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随便写点什么:李相日记读后感 -- 雪里蕻

共:💬1308 🌺6441 🌵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啊,这个比较关键了。

毕竟他是“有实无名”的领袖啊。

家园 要把好几本书对照起来才有意思

我自己看的,包括赵回忆,美国版真相,还有左王的十二个春秋。

家园 对头,这个统一战线章程不定,我心不安啊。
家园 怎么是逍遥派的风格呢?

雪兄的正统八卦派我是不看好的,原因无它,门槛太高了。

家园 邓小平都不会同意的,他哪有太祖那份自信啊。
家园 对,那个不符合程序或者惯例,又在这样的关键时刻。

温还没傻到把自己填进去。

家园 现在谈民意,还早了一点。

左右“大”辩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首先,官方依旧还是不争论,民间吗,绝大多数是真正的酱油派。自从8平方以后,老百姓对政治的兴趣是日益淡化,到基层走走,有几个关心政治的?这也是286的猫论和不争论的丰硕成果。

家园 详细一点回黑岛兄:这些人的政治收场

为什么我说这些人政治收场都不算好?其实黑岛兄你援引的东西,也部分揭了一些:除了杨家之外,都是1992年十四大一刀切掉的,根本谈不上政治雄心,而是原来的政治地位都无法保持,被打到冷衙门里去了。

偏偏杨白冰十四大进了政治局,完全倒是后来的事。

你认为这是年龄问题,其实十四大的时候,年龄问题还不是高级干部的杠杠,第一次提出这个标准是十五大把蒋委员长刷下去。就拿列举的几位说:

袁木正部级,1993年进政协才65岁,十四大才64岁,即便按现在的标准,特殊需要也是可以干一个任期的,更何况当时没这个标准。

李锡铭26年生人,十三届政治局委员,1992年也不过66岁,十四大未连任,1993年进人大,跟蒋委员长混去了。

周依冰看似年龄大了,但是不要忘记军队干部本来年龄就偏大。而且十四大上来的两位军队领导,那更是高龄,而且还有20年生的杨白冰。

1992年发生什么事情呢?不难想起来吧,南巡。这其实就是南巡引发的人事大变动,平乱骨干们也就得势了3年。

要说和稀泥还是温和的,明白说,就是凳公几年后改开之心不死,把平乱先锋们都当作影响改开的包袱甩掉了。反之,对捣乱派,只要不是威胁凳公本人,他还是容忍这些人蛰伏一段后复出的。

家园 真是曲高者和寡,峤峤者易折啊
家园 呵呵,当时工人们什么态度俺不知道

不过后来的下场我相信每个人都看的很清楚。

家园 谢谢提醒啊

俺觉得参加这一段经历是很宝贵的人生财富,这是俺重新认识毛主席的起点。

家园 我也一样

这小半年从老雪的八卦里,从大家对八七会议讨论的大楼看起,

我心里很多关于党史的疑问,都明白是为何了。

家园 李家子女和大军、二军性质不同

李小鹏、李小琳都是以国企高管的身份拿高收入,挣钱再多也不违反法规。李小勇那个有些争议,本人也没挣到什么钱,属于头脑简单被人当幌子使的性质。

家园 这烧饼翻的

如今很多纠结的局面都从那时埋下了祸根

家园 文革是这些人心中的梦魇
通宝推:渔人出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