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巧遇抗战老兵 -- holmers
他运气不错,抗战结束后被挑去美国培训,没参加内战。要不然多半在鲁南当了俘虏。炮5团和新1军在缅甸磨合得好好的,偏偏被陈诚拆开用在华东,基本上莫名其妙地在鲁南被马励武葬送掉了。装备人员到了土共那里,主要演变成了华野特纵炮1团。
其祖父乃雄奇奉化小同乡,嫡系中的嫡系,本人以后做过经国侍卫长、驻以色列军事代表及驻美军方代表、国安局海外部部长、台北士林蒋氏官邸联合安全指挥部参谋长等要职,堪称黄马褂中的黄马褂。吴1992年70岁退休,如果不是蒋经国1988年去世,更上一层楼也未可知。
但好出身也是命运啊
根据几个“疑点”就直接上升到“自吹嫌疑极大”,这太缺乏平常心了。
发现“疑点”很可以理解,提出质疑也是您的正当权力,但这种质疑应该尽量控制在纯技术层面,也就是 就事论事 地质疑。
一边做技术性质疑一边直接给出自己超级自信的判断,往小里说这不是好的交流心态,往大里说这样会加深两岸之间的不信任和轻视,而这对国共双方都没神马好处,唯一看笑话的是绿党和日人等等惧怕中华民族和解之伦。
还有那个“老头”的称谓... 无语.. 另一位还说“老头子”,真替您脸红
最后再问大家一句:怎么就没看到北宸这样武断粗暴地说过TG方面的抗日英雄和战绩“注水嫌疑极大”?OK我承认,TG方面对战绩的记载和宣传比国府要严谨,但再严谨也可以挑出问题来,特别是人物宣传方面能揪的小辫子相对而言更多一些。怎么就没看人家揪过?我们老说宝岛如何如何格局狭小,我们自身难道就没有可检讨之处么?要真想逐渐弥合双方的误解和差异,自己首先要有恢弘的气度,要能进退有据、该出手时就出手 但也只有在该出手时才出手,唯其如此才能赢得对岸更多人的尊重和认同、孤立对岸那些真正要阻碍中华民族和解的势力。
兄看帖仔细认真,佩服。
读史也好,读资料也好,兄这种谨慎考证的精神最是难得。
我父亲系里一位江姓老教授,42年从西南联大毕业后加入飞虎队服务(翻译军官),空军派遣人员前往美国学习,他是随军翻译。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南京的国民党军队空军系统担任文职军官,军衔少校。内战还未结束时,他应武大的聘请到武大哲学系从教,是我父亲的老师和后来的同事。
可惜老人家过世好几年了,我只依稀记得是一个风趣的老头,英语说的比中文好,他老人家的中文我听着特费劲,断句很奇怪,其他都记不清了。
很有趣的是解放后搞政审,老爷子申报自己是“同少尉”,究其原因是军衔过上尉就是“反革命”了,但还是被查了出来。幸亏没受到啥处理。
您看TG里那些靠嗓子靠脸靠身段挂上将军星的有几个被网友好评?
砖头倒是拍的够她们盖别墅了。
holmers兄也不是抗战史党史专家。
他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去采访一个远征军的老兵。
给我们这些后辈带来一些鲜活的故事,那些淹没在历史中、可能正规的远征军历史没有记录的故事。这有什么不好吗?
非得在这里吵成一锅粥,让holmers兄很为难,让北宸MM觉的误解和寒心。
如果大家求全责备,要去验证老人的历史、为何要内战等等,岂不是和官员责备周洋没有先感谢国家一样?
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听这些故事。
以前我对这些战争故事兴趣不大,可能中学历史教科书写的太枯燥,一些数字和战役的名称,对我这个女性吸引力并不大。
但通过萨大和北宸的远征军历史小故事,我觉得这些战士和我们一样青春激情,有喜怒哀乐。
国家有难,他们义无反顾的抛家别子,走上疆场,把青春热血撒在异国他乡。
我很喜欢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
如果holmers兄也给大家带来这样的故事,我想我和很多西西友都会喜欢的。
嗬嗬,holmers兄,看看你这个预告贴就得了431朵花,就知道大家的翘首以盼的程度了。
holmers兄你放下包袱,按照萨大和北宸建议的问题去问就好,不用想太多了。
等着你的好故事!
