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历史性分水岭 ——抗美援朝 -- 大漠孤烟远
关键是兵力少和兵力大对敌人的感受完全不同,比如金门,如果不是三个团,而是两个师,或者第二波次及时赶上了,国军根本守不住.
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登陆战早期保证一次投放兵力的问题,比如说把数个军的兵力撒出去,一百多海里的帆船的航行后恐怕一个团都凑不到一起,国军这点战斗力还是有的,如果第一批次以强大的兵力打击以后,在千帆竞渡完全是可以的,但是第一批次兵力的数量,水平是必须保证的.
关键是地方打烂了,白、胡、宋、汤几个集团有人拿出决心,收缩好兵力,打一仗把地方打烂了影响经济建设
49年6月以前金门根本无国军,守军就是因为历史发生过的才聚集到金门的。
分割包围这种套路,我军也是熟而又熟。最多是白集团可能逃过衡宝,缩在老家死守,胡、宋集团守四川基本没戏,汤是诱饵要养的。
金门距大陆才多远,如果登陆台湾本岛恐怕凑不齐这么多兵力.
举金门做例子是为了说明国军抵抗意志的,在登陆战初期,几名战士就可以看守数十名俘虏,但是登陆兵力跟不上之后国军还是守住了.
守岛疲惫之师面对不同数量登陆部队完全是不同反映的.
不影响大局还影响后来经济建设,损失要大于历史上的决策
没退路了。反过来看,如果保留京沪杭、西南、两广给他们做退路,他们会拼死战吗?
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时序,历史中是先京沪杭再两广、西南,最后剩下金马台澎,国军无路可退。但如果颠倒一下顺序呢?效果很可能完全不同。我猜测主席多年后的思考是从此着眼的。
如果把这些损失和以后为台湾而消耗的资源比一比,那应该可以承受。关键是,取台湾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4月20日,23日午夜就进了“总统府”。
就算是穿越,想不打南京都不好意思。
只是沪杭甬的汤集团可留二野监视并掩护交通线。
如三野全力插向海峡西岸,福州(8.17)、厦门(10.17)解放至少可以提前2月。
常公是5月中旬飞赴马祖,当时kmt内部政出多门,中央政府和代总统在广州,常公已下野,到tw还得防着小委员长。三野如能集中全力如能在10月左右发起对澎湖的攻击,应当说还是有一定的机会的。
在49年,老米干预的可能性要小地多。12月广州政府迁台,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50年3月,雄奇公复出视事,老米干预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就算澎湖一战如金门一样,而且损失还大些,最终的历史也不会比现在差太多。
这就是所说的得不偿失.
陆地不是障碍了,就是在大陆上,国军面对小股共军还是有作战的勇气的,但是当共军数量达到一个水平后,国军就面临崩溃了.登陆战要保证的是集结兵力的水平.
关键是两个月时间没办法聚集足够的力量改变历史上的力量.当时情况下,登陆作战是PLA没办法达成的,就是先打澎湖,也只能达成打大金门,所以问题还是出在海军力量上,解决这个问题什么都好办,解决不了就无法可想.
如果还是按4月21日渡江,就从湖口到九江段过去,三野全部主力走江西一路冲到厦门,不打大城市。四野、二野可以各抽一部跟在后面,监视东西两个方向,确保交通线。四野、二野主力各自佯动,吸引汤桶和白集团。
6月到厦门和金门的可能性很大,此时厦门、金门都应无守军,很快占领。
7、8月是台风季,沿海船只都不能出海,正好搜集起来,一边训练一边熟悉海情,同时加快策动国军海军起义。
这样到9月份就有可能有一批船只,9月开始冲澎湖,先把澎湖搞定就有了中转站,10月份冲台湾,50年之前解决问题。
面对这种形势国军会有何反应?要么是收缩大陆军队死守台湾,或者是撤守台湾把主力运到大陆。如果如果通过佯动、佯败等动作营造若干假象,让常凯申认为大陆还有希望一战,则大妙。
李际钧据说是杨家将的一号,是真的不
其实澎湖定了台湾问题就不大,从金厦过去就有了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