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计活子围棋规则——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 燕来
计活子围棋规则——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计活子围棋规则(2010年冬季版)
献词
献给您——外祖母熊伯英(1893-1981)
一位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小学教师;
一位人格高尚、智慧慈祥的伟大女性。
饱经忧患与贫寒,却一生都快乐又宁静。
您的格言是“爱”、是“ 给”、是“ 真”。
张云琪(燕来)写于1993年
目录
围棋世界的雄鸡一唱(序言)
计活子围棋规则共十章三十六条
第一章、围棋的用具
第一条、棋盘
第二条、棋子
第二章、对局者
第三条、黑方与白方
第三章、围棋的意义与目的
第四条、围棋的意义
第五条、围棋的目的
第四章、大道自然
第六条、空枰开局
第七条、轮番下子,不得放弃
第八条、实着与虚着
第九条、棋子的气与棋子组成的整体
第十条、棋子生存的条件
第十一条、从棋盘上提走无气的棋子
第十二条、全局的形
第十三条、禁着——禁止使棋局停滞或倒退的着手
第十四条、关于终局
第十五条、理想的最终局面
第十六条、非理想的最终局面
第十七条、计算胜负
第五章、大道从简
第十八条、理想的无争局面
第十九条、协商休止的理论基础
第二十条、恢复对局,实战解决
第二十一条、协商休止的实际操作
第二十二条、将棋做成理想的最终局面
第二十三条、以人为本(关于非理想最终局面)
第二十四条、关于终局的其它规定
第六章、计活子规则的两个版本
第二十五条、负着
第二十六条、计活子规则的A版与B版
第二十七条、一虚为界——使A版简易化之规定
第七章、大道至简——计算胜负的简便方法
第二十八条、子路皆子
第二十九条、子的概念的扩充
第三十条、简便算法的原理(三种)
第三十一条、停路比子法
第三十二条、停子比路法
第三十三条、停虚比子法
第八章、关于贴子
第三十四条、关于贴子规则的三个尊重
第九章、关于围棋的艺术化
第三十五条、艺术化围棋的规则——多下贴子
第十章、本规则之来源
第三十六条、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结束语
感恩与鸣谢
计活子围棋规则——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围棋世界的雄鸡一唱(序言)
大约在一千年前,中国唐朝的以数路法来计算胜负的围棋通过日本遣唐史传播到日本。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棋人对唐代围棋产生了严重的根本性误解,在不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下,取消了唐代围棋数路时要从各方围空中扣除其基本眼位的规定,将“子多为胜”的唐代数路法改变为“地多为胜”的日本计目法。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棋人臣服日本,在计算胜负时,为了取得与日本计目法相一致的结果,取消了明清数子法中“还棋头”的做棋手续(还棋头等价于数路时要从各方围空中扣除其基本眼位的规定),丢失了中国传统围棋“子多为胜”的真理。从此,日本人的“地多为胜”的围棋观念统治了整个世界。
(请阅《围棋革命宣言》一文)
在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相交也是千年之交的时刻,在我国改革开放国运昌盛的时代背景下,《计活子围棋规则》在中华神州诞生了。计活子围棋规则集中国历代弈则之大成,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计活子围棋规则在世界观的高度上讲述围棋的精神和意义。在棋局的进程中,人们看到对局者双方(部落的首领)为自己部落百姓的生存权利而英勇斗争;在最终局面上,人们看到两个部落的百姓友善地和平共处。围棋,向人们讲述炎黄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的历史,传扬天下为公的大道。
