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高科技创业的一个模式 -- 穿越
我走先,这才是正宗的广佬话。
跟周星星学的。
实话告诉你,俺不会说广东话,偶尔几句可以听懂.如果连续几天看粤剧,俺能听懂大部分.
哎呀叻~~~红区干部好作风。
这次放的烟幕弹不照,下次再努力。
先讲一下美帝的教授们是怎么发家致富的,然后再讨论在中国能不能复制这个模式。
分解动作
第一步:都是在学校自己的实验室里搞到了些科研成果,发了文章,拿了专利。但卖给公司又没人要,太简陋了。公司用不上。这种情形,中美的高校实验室比比皆是。在中国由于条件限制,也就搁在一边了。在美国,老师还是有法子的。
这些老师们要做的就是注册一个公司,随便找个手下的博士后做公司总裁,老师们做技术顾问。这样做的缘由是老师不适合直接做总裁,因为他们的主要身份是学校的雇员,有利益冲突。然后总裁去联邦政府那儿申请科研经费。美国政府有专门给这种小的科技公司的研发进行资助的项目,就是前面被剧透过的SBIR/STTR。每个大概十万美元左右,为期一年。相当好拿,但凡手上有点有用数据的人都能拿得到。
十万块钱,也就够养个博士后,加上租办公室和买试剂的钱,没了。这种公司是如假包换的皮包公司,总裁手下一个人也没有。堂堂公司总裁,也得穿着实验服,跟个博士后似的埋头在实验台前做实验。
前段时间我一朋友也想开这么一公司,跟我商量。手上没有合适的人选,要不要让他家里领导做总裁算了。这样做呢,好处是肉烂在锅里,肥水不流外人田。坏处是到时候会把工作上的问题带到床上,关系不好处。博士后会听老板的话,领导可是母老虎。最关键的是如果领导不是同行,也就意味着这个总裁不懂实验,一年之后项目验收就交不了差。所以最理想的还是既是博士后又同时是家里的领导,这样就两全其美了。这种事最著名的还是哈佛的庄小薇庄大侠。江湖上传闻她新娶了个手下的博士后。替那博士后想想,真是老鼠跌进米罐子里。从此之后,想发《nature》就发《nature》,想发《Science》就发《Science》,想发几篇就有几篇,真正的前程似锦,让人羡慕的口水不停地流啊。
以前怎么就没人教我这手啊?想当年,年少青衫薄,花容月貌还没有被雨打风吹去的我要是也想法找一单身女大牛做老板,这么这么如法炮制,现在的我就该锦衣玉食,吃香的喝辣的了。
说起来,男的要是靠自己奋斗、操心,老得可真快啊。我的大学哥们除了陈竺那秘书,没一个不是一到三十以后就长白头发的。当年班上一翩翩美少年,几个月前见面时发现因为老熬夜写项目,憔悴了好多。当然他大学时泡的马子,还是一如既往的那么清纯美丽动人(知道她有时候翻我的帖子,这句话是写给她专用的)。
话说着说着就越岔越远了。你们这些人看我在这傻乐也不提醒我,都是损友啊损友。
聊天打屁完毕,言归正传。
第二步:实验有了进展,有更多的数据可以拿出手了。就再去找联邦政府要二期的钱。这次可以要到两年的钱,每年平均将近四十万美元左右。这可是笔大钱。在大部分学校里老师要是能拿到这笔钱,tenure在经费上的要求差不多就达标了。可惜这笔钱只给公司,不给学校,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要成立公司。
因为钱多,竞争比第一次激烈多了。很多小公司过不了这关,公司只好清盘,总裁接着回实验室做打工仔。如果运气好,拿到钱了,就可以真正招兵买马了。每年将近四十万,至少可以招个新的博士后和一个技术员,队伍就壮大了许多。就有更多的数据出炉了。在这一步,主要的项目目标是做出一个非常简陋的产品出来。
前面羡慕庄小薇她老公,我老人家把口水流干了,现在还得补口水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政治挂帅相当严重,会考察公司总裁出身的。如果完全是中国公司,我还没有听说过这种先例。如果总裁是绿卡或者公民,公司又注册于美国某地,就和其他公司没什么差别了。
就是你要写个报告书,包括人员简历,经费计划,等等,交上去。部里就会把它发给一个评审,评审看完后要写意见,好在什么地方,问题在什么地方等,是不是推荐给钱与否等等。评审意见比较重要,分钱的人很少反驳。除非分钱的人手上的经费不够。不过十万块钱是小钱,不太可能没有。
评审需要对项目执行人打个分,就是他们有无能力执行项目。这个主要看简历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语言大师啊
