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我记忆中的中国动画片哪去了? -- 西南闲人
现在中国动画的脚本创作太弱了,没有漫画的支撑,完全动画原创很累。龙猫那样的动画题材现在的原创写的出来么?
五六十年代的歌曲很多都是传世之作。我很晚才知道《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父母辈小时唱过的歌,不胜感慨。
现在公交车上经常放动画小品FLASH,把小品、相声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话完全是原声,十分有趣。有些原作很傻的小品以动画的面貌出现,变成了很好看的作品。
这是否也是动画创作的尝试呢?
包括朝廷台也搞过这种东西,基本思路就和好莱坞改编自漫画系列大片类似,属于技术大于创意的产物。
没有好的脚本,只好把现成的小品相声用动漫重新演绎,最困难的创意关省略了。一来给电视台填补了播放时间,二来,也养活一些动漫工作室吧,其实对于动画产业提升没有多大帮助,没有创意——很多噱头是炒网上的旧饭,没有技术含量,没有什么发展空间。
谈何深度!
这部动画片HAL兄都能看出色情、暴力不合作,我我我,只有膜拜了。
弱弱的问一声:HAL兄是中宣部的?
呵呵,开玩笑了。其实这部动画的定位是14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童心未泯的人。
请那些知名电视剧和电影的导演和编剧来就行了。比如1997年徐克监制的动画《小倩》,我就认为这是十几年来国产动画首屈一指的杰作。可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它无法在大陆公开播映。问题最后还是得归结到是否有宽松的政策和合适的市场环境。
感觉这和电影发展史有类似之处。只是电影毕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中国历史上大概是文人太多,总觉得讲故事就是市井行当。在中国讲故事不值钱(上百家讲坛的除外),讲动画故事的更不值钱。
首先是酬劳。创意和编剧是个苦活儿,真能熬出人一头白发。编剧的收入按分钟来算的,编个10分钟的剧,也就1000元左右,20分钟不到1500元,越长单位分钟价格越低,这能吸引到人才怪。国内编剧占投资成本不到1%,国际上一般是20%。中国的老板们更看重昂贵的进口动作捕捉设备、后期合成设备,觉得这才是实力,写故事的算什么,社会上一抓一大把,他们大概没搞懂,在茶楼里吹牛和写出畅销的故事是两码事,而且,很多编剧是剧本交上去就半失业,只好干别的兼职,我认识个哥们儿,还给人写写广告什么的。老说没好编剧,估计编剧是有,都在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其次是动画到底是干什么的还是没有统一的认识。投资商是巴不得你能上下通吃,老少俗雅共赏,自个都没明白市场定位,就算有些政府引导的动画拍摄项目,政府不在乎花钱,编剧也能给你小几十万的,但是会要求你写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剧本,估计宫崎骏那儿也没这人才,就算硬憋出来,也就是个四不像,姥姥不疼,婆婆不爱。放市场上就一匆匆过客。
好东西也不是没有,有的创意堪称绝妙,可惜也就是那思想浪花的一小朵,转瞬间就淹没在茫茫大海中了。只有空唱伯乐不常有。
棒子炒瓢,随手抓到什么用什么,还不算暴力啊?典型的家庭暴力。
羊羊羊们有机会抓住灰太狼也是狂扁的,算不算暴力?
(就看过几次,情节记不清了)
色情方面,参考蜡笔小新。有些话孩子肯定不懂,可是大人不懂?给孩子看的就别弄那些容易歧义的东西。
PS:俺也不是中宣部的,忽忽
不要“非常不易,值得期待,这也给迷茫的国内动画人一个希望”了。
一直有个想法:国内不是很流行讲段子吗?如果做个成人动画片,把这些流行段子做包袱(借相声的包袱),弄个动画人物贯穿起来,肯定也会火起来。
问题是:这是“好”的吗?
至少我认识的几个小朋友
从一岁多的到六岁的
都很喜欢
看了一遍又一遍也不烦
算是动画片里比较著名的了吧
里面还不是充满了你说的这些“暴力”?
这里很多人应该是看着米唐猫鼠长大的
暴力倾向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