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小评石牌战前胡琏摆的POSE -- 苍野
诸葛那个,既非临危,也非为留名,只是类似一份奏章,就是写的好,后人追捧,成千古名篇,和苏东坡的赤壁怀古一个性质。
史可法我不甚了解,本不该谈,但就我所知,其时明大势已去,史可法本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写信明志,谈不上作秀。
心迹。
历史上的大军事家,有几个是在战场之上写文章的?近的说,粟裕就没留下过什么大作,因为在剑拔弩张的时刻,他心里只想着战胜敌人,其他的已经无暇顾虑了。即使在决胜之后,也在思考下一场战争。
反正我看现代史,凡有大成就的政治、军事专才,均无记日记的习惯,因为他们没时间记日记,他们的时间都被长时间的思考及公务占据着。所以,我看蒋介石留下那一大堆的故纸文字,也就只能成为历史研究的素材,而不能作为成功统帅的佐证,作用只能是相反。
这可能就是历史迷雾的关键所在。大多数有大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将领,他们没有留下日记等一手资料,使得他们的心理活动、决策过程无法让研究者得知,只能靠研究者自己去推测。而推测就因人而异,无法真正还原历史的真相。
其实很多历史争论均在于无法把握当时决策者真实的心理活动、决策过程。而研究者因为价值观、学识、阅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对历史人物的推测往往大相径庭。一个成功的历史研究者,必须具备多种素养,如,作为政治家的素养,研究者自己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作为军事家的素养,研究者自己就要很懂军事,甚至上战场能够决胜千里。所以一个历史事件的研究,最好的办法是一个团队进行,而这个团队包括着各个领域的专才。就是蒋介石的日记,虽说史料价值巨大,能够揭示蒋介石很多决策的真实想法,但也只能将信将疑,而不能全部相信。他在日记中一样会说谎话,有些谎话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觉察,有些谎话则是下意识的掩饰。蒋介石的日记还需要结合当时整个国际、国内的局势以及当时决策的具体影响来辨真伪。
他确实是在摆一个POSE, 但是他的目的是什么?把这个归成什么儒将,什么文人传统的明显不了解胡琏,也不懂带兵指挥作战。
胡琏虽然是11师的老人,但是石牌是他从预9师调回18军任11师师长后的第1仗,所以他和部下之间的相互信任了解都还不踏实。胡琏写这个遗书就是要表一个态给部下,师长我决心要在这里打到底,准备战死在这里,你们就不用想别的了,要就守住石牌,要么就一起交代在这儿了。
果粉们在这点上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他知道自己的日记日后会被发表,所以至少在去世前已经作过修改。要是更阴险点,这日记根本就是写给别人看的。比如,他与日本人眉来眼去的情况现在已经有很多史料证实了,日记中怎么会没有?同理,所有的日记和回忆录在涉及其本人的问题上都不可信,没人会把自己往坏处写。
“反正我看现代史,凡有大成就的政治、军事专才,均无记日记的习惯,”?
您是以为拿破仑,艾森豪威尔和巴顿都不是什么有大成就的军事专才?
还是您孤陋寡闻?
尤其是关系国家、民族等大义的问题上,有的地方还得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做甄别。
我以前也写过日记,可是现在回头去看。有些问题我会有意无意的回避。因为我可能有意无意地知道这样那样的想法是不对的,比如嫉妒、狭隘。对普通人如此,对历史人物更是如此了。
“钵盂”的诸多功能中,这个用途似乎最为贴切。
怎么解释那条小船?
同时偷偷准备小船就完全可以理解。
不过赵秀昆也说这只是他听说的,所以有没有这回事儿还不很确定。
总指挥是谁,小委员长,火车南站通北站的人物,有他指挥,什么奇迹发生不了,不准备条小船怎么得了,说不定到时候连小船都来不及用,还不如先把遗书写好了以备万一。
这是个什么典故啊?
陈诚和“南站通北站”有什么关联啊?还是不明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