第三步:政府的钱还可以给到三期,要求是把初始产品商业化。但我们这行不是IT,实验室成果没有十年八载的不容易做出一极棒的商业产品。“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公司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须在这时开始走向社会了。好在经过前面几年的锤炼,原本简陋的专利已经完善了很多,能搞出个简陋的产品,开始能吸引人了。到此就该去找风险投资了。把幻灯片做得漂漂亮亮的,再弄件百块钱的衬衫和几千块钱的西服,头发打上摩丝就出门到处忽悠去也。风投一般不懂技术细节,但对技术的影响力和意义理解敏锐,所以要打动他们,应用前景一定要讲好。运气好的话,就会有个风投被忽悠动了。
风投扔进来的钱就是一百万美元起跳了,那时就要签个规规矩矩的合同,讲明公司现有技术、设备资产入股可以折成多少钱,以后的利润技术方跟投资方几几分账等等。有了这许多银两,自然公司要招兵买马,由草台班子摇身一变成正规军。一般这时候会考虑找专业的管理人员进来做管理,而原来的总裁就退位成副总(VP)或者技术总监(CTO)。教授呢,还是技术顾问,但是他在公司里占的技术股会是最多的一个。
第四步:有了钱怎么办?当然是去弄更多的钱。随着管理的专业化和技术研发的进展,就有资本去忽悠更大的风投。比如说找来个大风投,对上一个风投说,去年你投了两百万,现在我给你两百五十万,买断你在这家公司所有的权益,让你一年赚25%,你干不干?谈成了的话,新风投就把老风投顶替了。
这样子的风投,一般都会有好几轮,前后跨度四、五年以上。正常的话,公司资产最后会几千万甚至上亿。想想看,那时候教授手上的原始股会值多少钱?一个百万富翁,毛毛雨的啦。最关键的是,教授并不需要懂管理,他只要在技术上指导公司发展方向就行。公司里研发出来的东西,他在专利保护好的情况下还能用来发文章。所以学校也满意。
对每个风投商来讲,通过几轮接力,他们也降低了风险,把一个大的长期项目变成了短平快。只需要在公司里呆上一到三年,他们就能拿到一个相当不错的利润走人,去找下一个值得投资的对象。
一个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实用化需要很多年。一个风投商很难有这么大的耐心。通过接力棒,保证了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需要的时间,把一个遥远的目标变成了一小步一小步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
大家如果细心的话,会发现到这步公司已经有相当规模了,大家过得也很滋润,但其实公司还没卖出去一分钱产品呢。高科技公司的运作,跟做玩具、手套的有巨大的差别。
第五步,也就是最后一步:到了这一步,公司一般都有几十人、上百人的规模了,也有中试车间来测试产品,基本上已经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有雄心壮志的公司就会考虑去纳斯达克上市圈钱,正式成为一有头有脸的公司。不过前几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上市管得很严,我知道的几家公司都只好暂时潜伏下来。现在经济复苏的势头已经比较明显了,听说这些公司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没什么雄心壮志的公司就会考虑出售了。不少大公司对这种已经基本实用化的高科技产品感兴趣,风险小,所以愿意高价收购公司。教授们也乐得钞票落袋为安。从此腰包鼓鼓,想买游艇就买游艇,想买飞艇就买飞艇。一买就买俩,一个自己用,一个给家里养的狗狗用。
在中国能不能复制这种成功模式呢?不可能直接复制,但说不定也有些变通的法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瓦特的项目坑了一个又一个投资人,还好最后还是做出来了。得到的一个结论是专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不然没人前仆后继往坑里跳。
还好起家资本是政府的钱,坑了就坑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原来美国的实验经费是这样骗来的,长见识.
俺们喜等你家领导视察,你事情败露,跪键盘的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