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江苏理科生骈体作文获高分 阅卷老师写4页注释 -- 戒定慧
没错,山某确实是对高考评分一知半解,所以才没有评价是不是该给高分,而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不过您说的不以好不好作标准就有点奇怪了。作文不以文章的好坏作标准,那您说说以什么做标准呢。
至于绿色生活,于山某,绿色生活就是环保生活。如果您对于绿色生活的解释是走近自然的话,那山某也没有什么意见。不过一篇文章要前后呼应总是没有问题的。不接近自然和后面的天灾人祸有必然的联系吗?说句不好听的话,人是自然的天敌。越多的人去接近自然就有越多的自然被破坏。再好看的姑娘要是一天有个几万人亲在脸上也得成黄脸婆。骑自行车绿色吗?算小账,一个人,一辆车,当然比一个人一辆汽车绿色。可算大账,道路占有率,通行程度一加上,自行车要比汽车多占很多土地资源。
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那些死了的字打交道,却对自己写的东西不甚了了。说是畸形应该不过份吧。
倒也未必会给什么低分,有可能给一个40分上下的3类文打发了事。作文评分最重要最基本的不是“好不好”,而是“对不对”,这个规则就是尽量限制阅卷人员的主观标准,因为这太受考官的制约,考官喜欢就判高,不喜欢就判低,那作文考试的公正性就无从谈起。前边有向前向前说的:
在下回复他的话:
还有,这是您的论点:
嗯?自行车比汽车环保是公论。您是不是漏算资源使用总量,燃料消耗总量,环境污染之类的了?以前就有这文章,说《自行车比汽车带来更多污染的研究报告》什么的,最后有人调查,为汽车企业资助的报告。文章要写堂堂正论,就是反弹琵琶写法也是有自己的章法,您这个偏激之论要被考官认定为不通,那可没处说理去。
后边那句更要命。人家要写您这个理论,那人家的分数可就歇菜了,搞不好真是低于36的低分。您这个写法有“骂题”之嫌,高考作文跟体操比赛类似,人家给你个器械或者场地,你在这个范围内写文章才行,不能在单杠场地上玩自由体操,一般高考0分的一部分就是玩了这个。
说过了一比一自行车当然绿色。这没有问题吧?山某也没有讲任何自行车污染的问题,而是说自行车并不环保,或是说不够环保。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会导致道路用地的增加。而土地资源的限制牵涉的问题远比其它任何资源的限制要严重的多。在资源问题上,土地是第一位的。不可替代,不可再生,不可移动。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公共交通。这里的关键是一对多。一辆汽车里几十个人,无论是从那个角度讲都比自行车要环保的多。
如果按你说的,绿色生活是接近自然的生活,那山某的话当然是不对的。可在山某的字典里,绿色生活是环保生活,所以山某的话并不是骂题,而是点题。对于真是要保护环境的人来说,越少的人接近自然越好。如果考官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清楚,那不是山某的问题,而是教育本身的问题了。这也正是山某说的:畸形的文章,畸形的思想。
“环保理念与我步调不一致,即为畸形思想",您的帖子等于是这个论调。人家写文章是骑自行车,您说自行车也不够环保,最好是公共交通。所有人除了走路就是公共交通?
凭什么让作文作者和考官对“绿色生活”问题的理解一律以您的字典为准?不合拍就是畸形思想?纯粹一个DND世界的西凡那斯德鲁伊。您一开始就把自然和人给对立了,认为人应该远离自然,而作者的理念是自然和人是统一的,人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需要努力和谐共存。在下的理念也是如此。您认为这种理念是畸形的?
我不想说谁的理念正确,您有阐述您的理念的自由,但您判定违背自己对于环保定义的理念皆为异端,这种自由您没有。
最后补一句,题目就是对于绿色生活的理解要求写一篇文章。人家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了,理论能说通,文章写的也像那么回事,那就得了。至于这个理解在现实和学术上有没有争议,那不是阅卷老师该管的,也不能管;人家的理念又没有违背约定俗成的公序良俗。
第一:环保不是理念,而是科学。如果您还停留在为环保的“理念”在争论的话,那山某真是抱歉了,不该和您争的。
第二:自行车是您用来反对山某的观点。于我,如何解决交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认为骑自行车就是环保不过是抓人眼球的宣传,而无法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人类活动是和自然对立的在环保科学中是一个定论。现代人的生活已经无法和自然和谐,人们能做的只是如何尽量少影响一些自然。没有现代人活动的自然是自洽的,自然所有的产物都是可以在自己的系统中消化,而人类的产物则时时刻刻在破坏着这种自洽。
说到底,于山某,环保是科学。所以发牢骚做梦是畸形的。于您,绿色生活是个理念。所以可以各自解读。已经说过很多遍了。再重复一遍。山某没有要求任何人对绿色生活的看法和山某一致,山某也不知道这篇作文是不是该高分。只是说这篇作文开头,中间和结尾讲了三件不同的事情,这三件事于山某来说不是互补,而是互斥的。
如果真的要避免主观影响,不如全都改为标准化的题目好了。既然是作文,考的就是主观,就是看文章写的好不好,有没有理解命题含义,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语句是否通顺,布局是否合理,逻辑是否正确,描述是否清晰,是否表达了感情。
