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人间漫谈之梦的世界 -- wild007

共:💬163 🌺1251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家园 所以说

49年的胜利有极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在起作用。TG的追求和国人的传统理想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家园 这个论点推导下去是很有趣的

不仅很多关于中西方的误区会迎刃而解,而且会涉及到今天中国社会和美国社会的症结所在.目前中美社会在加速互相靠拢,真不知道能看到的明眼人有多少."葡萄"说这个世界没有隐士,不过我想这一局面很快就会有变化吧.

家园 为什么会加速靠拢呢?

另,最后一句是啥意思?我看不懂,不要学葡萄让人猜迷嘛。

家园 【原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泥潭(三)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可是马恩给出的路,是做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砸碎资本主义来实现共产主义。听起来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能够对抗极端的必然还是极端,所以当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崛起后,它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和“万恶的美国”几乎相同的道路。于是在中学的课本里,就出现了“苏修”和“美帝”几乎同样丑恶的画面。

抛开苏联的道路究竟对与错的泥潭,仔细分析进去,其实我们应该可以发现,马恩也好,列宁也好,整套社会主义体系虽然在形式架构上和资本主义体系大相径庭,但是在社会最终目的上却基本等同,两者都追求对整个世界意识形态的掌控权,换言之,两者最终目的和当初的基督教其实都是一样的。而至于那个遥不可及的共产主义社会,说白了反倒没有什么特殊的社会目的,可以说除了平等还是平等,如果祛除掉科技和机器因素,你能够分辨共产主义社会和中国古代的桃花源有多少区别吗?人活着为了什么,社会存在为了什么,当实现共产主义的那刻,这两个问题恐怕就会变成梦魇。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打败资本主义,要打败资本主义,就必须比资本主义更有力量,那就必须先“熬”过作为“初期阶段”的社会主义。于是,整个社会都以社会化大生产为最终目的,彻底放弃个性,甚至不惜消灭部分人性。所以到此时,社会主义连基本架构都和资本主义一样了,两者都追求让平民心甘情愿成为螺丝钉的效果。只不过资本主义是以金钱威逼利诱,社会主义则让个体承担整个社会的责任,同时也分享整个社会的荣耀。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永远都是“办大事”“为了集体荣誉”“不能拖累整个团体”“舍小家,保大家”。很难说,这样“非人性”的灌输究竟是好是坏,但是这些“洗脑”行为又的确不仅保证了那个时代多数人的幸福感,而且让国家的实力地位迅速提高。这一点问问老一辈就应该很清楚,所以这个社会的目的性和幸福度真的那么单一,而且和物质生活高度相关吗?答案恐怕远不是那么简单。

社会主义国家分配方式较为单一,基本以人头方式进行,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度里,“钱”的作用很小。这样的好处是分配成本很低,由于一切为公,拿了钱也多半没什么用处,还凭空多出很多危险,所以公平系数很高,实际上那会拿朵小红花要比拿笔钱更有幸福感。坏处就是社会千篇一律,个性抹杀,除了科研方面(还仅仅是军工相关的科研),其他杰出人才无路可去,歌舞就是样板,商业——资本主义尾巴,文化——臭老九,三教九流——封建残余。

可想而知,这样的社会问题会有多大,社会主义可谓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在打倒资本主义的“事业”上了。于是这里面就有了问题,实现共产主义本身的口号就是让所有人安居乐业,现在为了这个目的却使大量的人丧失了生活乐趣乃至生活动力。并且随着各种生活科技的开发,人类对“美”这一极具个性色彩的需求显得愈发突出,这就使得社会主义社会的目的产生严重的偏差。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生活的意义时,整个架构开始崩塌。

实际上我在日不落章节里为什么把火车和潜艇放在大英帝国没落的关键因素上,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两项东西让帝国的“人民”对延续帝国的架构产生了深刻的质疑。并最终促使央格鲁撒克逊的精英们放弃了英伦三岛,当然这里面犹太人搭了顺风车。

因此,颜色革命本身并不是说美国的战略水平有多高,抑或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濒临破产云云,而恰恰是社会主义架构本身出现了深刻的危机,造成了内部塌陷,美国只是顺水推舟而已。中国并没有在颜色革命中倒下,这里面当然有着深刻的因素,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中国特色。至于这个中国特色到底是啥,后文自有详述。

PS:本篇又涉及到宗教篇里的那个问题:极端反极端,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如果没有其他的解,那么2012年的世界末日说似乎也透着相当的合理性。这里暂时还是不去揭这个难缠的问题,等讲完美国篇后再总结。不过,可以预先考虑的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是否就一定成立呢?无论是三十年前的中国,以及今天西方世界周游世界的年青人是否都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引申开去:这个世界难道一定要有金融吗?

