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等闲平地起波澜——鱼说中东路事件(一) -- 北溟有鱼
呵呵,有个老同学,一直用贝加尔湖的ID,以为是他也溜进河里来了
开枪导致食素说是段家一个孙女说的,但是依段家最后一个管家所言,至少在参战督办任上就开始食素了。
袁大总统是终身的,黎大总统是指定的(外加妥协的),冯大总统也不是选的,徐大总统是捧上位的,曹大总统倒是“选”的,这些人不比蒋总统时尚到哪儿去。
刘湘在重庆制造三三一惨案的时候,其手下打人杀人强奸无一不作,杨闇公被断手割舌挖眼,漆南薰被剁成数段,这些空一格公怕是都做不出来的。
北洋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国歌为取自尚书大传虞舜篇的《卿云歌》,其中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加速。
五、无能将帅累三军
面对远东的局势,苏联军事机器迅速启动,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调集援军与物资。8月6日,苏联将中东路前线部队统一整编为红旗特别远东集团军,开始下辖三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和大量附属部队。其后又多次增援,该集团军顶峰时兵力达8万余人,比苏联参加诺门罕战役的部队还要多2万左右。当然,少不了重炮、坦克和海空军增援。
可怕的不光是苏联的兵力。将是兵之胆。苏联红旗特别远东集团军的指挥官阵容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总指挥布留赫尔元帅,苏联开国五帅之一。他指挥数万大军的时候,朱可夫将军还是个小尉官呢!
更重要的是,这位布留赫尔元帅,还有个如雷贯耳的中国名字:加仑将军——北伐军总顾问。
就是他,指挥着十万北伐军,把总兵力超过七十万的直、皖、奉三派军阀打得找不着北。
这次,指挥的是装备更精良,训练更专业的祖国军队,欺负当年的手下败将,岂不是牛刀杀鸡,得心应手?
而布留赫尔麾下那些个“不知名”的军官中,日后也不乏大名鼎鼎之徒。
比如,他麾下有个小小的集团军情报参谋,日后在斯大林格勒死扛德国纳粹,扭转乾坤,最后晋位苏联元帅——他的名字叫崔可夫;
他麾下还有另一位传奇元帅,日后指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配合朱可夫攻克柏林,战后官居波兰国防部长——他的名字叫罗科索夫斯基。不过那时,小罗只是一介骑兵旅旅长。
相比于苏军的豪华配置,奉军的部署就寒碜多了——部署不仅寒碜,而且愚蠢至极。
整场战争,东北军前线投入兵力初期6万有余,后期增至10万以上。兵力仅比苏军略多,装备训练却是大大不如。
更重要的是,东北军将主力部队分成三个“护路军”,分别去保护哈长线、哈绥线、哈满线三段铁路线,却没有留下有效的机动支援力量。
可怜十万大军,沿着千里铁路线排开一字长蛇阵,真正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摊,互不通气互不支援,处处设防却又处处吃紧,一副坐等挨打的态势。
《孟子》有云:“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而东北军为什么排出这么一个被动挨打的阵形呢?
这与东北军政当局战前对苏联反应的错误判断有关。
在战前,东北军的基本判断就是:苏联决不敢打,最多也不过是小部队骚扰几下而已。
前文已述, 少帅的“俄国问题砖家”认为:“中国若能趁这个机会将中东路主权一举收回,不但苏联此时无力进行反抗,就是世界列强也必双手高举,赞成中国的行动。”
而空一格更坚定了少帅的判断:“且以苏联在国际上的地位,亦不必担心中苏开战……”
张少帅受多方忽悠,竟然也相信了俄国人会服软退让。他甚至劝告张作相说:“苏联决不能在远东作战,收回中东会马到成功的。”
既然苏联人不敢开战,那么撩他虎须又何妨?
既然苏联人不敢开战,那把部队沿铁路线排开,警戒一下苏联人的骚扰,顺便展示一下平倭震露东北军的壮盛军容,也就是了。
7月28日,苏军占领中东路十八里车站;次日,苏联炮击密山县中国驻军。战争爆发了。
初期的战斗,主要是一系列小规模袭扰。一来西伯利亚铁路运力有限,集结增援部队和补充物资需要时间;二来冬眠刚醒的大熊也还需要通过这些小型战斗舒展筋骨,积累自信;三来外交困顿的苏联政府也还存了和平解决事变的心思,最初没想把仗打大。
然而苏联人不痛不痒的骚扰,竟使东北军更坚定了先前的错误判断:
苏联决不敢打,最多也不过是小部队骚扰几下而已。
自我催眠之中,东北军的悲剧越发的逼近了
接下来东北军一项极为愚蠢的举动,彻底让事情变了味儿,最终加速了杯具的到来。
熊这回真的发飚了。
东北军咋了?其实也没啥,就是用了一支不该用的部队而已。
由于军队装备素质差距太大,东北军在一系列小冲突中屡屡吃亏。恼羞成怒之下,东北军动用了一支精锐部队:拒俄联军。
这个“拒俄联军”是些什么人?说来可笑,“拒俄联军”是一群如假包换的俄国人——白俄军人。
这些白俄受过沙皇正规训练,军事素质当然不是东北军的响马们可比。而且他们坚决反G,战斗意志也是相当顽强。几场冲突下来,倒也小有斩获
然而从政治和战略来看,这却是一个大大的昏招,简直是给东北军的棺材敲了最后一颗铁钉。
千余白俄,于整个战局实在影响有限,但他们的参战,却彻底刺激了苏联的敏感神经。棕熊迅速作出判断:
这不是一起普通的,低烈度的边境冲突,而是白俄余孽在帝国主义者及其帮凶的支持下,对新政权发动反攻,妄图复辟的冒险尝试。
可以预见,如果这种尝试得不到严厉惩罚,他们今后还会发动更大规模的冒险,甚至将新生的联盟引向与帝国主义者的全面战争。
别想了,打吧!打得一拳开,省得百拳来!