具体到这篇文章,扣分项太多了。很多回帖也谈到了。比如语句不通顺,比如乱用生僻字,比如根本没有论证,我看给低分完全没有问题。
您不是高中语文老师吧?要是哪个老师像您这样教作文,我看学生这辈子就毁在他手上了,再也别想写出好文章了。
虽不算什么好学生,但也写过高考作文,语文成绩我还是说得过去的。像他这个作文还有前面的那篇《士运论》,已经超出评分标准了,不能拿你说的那些去评判,没有给低分的理由。赤兔之死当年如何?评审组最低也给到38分,后来升到45分,反复论证之后方给60分。你让其他的同龄高考学生评一下,应该多少分?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考过高考的人都是内行,这位的语文实力我不能不服。
这篇文章为什么给他高分?得考虑考场的情况,在很短的时间内急就这样一篇文章,使用了这样多的典故且言之成古文,体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古文学造诣和阅读面且切题,那就得给他高分。对了,你对规则不服?八股文规则?你算说对了。这也是6成的人都在3类文的原因,写好了不容易,但除非是笨到那10%-15%或是严重失误,也不会分数太低,你把文章像点样的写出来至少也能拿个36-38分。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篇作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根据他的文章内容来说,大部分都扯到天灾去了。我不知道他们估分时候给的答案是啥,不过以出题的这段来说,“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这是第一个,对题眼给了一个限制,夸也好批也好,最后都要点上这个特征。“今天,绿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个提示性的句子,你可以写这个理念应该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写如何和生活相连的;这个部分其实是帮助考生提供了一个思路,当然另起也可以,如果跟下来其实是省了一点思考的时间。 跑题没跑题确实是个客观问题,而且是不由考生和评论者的看法而转移的,江苏省作文我记得有说某年满分率有1%,相比我们高考那年成堆的不及格,我只能说这幸好不是全国同一分数线。
高考作文被人批成八股文也有年头了,从80年代的配图作文到后来的大作文小作文,再到后来的命题作文,乃至于题目自拟的材料作文,难度是在逐渐上升,很多人都栽在审题而不是写作上了,有的时候评分是比较宽的,不过一般来说,评卷的人看一篇文也就一分钟,如果写的不清楚很容易直接就降了一档.这篇写的东西不知道你的看法如何,但是我觉得和绿色生活没啥联系,他最后拐回来这段明显是硬补的,和前面连不起来,我觉得这个要是不考虑文体的话,打分肯定要糟。
我认为不是。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前边的话并不是限制题眼,而是题目的介绍和说明。也就是说,告诉你什么是绿色,这个词怎么解释,要说给文章定路子也是可以的,免得考生没有思考方向。我想基本上多数人写的都是与环保有关的事,如何是绿色生活,对绿色生活如何理解等等。前边这些说的是现在人类不自然的生活和对环境的破坏,最后写一下自己对绿色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最后一段收尾而已。跑题判定不会那么苛刻,因为这等同于体操运动员掉下器械那么严重,阅卷人员不会轻易做这种判定的。
文章的3部分连接上确实不是无懈可击,但是就文章整体来看是成功的。跟体操类似,你做了绝少有人能做的高难动作并且成功完成了,中间的小瑕疵扣的分还不如加分加的多,不是大问题;当然江苏貌似作文给分比较松也是事实。但是就算苛刻一些,54以上的高分也是应该给的。
您是研究环保的?因为所以,科学道理。可是咱们讨论的不是科学道理,而是高考作文,说那个就歪楼了。它不合您懂的科学道理又怎样?是好文章就行了,而且重要是考官判定3个部分按高考阅卷标准不冲突。
被忽悠了。此文用字艰深,但是不美。有哪句话令人眼睛一亮,虎躯巨震的呢?
读过之后,令人有种浑身不适的感觉。此文放到古代,也是名落孙山,最多给个生员。
我说的档次的概念不是不是针对高考而言。你比如说,拿苏子的《赤壁赋》当作高考的应答文章,当然是偏题偏得一塌糊涂了。但是《赤壁赋》的文章档次是很高的。江苏
这篇文章的问题在于,作为一篇文章,基本的语句通顺、词语搭配这些写作的基本要求,处于不及格的水准。所以这篇文章的基本分应该是很低的。
而福建的这篇文章和题目贴合不紧,这点是确实存在的。其中语句的运用相对稚嫩,这也是存在的。但是这篇文章至少是通顺的。作为一个文言文作文的评判,自然要比江苏卷好得多。
至于题目的是国外的例子,所以必须举现代例子、外国例子,这个属于胡搅蛮缠的要求了。
文章是思想的载体,好文章是做到要在传达思想的同时,尽可能保持文体的优美。这个学生是厉害,懂那么多僻字,但有必要往文章里放那么多吗?在用常用字能够表达文意的时候,何必非要用僻字代替呢。试问你的文章连字都让人看不懂,人家又怎么体会你想表达的思想?
兄弟虽然对古文没什么造诣,但也知道言简意赅的道理。比如高中教科书上那些古文,也算都是流传后世的名作了,从来没看到哪篇那么多比例的僻字,也没听说过僻字越多越好的说法。
感觉此生水平是有的,但为了高考,刻意地使用这么多僻字,以搏批卷老师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