工了 如果驾辕的与拉长套的都是马而陷住的话 他们就只会拉一下 (据老人们的经验说如果把驾辕与拉长套的牲口交换一下 马还可以再为你拉一下)
所以 有经验的车夫套车的牲口一般是不用纯粹的马的
另外 骑马的时候也是一样 马一旦跑太累了就站住不走了 就算是打得再狠也没用 这就叫做跑站了 知道马脾气的人一般也不和他较劲
实际上 较劲你也叫不过他
到可以和他一起安然到老,就两个人,没有怨尤。
机上。
海藻坐在靠窗的位置。沉默的她一直看着窗外漂浮的云。
“不想喝点什么?”马克问。
海藻抱歉的摇头,勉强挤出一丝微笑。过去仍然是一片巨大的乌云,压在她的心头上,难以呼吸。这一路,马克很体贴地几乎不说话,让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纽约机场。飞机降落。
马克起身拿行李。“海藻,我们已经在美国的国土上,你应该快乐起来。你有理由快乐。”
海藻礼节性地微笑,但对马克特别强调的最后那一句稍稍疑惑。她抬起头看马克,马克却径直往前走去。
马克开着车,经过了繁华地带,又经过幽静小路。没见他有停下来的意思。海藻仍然带着那个梦游的神情坐在旁边。说好先借住在马克的一处公寓里,等过一阵子也许去进修英文?还是找地方打工?马克说可以先去他的公司实习,但他又说看海藻到了之后的打算,说不需要这么着急,也许到了之后会改变主意。改变主意?海藻还是疑惑。她并没有什么主意,也并没有细想将来,也许她真的需要让一个全新的环境激起一切重新开始的欲望和斗志。
“海藻,在那个公寓里,有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他在等你。”
“等我?”海藻勉强把自己的思绪拉回来。
“是的。等你。”马克再不开口。海藻任由他一路开。
经过了一片小小的山坡,一个转弯,一栋精致的小楼呈现在眼前。马克只拿起手机拨了一个号码,还没听到对方铃响,大门已经缓缓打开。沿着车道开进去,他们停在了门口。
门开处,一个居家服装的黑发男人站在那里。中等身材。外表稳重精干。即使巨大的心潮波动,仍然不失外表的冷静。嘴角带着他标志性的微笑。
海藻僵在位置上如被石化。
宋思明。
这不是真的?海藻呼吸困难。心头的痛一阵阵袭来。泪不知不觉模糊了眼眶。她的手,下意识的摸在了曾经隆起的小腹那里。
宋思明在那里站了很久很久。他一直看着车里的海藻。他的黑眼珠越来越亮,海藻想,那是眼泪吗?这一切都是幻影吧?马克?她转头看马克,看到的是鼓励的笑容。
宋思明走到海藻这边,为她打开车门。当他拉起海藻柔软苍白的手,那熟悉的温度,那熟悉的力度,海藻终于确信这一切是真的。她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跨出车子,怎样倒在宋的怀抱里,怎样被带到室内,马克又是何时离开的。
当她清醒过来,一睁眼,那张熟悉的脸就在眼前,黑而亮的眼睛紧紧盯着她,仿佛要看到她的心里去。
“海藻。是我。真的是我。”宋温柔地唤她。
“你。。。你不是。。。”
“是。那是无可奈何之下的计谋。当时已经无路可走。只有这样,我才能脱身。海藻,对不起。对不起。。。”
海藻开始哽咽,说不出话来。
“海藻。对不起。我让你受苦。你在医院的时候,我不能来看你,只能在这里等你。这几个月是如此漫长。刚才你们到的时候,我几乎不敢相信,你真的来了。我真的还能再看到你。”
“可是。。你为什么不早让我知道。。”海藻边哭边说。她的手,又按在了肚子上。
“对不起。对不起。海藻。真的,对不起。”宋一边说着,一边抓住了海藻停留在肚子上的那只手,“海藻,我说过,要用我的一生来保护你,不让你受委屈。可是我没有做到。我让你经历这么大的痛苦,让你独自担当。但凡当时有一点办法,我不会把你一个人丢下。海藻,海藻,请你原谅我。我只有脱身了,才能再见到你,这是我当时唯一的心愿。”宋思明把头埋在海藻的手心里,海藻感到手心一阵湿热。
他们保持着依偎的姿势不变。直到窗外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没有人站起来开灯。海藻不想动。不敢动。她怕这是一场梦。动一动梦就会醒。
宋思明的手,一直在温柔地抚摸她的头发。
直到天色渐亮,屋里的家具逐渐呈现出清晰的轮廓。海藻才抬起头来。眼前的宋思明,比以前瘦很多。但他的眼睛仍然是晶亮的。他看着海藻,温柔的笑容还是和以前一样。
海萍现在忙碌得很,学校初开张,很多事情要张罗。当初建学,马克投资了大部分,这也给了海萍很大的压力,希望学校可以早日走上正轨,至少能将投资的部分尽快收回来。
但理想和现实总有那么一段差距。除了马克的资金,他们自己只出得起一小部分,其余的钱都被那套房子吃了,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去打广告。目前,靠着认识的学生之间互相介绍,学生也才一共不到十个,老师只有两个:海萍,刘盈。刘盈是她大学同学介绍的,年轻有能力,最主要的是有经验,也兼职教过一些外国学生。但海萍有一点点疑惑,刘盈说,她的男朋友一听这个学校名字,就去问了些人,鬼鬼祟祟地不知道打听什么,然后极力反对刘盈到这里上班。海萍问,为什么?刘盈回答她也不知道,男朋友不肯说,为了这他们还吵了一架。但最终刘盈还是来了,海萍很感激,因为她能给出的工资并不高。
直到有一天,刘盈当着海萍的面给男友打电话。
“小贝,晚上去看电影吧,有新片呢。”。。。
海萍一愣。等刘盈挂断电话,便问“男朋友叫什么名字啊?”
