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伊朗前传6--打秋风与春季攻势 -- 泉畔人家
古来蛮夷多凶悍,至今不过付流水。
论野蛮无义,匈奴,突厥,契丹,女真。
谁不是猖獗一时。
美帝也不过是猖獗了几十年而已。
那又怎么样呢?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俺们天朝自古至今靠的不是暴力,是仁义和勇气的综合体现。 毛主席说那个事最正确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俺们天朝是讲道理的,是要脸的,美帝杀人放火是他们不对,不能跟他们学。
早晚挨报应,比如飞机撞的。
也想把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纳入华夏的经营范围,不太成功最大的因素是,农耕民族的意识形态儒家文化在草原上不适应。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在草原搞三纲五常的部落会有什么结局。强盛时可以派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局面,衰落时就失去控制,不仅不能完成汉化还会有汉人胡化的现象发生。
当草原发生灾害时他们就向南掠夺,用以生存下来,毕竟人到最困难的时候不会坐以待毙。另一种情况是出现了强大的领袖,为了维持地位、获得财富等原因发动侵略。主要是向南攻击,不能得手就向西。
不搞白人式的屠杀不是因为仁慈,而是因为没有用。在东汉外戚窦宪执政时期,对北匈奴搞过猎头政策。汉军长期在外费用太大,一般是汉军主力将北匈奴击溃后回师,草原别的部落为赚钱大力开展这项业务,成绩最好的就是鲜卑人。
到了后面北匈奴是没有了,鲜卑人又强大起来了。到后来变成反正杀不光,不如羁绊他们的头目用以控制局面。
把胡人归化(这是不同于汉化的)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
其中有正确的方法肯定也有错误的方法,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个战略肯定是成功的。
中华文化中心区原来就那么一点点地方,现在基本快扩展到中国全境了,当然强有力并且明智的朝廷会加速这种归化。
但这本身是文化的力量做主导,否则为什么多少代完全不一家的朝廷,乃至过了封建时代的政府都在做这个事情?
这点我非常赞同。重点是文化包含了什么内容。我水平不够,还真是弄不清。但盲目搞多元化是肯定不行的,搞多元化的欧洲现在就有调头的趋势。
谁搞多元化谁肯定会失败,因为这个多元化是自然形成的。 不能搞。
中国文化这个多元化是与生俱来的,虽然大一统但是大一统是统一化,并不是一元化。
中国有自己的文化核心,这个核心本身就是多元的。 这是一个历史自然形成的结果,不是谁搞的。
欧洲历史上肯定也有多元化的核心,但是实际上这个核心已经消亡了,然后现在这个多元化是重组的。
我个人觉得一个多元化的核心的效率和生命力是远远大于把多种文化硬生生弄到一起。
凡世间用汉字者皆为汉人。
在融合中,汉字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祖籍雁北小村子,父亲家里人的特点,一、足够高壮,我一个堂姐身高180,姑姑一米七,老家还有些女性亲戚都是高个子,好处是我堂姐去德国比大部分德国妞还高点,我姑护校毕业被选上进了手术室,老家还有亲戚当了跳伞队员,坏处就是骨架粗怎么减肥都瘦不下来。二、没什么传统,按祖籍应该姓“寇”(后来改姓)但没有家谱,在我看来也没有辈份,长子的观念,祖父母最喜欢小儿子,没有祭隔代祖先的习惯。三、据说老家有过春节摔跤的传统,全家人早年都很好吃肉,现在改掉很多。
蒙古大草原是遍布戈壁沙漠的寒带草原,生活条件艰苦,无法开展农业活动,只能游牧。这就决定了在这里生活的人只能是游牧民族,哪怕是汉人移居于此,慢慢也会重新游牧了。
匈奴人不是杀不光,是游牧的生活方式无法改变,没了匈奴,还有鲜卑、乌桓、柔然、突厥、蒙古等等
游牧民族没有什么固有领地,本来就是杀过来杀过去,你把这支屠了无非是创造个真空让周边——或者更远一点的部落来主动或被动填充。漠北之地本来就不适合农耕,对于古代汉人来说没有太大意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人屠准葛尔,那是屠的比较干净的,屠完之后也仍然不是汉人地盘。
我好像在哪看过说是主流的中国北方和西伯利亚草原游牧民族都是矮壮,蒙古马体型小,如果是蒙古系统的话,按说高个应该被淘汰了,怎么上马打仗啊!
查了一下,寇姓来源于少数民族的有鲜卑、乌桓和满族。从酥油茶兄的描述看(如重视幼子),更像是游牧的鲜卑或者乌桓的习俗。至于身材高大,可能是有粟特或者羯人血统混入,不过话说回来,寇姓也有来自宋国的,宋国乃殷商宗室,属东夷种,本来就以身材高大著称,未必一定是白人血统。
有关系,河里早有人讲得很透。当水量低于400时,基本无法进行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