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美国制造业真的衰落了吗? -- 果酱

共:💬76 🌺39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国对造船业的扶持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补贴的历史沿革

以下为文摘美国造船工业简介

美国是造船工业立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789年,美国就明确规定,在美国沿海和内河营运的船舶必须是美国船厂建造的船舶。1890年公布的关税中规定,对为建造舰船而进口的钢材免征进口税。此后还有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定直接或间接地保护了舰船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军备竞赛和国内鼓励政策,美国增加了许多船厂,生产能力大增,舰船产量出现高峰。

  3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使美国造船工业处于低潮。1935年,美国商船队老化和船舶拥有量减少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变这种状况,美国政府制定了"1936年商船法"。这是对造船和海运业实行补贴的全面法律,主要内容是由政府向美国船厂造的美国船提供造船和船舶改装差额补贴,以鼓励船厂多造船,航运公司买国产船。

  1938年,美国通过了"扩充海军法",规定增加20%的海军装备费,同年,政府又专门拨款10亿美元扩充海军。这些措施使美国造船业重现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促进了美国舰船工业的迅速发展。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美国造船工业仍保持以军品生产为主的特点,舰艇平均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技术水平和产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美国政府还大量投资进行新型舰船和海军武器装备的研制,进行船厂的扩建和改造,以保持美国海上霸权地位。

  50年代日本商船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其他远东国家或地区的造船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此时的美国造船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日益突出,本国船东不愿意向国内船厂订货,商船生产处于停滞状态,60年代商船的年平均下水量仅30万载重吨。为提高美国造船和航运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美国政府于1970年对"1936年商船法"进行了修改,制订了"1970年商船法"。其主要内容是对于在本国进行的船舶建造提供相当优惠的补贴。它规定:凡雇有美国船员,挂美国旗,并从事美国对外贸易运输的船舶,政府可提供建造差额补贴,补贴额度可达船价的50%;对于符合上述条件船舶的改装,政府也给予补贴。这项政策的实施,刺激了国内船主订货和船厂生产的积极性。1971以后,美国商船下水量直线上升。1979年商船完工量达到135万总吨,为战后最高水平。1970~1985财年船舶建造补贴近364.1亿美元,改装差额补贴211.9亿美元。

  此外,美国政府还以提供卖方信贷担保、提供船厂基本建设资金和科研补贴等方式支持造船业,对舰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政府的补贴虽然保存了美国的造船能力,但也带来了消极作用。政府的资助使船厂有了依靠,相比日本和西欧国家,一些船厂在努力降低成本、实行生产合理化和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方面的积极性不够高涨。

  当商船订货少而造成船厂开工不足时,美国政府往往以增加舰艇订货来弥补,而在商船订货好转时,就减少舰艇的更新计划,这是美国政府竭力保护其舰船工业的一贯作法。

  1981年,里根政府根据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对舰船工业实行了两项新政策:一是增加海军舰艇的建造和改装数量,把海军舰艇从491艘发展到600艘作为奋斗目标,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舰艇建造计划。从此以后,美国海军舰船的建造和改装费用每年平均超过110亿美元,大大高于70年代的水平。二是逐步取消商船的建造和改装差额补贴,除了航行于特定航线上的船舶外,美国航运公司可以"自由地"向国外订购船舶。这使美国商船建造量大幅度下降,除国家指定建造的船舶外,从80年代中期起,美国船厂接到的远洋商船订单几乎为零。

  为了不使美国的造船能力有很大削减,政府还分别于1982年和1985年作出规定:凡是国防部系统所需舰船的建造、改装、维修和设备更新,都必须在国内船厂进行;航行于某些特定航线或进行国内贸易用船必须是美国籍和美国造的船舶,对这些船政府继续提供建造或改装差额补贴,某些船只的补贴可达总价的50~60%。因此,虽然美国舰船工业处境艰难,但美国不会放弃它海上军事大国的地位,政府对造船能力的削减也只是许可的范围之内。

  90年代初开始,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舰船工业也面临海军舰队的发展计划要大大压缩、舰艇的订货量将大幅度减少、船厂的手持订单正在逐年下降等困难,这引起了造船界的忧虑,也引起了包括总统在内的上层官员的关注和重视。利用法律来保护和促进本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是美国一贯的做法。政府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形势制订一系列适应当时船舶工业发展要求的法律和法规,通过这种宏观调控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很广泛和深远的。如1992制订了"国防工业改造、再投资和转向援助法",1993年6月众议院提出了一项"国家造船与现代化改造法",1993年11月众议院通过了"海上保障与竞争法"(详细情况见结构、能力调整一节)。