胡琏是国军名将。虽然其抗战的功绩即使在国军将领里也称不上出类拔萃,但功绩的大小看跟谁比。若是跟吴圣荪比,那还是有上下床之别的。
胡琏的诀别书被人拿出来说事,结果被苍野兄拆穿不过是“书信爱国”的小把戏。苍野:【原创】小评石牌战前胡琏摆的POSE某人跟在后面摇旗呐喊:
国府中精英太多 聪明人太多,有些聪明人,临战之时,却把聪明劲儿分了一部分用去作秀了...
可一转眼,面对抗战功绩远小于胡琏,自我吹嘘远超胡琏的吴圣荪,此公居然转转軚誓死捍卫:
既然如此,请先放过胡琏的小辫子,请先放过国府中太多的精英,聪明人。
在河里常见打脸,但自己打自己的脸,还打得这么清脆,尚不多见。
我就偶遇了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他是我父亲的老乡,十三岁左右由老师介绍加入王必成的新四军一支队二团作战。老师的夫人也许还生活在杭州,应该有106岁了。他回忆说:“打日本人的碉堡时,我揣着手榴弹去炸碉堡,日本人的机枪不停地扫射,我那会儿又瘦又小,机枪一停我就往前爬,最后爬到碉堡前,投进两颗手榴弹就往回跑,结果没炸。我们的手榴弹,五颗能有两颗爆炸就不错了。”
后来,老人负了伤,伤愈归队后,因其有小学五年纪的文化程度,被调入“文化工作队”。部队转战于广德、长兴、太湖流域,以及安徽地区,一年多后因病被寄放到老乡家,病好后,部队已转移,不得已回家读书。又过了一、二年,经在安徽作某县警察局长(老人说是立煌县,某不确定)介绍,由当时安徽省秘书长朱佛定保荐,通过了卫生署药剂师的资格考试。后加入蒋纬国的部队任中尉军医,淮海战役前后脱离部队,陪老妈撤到上海。1949年随朱佛定入台任嘉义警察局长的大哥安排老人携母赴台,因天气原因错过“太平轮”。又经其舅担保赴日本读书,在鲁迅读医的学校拿了医学博士,回台后在荣民总院工作,挂少校衔,期间曾经为蒋介石看过病。
在我们大陆忙着支援亚非拉的时候,出使中美洲,凭借其针灸技术,帮助国民党政府在巴拿马获得不少利益。当时台湾国民党政府与中南美洲十余国家有外交关系,老人是这十几个使馆的座上宾,他的秘书后来升任某南美国家大使。老人先后给十几个总统看过病,可惜那些报导都是西班牙文,我一点儿也看不懂。在他那里,我看到了不少民国名人给他的题辞,其中最著名的或者说我能认识的,就属陈立夫了。
老人很热情也很健谈,最近每年都受邀回大陆,因工作关系,他曾经与很多国民党军政要员有交往,同时他也认识很多因各种原因在美国生活的前国民党要人和知名人士。据老人讲,很多这样的老人既回不了台湾,又去不了大陆,因为他们是各个山头的旧人,比如老蒋的,蒋夫人的,甚至蒋纬国的人。跟这些老人聊天,我没有想着去可以考证或者求证真相,年代久远,记忆荒疏,还是趁着他们健在,多了解一些他们记忆中的酸甜苦辣吧,我觉得这些也让我们后生晚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正史没有记载描述的东西。
歌里唱的:得一个通宝,好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老铁这里通宝还搞定向爆破?俺上次得通宝还是二月份的事情呢,牛铃:在老刀兄这里拿到了俺的第500个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