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养儿育女问题汇集贴(不断补充修改中) -- 大懒虫1号

共:💬333 🌺113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动作慢,急死人

女儿已经初二了,别的都还不错,就是动作奇慢,好磨蹭,刷牙洗脸、吃饭、做作业、整理书包都特慢。只要她在我们面前,我和她妈妈都几乎不断的说:快点,你能不能快点。老师也找她谈话,指出她的不足,可是效果似乎不好。小时候,吃奶时边吃边看、拉便便也是。爷爷奶奶和我们都说这孩子将来性子慢。一直到上幼儿园、小学,都是一个字“慢”。到了初二动作一慢就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课程多,只有时间完成作业,预习、复习都没有时间去做,想让她看一些课外书籍也没时间。偶尔我找嘉木、懒虫的文章给她看,做榜样,她也羡慕,可过后就忘了。(顺便说说,西西河,她最喜欢陈郢客、嘉木、懒虫和喜欢就捧捧场,尤喜陈郢客的文风,不过就是看不懂。)

但有时她自己觉得有急事的时候,动作也挺快的。据她自己说,处理班级事务时她也不是那么慢。我和她妈妈都是比较急的性格。

看河里大家关于教育的文章,我总是在思索是不是我们的口头禅给她心里贴上了标签,反正大家都觉得我动作慢,快也是慢,不如慢下来。我也和她谈心,说你为什么这么慢,她说我也不知道。

希望懒虫MM能就她的心理特点做个指点,谢谢不懒的懒虫!

家园 呵呵多谢多谢

今晚最后一个回帖(刚才忙着回复信箱里的,群众还是喜欢开小灶啊)

多谢你家公主捧场,顺带说一下,她最喜欢的四个人,恰恰也是懒虫最喜欢滴:))审美观跟懒虫很一致呢!

慢么,这个倒不是什么大问题,慢肯定有不少好处的,能打小儿就保持慢动作,可不一般呢,对孩子来说是有享受其中的感觉的。有空让孩子把动作慢的好处及相关有趣的小事情都列一列吧,应该是一长篇美文:))

家园 因为House医生是JH毕业的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这个理由牛!
家园 再谢

在我看来,女孩子注重外表固然好,但我更看重的是言行品德的教育,这个估计要看父母自己了,自信还不至于有什么大的问题。

虽然我提出来了这个问题,但我也不知道这个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毕竟这个是最近发生的第一次,以后小女是否对成人的服饰感兴趣,我也不知道啊。

我理解你的意思,这个第一次,应该是有个事件导致的,但左想右想都想不起来。

懒虫,我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经验,我可是有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对小女将来的成长有所不良影响。

没有经验的话,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问题。可能是理工科背景的缘故吧。

忽然有两点感悟:

1.古人的易子而教,是有些道理的

2.懒虫先学儿童教育,再结婚生子,实在是很聪明的做法。

家园 【求助】孩子是否该继续学琴

问题很多,先请教一个,如题。

我家小西瓜mm今年7周岁半,上小学二年级。学钢琴两年。同事、朋友让孩子学乐器的很多,我和LD觉得应该让孩子接触音乐,为她的人生多开一扇窗户,弹琴会让她十指灵活,开发右脑。她当然没有希望成为演奏家,可如果她的子孙有音乐天赋,她或许成为演奏家的妈妈或者奶奶,汗一个,是很远很迂腐,但我确实这么想过。我和LD都是乐盲,祖上连弹棉花的都没有。

开始小西瓜有点喜欢,曲子越来越难,小西瓜慢慢变得愁眉苦脸了。一年级下半年开始,晚上有一点儿作业。让她先写作业再练琴,她会写的无比慢,一边写作业一边偷偷看书,一直拖拉到20:30。太晚练琴会影响邻居休息,所以她成功逃避了几次练琴。有时也坚持让她练,她又说困了。我们发现了这点,让她先练琴后写作业,她会把动作做的无限慢,练完琴写完作业上床睡觉时会很晚,最晚一次到了23:00。