通宝推:酥油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新机器应该是飞机吧?

崛起的美国其实就是放大版本的英国,飞机把原来庞大的世界版图缩小了而已

家园 是飞机。

英吉利海峡从此不再是英国的巨大护城河。

家园 【原创】美国的兴衰(一)

当二战落幕后,人类历史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开始浮出水面。当霸权以“和平”的方式由英国交接给美国时,这不啻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神话。不过这个进程在历史上还是有迹可循的,神话的成色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足。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其中东罗马帝国逐渐走回罗马共和国的架构。他们挑选了拜占庭城重铸罗马,各种建筑形制一律向罗马靠拢,甚至吹毛求疵到要在拜占庭城内找出七座山头来附会罗马(其臣民亦称拜占庭为新罗马)。从地图上看下去,拜占庭城显然要比罗马城的地理位置要好得多,它三面环海,城墙的防御难度显著降低,还有一条狭长的可封闭的金角湾为舰队提供休整,防止海军一战而溃。同时拜占庭的军制也基本承袭了罗马共和国的架构:海军为主,陆军重视质量远胜于数量,拜占庭骑兵也就成为冷兵器时代技战术水平最高的兵种(既能冲锋又能骑射的重装骑兵)。这些特点保证了拜占庭城在火炮流行前,从未被从外面突破过。

东西罗马在分裂后依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共同掠夺或是防御外来的威胁。这在东方几乎是无可想象的事,一山不可容二虎,但在西方,却似乎是常事,甚至东罗马帝国内部都有过数个二王并存的时期。本质上,这是因为西方“人”的数量一直很少,甚至相当长时间内都是恒定的,所以他们更看重精英层面的统治架构,也因此西方人对于故土的依恋并没有东方人那么执着,罗马没有了,就去“新罗马”,甚至因为新罗马缺少教廷,那就搞个东正教出来(后来更是因为东罗马的灭亡,东正教廷又去了基辅,而到了大英帝国和美利坚时代,新教也就应势崛起)。当西罗马灭亡后,东罗马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取了罗马继承者的正统地位。

罗马架构的根本,通俗地说,就在于“只有我打别人,没有别人打我”,陆军作为精悍抢劫集团,一旦面临被群殴危险,立刻躲进乌龟壳里,靠着坚固的城墙和高枕无忧的海上运输线,轻易就能耗赢敌人。后来的北欧海盗对这一行径进行了“改良”,可谓发挥至极致了。

但是当潜艇的实战应用在一战中被证实后,大英帝国所秉承的罗马架构遭受了严重的危机,英伦三岛的主要输送线在英伦海峡附近汇成一条狭窄的通道。德国人在一战,二战中都使用了无限制潜艇战,变相地说明了欧洲大陆上的国家都不受这条以往的主要运输线的制约,海上运输的地位可谓今非昔比,其反而成为大英帝国无法承受的负担。事实上大英帝国也是当初世界上最“浪费”的国家,想想把殖民地里大量的原材料或是半成品拼命向英伦三岛集中,再把英伦三岛的商品努力输送全世界,运输成本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天文数字。而且更要命的是,大英帝国那寥寥无几的工厂根本用不了这么多原材料,也生产不出足够的商品。这也难怪对岸的德国会对大英帝国这个“占茅坑不拉屎的老妇人”忌恨到发狂了,甚至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上来看,德国对英国的战争反而更符合“正义”的诠释。

不过当我们把目光从英伦三岛移往北美大陆时,却赫然发现把大英帝国逼入死地的两种机器,或不起作用,或干脆成为促进发展的利器。当五月花号的央格鲁撒克逊后代们,还在为攀上英伦三岛的贵族同宗而奔走时,形势已经悄然起了变化。新的“东罗马帝国”即将又一次迎来他们成为正统的时候。

