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毛,和父亲聊了几句 -- 小白5870
以《蜗居》开始,现在我还看到《父爱如山》,这一类题材,开始出来了。
。
比如马恩列斯之流洋人
我们都错了。。。。。。。
不知道这个女孩在批斗你父亲时啥表现,比如动手没,揭发没。如果参与,但没有过分的举动,在你父亲看来只是从众。像你说的“我们两家关系很好”,可能她父母在事后也有道歉。你父母作为她的长辈,自然会选择原谅。在你父亲看来,当时环境下年轻人的冲动和狂热可以理解,觉得他们只是还不太懂事罢了。
听长辈讲过他们同学中的一些文革恩怨。几个深仇大恨没法解的都是因为被曾经朋友的同学或同事揭发和出卖。从听故事的外人看来,有些人的作为是因为太幼稚,没意识到后果的严重,还以为能“拯救”朋友。父亲给一位递过话,向受害的道歉解释。但受害者听见对方名字就暴跳,认定对方是踩着别人鲜血往上爬。双方到死也没相往来。
先赞一下晚婚晚育。
一句话,现在人戾气太重。
去新浪足球版看看,中国籍曼联的球迷,利物浦的球迷,切尔西的球迷对骂,曼狗车狗都能骂出来。我相信这些人除了赌球破费点钱的可能,跟对方的球队和球迷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有些人可能就是炒股输了,被美美蹬了,到网上发泄而已。
另外,他没说他是独子吧,何来晚婚晚育的判断?
我大姐54年生人.80后理解起来可能困难些.
独裁却没改变。毛解放后呆在紫禁城里,还能坚持他自己的实事求是原则吗?
这个是wiki上的连接。平心而论,这些东西看过的不多(包括几部是改编成电影的),有深刻印象的也不多。主要是自己没有在成年时候经历文革。里面名气最大《芙蓉镇》也没有什么印象了。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在八十年代初期,不知道什么原因被北影和八一同时看重,都派出了自己比较强的阵容拍了一部。在同时由两个电影制片厂拍一片子这个是很少见的。
这个列表没有列出的,比如电影《天云山传奇》,如果这个也算,我看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感动的。《牧马人》质量也不差。这些作品说党会犯错误,但是相信党会改正错误。普通小老百姓虽然受尽磨难,但是还能表现出忍辱负重的觉悟。所以党和政府能接受,民众也能肯定。《苦恋》没有看过,但是里面那句“你爱祖国,祖国爱你吗?”太有名(跟《牧马人》里面的爱国主义精神差太多),确实出得太过,所以被批判。80年代相继反对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自由化,里面就有一些伤痕文学把反思文革上升到对共产党领导和中国政治制度的否定要批判的。
我同意你说的,伤痕文学从内容来说没有太多造假,但是80年代太多的作品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有些基调让人觉得很不舒服。时代过去了,伤痕文学的主题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这个跟伤痕文学“骗不了一时”没有什么关系。改革开放,特别是南巡以后,有太多的新事情可以关注,纠缠几十年前的事情就没有什么意义。
90年代在一个干部家里看《中流》,这是响当当的左派刊物。里面一篇东东警惕对群众思想教育不足,说《细说乾隆》收视率比同时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影视剧收视率要高,要注意了。可见群众的喜好跟作品的历史真实性并没有直接关系。
从艺术上讲没有什么突破。但是因为共同经历过一段荒唐的时代,伤痕文学引起了情感上的广大共鸣。
伤痕文学就是喊疼,过去认为不能,不可以,不应该喊疼。伤痕好了,结痂了也就过去了。
你可以说伤痕文学哭哭啼啼没有出息,可说没有过伤痕,那是令人愤怒的。
光喊疼,也就是受压迫了,确实是真实,可是有一点,关键是为什么说没有出息。就是没有描写反抗,当然动不动要拿西方那一套理论来嘴上反抗或者做美蒋武装行动上反抗,那是阶级立场问题,那是找死。可是用毛泽东思想来反抗呢,据我所知,普通老百姓中反抗还是很多的,下场也没有惨到哪里去,我家就是一例,出身那么差,鸟事没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根红苗正咋地了红卫兵咋地了,耍流氓,做坏事照样揍你,还是以毛主席的名义揍你。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