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从电影《勇敢的心》谈起 -- 燕人
1314年6月的班诺克波恩战役粉碎了英格兰君主占有苏格兰的幻想。虽然爱德华二世在军事上没有完成老爹的遗愿,在外交上他绝对不承认苏格兰独立。
1320年4月6日,苏格兰人发表了送呈教皇的阿布鲁斯宣言(Declaration of Arbroath)。这是苏格兰追求独立的外交努力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历史上它第一次阐述了苏格兰的国家意识和人民追求自由的决心。此时苏格兰国王布鲁斯仍处于被剥夺教籍的状态。这个宣言的目的之一是为他重新入教向教皇陈情。宣言中教皇被敦促重新考虑英格兰对苏格兰的非法占有,并从反面阐述了前国王贝利奥不适任的理由,因为前国王贝利奥没有作到如下所所述的:
这个人(指罗伯特布鲁斯)拯救了我们的人民,捍卫了我们的自由。因为他的美德和他的权力(此处特指罗伯特的王位索取权),我们定要选择他,跟随他,无所不往。
(To this man, in as much as he saved our people, and for upholding our freedom, we are bound by right as much as by his merits, and choose to follow him in all that he does.)
下面的段落象是空话,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够取代布鲁斯。但是宣言所表达的思想使得它成为欧洲历史上最早的提出立宪君主制的文件之一。
然而如果他(罗伯特布鲁斯)放弃了他原先的作为,同意将我们的国家置于英格兰国王或者英格兰人的管制下,我们定当把他作为颠覆我们权利的敌人而驱逐他,然后选择其他能够保护我们的人做国王
(‘Yet if he (Bruce) should give up what he has begun, and agree to make us or our kingdom subject to the King of England or the English, we should exert ourselves at once to drive him out as our enemy and a subverter of his own rights and ours, and make some other man who was well able to defend us our King;)
在电影中,华莱士在临终前大声喊出自由。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因为美国人的洗脑,对“自由”这样的字眼特别反感。我们不知道历史上的华莱士究竟喊些甚末。在那种残酷情形下他是否能开口都是问题。但是当我读道阿布鲁斯宣言的时候,心中不免震动:
这都是真的,我们战斗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了自由。为了自由的缘故,真诚的人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
It is in truth not for glory, nor riches, nor honours that we are fighting, but for freedom - for that alone, which no honest man gives up but with life itself.’
这与19世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小诗何其相像。
在英格兰,爱德华二世正忙于交接新男友,并谋划向谋杀他的前男朋友的贵族们复仇。他终于在1322年5月得偿心愿。他的主要敌人,同是金枝玉叶的兰开斯特伯爵被处决。兰开斯特伯爵在1314年的苏格兰战役中没有全力支持王室,凭此他就该死。爱德华似乎恢复了一个国王所拥有的一切权利。然而变生肘腋。兰开斯特的一个同党罗杰莫提姆(Roger Mortimer)伙同王后伊莎贝拉以“清君侧”的旗号驱逐了爱德华,立爱德华与伊莎贝拉的长子爱德华三世为新国王,此时为1327年1月。新君年仅14岁。大权掌握在王太后和她的同志兼情人罗杰莫提姆手中。
伊莎贝拉和罗杰莫提姆
2月份开始,苏格兰人多次越境。8月份,他们深入达日姆郡(County Durham),在一次夜袭中几乎将夜宿此地的爱德华三世和罗杰莫提姆俘虏。这一切都是苏格兰人的计划,迫使英格兰人回到谈判桌前。
果如他们所愿,伊莎贝拉急于处理英格兰和法兰西,苏格兰的关系。1328年3月,关于英格兰承认苏格兰独立地位的爱丁堡和约签订,此时布鲁斯已经在病榻之上。5月份,和约在北安普敦得到确认。因此历史上称作爱丁堡-北安普敦和约。
罗杰的权力欲过于强烈,与同僚贵族逐渐反目。事实证明他和伊莎贝拉的统治如同被他们推翻的那个一样危险。他和王太后的关系使得早熟的小国王爱德华感到分外屈辱。他慢慢培养了亲信。就像我国历史上的康熙擒鳌拜故事,1330年10月在诺丁汉城堡里,爱德华出其不意地将罗杰逮捕并于第二天宣布亲政,此时年仅18岁。据说伊莎贝拉向儿子哭诉求情,但是爱德华依然将罗杰莫提姆以叛逆罪名绞死。