“贝利。怎么想起问这个?”
海萍心想,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不会这么巧吧。
“哦,我以前认识一个叫贝利的,后来不联系了。他在哪儿工作?”
“银河科技。”
海萍这下明白了。是小贝。难怪他反对,他去问过人,说明他知道是谁的学校,他不想和以前再有联系。但看来刘盈并不知情。也许小贝从未和她提过海藻。
海藻。想起海藻,海萍的心头仍然是一片担忧。到了美国海藻一直没有来电话,让家里的人非常担心。倒是马克,写来了邮件,告诉海萍,海藻很好,有些事情不便多说,要看海藻自己是否想透露。
那天晚上,忙碌了一天,海萍正在灯下算账,电话响了。
“姐。是我,海藻。”
“呀,海藻!你终于来电话了!你可把我们急坏了呀!你好不好?还习惯吗?”
“好。姐,你帮我问爸妈好。”
“那你。。。住在哪里?找工作了吗?”
“姐,我暂时不找工作,后天就走,去欧洲的一个国家。波兰。”
“去波兰?为什么去波兰?海藻?我不明白?”
“姐,我不是一个人去。。他带我去,他说那里安全。”海藻的声音有些迟疑。
“他?他是谁?马克?马克为什么要带你去波兰?他没说啊?那里安全?为什么?”海萍一连串的发问,她恨不能此刻飞到海藻身边,当面问个清楚。
“姐”,海藻的声音压低了,好像怕别人听见,“是宋。”
海萍犹如被电击。半晌说不出话来。
“宋?宋思明?你是说,他没死?”
“没。他让马克带我出来。他说为防万一,还是到波兰比较好,他在那儿早就安排好了。”
“海藻。。。我。。我不知道怎么说。。这太突然。。你为什么不早打电话来?”
“哎呀姐,我没事。我就是花了点时间让自己适应”。。海藻在电话里把过程简短地告诉了海萍。因为有所顾忌,她描绘得很简单。海萍握着电话,半晌不知道该说什么。
“海藻,他的老婆被抓了,孩子大概被亲戚接走了,他跟你说过么?”
“说了。他对孩子有安排。发生的事他都知道。”
“那你。。。他不介意?”海萍不想说出“子宫”这两个字。
“唉。。”海藻微微地叹息一声,“当然不,再说这本来就是他的错呀。”
“那你,决定跟他走?他对你们的未来有什么打算?到了那个波兰,他不像在这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你们靠什么生活?”
“看吧。暂时生活是没问题,他也有一些安排,但我还不清楚,具体他也没跟我说。”
“海藻,你真想好了?你们真决定在一起?”
“姐!我现在还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叻。在这里和在波兰,有什么区别?我一样都要重新开始,到了那里再说吧。我给你电话。”
“可是你跟着他,怎么重新开始?海藻,你真爱他么?即使现在他还有钱,但他落魄了,流亡海外?”
“。。。姐,跟谁在一起不是跟。我大概习惯他了。”声音听来有点灰心。
挂断电话,海藻长时间地凝视着窗外。宋出去办事了,这栋小楼下个星期就要出租给别人,海藻还没习惯纽约的天空,又要搬迁。对于去波兰,宋有他的理由,而且,在那里他已经安排了一个小小的房屋中介,到时候海藻如果寂寞,可以去办公室上班。那天,宋说,以后的生活不会有问题,让海藻不用为这些担心。海藻并不担心,她知道,宋能死里逃生,必定早已安排好后路,他是个稳妥,有计划的人。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提不起兴致来,好像一眼看到了生活的尽头,索然无味。原本,她对生活还是有一些幻想的,那幻想当然包括了努力工作,拼搏,生孩子,和相爱的人一起到老。现在,这幻想里缺了很多东西。她甚至开始回顾,自己是否足够爱宋,足够到可以和他一起安然到老,就两个人,没有怨尤。
我妹妹也是蜗居的忠实观众,我第一次看就感觉到这个片子没有那么简单,但是透着一股荒凉。里面没有真正的那种爱和沟通,那跟我的生活差别太大了,跟我追求的生活差别更大。
今天看到此处的点评,不由不花不宝啊。写的非常好。
刚看到,居然是转载,不过作者实在是太有才了。
倒是太港台剧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