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29) -- 江南水

共:💬209 🌺10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里有一点不太同意

那个时候,“到西部去”是天下读书人的最大梦想,差不多能赶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洋插队。

汹涌的外来人员,就像今天的农民工,挤满了咸阳城的大街小巷,也把秦国的宗室成员,挤到了十七层半地狱,让他们整天生活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

这个好像不能这么说吧。商鞅、张仪、范雎,甚至包括李斯在内都是在自己国家里不受重视,甚至混不下去了才跑到秦国去的。秦国当时被视作蛮夷,不到走投无路,一般中原人士还是不太想去的。

家园 计划,计划而已

过去那上百年,就像是在忙忙叨叨的修水渠,接下来的这十几年,就是水到渠成了,就像是多米诺骨牌的最后几块。

很不厚道的说,这段历史,我读一次,失望一次。感觉就像是在读一本劣质小说,前半部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到了最后,该有一个大高潮了,他反而是草草的结束了。

关于秦赵之间那几次大战,我也一直在找史料,但是找来找去,就那么一点儿,兄台能提供一二否?

家园 这个也太苛刻了吧

秦灭楚的60万大兵团决战,荆轲刺秦王都不算高潮么?六国在和秦国的长期马拉松赛跑中已经耗尽了体力,最后想冲刺也没劲了。

家园 我是根据《史记》中的列传推测的

秦国当时被视作蛮夷,不到走投无路,一般中原人士还是不太想去的。

这话在春秋时期,还说得过去,到了战国就不一定了。吕不韦能招募那么多门客,就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不怎么看重秦国的门第了。

再说了,当时天下有多少读书人能在其他国家找到位子,在《史记》的列传中也就是孙膑、吴起、苏秦、乐毅等寥寥数人,还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其中孙膑、吴起在秦国崛起之前,苏秦没有什么正经位子,也就乐毅还算是受到了绝对重用。

反观秦国有商鞅、张仪、甘茂、范雎、蔡泽。

从概率学上来说,说天下读书人云集咸阳,应该不过分吧。

家园 呵呵,我是说史料数量跟前面比,差太多了

60万秦军灭楚,规模应该不亚于长平大战,可是全部的史料加起来就《王翦列传》里的那几百字,就这么几个字儿,还集中在战前,尤其是王翦的求田问舍,后来的正式战役,就二百来字儿。我是想破了头,都没法想像出这场仗是怎么打的。

尤其是最重要的后勤供应,一个字儿都没有,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保障后勤的,难不成也是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荆轲刺秦,倒是有不少料,这个还算不错。

修正一下我的观点,读战国历史,像是读古龙的小说,高手对决时,前期的气氛铺垫的相当精彩,到最后一击的时候,反而是三两句就交代了。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33)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关键词是“弱”的话,那么赵国的关键词就是“悲”。

在沙丘,赵国先是上演了一部英雄横死的悲情大片;后来在长平,四十万赵军又出演了一幕人间悲剧;接下来在风雨飘摇中,赵国人完成了悲壮的邯郸保卫战。

除了这个“悲”字,还能有更恰当的字吗?

在长平大战时,我说过,如果按照廉颇那种老鼠不出洞的打法,跟秦国人周旋,将会让赵国死得很难看。这不是架空历史的瞎琢磨,就在邯郸保卫战胜利六年后(前251年),燕国人就姗姗来迟的来给我做了一个背书。

这一年,燕国最后一个领导人燕王喜,派丞相栗腹来到赵国,表达两国世世代代做好邻居好伙伴的良好愿望,并且还给赵孝成王送上了五百金的礼金,说是让他买酒喝。

两场大战,让赵国成了半残,他也急需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要注意跟邻国搞好关系,睦邻友好是赵国的第一选择。既然燕国前来表达“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良好愿望,赵国更是乐得顺水推舟。

顺利完成任务后,栗丞相回国。完成正常的述职报告后,栗丞相向燕王喜描述了一个诱人的前景:赵国的成年人基本上都在长平做了鬼,年轻的一代还没有挑起大梁,是个捞一把的黄金机会。

听了这个前景,燕王喜的眼里发出的光芒,颇有几分色狼看到小寡妇的神韵,找个人商量一下吧,也就是再找个人来背书一下。

燕王喜找到了牛人乐毅的儿子,昌国君乐间。

乐间非但不愿意给燕王喜背书,反而长赵国的志气,赵国天生就是四面受敌,严酷的现实,让普通的赵国人都成为了战士,基本上就是全民皆兵,没法打。

言外之意就是,燕军的战斗力不行,连赵国的普通人都不如。

燕王喜也默认了乐间对燕军战斗力的暗示,但是并不死心:那我就以多打少,两个打一个,应该没问题吧?