苏联人的大举进攻开始了。
10月12日,苏联大举进攻同江,一天之内中国江防舰队损失大半,同江城失守;
10月30日,江防重镇富锦失守。这次一个团的守军几乎是不战而溃,连辎重物资都没顾得上销毁。江防舰队残余战舰全部自沉。
11月18日,苏军攻占扎贲诺尔,东北军守军一个旅被彻底击溃,旅长韩光第阵亡。
……
对峙了两个月的阵线,突然全线崩溃。前方后方一片恐慌,眼见得苏军即将长驱直入。
然而古人云:“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我们的英雄就要出场了。
六、砥柱龙江一栋梁
苏军“死神镰刀”,在北疆重镇满洲里重重地撞了一下腰。
这里,请允许小鱼抄一段书,说明一下满洲里位置的重要性。
“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是我国重要的边境贸易口岸。”
守住了满洲里,东北军还可凭依新安岭山势,阻击苏军进犯;一旦满洲里失守,一马平川的平原便只能任由苏联坦克驰骋了。
今天的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上边贸口岸,也是欧亚第一大陆桥的重要枢纽。而在81年前,这座初现繁华的边贸城市,即将迎来一场真正的血战。
守卫满洲里的,是东北军步兵第十五旅。旅长梁忠甲,副旅长魏长林。该旅下属第38、第43、第51 三团,共有官兵近1万人。
让我们记住这两个名字:梁忠甲旅长、魏长林副旅长。虽然在厚重的历史长卷中,这些卑微的中层军官,只能在最不起眼的褶皱中找寻自己的位置,但正是他们,让敌人一次次见识了中国人的勇气。并最终让这个苦难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免于灭亡。
请允许我引用某位前辈的话: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的。
让我们回到1929年那个染血的秋天。10月2日,千余苏军开始猛攻满洲里38团阵地,满洲里保卫战打响。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苏军每日以营、连规模,在飞机支援下,攻击满洲里城外15旅各警备阵地,均被守军击退。由于战前梁旅长就率部构筑了坚固防御工事,守军伤亡居然不大。
然而真正的考验就要来了。试探攻击未遂,苏联开始增兵。11月10日三万苏联援兵开抵满洲里——扎贲诺尔一线,随即发起强大攻势。
苏军援兵从11月13日开始加入围攻,满洲里战事进入白热化。激战数日,苏联人依旧没有进展。当时战场气温降至零下30度以下,守军将士一面喋血,一面喋雪,勉力支撑。
久攻不克的苏军改走迂回路线,转攻满洲里的友邻阵地扎贲诺尔。11月17日凌晨,苏军对扎贲诺尔发起强大攻势,18日该城即告失守。守军17旅损失惨重,旅长韩光第力战阵亡,林选青团长阵亡,张孱英团长自杀殉国。
也许他们的抵抗微不足道,但他们的勇气可鉴天日。
扎贲诺尔一失,满洲里便彻底孤立无援的裸露在苏军刺刀下了。
然而梁旅长依旧坚守阵地。不到一万中国军人,单独面对四万武装到牙齿的苏军。
11月18日,得悉扎贲诺尔失守的梁旅长对着满洲里市民郑重承诺:“有梁某在,决不使满洲里有苏军踪迹。”
绝境中的中国军队,拼了。
18日,苏军在30余辆坦克,30余架飞机支援下,猛攻满洲里。梁部死守阵地,击落敌机两架,确保城池不失;
19日,苏军再度增兵,并以炮火轰击城市居民区。同时,梁忠甲在城郊小石山的指挥所被炸毁,该山头阵地于当晚陷敌。
19日夜,梁部乘夜放弃城外阵地,准备迎接最后的巷战。
然而,即便在如此紧张的战斗中,我们的梁旅长依然有心情管“闲事”——当天他指示军需处,向城内无家可归居民提供军粮救济。
20日继续激战,梁部弹药用尽,仍以刺刀与苏军肉搏。苦感刺刀长度不足的15旅官兵,居然在战场赶制了2000多支长矛,继续战斗。
当日,梁忠甲向上司胡毓坤军长发电:“吾士子弹虽尽,尚有刺刀可以支持三天,但三日内须有援军到,方可永久支持。”
是啊!打了这么久,援军在哪里?
当时的鳖共认为这是中国国内法西斯分子在英美日的唆使下进攻共产主义力量的苏联的斗争,属于全世界阶级斗争的一部分,号召工人起来保卫社会主义家园----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