1332年,被爱德华的爷爷爱德华一世强迫退位的苏格兰国王贝利奥又回到了苏格兰,不过这一次是他的儿子爱德华贝利奥(Edward Balliol)。一些定居于英格兰北部的诺曼贵族后代,作为原国王贝利奥支持者的苏格兰贵族,在班诺克波恩战役后被剥夺土地。因为没有从爱丁堡-北安普敦和约中得到任何补偿,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和决心支持爱德华贝利奥的行动。此时苏格兰的英雄国王布鲁斯已故,当年的良将也都逝去。他的继承人戴维二世仅是一个8岁的小孩子。贝利奥击败一支苏格兰军队后被手下拥戴为苏格兰国王。贝利奥在给苏格兰议会的信中说,苏格兰向来是英格兰的采邑(fief),因此他不仅要割让土地给英格兰国王爱德华,而且要终生作为他的臣属。与阿布鲁斯宣言(Declaration of Arbroath)相比,这种论调无法被容忍。一支忠于布鲁斯家族的军队在12月份的时候袭击了贝利奥。他只身逃回英格兰。
戴维和王后来到法国
在贝利奥割地的允诺下,爱德华背弃了爱丁堡-北安普敦和约,扶立贝利奥为苏格兰国王,于1333年4月率领一支英格兰大军包围边境上的卑微克城堡。哈立敦山战役中(Battle of Halidon Hill)苏格兰的援军在不利地形下全军覆没。苏格兰全国震动。在法王费利六世支持下,小国王戴维和他的王后跑到法国成立了流亡宫廷。1334年2月,新国王贝利奥将苏格兰低地的6个郡割让给英格兰。忠于布鲁斯家族的苏格兰贵族坚持战斗。这促使英格兰军队不得不多次深入苏格兰北部,将包括阿伯丁在内的重要城市毁为平地。但是当年爱德华一世所遭遇的问题在苏格兰重现。到1337年苏格兰人基本上控制了大部分国土。1341年已经成人的戴维回到苏格兰。
这个阶段开始,英法之间发生了后代称之为百年战争的一系列战役。苏格兰战争成为其中的一个小插曲。1336年,法王费利六世声称任何英法之间争端的长期性解决方案必须包含承认布鲁斯家的苏格兰王位。爱德华对此的回应是敕封6位新的伯爵和英格兰的第一位公爵,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准备人才。1340年年初他谮取法兰西国王的名号,尽管在法律上他有母亲伊莎贝拉公主血统的支持。这是百年战争的起因。作为一个金雀花王朝的后代,爱德华更想恢复其祖先在大陆上的版图。
达日姆(Durham)城下的内维尔十字战役
在法王的要求下,戴维多次入侵英格兰北部,以减轻英格兰向法国北部施加的压力。然而爱德华三世治下的英格兰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1346年10月间发生在达日姆(Durham)城下的内维尔十字战役(Battle of Nevile’s Cross)中,戴维被俘虏。他先被送到伦敦,最终居留于欧德姆城堡(Oldham Castle)。
苏格兰国王戴维成为爱德华的俘虏,爱德华却处于两难之中。虽然1356年贝利奥把苏格兰王位索取权转让给爱德华,换取一份年金以终老于英格兰,爱德华却不可能就任苏格兰国王,实现他那伟大祖父天下一统的梦想。他可以入侵苏格兰的领土,杀死苏格兰的战士,摧毁苏格兰的城市,但无法征服苏格兰人自由的心。他试图安排自己或儿子成为戴维死后苏格兰王位继承人,但是遭到苏格兰议会的反对。
爱德华三世和黑王子爱德华
1356年,爱德华的长子黑王子爱德华在法国南部的朴瓦迪埃(Battle of Poitiers)一举击溃了法国军队主力,将国王约翰二世及大批贵族俘虏。为了最大化这两位俘虏的潜在收益,爱德华不得不首先承认他们的地位。1358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签订卑微克条约(Treaty of Berwick),内容是苏格兰为国王戴维的自由支付巨款赎金。1360年英格兰和法兰西之间的不列坦尼条约签订(Treaty of Bretigny)。条约除了包括法国支付国王赎金之外,要求爱德华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索取权,但是英格兰国王不必再为他法国的领地而向法国国王行觐见礼。从爱德华一世以来英格兰君主的大陆领土困境终于得到解脱。
苏格兰保持了独立。
威尔士红龙旗
影片中伊莎贝拉公主怀了华莱士的后代,即将成为英格兰国王。我们已经看到,这是完全的演义。然而在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两次。英格兰王室最伟大的英雄亨利五世不幸英年早逝,他的法国遗孀凯瑟琳与一个威尔士贵族后代秘密结婚。他们的孙子亨利都铎(Henry Tudor)结束了玫瑰战争,开创了都铎王朝。当他穿过威尔士土地,向英格兰中部的博斯沃斯(Bosworth)进军的时候,他举起了威尔士红龙旗。这是威尔士红龙旗第一次出现在英格兰大地上。亨利多铎以此表明他的威尔士血统。虽然威尔士早就被爱德华一世征服,威尔士人终究作了英格兰的国王。而当1603年终身未婚的伊莉莎白女王后继无人时,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继承英格兰王统,开创了斯图亚特王朝。苏格兰人终于也做了英格兰的国王。
1707年,苏格兰和英格兰正式联合。长腿爱德华的天下归一的梦想终于实现。
俺玩《全面战争之中世纪二》的时候,看到在主地图之外还有几个小地图,其中之一就是英伦风云。玩家可以选择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挪威中间的任何一派,以统一英伦为目标作战。用英格兰的时候,俺发现大不列颠岛的蜂腰部很不好突破,苏格兰人很容易用大部队堵住,恶战连连,损失的部队还没有整补好,对方的新建部队已补上了被歼部队的缺。财政压力也很大,只好正面在蜂腰地带防御,派部队从海上入侵,但是攻下了城市也很难压服人民,城市治安很差,把野战军都拖在城里维持秩序了。反过来用苏格兰人也不容易,攻到约克附近的时候财政就吃不住了。总之想统一不容易!