乐间的答复很坚决,没戏。

燕王喜还是没有死心,那五个打一个总行了吧?

乐间还是那俩字儿,没戏。

这下燕王喜真的急了,没有哪个老板,愿意别人说自己的手下都是饭桶。

不过还好,除了败兴的乐间,其它的大臣都主张趁机去捞一把。

少数服从多数,更何况老板还站在多数人这一边呢。

就这么干了。

燕国出动了两个军,两千乘战车,兵分两路,一路由丞相栗腹率领,南下攻击赵国邯郸附近的鄗(今河北柏乡县),一路由卿秦率领,西进攻击赵国北方的代(今河北蔚县)。

大夫将渠一看燕王喜玩儿真格的,赶忙前去劝阻。他就不能再说燕军的战斗力不行啦,而是从虚处着手:刚刚跟人家表达了友好态度,扭头就翻脸,不是个好兆头,这么做肯定是要吃亏的。

燕王喜也许是这样想的,秦国搞得更不像话,也没见他吃过什么亏,有秦国这个光辉榜样在前面,为什么不学习一下呢。

在秦国赖皮精神的指引下,燕国的大军出发了。

大军出发后,燕王喜为了确保不出现什么闪失,还亲自率领着一支预备队,准备随时支援其它两路大军。

就在燕王喜出征前,倒胃口的将渠又来了,拽住了燕王的绶带一个劲儿的劝阻:大王不要亲自去啊,去了也没戏。

正在兴头上的燕王喜,很不待见这个败兴的家伙,一脚就把他踢开了,头也不回的奔向了那个美妙的前景。

将渠大夫很伤心,竟然哭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是为自己挨了领导一脚而伤心,而是为领导而伤心。

不得不说,燕国人前期的忽悠,还是很有效果的。直到燕军来到鄗北边的宋子(今河北赵县)的时候,赵国人才反应过来:这年头并不是秦国一家不靠谱,燕国跟他是一个德性。

估计,赵国上下看到燕国这架势,应该是又好气又好笑,也不撒泡尿照照,就你那个德性也配向秦国学习吗?

啥也不说了,揍燕国那个狗娘养的。

赵国又一次派出了名将廉颇,北上,给不靠谱的燕国人一点儿颜色看看。

面对秦军的时候,廉颇老将军有点儿没辙,但是面对着回归了正常状态的燕军,廉颇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鄗,燕军选择的决战地点。

在这里,廉颇交出了一份让赵国人民满意的答卷,不但结结实实的收拾了燕国人一顿,还给那个胡出主意的栗腹,开了一个追悼会。

燕国南下攻击赵国腹地的大军,固然是不露脸,西进攻击赵国边地的那一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乐间在赵国的宗亲乐乘,在代俘虏了燕国西路军的统帅卿秦。

乐间看势头不妙,也抓紧时间离开了燕国,跑到了赵国。不得不说,在跳船方面,乐毅父子有着绝对优良的基因传承。

如果一切到此结束,燕国该是感觉多么的幸福啊。

在取得了保家卫国的重大胜利后,赵国人并没有见好就收,反而是得寸进尺,趁着胜利的热乎劲儿,包围了燕国的都城蓟(今北京)。

公元前250年,廉颇率领赵军包围了蓟。这一围就是两三年,也让燕国人尝了一下当年赵国邯郸保卫战的滋味。

在刑法上,赵国的这种行为,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防卫过当。赵国人能够这么意气风发的防卫过当,首先是托了燕军的福,燕军将士的水平跟豆腐渣有得一拼。同时,赵国人也沾了国际大环境的光

秦昭王去世后,秦国的领导人开始了超高频率的走马换将,内政怎么着也得需要磨合一下。秦国人一消停,赵国就轻松多啦,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好好消遣一下燕国。

到了公元前248年,在燕国玩儿得很high的赵国人,感觉有点儿麻烦了。

不是燕国人忽然得到了什么神功秘笈,功力暴涨,给赵国制造了麻烦,而是赵国的西方邻居秦国,又不消停了。这一年,秦军在蒙骜的率领下,攻占了赵国的榆次(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城、狼孟(今山西省阳曲县)。这一地区大大小小三十七座城池,落到了秦国人手里。

赵国人知道,消遣燕国的游戏该结束了,再玩儿下去就是玩儿火啦。

就在这个时候,燕国人主动提出媾和。赵国人这会儿反而沉了住气,拿起了架子,声明,除了那个将渠,我谁也不跟他谈。

为了江山社稷,将渠大夫也只好委屈一下,做一个媾和大使。燕赵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赵国让燕国割让了五座城池,算是停战的条件。

