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明朝那些事的那些事—正文 -- 花差花差农民
“正因为俺认为历史是巨大的网络,所以俺才不喜欢穿越。”——穿越文,压倒多数都是穿越到过去,而不是未来。
因为穿越到过去,我们对过去的网络已经有一定认识,可以表现得很NB;穿越到未来,就显得SB了。
西西河是个好地方,在这里跟大家多学习、交流,提升,谢谢!
你申请我挺你。
谢谢农民的支持,握个手
偶还要多多学习。归隐做啥,潜水了?
似乎有说法是主要是天灾。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的冬天非常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为寒冷的,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是相当寒冷的,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
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整个降温过程十分明显,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在百万年也是最低的6、7个极度寒冷的时期之一。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
极度寒冷的时期骤然加剧,粮食产量骤然下降,这对于一个人口庞大的帝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并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
这样长时间和高密度的灾害极度削弱了明朝的国力,到了1619年整个“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中气温最为寒冷的时期整整肆虐了20余年,这时发生了萨尔浒之战,以火器军械为主要战力的明军被迫在粮草和装备都匮乏,且训练并不足备的情况下和后金军开战,更为不幸的是此战中的三个分战场上,明朝军队的数量都不如后金军,后金军以其机动性取得了每每数倍于明军的优势兵力,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崇祯即位以后灾情更是进入了谷底。综合南北方志的记载,灾变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万历十三年(1585年)开始变得明显,但时起时伏,1600年前后开始骤然加剧,崇祯一朝才达到灾变的高峰。
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同时鼠疫也开始蔓延,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终于在山西爆发,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区,这直接导致了北京城的轻易被攻占。
明朝灭亡以后,气温于1650年后开始快速回升,这才有了满清所谓“康乾盛世”,其实不过是气温回暖后灾情减弱罢了,和明朝正常时期比还差很远。
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再加上内忧外患,崇祯须有超人的才智才可应付,偏偏他只有中人之资,纵使他再勤勉,也是无力回天啊。
这个说法我早知道,但是此说不是非常有力,除非有证据能证明中国所有朝代灭亡时都有类似情况。另外俺怀疑此说为附会。
明朝灭亡主要还是内部问题,外力只是加了一把劲,这种把责任都推到老天头上,好像明朝是个千载难逢的倒霉蛋的企图,俺觉得很没必要。
具体请参看:
正规的叫法是小冰期(Little Ice Age)
小冰期是相当漫长的(相对于人类活动而言,相对于地质活动则非常短暂),绵延数个世纪(大约是1550到1850年间),不止你所引说的“1580-1644”这么短,而且这是全球性的。
另外,因为古代没有温度的数据,通常是用树木年轮序列等间接方法去获得年份的温度,并不怎么精确,所以虽然有人认为1560-1690年间中国有一个相对明显的冷期,但也并不是集中于明清交替之间的。
至于像你所引用的数据里这么言之凿凿的:
基本可以认为是捏造。
难道基因突变也搞批发?
比如关于明武宗“大捷”的困惑,我不知道困惑什么。
当年明月说熊廷弼是被东林党人整下去的,首劾熊廷弼的是陆宗文,浙党的,摇旗呐喊最起劲的是张鹤鸣,此人和熊廷弼有仇而且也不是东林党人。我估计当年明月是看见东林党人袁应泰接了老熊的班,就估摸着是东林党人发难整老熊.
还有关于大议礼的厚黑学解读,更是莫名其妙。
至今下面的什么小冰河期,按照这个小冰河期推论,最严重的时期反倒是在清初,顺治年间还有岳阳湖封冻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