  为了促进本国造船工业的发展,1997年美国实施了"造船能力维护协议"。这项政策实际上是美国政府为本国船厂建造商船提供了一种新形式的政府补贴。其核心内容是凡持有美国海军军船订单并兼造商船的船厂,可以从美国海军合同中得到与商船建造成本成一定比例的补偿金。补偿金的额度由双方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谈判商定。实施这项政策的目的在于鼓励私营船厂从事商船建造,从而加强美国的造船工业基础,降低海军的业务成本。目前纽波特纽斯船厂已提出资格申请,预计不久之后,美国其它几家主要大型船厂和部分中小型船厂也将提出资格申请。

家园 不好意思,我搞错了

几年前查一个数据的时候查的,当时以为天朝的GDP比美国一个州还小。看来我当时搞错了,所以有了这么个错误印象。

谢谢两位指出!

家园 你扯得也远了

的确,就连耐克鞋的原材料,中国都不能生产,都只能得到耐克的授权进口,并在免税区组装,再打上所谓的“MADE IN CHINA”,一旦失去了耐克的授权,中国不可能复制出完全一样的耐克鞋,最多只能在外观上山寨。

你还真以为耐克鞋真跟他广告里一样,是XX科技啊

恩,是有种高端的足球鞋不能完全在国内做出来,为什么ni,因为这个是袋鼠皮做的,中国是不产袋鼠的。

不过耐克也没法独自做出来啊 ,袋鼠在澳洲。

做鞋的好一些材料,除了动物皮,就那么几个大厂出的几种人造革,谁都能买。

看来你是没见过所谓的高仿鞋,这些鞋,拿到nike自己那也不一定能完全区分,说不定质量还比真的好些,因为真正的nike鞋绝大部分也就在中国、越南、印尼这些血汗工厂做的,做工也就那样。

家园 当时可能是的
家园 我好像是2005年查的

刚才查了一下,2004年天朝GDP是136515亿元。按照当时的汇率8.2计算为1.66万亿美元,可能与加州相当。忘了当时的具体情况了。

家园 资本的意志
家园 聊表敬意

消费两枚通宝推荐 关闭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4;铢钱:20。你,乐善:4;铢钱:-32。本帖花:4

消费两枚通宝推荐 关闭

家园 当年中国全国都比不了加州的GDP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嘛

家园 所以我们要坚定支持花街

借花街之手把他们的人才都引到股市上去,哈哈

家园 老兄对一些产业的理解很细致啊!

呵呵。

造船业属于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人力成本在美国过于昂贵,同样的人,美国工资大约是日本工资的1.5倍,所以美国造船业的衰落也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同样一艘船,美国船厂工期长,价格高,订单自然就流向日韩了。同样,现在订单又同样在流向中国了,也是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人均工资更低会更有优势。所以,尽管美国政府大力扶持美国造船业,包括次贷危机之后出来很多政策,但是美国造船业确实被资本抛弃了,确切得说是被市场资本抛弃了。

至于电子产业,一方面确实有美国打压的情况,另一方面,打压成功又是因为美国掌握的底层专利。当年MOTO的架构和INTEL的X86架构为了竞争主导权,都曾经授权日本的东芝,NEC生产芯片。结果后来日本芯片业大发展,有喧宾夺主的意思,所以美国这两家企业就告了,把日本芯片限制在嵌入式芯片行业。结果日本就在低功耗的芯片业大力发展,也做得不错。

不过,另一方面,日本即使不被打压,能充当创新的先锋吗?我不这么认为,日本企业的一个特点是银团模式,银团模式的固有有点就是有利于不断的改良,缺点就是太封闭,是自成的一套体系,外人根本进不来,自己也没法推广出去。你看日本的手机就是这样,索尼最近卖得很火的一个手机u100i,连手机插口都是自定义的借口,普通耳机根本无法使用。日本很多产品是封闭的,只开放给日企的,你说的军工产业也是这样,所以造成日本的步枪和90坦克都特别贵。所以,西方媒体会感叹,日本是现代化国家,同时日本也是封闭的。

所以讨论下来,日本制造企业的优势一方面是现场制造,不断改良,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又是封闭的体系,不利于扩大化的生产。综合起来,我觉得还是和日本本身的资源贫乏有关系,任何原料都要求最大化产出的话,结果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最大化使用,这个在日本文化下或许是可以的,但是在其他文化下有些难以想象。其他国家能忍受每天加班吗?也就中国能了。