制作的很符合历史呢。
那个时代苏格兰人口大约50万,英格兰是200万。每次开战苏格兰人能出1万人就差不多到头了。
苏格兰山地太多,相比于英格兰真是穷。英格兰统一了也没有甚末太大的好处。所以大家都打爱尔兰的主意。
倚天屠龙记第三十回:
让我增加了很多见识,待兄台写完我作个pdf合集放到西西河公用信箱供大家下载欣赏保存,呵呵。谢谢。
第一张和第三张中的国王,是右手握斧子,反身劈对方的脑壳,这个动作不仅别扭,而且还需要对方的配合,把脑袋伸过来才行。倒数第二张中,双方并辔而行,马头朝向一个方向,既然开始双方是面对面前进,任何一方想这么快掉转马头180度,恐怕都不易,而且国王没携带盾牌。
最后一张的问题,是死鬼的马匹动作不合理,这匹栗色马,前腿绷直,后腿弓起,骑手则勒紧缰绳,两腿绷直马镫,是个标准的急刹车的动作。按常规,死鬼应该是先纵马冲刺,用骑枪刺向国王,一击不中不要紧,马匹不能减速,应该继续前行,二马尽快错开,然后掉转马头再来一回合。一旦刹车失去速度,二马错镫之间,死鬼手中的长枪没有挥舞的余地,国王的单手短斧子,就成了夺命利器。当然反向解释也行,死鬼一击不中心理发慌,下意识的勒住战马,让国王有机可乘。
纵观人类历史,行政和组织上的统一是必然的趋势。人类社会由最初的独立分散,毫无联系的原始部落,发展到今天的世界上高度组织化的各民族国家,历经了多少战火和血泪的洗礼。就如我国古代文献所指出的,人类社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分离到统一的过程并非是单向的。上世纪后期,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人类社会大一统的未来道路树立了榜样。然而原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却产生了新的分离现象。这两个例子正说明了人类社会统一进程的复杂性。
历史上人类社会的统一大多数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而战争就意味着血泪和伤亡。这很容易引起对统一这个事件本身的负面评价。在此我用生产力做标准来衡量统一的意义。在特定地区内,如果统一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那就是一个值得赞许的正面行为。否则就是负面的。当然,这是纯粹的价值判断,与历史的事实本身无涉。
中华国家的第一次统一完成在公元前221年的秦帝国。这次统一是生产力标准的完美诠释。秦国凭借先进的生产力,统一了当时的中华文明的全部地区。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各项行政和文化措施,为中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感受到这些措施的影响力。
在我国历史上,落后的游牧民族多次入侵,虽然客观上拓广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同时造成中华文明的停滞和倒退。特别是最后一次满州民族入主中原,中华国家事实上在满清统治下天下一统,为现代中国奠定了基础。然而满清的谮位打断了中华社会的发展进程,最终造成中华文明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虽然中华的落后有更多方面的原因,但是这是起因之一。我因而可以说多数由落后民族实现的统一都是野蛮的,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
我们用生产力标准来评价苏格兰独立战争时发现,像人类社会封建时代的大多数争端一样,这场战争完全是封建君主的个人欲望的后果。然而不列颠岛的统一为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就象后来的历史所证明的。如今苏格兰的经济和社会已经与英格兰融为一体。所以任何分离倾向都是政客和少数极端人士的意淫而已。如果威廉华莱士不曾存在,那末苏格兰可能早就与英格兰合并,而爱德华一世的形象就会更加正面。
然而我们是否可以评价威廉华莱士是分裂主义分子,阻碍国家统一的坏人?我认为不可以。每个人的价值观人都有其基础。华莱士在世时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对他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作为历史的后来者,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还原到当时的历史处境中。我们必须利用当时人们的价值标准,从当地的利益角度出发,评价当时人们的行为,然后再和今天的价值标准作对照。我们看到,华莱士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反抗压迫,追求自由。这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
