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05) -- 江南水
水系地图,结合行政区划。
我主要是从地形来考虑的:米仓山-大巴山和秦岭怎么过?这两个地方不都有不少路是栈道吗?汉水能朔流而上吗?如果水路能运物资,那蜀道也就不算难了吧。
当然蜀地的物资对打楚国很有帮助——顺流而下就行了。不过要运到咸阳,恐怕费的周章就太大了。
而且,水利方面秦人的水平非常高,都江堰、灵渠,郑国渠。
郑国渠按照东方六国的实力估计是个累死毛驴的胡萝卜,但是秦人就是把它给吃了。
逆流的问题可能不大,但以上是山区,难度应该很大。
或许可以沿汉水逆流运到邓(现在的襄樊/襄阳一带),再由陆路运到宛(现在的南阳),从宛由武关入关中。即使这样,这样陆路运输的长度也很不短了。
链接资料的分析,在当时情况下赵括也不能做的更好了。那么问题出现了,是后人在成王败寇的庸俗历史观视觉下刻意对赵括的丑化呢,还是另有实情。
长平之战是战国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虽然秦一统的趋势不可改变(强兵屯粮),但是假设众多的偶然事件能够像不利于秦的方向转变,很难说秦始皇能够如愿快速的一统。
在武安君白起指挥的战斗中,只有这一战打成了消耗战,其余的都是以大胜速胜而告终。如果赵括水平不行,那其余与白起对阵的将领又该得到什么评价呢?
那个谁都可以编辑的,就跟维基百科一样啊。
搜索了一下,来源应该是网友戏作,被人摘进百度百科。
这篇文章里的赵括,不是中国的赵括,可能是某个平行世界的赵括吧,文中有意无意的硬伤太多了。不可当真,不可当真...
只是觉得这个决策的过程比较有戏剧性,如果确实有史料基础,由水兄妙笔写来,一定更引人入胜吧
没发现支持赵括的史料啊。
先秦史的一个大麻烦就是,史料不够丰富,很多大事儿,只是三言两语。
相对来说,长平战役的史料足够多了,但是感觉还是太少
长平战役的规模,足以跟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媲美,但是总共没多少字的文字记载。
关于三大战役,光电报的字数,也该不下上万吧
我尽量把所能找到的文字记载全部列出来,尽可能的还原一下这个战役。
长江中上游的各条航道,可以把蜀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送到都城咸阳
看了王树兄和黄河故人兄的讨论,立马感觉拨云见日,总算是体会到秦昭王提前一年做准备的良苦用心了。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秦国人对这场战役的准备程度,是赵国人比不了的,胜败的天平,在一开始,就倾向秦国
没有实际带过部队的经验,甚至连流血都没见过,根本不知道统帅承受的压力有多大,赶鸭子上架绝对要出问题,何况是四十万大军的统帅,不仅军事部署,粮草供应,敌情判断等复杂的问题哪里是他应付的了的。他如果能从营团级开始干起都不至于捅出那么大的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