至于并购和创新,我完全同意你。同时,日本最近的富士通研制出了一万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突破了超级计算机的瓶颈,这也是日本坚持本土制造的一个益处吧。但是我可以肯定,这是封闭的,技术无法扩散的。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资本会在全球找资源整合,传统的制造业分离出制造,设计和营销几块。美国剥离了制造,但是不是说明造不好,而是因为制造不赚钱了。日本也是如此,纯粹的日本制造只会越来越少,转而寻求中国代工的会越来越多。

这部分分离的制造养富了中国许多人,只要按照罗兄所说的进行产业整合和升级,我觉得日韩是造不过中国的,而且,精细化制造是扎根于本土的,本土人力资本不断提升,日韩产品还有竞争力吗?我觉得可以在中国拭目以待。

家园 哈哈,多谢多谢,我也在看你的帖子
家园 人力成本不是关键的,关键还是生产组织协作

中国的人力成本比韩国比日本低多了,但是日本韩国造船业依然有巨大的竞争力

日本人为什么造船、造汽车(比方说美国三大就花了很长的时间--20年以上,如同美国造船业也花了20多年的时间来研究日本经验一样(这个在中国船舶报有论文论述过),设计机床等等比美国要快很多呢---因为我在生产现场曾经做过小小的负责人--负责检验以及一些工艺解决现场问题,对影响现场工作效率的因素还是进行过思考的

--关键还在于人和人之间的协作,各个工段工序之间的协作

西方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个人的权利义务是相对固定的,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这样,一个工人在企业中可以做什么,可以在什么事件休息,可以得到什么待遇是相对固定的,而日本造船厂的一个经常进行的管理活动就是一专多能---即在对工人进行多种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随着生产进度的不断发展,而对生产的组织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尽可能的维护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即避免一道工序忙得要死一道工序则在那里等工的状况的发生---这个在造船厂只要管理不到位是经常会发生的)

笔者不清楚美国造船业的生产写作的具体情况,但是看到了美国三大中的一家(不记得是福特还是通用)的一位华裔负责人说的一件事情--这位负责人想要搬到另外一个办公室去,他就自己动手搬桌子,结果就被工人告了,工人说那是他们的事情,不是你干的事情,人家工人搬桌子有钱拿,被你搬了,钱就没有了,这样的事情也就说明了生产协作在美国企业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了

实际上,企业是一个整体,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应该随着企业的整体利益而改变(当然基本权利义务不能被侵犯)

由于权利义务的固定化,所以西方企业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等都做得不好,尽管这些管理思想是西方人提出来的

东方的儒家文化其实强调的就是集体主义精神,这也就导致了在需要生产大协作的领域东方可以表现得比西方更好

至于说日本有没有创新,实际上还是有的,比方说游戏机行业,是他们先搞起来的,碳素纤维里面的众多技术也是他们先开发出来的,碳纳米管也是日本人先发现的等等等等

基础研究基础创新需要积累,现在的日本在基础研究领域已经不错了,经常有日本人得诺贝尔奖(当然不是指经济学奖和和平奖之类的忽悠诺贝尔奖)

日本的体系也不是说封闭,他们的体系实际上可以说是富于侵略性--即不断的打入其他国家的市场,手机市场的封闭其实是相当孤立的一个例子--日本企业对外界技术的吸收其实是非常快的,不能说他们的技术是封闭的

银团模式的优点在于银团内部的互相支持以及技术的流动

举一个例子,日本手表在取得一段的辉煌以后,被瑞士的机械表通过品牌战略所击败,但是日本人现在又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雷达表--十万年不差一秒的表,这个能够不能够表现出日本的创新精神呢?

以及日本在机器人领域基本上占领世界的三分之二的份额等等

在军事技术方面,日本人对可以烧毁对方战斗机雷达的共形天线技术等等的创新也是具有相当的高度的

比如可以看这个链接:http://www.xhclub.net/forum/viewthread.php?tid=55947&page=9&authorid=95896--发这些帖子的锐驰应该是通信领域的一个专家了

另外,忘记了说了,日本军工产品的高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日本因为和平宪法的约束采购少并且不能对外出口,导致日本的军工的生产规模都很小,达不到规模经济,造成了日式武器的价格的高昂,可能还有日本人试图在比较少的武器平台上验证更多的技术的目的的原因--因为日本人研发平台是受到限制的--看过一个日本人的看法说,如果日本产武器可以出口的话,至少可以占领世界的百分之50的市场,超过现在的美国军工所占据的市场---从民用领域日本企业的表现来看,他的话不能说完全没有一点的道理

测试
家园 美国尴尬什么?

钓鱼岛事件美国是最大的赢家,高兴还来不及呢,有什么好尴尬的。

家园 有趣的比喻
家园 不要比较美元

还是比较实物比较有说服力。纸币,毕竟是靠商品支撑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