PS:之前对于如果英德不开战,英美迟早开战的判断或许根本是个错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就话说的太好了

本质上,这是因为西方“人”的数量一直很少,甚至相当长时间内都是恒定的,所以他们更看重精英层面的统治架构

家园 应该是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至于加速靠拢,就是中国资本主义化,而美国社会主义化。

家园 所以我一直认为TG的信仰并不是什么马列主义,

查一下太祖常读的书籍,里面根本没马列,连资本论的目录都没翻过,懂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家园 不是匪夷所思,

而是极其残酷——两次世界大战。战争没在前任霸主与现任霸主之间展开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想做霸主的德国。如果没有德国,英美对决不可避免。

我在想,将来中美之间倒有可能和平交接。当然这个“和平”是指中美对决,小规模冲突恐不可避免。原因就是都有毁灭性的大杀器——如果当年美苏没有核武,三次世界大战可能已经结束了。

历史上最匪夷所思的一次霸主的和平转移拉开了序幕。

家园 高铁对中国这样传统大陆国家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吗?
家园 这是美国篇的重点内容之一

呵呵,难得老兄这么细心,我埋下的伏笔好多都被你看出来了。

家园 【原创】美国的兴衰(二)

我们熟悉的美国其实有两个,就好比屋大维前的罗马和屋大维后的罗马,前者我们一般称之为罗马共和国,后者则称为罗马帝国。美利坚合纵国的那条分界线大致就是一战。

一战前的美国,虽然现在把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吹得牛逼哄哄,但是其实我们应该知道那并不靠谱。今天世界的人会认为美国把首都建立在华盛顿,而经济中心在纽约是非常有远见的行为,一群所谓的专家更是极尽能事地吹捧之。殊不知,当初美国把首都定在华盛顿的主要目的,却是在英国人打来时,好早点逃命。这一“远见”还的确奏效了,英国人真的打来时,华盛顿的美国开国元勋们纷纷作鸟兽散,逃过一劫。很多“伟大”的历史事件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非常朴实的真相。今天的华盛顿充斥着黑人贫民,完全看不出世界第一强国首都的风采,政府官员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大多不住在华盛顿,美国为了圆这个大谎,还真是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

在19世纪末,美国的命运开始慢慢转变。1898年的美西战争正式宣告美国走向了帝国主义,但是直到一战前,这个世界依然还是牢牢控制在大英帝国的手中。虽然一战其实是一场没有打完的战争,德国的匆匆媾和使得美国并没有在一战结束后得到太大的利益,但大英帝国的控制力已经风雨飘摇。美国则如一轮新生的旭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在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美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历程,相信今天的人都已经了然于胸。大量的资本和技术人才的涌入造就了一个新兴国家的发展神话,但是可曾想过这背后是否仅仅是一句避险就能够解释得了的呢?想想那句“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律法”的古话,资本难道真的只会“避险”吗?实际上“资本的避险”恐怕又是西方世界的一个弥天大谎(这个问题牵涉非常广,有机会会单独写一篇)。

这一阶段的细节描述,本人实在力有未逮,不过根据事后的反推,大致还是可以得出一些 “猜想”,尚待有心的河友证实或证伪。一是大英帝国的央格鲁撒克逊精英们悄悄开始了权利中心的转移,一是在欧洲颠沛流离千年的犹太人敏锐地察觉了这一变故,顺道搭上了便车。或许这些“猜想”本身并不会太出奇,但是经由其所导出的一个推论却显然对于今天的世界格局认识有着极大的影响,那就是——美国和英国(包括英联邦国家)其实并不是两(多)个国家,却是实际上的“一国两制”。所以,如果前面的“猜想”成立,那么所谓如果英德不开战,英美迟早开战的推测根本就是大错特错了。美国和英国,正好比东西罗马帝国的关系,他们或许有小矛盾,但不会有根本性的分歧。这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美国急剧扩张的时候,大英帝国并没有进行有效的遏制,也解释了英美对新教的秉承性。

当大英帝国顺利过渡到“美帝”的时候,原有的统治架构再次面临难以为继的难题。不过正如当年的东罗马帝国对罗马架构的改良,美国也适时作出了改变。当罗马梦过渡到基督梦后,又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发生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