前段时间老师建议参加三级考试,本来我们不想让孩子参加考级的,只是学着玩就好了。可是LD架不住老师貌似专业的劝告,答应参加考试。本来每天只练15~20分钟,考级的曲子比较难,时间延长到40分钟,有时甚至一个小时。总算考完级,孩子生病了,假期又出去玩,我和LD觉得孩子很累,请了三个周假没有上课,也没有练琴。这下小西瓜更不爱练了。

以前我尝试过这个方法。做一个游戏,在游戏中小西瓜是个大姑娘了,要购买和布置一栋新房子,爸爸扮演一个家具店老板。小西瓜没有钱买家具,家具店老板提议说,小西瓜可以在家具店弹琴吸引顾客,弹一次给一些代金券,攒够了可以家具。小西瓜可喜欢玩这个游戏了。玩了几次我发现,大量的时间浪费到确定装饰风格、讨价还价甚至代金券币值稳定这些金融问题上了,小西瓜志不在练琴,是在玩过家家。

其实钢琴老师很和蔼,没有给小西瓜多少压力。LD陪小西瓜练琴时经常喝斥她,我看不惯私下劝LD不要使用暴力语言。LD火了不干了,让我陪练。我更离谱,好几次气得我打小西瓜pp。前几天小西瓜练琴时又在拖拖拉拉,我气坏了,盛怒之下摔了小西瓜一个玩具。喝令她离开琴凳,以后再不要练琴了。小西瓜惊呆了,过了一会,她抱起乐谱边往卧室走边气哼哼的说:“我偏要练,以后我自己练,不要你们陪。”过了好大一会,我和小西瓜和解,我让她列个清单。清单内容如下:

喜欢练琴的理由:

1.我喜欢音乐。

2.练了这么久,我有点喜欢练琴了。

不喜欢练琴的理由:

1.新曲子太难了。

2.妈妈唠叨烦死了,她不提醒我又不知道怎么弹。

我提出的建议:

1.让老师减少作业量,每周三个曲子减少到二个。

2.弹琴主动点。曲子都是循序渐进的,前面好好练,新曲子就不觉得难,多练习就不会怕。

3.要听古典乐器,配有婴儿笑声音效的那些曲子很好听。

4.周末把一起学琴的同学邀请来家,举办个小小音乐会。

5.练好了一首曲子,由爸爸拍好视频发到网上让更多小朋友看。

小西瓜委屈的说,我都没有好好听过音乐。什么呀,我们去听音乐会的时候,她总是和小朋友叽叽咕咕的说话,根本没有好好听过。不过总算原则性同意了我的建议。

小西瓜不爱听古典音乐,她喜欢听、唱流行歌,听两三遍就能唱个七七八八。去年出去玩的时候,在旅游车上唱卡拉OK,因为脸皮厚、胆子大、唱歌有板有眼,被朋友们尊为“麦霸”。我们觉得学琴成了“鸡肋”。我不太确定现在放弃以后她会不会后悔。我师傅家闺女练琴多年考过十级。今年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前几天回家跟妈妈说,练琴很苦不过她没有遗憾,遗憾的是妈妈没有让她练舞蹈,现在腿粗屁股大,一点儿也不好看。她爸妈出离悲愤了:“只练琴一样就把妈妈折磨得够呛,你还想练舞蹈,还让你妈活了不?”

小西瓜喜欢和小朋友玩,不饿坏了不回家。喜欢读书,如果不强制,她会一直不停的读下去,经常看到她在床上、厕所里、沙发上保持某种奇怪的姿势边读边哈哈大笑。她在磨磨唧唧逃避弹琴时也是在读书。她喜欢某种创造性和有挑战性的劳动,夏天我买了一个炭烤炉,她会看说明书自己组装起来。

昨晚,在痛苦的练完琴以后,她在纸条上写下东倒西歪葡萄大的三行字,传示爸妈,贴在书桌上:

“我的座右铭:

用自己的爱好当目际(爸爸注:应是目标之误)

天才不是练出来的”

小西瓜说自己喜欢练琴的理由可信吗?练琴是该放弃还是该坚持?或者转学声乐?她的“座右铭”该怎样理解?请专家懒虫mm指点一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坚决支持实践出真知,但是在养儿育女上却不一定

举例来说:

1、囡囡刚出生一个小时,孩子的爸爸就给远在珠海的表姐打电话:生了,生了,眉清目秀,京城第一美女。当时我在旁边就嘀咕:京城第一可能还得再商量商量,京城第一可不好当。

2、4、5岁时,能够持续不断的给你讲2、3个小时他们幼儿园谁的妈妈是熊猫眼,谁家小狗下崽崽等等,也知道:我点菜你买单规则。这时爸爸又说:你看简直是绝顶聪明。我心里又在可耻的嘀咕:本人5岁就能给大人讲西厢记的故事骗糖吃,也没有人说我绝顶聪明。

3、某一日,爸爸打电话:今晚中央台少儿节目8:00中有囡囡节目。夫人在外请客,匆匆结束,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电视。我问也跟你打了?这是自然。

结果一直看到10点钟,也没有看到。这时爸爸先打来电话,问我:看了没有?我说看了,不错。心满意足挂下电话。因为要我说出不错来十分不易。

两分钟后,妈妈给夫人打来电话:看了没有?夫人老实:从晚上八点一直在看少儿台,看到现在也没看到囡囡出来呀?

妈妈回答:在20:20:17时候,在唱歌的左上角就是囡囡呀?

夫人这个有着27年资历的刑侦专家不得不长叹一声:父母太伟大了,就是李昌钰来也找不到。我忙问究竟。

答:他们是带着面罩伴舞的。

这就是父母与不是父母的区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爱、责任、友谊、希望

我的经验,作为父母,按这几条做,孩子的成长就比较健康了。

简单讲一下友谊,就是尽可能每天陪孩子说话和游戏,和孩子做朋友,绷着脸做父母可不好。时间所限,就说这一点。

家园 爱、责任、友谊、希望

我的经验,作为父母,按这几条做,孩子的成长就比较健康了。

简单讲一下友谊,就是尽可能每天陪孩子说话和游戏,和孩子做朋友,绷着脸做父母可不好。时间所限,就说这一点。

家园 在下觉得教育孩子,家长首先要懂得“爱”

首先要了解和懂得爱的方式。

母爱犹如大海,能容纳孩子的任何缺点。

父爱就是法律,是冒险家。按他的思维方式生活、学习就是好孩子。

那如何正确地使用母爱和父爱,是父母必须掌握的技巧啊。

这是在下从一本书学习到的,也希望各位看看这本书——《爱的艺术》

家园 师兄比师嫂会做人啊。

我说看了,不错。

从晚上八点一直在看少儿台,看到现在也没看到囡囡出来呀?

家园 这个好像和孩子无关,不像是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家园 我不是会做人,我是怕麻烦。你说没看见,能够给你

送光盘。这种事情很多次了。父母往往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孩子(当然如果我有孩子也可能如此),所以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孩子的能力,结果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导致孩子压力过大,除非这孩子真的是天才,否则一定难以承受这种压力而崩溃,最终连个普通人都不如。父母教育孩子不成功,关键在于对孩子的认识错误,把幻想当现实。实际上因材施教是个基本常识。没有钢琴家天赋,非要整出个李云迪第二,就是悲剧;没有抽象思维能力,非要梦想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金牌,也是悲剧。不但是父母的悲剧,更是孩子的悲剧:他的自信会被打得一点不存。

实际上没准人家做不了数学家,钢琴家,是个很好的企业家苗子呢?

家园 正是如此

俺家领导也是你师妹。

有一次俺家小帅哥对领导说,你们太优秀,我压力很大的。那是小学5年级,小家伙期中考试数学只有80分,当时我在墨尔本,不知领导怎么和他说的,呵呵。

我家那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皮实,抗打击能力强。最大的缺点是坚持精神不够,容易放弃。

家园 我觉得可能管孩子与炒菜原理一样,火候不到是生的

火候过了就老了。其实干什么事情原理都一样,过犹不及。企业管理也如此,过度管理的企业内部压力极大,例如海尔就是,随时可能出现喷发现象,不可收拾;自由散漫,不管不问的企业,那就是39这种,随时瓦解。度太重要了。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有责任答疑解惑,指引道路,但是又不能把自己的幻想甚至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给他们,那他们太可怜了,负担太重了。他们没有责任来承担实现父母的虚荣、梦想或胡思乱想的使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