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日本队只差大空翼,巴拉圭点球入八强 -- 子奉不语
这场比赛考验耐心,考验双方的耐心,也考验球迷的耐心。山珍海味吃遍,面前突然端上一盘军用压缩饼干。乏味的比赛。
零比零的比分显示了双方的力不从心,两边都抱定了混入一球然后打反击的念头,对于进攻兵力的投入都非常有限,问题是双方都不具备在这种高强度对抗中组织进攻的能力,巴拉圭的控球高于日本,但主要是没有意义的后场控球,相应他们的失误也高于对手,日本队的进攻一如既往的单调无力,他们缺少一个漫画中的英雄人物。
所以我们看到大量的后场长传找身后,让人发指的是准确率低的惊人。这就是差距,他们没有斯内德般的球员,也没有梅西般的球员,所以他们来南非打酱油。
说他们是酱油党的确刻薄了一点,这两只球队纪律性不错,退防迅速,奔跑积极,但是不够进取,将结果交给点球战无疑是撞大运,南美人撞到了,日本队回家。进入八强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创造历史,日本人运气不佳,非战之罪,仅此而已。
至此亚洲球队全部出局,有人希望他们打出好成绩,理由是为亚洲多争一个出线名额,我只能说这种理由很无聊。我希望看到更积极进取、更拼搏顽强的球队获胜,巴拉圭强于日本,但巴拉圭踢得并不精彩,日本队的失败并不值得同情,因为他们没有打出自己的风格。
每场人均跑动过万米,整场球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定位球的处理反复演练……,这些东西才是国足该好好向我们的两个东亚邻居学习的地方。
他们也没什么其它值得我们学的了。
今天从办公室溜出来,跑到一个咖啡馆里看了加时赛和点球。对面坐了几个巴拉圭的ddmm,很有南美人的热情豪放,性格外露的特点。加时赛的时候,那个南美mm就一直瞟我这边,大概把我这张东亚脸当成了“敌人”。点球的时候,每队进球其实我都喊一嗓子的,但是可能给日本队的喝彩在她听来格外刺耳,结果每次巴拉圭进球后,她都要在大声喝彩之余对我们这边露出得意和示威的眼神,我也只有无所谓地笑笑。结果日本射失一球后,那边的欢呼声更响了,还传来了一声抑扬顿挫的 "Soooorryyyyyyy".我也只好无奈地说:"I support both teams".结束后那边拥抱欢呼给朋友打电话报喜自然不用多提,最后和她们友好的笑笑算是分别。
看球时,也需要一些对抗和对垒,球看得才更有意思。只是找不到正牌的日本对手,我这个如假包换的中国人倒被当成了假象敌,真的是很有趣的经验。
一次比一次强,那么再过几届世界杯,日本队恐怕会让人惊诧了。
日本足球最值得天朝足球学到,是就事论事的认真的做事态度,是规范的职业联赛,是踏实的全民体育和足球基础建设。
只把眼睛盯住国家队,是永远都不会有前途的。
不过之后我都不会熬夜看巴拉圭的比赛了,这是个只会铁桶不会进球的烂队。
首先是防守好。阵形紧密,防守意识好,注意力集中。四场比赛仅失两球。尤其是两个中后卫,BBC的评论员赞不绝口(估计联想到英格兰中后卫熊样)
进攻非常有效率,包括对定位球的处理, 适于节省体力。今天比赛打满120分钟, 0:0的比分其实更考验体力和精神。
总之,日本队的踢法,看上去十分适合东亚人的身体和文化特点, 值得中国队学习。
反过来, 韩国队的踢法太耗身体, 可能横行亚洲,但在世界杯上是走不远的。
寄希望于点球大战来打发睡意了
然后才有精力看了两口牙的比赛。
日本人做事是认真,不过日本国家队踢的好跟“规范的职业联赛”有什么必然联系?
明明是国家队比赛,干嘛非要扯上联赛?就不能就事论事一回?
小组赛3场比赛,跑动距离排名前三的全是亚足联的,分别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日本人比韩国人还能跑,比如对喀麦隆那场就有6名日本队员跑动距离超过万米。同意楼主说的,除了定位球和积级跑动,日韩并没有多少值得中国学的。
日本的大部分球员都是出自本国联赛,即便是海外球员也是先在本国踢出名堂后出的国。球员在本国联赛经历过很好的锻炼,国家队自然水涨船高。
通过“规范的职业联赛”,日本人完成了一整套的足球人才培养系统。日本人的今天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这才是就事论事。
青少年足球是一个国家的足球基础,看体坛上面说,某个年龄段上我们是100个人的选择面,而对方是10w人的选材面。
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中日差距必将越来越大。
意大利回家了?法国也回家了?他们的联赛难道不如乌拉圭?
为什么假球横行的意大利2006年能得世界杯冠军?
你的这些都是先有观点, 再找结论。
球队的基础在球员,而球员的产生依赖于联赛。我们现在在说日本队为什么会水平提高。
通过“规范的职业联赛”,日本人完成了一整套的足球人才培养系统。这是我说的核心。
联赛水平不一定和国家队水平成正比,但是是由很大关联的。欧洲的情况比较特殊,球员可以在各大联赛自由流动,因此国家队和联赛水平的关联性要差一些。
说个类似的,说高水平选手的运动成绩的提高在于训练水平的提高。可你说有的时候的确有训练水平高的选手表现差的时候,因此说他们没关系?或者说高水平选手的运动成绩不是建立在高水平的训练基础上?是谁先有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