燕国可真是偷鸡不成,还搭上一把粮食。有道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燕国呢,悲歌倒是唱了不少,可跟慷慨实在是搭不上边,面对着半残的赵国,依旧是马尾提豆腐。

燕军连东西南北都没分清,就被赵军反包围了自己的都城;秦军则围着邯郸城啃了好几年,逼得赵国把自己的软实力发挥到极致,积攒了几代人的人品彻底用光了,才侥幸逃过一劫。

都在战国混,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首先说明一点,燕国遭这个报应,跟他是不是地道,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秦国经常比他还不靠谱,但是在通常情况下,都能捞点儿便宜。

我们再来看一下燕国这次动用的全部兵力,两个军。根据前面提到过的春秋时期的军事编制,两个军不过才两万五千人。就这点儿兵力,他还放在了两个篮子里,并且还让其中的一路深入到赵国的腹地,也太不把赵国当盘儿菜了吧。

前面赵奢就说过,三万人横行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燕国人还拿着老黄历查黄道吉日,真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假如燕军将士是变形金刚组成的无敌战队,用这几万人马搞定赵国也没什么大问题。关键是,燕王喜都知道自己将士的战斗力不怎么靠谱,按照他自己的乐观估计,燕军将士两个打一个,他也该能算出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

难道燕王喜真的确信赵国凑不出一万多人来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燕王喜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既高估了自己,又低估了对方,要是能够取得一个大团圆的完美结局,那才真是天大的笑话呢。

另外,燕军将士的战斗力真的很雷人,弱得让人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很纳闷,同样都是跟胡人接壤,燕国人咋就没吸收一点儿异族的剽悍呢?

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一下赵军的战斗力,两场大战下来,赵国基本上就剩下了一口气,就凭这一口气,还能把燕国涮得死去活来。

可以说,在整个战国时代,单从军事实力来讲,没有哪一个诸侯,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够超过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就是秦国,也不敢小觑赵国的军事力量,长平大战他准备了整整一年,后来邯郸前线吃紧的时候,白起宁愿去死,也不去背战败的黑锅。

赵国那超强的军事实力,也让他在后世获得了相当高的美誉度,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里的“慷慨”说的就是赵国。

赵国毕竟是一个政治集团,不管他多么慷慨,各种政治纷争,他都会一样不落的占全。当年在沙丘,赵国让他们的主父赵武灵王悲情谢幕,更是书写了战国历史上最让人叹息的一页。

自从赵武灵王悲情谢幕后,赵国迎来了罕见的政治和谐期,君臣基本上做到了互信互认,大臣之间也没有太多的疙瘩,还留下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

历史告诉我,和谐是政治生活中的奢侈品,斗争才是大众产品。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也带走了赵国那和谐的政治生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送花献宝

送花 关闭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唉,燕国蠢,后来的北宋更蠢

徽宗时的伐辽几乎是原封不动的重演了这出戏码,一样的不自量力。

家园 看得很过瘾!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唉,联金抗辽,联蒙抗金。整个悲剧啊
家园 南宋和北宋还不一样

一来有靖康之耻,二来金国在灭亡前夕还打算攻打南宋转嫁危机,想不和蒙古联盟都不成,而且南宋在灭金过程中表现还不错,端平入洛虽然败了,但和蒙古的战争还打了四十多年,没有贾似道的话未必会被灭,北宋才是完全的悲剧,不仅伐辽大败,出钱赎回燕京,而且仅仅两年后就被灭,实在太难看了。

家园 说什么呢你。

而且南宋在灭金过程中表现还不错,

当年要是我还在的话。。。。。。。

家园 哈哈,南宋灭金的孟珙也是名将

估计双方能打平手,陈和尚是好的将领,但不是统帅,被无能上级活活拖死了。

家园 联金抗辽,联蒙抗金,不是错。

在金还是辽北部一个小部落,蒙古在金的欺压下羽翼未丰的时候,联金抗辽,联蒙抗金不失为上策。

错就错在,当金和蒙古强大起来,辽和金都面临南北夹击、都有向宋媾和的可能性的情况下,北南宋竟然图眼前利益,忘黄雀在后,联手金和蒙古把辽和金给灭了。失去辽和金这个屏障,北宋南宋单独面对强大的金和蒙古,于是自取灭亡。

更绝的是,有北宋灭辽以致被金灭国的这个前鉴不远,南宋竟然也重蹈灭金以致被元灭国这个覆辙。北宋统治者蠢,南宋统治者则是蠢上加蠢。

本朝就聪明得多了。

家园 战国以将的千年内荀子的地位一直高于孟子

“在后世的地位上,荀子远远看不到孟子的后背,孟子是亚圣(仅次于圣人孔子),荀子啥圣也不是。”

直到宋儒搞了孟子升格运动后,孟子才压倒荀子成为了儒家的亚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