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地方财政困境 -- MRandson

共:💬146 🌺526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感觉不是改的问题,是把后半句落实的问题

别光说先富起来,不说先富带动后富

现在所有地方所有人并不能做到团结一致向前看,不能互相配合,以改进民生为统一目标……but我们公司这几十个人都统一不了,十三亿人想统一……实在是难啊!

家园 官僚集团,历史上就是宁可拉所有人一起死,也不肯分润的

何况现在他们还可以跑到外国去。

"你死是因为你卢瑟"这是很多官僚的想法,河里也有

家园

正反馈,不错。

就看临界点了。

不过俺们这些基本元件的基本性能超一流,所以还能撑的住。

家园 正解。典型的实例就是李自成打北京时崇祯的那次募捐
家园 现在还这么严重啊。真是没想到。

以前很严重我知道,但是这几年改善很多了吧

家园 说的很实际,吃饭的问题现在是最大困扰

东部的财政情况,也是集中于长江以南,江浙沪地区,你去浙西、苏中、苏北或者安徽的话,情况就不乐观。不乐观的情况不仅仅是县级市,而且集中于地市一级,还是一句话,好的地方很好,富可敌国,差的地方很差,砸多少项目,投多少钱还是不见起色。

地方政府的财政靠着近几年的土地增值和工业项目开始变富,但是如同楼主所说,因为建设的项目过多,包括旧城改造等等都使开支大于收入,如果土地不能够继续增值,并且企业的效益开始下滑,那么地方财政只有破产的份,而在财政的转移支付或者上级对下级的支持力度上,基本上等于零,该拨的钱每年还会拨,但是都有专门的用途,不存在解决地方困难的说法,为什么,因为上面也困难,不挖底下一勺子就不错了,借给了你,等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所以地方每到一定时候,大家都会安排增收任务,比如一个交警一天的罚款额是600等等,当然现在这样的现象已经很少了,不过一旦财政收入下降,那怎么办。。。

解决的方法还是给底下减负,负担太重,基层实际上是处理问题最多,人手不够而花钱一大把的地方,财权上交,事权下放,如此的不对等,只能加剧地方的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能力如何让让一个地方去经营呢,希望减负、减税从实际开始。

家园 不是税重而是根本没税

没建设,没工业,就没税收.没税收就更没建设,恶性循环.

家园 你的说法很有道理,但我的意思可能你还不明白

经济就和战争一样,都要走一步看一步.不能因为注定要胜利的战争而不愿意眼前的牺牲.

比如汇率,有些人反对人民币升值的理由是人民币升值了,资金就会外流,然后导致人民币贬值,然后经济崩溃.初看上去好像符合逻辑,但我们把头尾放一起看------人民币有升值压力,为了防止以后贬值所以不能升值.

经济过热了,加息会引起经济紧缩,所以不能加息.

怕吃饭噎着就不吃饭,这个逻辑的荒谬我想大家有目共睹.

这套机制类似控制论里的正反馈,一开始感觉挺好,但谁都知道不加控制的正反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让整个系统崩溃或者不受控的自激状态。不管是什么系统,其总体能量总是有限度的,一旦正反馈的过程消耗到系统能量的最大值,接下来就是系统的崩溃或者是周期性振荡。

我认为现在的地方债务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正处于"一开始感觉挺好"的过程中.如果你要论证这是不好的,就要证明这是"不加控制"的,证明"正反馈的过程"已经"消耗到系统能量的最大值".而不是笼统地畏惧以后会出现的问题.

说白了,现在正处于使劲花钱的阶段,你非得杞人忧天不让花钱,后果就一定好?

现在的财政状况较好,也能借到钱,现在不做建设要什么时候做?没钱的时候?

家园 官员首先得考虑自己的利益,

今年又出台了一项政府官员子女就业措施:科级干部可安排一个子女就业,公务员考试的过场都不用走。

家园 这个意识在基层比较普遍吧

挺可怕的

都是土生土长的老智慧,不见兔子不撒鹰,各家自扫门前雪,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雁过拔毛,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而且,就像高速公路入口的车辆加塞一样,不按规则办事加塞的,获得了超额收益,大家都眼红,于是一哄而上,于是就乱了,于是道德败坏。

屁股决定脑袋,坐在哪一边就会做出对哪一边有利的举动。这……算是人之常情么?或者是劣根性?

家园 比以前确实好一点,

以前工资拖欠一、二个月是常事,现在好歹也能发个2/3。

家园 真打核大战了,有没有超级都市都一个样

若真是到了要打核战的地步,有没有超级都市都以一个样。

全国9成的人口都要丧命。

而如美国这种人口分散的国家,也逃不过8成的人口被灭下场。

所以,考虑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家园 好,同时还要注意同时缩减干部规模,人都没了,要那些官干啥

记得前两年有地方把干部派去跟农民工,不知最后效果如何。一定要均匀化,没有意义,也没有道理。

家园 写的好,不过身不由己

困难都知道,好处想不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后面是中央的权威的下降,是各地自行其事的抬头。上面的办法有,执行起来就雷声大,雨点小,大不了换个名字又回来了。现在网络发达了,地方上也不怕了。谁谁最后免了,过两年不就又回来了么,我还怕什么。

闷声发大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现在的问题不是地方债务的急剧扩大,这种趋势形成后是很难变动的。关键是如何在这个趋势中保护自己。我可不想像90年代末,奉献了一辈子,一天有人和你说你out了,拜拜吧你。就一下子沦入社会底层,和一帮子小老虎挣个擦皮鞋的位子。

我是独生子女,吃的苦少,胆子又小,不比经过贫下中农改造的父母。他们可以接受下岗的命运,吃糠喝粥的苦熬,轮到我,只有学富士康的前辈了。

河里 的大大们 求求你们多讨论讨论在这个趋势下的个人选择路径,趋利避害的可能,好不好。

家园 比如说:地方政府负债的构成是什么

通过信托从一般人那里借钱的是多少,向银行借的是多少,还有那些借钱的手段。其中中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各占多少比例。由此就可以小小的推论一下政府负债过高,乱搭车收费的动力构成。

那些领域会因为地方政府违约受到侵害,由此也可以未雨绸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