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黎阳:为肖传国说句公道话(一个海归的杯具) -- 迷途笨狼
不妨假设一下,这文章是肖传国写的,方舟子会说“不是剽窃”吗?方舟子整个一马克思主义手电筒。
但是,这还不是方舟子最恶劣的剽窃案例。方舟子曾经把“颍河”发在他新语丝的科普文章,略作修改后收入自己的文集出版了。
肖没有的是雇凶伤人的权利。
方剽窃了也与肖是否撒谎无关,比如肖是否同时在中美有两个全职职务
有道词典
人家的意思很明确,翻译成写作报道不如翻译成新闻报道,作为新闻报道是不可接受的。
但不要忘了原因,原因是
方的这篇文章发表于南方周末
最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用实验对这个“感情说”进行了验证。
他们让试验对象对60个难题做出决定,并用“功能性磁共振影像技术”监测大脑
功能区的变化。大脑功能区被激活后,那里的血流和脑氧代谢都增加,用磁共振
对大脑进行扫描就可以形象地展现大脑各个功能区的活动情况。这60个难题分为
三组:一组是与人身密切相关(也即可能会调动感情)的道德难题,包括“天桥
难题”和其他类似的道德难题(像偷了一个人的内脏器官去拯救五个人,是否应
该?在救生艇因超载面临沉没时,是否应该把某个人扔到海里?等等);一组是
与人身关系不密切或无关的非人化的道德难题,包括“电车难题”和类似的道德
难题(例如捡到了钱,该不该还给失主?);还有一组做为空白对照,是与道德
无关的难题(例如出门旅行,是坐汽车还是坐火车好?)。
结果表明,人们在判断人身化道德难题时,与判断非人化道德难题和非道德
难题相比,大脑中与感情有关的区域明显变得活跃,而与记忆有关的区域则活跃
程度明显降低(以前的研究已表明,人们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大脑记忆区域受到
抑制)。少数人对“天桥难题”这类问题做出了“应该”的回答,而他们花的时
间要比那些回答“不应该”的人长得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要花更多的时
间思考,让理智战胜感情。而对非人化道德难题和非道德难题,回答“应该”和
“不应该”所用的时间没有差别。
这个实验结果,对主流哲学家是个打击,他们向来主张道德判断是纯理性的,
而现在却必须考虑其中的感情因素。但是,这个实验其实并没有解决这些道德难
题。它并没有告诉人们,把一个人推下天桥救其他人是对是错,而是告诉人们,
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是对是错的选择。换句话说,它只是揭示了人们做道德判断时
的一个心理机制。有一个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在我们对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有了
更好的理解之后,是否会影响我们的道德决定?如果会的话,将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我们知道对“天桥难题”的选择原来是受情绪影响后,是否会有更多的人狠下
心来理智地选择“应该”?是否应该选择“应该”?哲学家们不必担心失业。
2001.9.20.
(原始论文见Science, 293, 2105-2108)
做人要知道分寸。方全文没有提及J. D. Greene等人的研究,只是把别人的实验复述了一把,糟糕的是他原文还没有看懂。
跨语种去追究别人的抄袭是非常困难的。要知道汪晖也好,朱学勤也好都没有人来追究,毕竟大家知道追诉是很困难的, 但大家也知道这在美国,是不可接受的。
方的错误请参见原文:外链出处
没有看过原文的,恕不回帖。
没看过方原文,没读懂科学杂志原文的,最好也别在这里回帖了。
您这不牵强?
这文章要是我写的并且方舟子知道是我写的,一样要打成“抄袭”。
你跟方舟子见过面么?方舟子写过文章骂过你么?这两样经历我都有。
方写的是科普,事实部分和理论分析当然都是别人的,给出了出处,也就够了。还去"科学"告状,这帮人真够瞧的。
楼下拿汪的例子做比,打歪了,汪的是论文,才应该都该是原创。
明人不做暗事,我承认我怕了你了,把你列入屏蔽。
满足大家八卦的好奇心。 一定要把八卦派打倒,他们那里盖成烂尾楼了
恩, 不过啊,转基因食物? 姥姥,。。。。10年后再来谈也不迟。
是非常强烈的指控了,几乎是要layoff 的同义词. 在你这儿被说成是没有问题.
按那理论在国内做的手术基本算不成功吧。
反向搬出洋人有何意义。。。
科学杂志原文,附翻译 [ ★早春二月 ] 于:2010-09-28 06:27:56 复:3093000
Although I do not read or speak Chinese, I have had access to an English version of Fang’s article, translated by an independent source. We believe that Fang’s article would not be considered acceptable journ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did not give the names of the researchers who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r the journal in which it was published, nor did he include quotes from other scientists. All these aspects would be essential for a journalistic article in a US publication.
However, a charge of plagiarism would be difficult to uphold since Fang did say the work was performed by researchers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and–unless the translation I have is wrong–he neither implied that the work was his own by witing in the first person nor directly copied the language in the Science paper.
译文:
虽然我不会说汉语,我有一个独立人士翻译过来的方文章的英文版。我们认为方的文章在美国作为写作报道是不可被接受的。他既没有写出该研究中研究者的姓名及其发表的杂志,也没有引用其他科学家的话。所有这些东西是在美国发表一篇写作报道必要的。
但是,剽窃指控却是难于确认,因为方的确说了该项工作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做的,除非我所到的翻译有误,他既没有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暗示他做了该项研究,也没有直接拷贝那篇《科学》论文的语言。
以上就是方舟子好意思说的不是抄袭? 人家不过是说不是原文照抄, 难于指控。按照同样的说法, 汪晖朱学勤都不是抄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