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看《血战太平洋》,一点感慨... -- 任棱
1900前的火枪军联合。
光是收集资料就要多少精力,而且那时候没有网络,不像现在点几下鼠标就能看自己想看的东西。
《燃烧的岛群》,《北方的孤独女王》《北极光下的幽灵》,这几本书太好了。相反,我觉得《沙漠之狐隆美尔》写的有些繁琐。
是正宗太子党。所以有些便利条件获得一手军政科技信息是很容易理解的。习太子要是宋老师这一型的人物,那就是不是一般的好消息了。
http://news.163.com/08/0925/15/4MMS6QOJ000121G3.html
“(看到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他(父亲宋平)当然会很高兴了,作为(前)甘肃的省委书记。我们在仰望这些航天英雄时,的确应该感谢当年的建设者和设计者,很多同志也牺牲了。”
http://qkzz.net/article/10d5408c-6949-4e3d-8a67-924317186e30_2.htm
宋宜昌在中学毕业之后,作为知识青年,到西北农村劳动。每天在高强度的劳动之余,别人在宿舍里高声打扑克,他却坚持自学外语。他非常珍惜时间,喜欢泰戈尔的一句诗:“暮色已经重了,村子还没到。快一点走,再快一点走。”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居然自学了英语、俄语和日语。掌握外语之后,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宋宜昌大量阅读了西方军事史著作。“著名军事史专家”的头衔就是这么来的。
64年下半年我在南京买过三块多一只的晶体三极管,花了我一大半中午的包伙费(四块五)。
日军没那么糟糕吧?否则中国也太菜了。
瓜岛日军作战计划有问题,大部队穿越丛林,导致战斗力急剧下降,重武器上岛本来就少,行军中大量弹药和装备丢弃损坏,到攻击线时快散架了。不班哉冲锋就只能下海自杀了。
当初打菲律宾马来,或者打中国,整体上日军装备就有优势,比如火炮,轰炸机,舰炮支援。
而这瓜岛是美国反攻的一个前哨,第一战(陆上的),美国人很重视,虽然还有些生涩(比如所罗门海战里吃的一些亏),日本人那里会想到这个位置是美国陆上反攻的第一战呢~以为是小生意。结果就这样了,要说日本人冲机枪阵地恐怕这瓜岛不是最先开始的,怕中国战场也不少,只是中国或者菲律宾马来半岛上冲死几十上百,自己的大部队就来了~在瓜岛上冲死800也没见对方消耗完也没见自己援兵到。
所以我还是觉得轻敌了~并且支援火力如你所言:都没得多少
那时候,公社的广播站的晶体管坏了,队里给了几块钱,可还不给路费,他就一路蹭车蹭饭去买,很不容易。
如果在大城市还可买到一两毛钱一只的处理品,大功率的也就一两元,基本上都是工厂的积压物资,一样用。在小城市和农村就不行了,七十年代初我在乌海帮工友修收音机,要用时只能请在无锡上大学的同学寄来。
以前有部电影《细细的红线》,里面对日军的战术有些描写,丛林中日军的经典战术是穿插加夜袭突击,单兵作战素质也很好。不要只看到瓜岛而忘记了硫磺岛。
他是48年生人,今年也60多岁了,听说一直没有结婚,应该比较有个性。
其实现在资料的来源比过去丰富多了,他应该接着写他的战史系列,要么写写科幻小说也行啊。
另外他本人写的《北方的孤独女王》涉及了很多挪威的事情,要是搜集一个小国的资料,我想也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