威廉华莱士的年代是肉食者谋之的时代。贵族和王室掌握了所有的资源。每个人的地位和命运完全依靠血统。他这样出身低微的人没有资格和实力参与政治和权力斗争。从这个角度说,他的行为超越了时代。因此注定是悲剧性的。他是一个乡村小贵族的次子。在爱德华一世和苏格兰的上层贵族看来,他的出身与平民无异。按照当时的惯例,他应该去作一名牧师,向苦难中的人们传达上帝模棱两可的旨意。然而他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我想这是爱德华一世特别痛恨华莱士的原因。有历史学家认为,苏格兰上层贵族有意推戴毫无背景和势力的华莱士作为国家的领导(苏格兰监国),目的之一是为了掩盖自己背约于爱德华一世的行为,在关键时刻可以把华莱士做挡箭牌。无论战胜或者战败,华莱士只能是一面旗帜。那些上层贵族才是真正的受益者。然而这正是华莱士之所以伟大:在这场起始于封建王权和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战争中,他并无个人所得,而纯粹为了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理念而奋斗。他的行为最终赋予这场战争以正面的意义。凭此华莱士可以跻身于人类历史上从斯巴达克思开始的所有最伟大的英雄行列。
我们无法了解华莱士是否认识到自己的悲剧性处境。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不可能看到300年后,苏格兰的国王成为英格兰的国王;也不可能看到400年后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为一个国家。我们所知道的就是,在国家被外国军队占领,国王被外国国王废黜,同胞被外国占领军欺侮和压榨,而掌管权势的本国贵族无所作为的时候,华莱士勇敢地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和武器,一直战斗到生命的结束。我们可以说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正是这种历史局限性,才是人的真实特征。
同理,我相信如果400年后中日合并为一个国家,这也决不会为汪精卫之流的卖国行为提供任何正当的理由。
华莱士的历史遗产一直影响着后人。19世纪时华莱士被赞誉为自由战士,在世界上多个经历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地区受到缅怀和颂扬。在苏格兰形成了分别针对华莱士和罗伯特布鲁斯的个人崇拜现象,而华莱士被欢呼为“人民英雄”。电影 《勇敢的心》上映后,在全世界范围里对华莱士的个人崇拜复活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使得正统的历史学家尤其不满。因为华莱士出身并非平民,而且是失败者。同时,个人崇拜在知识分子看来是愚昧的表现。他们的看法从学院派的角度看很正确。但是他们忘记了品评历史人物从来不是学者的专利。就如戴安娜的看来自相矛盾的“人民王妃”称号一样,平民百姓用自己朴素的价值观和爱憎表达了对社会上层的失望和鄙视,并把幻想寄托于历史人物。这虽然不是明智的做法,但是我们可以理解。
有英国评论认为《勇敢的心》这部电影导致了反英情绪。英国人应该认识到,这实际上反映了部分国际社会对历史上联合王国政府对外政策的整体性不满。在历史上,联合王国的对外扩张虽然客观上向殖民地输出了先进文明,但是更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剥削和苦难。这其中苏格兰人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国,印度,非洲,爱尔兰,到处都有苏格兰人血腥的手印。因此,人们对联合王国过往的不满,借助向苏格兰历史上反抗英格兰统治的英雄致敬而表达出来。我们不会简单地理解,喜爱《勇敢的心》和威廉华莱士的爱尔兰人就会支持苏格兰的分离运动。他们更是借此机会表达他们对历史上英格兰政府和后来的联合王国政府对爱尔兰残酷压榨的愤懑。作为深受近代以来辱国之痛的中国人,我们理解这种反英情绪的缘由。在历史遗留问题最终得到公正解决之前,我们坚决给予道义上的支持。我相信,华莱士的历史遗产将会在全世界范围里为曾经和正在承受压迫的人们继承。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在国家被外国军队占领,国王被外国国王废黜,同胞被外国占领军欺侮和压榨,而掌管权势的本国贵族无所作为的时候,华莱士勇敢地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和武器,一直战斗到生命的结束。”
每个真正的英雄都是出自他所在的那个年代,但所有英雄的气概却是想通的。他们的光辉会一直照耀在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