(请阅《论围棋的精神》、《论围棋的意义》、《论围棋的目的与手段》等三篇文章)
历史悠久的优秀的中国传统围棋规则,其计算胜负的计活子数子法在数千年的长时间内不断演变。从其漫长的演变史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历代围棋先贤对围棋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认识过程,那就是——大道自然;大道从简;大道至简。
计活子围棋规则的诞生恰似围棋世界的雄鸡一唱,她向全世界宣告: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流传了四千年之久的优秀的“子多为胜”的围棋将重获新生,炎黄尧舜天下为公的伟大精神将像太阳一样普照天下。
第一章、围棋的用具
第一条、棋盘
棋盘的边界线围成一个正方形。棋盘上纵横各有19条平行线段(包括边界线),任何两条相邻的平行线段的距离都等于定长。纵线段与横线段相交共有361个交点,叫做“枰点”或“点”。棋盘上用圆点标出的9个点叫做“星”,中央的“星”又叫做“天元”。
图一:围棋盘
┌┬┬┬┬┬┬┬┬┬┬┬┬┬┬┬┬┬┐
├┼┼┼┼┼┼┼┼┼┼┼┼┼┼┼┼┼┤
├┼┼┼┼┼┼┼┼┼┼┼┼┼┼┼┼┼┤
├┼┼+┼┼┼┼┼+┼┼┼┼┼+┼┼┤
├┼┼┼┼┼┼┼┼┼┼┼┼┼┼┼┼┼┤
├┼┼┼┼┼┼┼┼┼┼┼┼┼┼┼┼┼┤
├┼┼┼┼┼┼┼┼┼┼┼┼┼┼┼┼┼┤
├┼┼┼┼┼┼┼┼┼┼┼┼┼┼┼┼┼┤
├┼┼┼┼┼┼┼┼┼┼┼┼┼┼┼┼┼┤
├┼┼+┼┼┼┼┼+┼┼┼┼┼+┼┼┤
├┼┼┼┼┼┼┼┼┼┼┼┼┼┼┼┼┼┤
├┼┼┼┼┼┼┼┼┼┼┼┼┼┼┼┼┼┤
├┼┼┼┼┼┼┼┼┼┼┼┼┼┼┼┼┼┤
├┼┼┼┼┼┼┼┼┼┼┼┼┼┼┼┼┼┤
├┼┼┼┼┼┼┼┼┼┼┼┼┼┼┼┼┼┤
├┼┼+┼┼┼┼┼+┼┼┼┼┼+┼┼┤
├┼┼┼┼┼┼┼┼┼┼┼┼┼┼┼┼┼┤
├┼┼┼┼┼┼┼┼┼┼┼┼┼┼┼┼┼┤
└┴┴┴┴┴┴┴┴┴┴┴┴┴┴┴┴┴┘
初学者可使用9路小棋盘(纵横各有9条线段,共有81个枰点);有兴趣的爱好者可使用21路大棋盘。
请阅《在围棋盘上建立坐标系》一文
第二条、棋子
棋子分黑、白二色。
在理论上,本规则要求配备黑子、白子各359枚(这是能够存活在棋盘上的一方棋子的最大数量)。
在实际上,为了说明黑、白两方争取棋子生存权利的斗争不可避免,又为了节省和方便,应配备黑子、白子各181枚。
使用9路小棋盘时,应配备黑子、白子各41枚。
第二章、对局者
第三条、黑方与白方
对局者双方,一方执黑子,称黑方;一方执白子,称白方。
第三章、围棋的意义与目的
第四条、围棋的意义
一盒白子,表示一个部落;一盒黑子,表示另一个部落。每个棋子都表示部落的百姓——一个氏族或一队人马。
棋盘,表示一个美好的新世界——两个部落的人都想尽量多地移居到这个新世界。
对局者双方,分别是两个部落的首领。
一局棋,表示两个部落为争夺在新世界定居生存的权利而进行的一场最高形式的斗争,其目的是使己方的人尽量多地移居到这个新世界。
围棋规则,是这场最高形式斗争的不可违反的法则。
请阅《论围棋的精神》 、《论围棋的意义》两篇文章。
第五条、围棋的目的
围棋的目的是使己方棋子尽量多地生存在棋盘上。
请阅《论围棋的目的与手段》一文。
附
围棋科幻片的脚本(为争取生存权利而斗争)
故事发生在大约10万年后。居住在黑星球的人类与居住在白星球的人类同时发现了绿星球,绿星球的蓝色海洋中有一大片绿色的土地,它是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的新世界。两个星球的人都想移居到绿星球,但绿星球生存空间不够大,容不下所有的人,于是一场争夺在新世界生存权利的斗争不可避免。
居住在黑白两个星球上的都是道德高尚、高度文明、拥有高科技的人类。起初,两个星球的领导人聚在一起为这场争夺生存权利的最高形式的斗争制定了不可违反的法规即星际公约;接下来,他们又想到了用10万年前地球人发明的神奇游戏——围棋来模拟这场大规模的斗争,这样就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和能源。于是这场伟大的生存斗争在现实生活中得以避免,代之以一局伟大的围棋!
棋盘,表示绿星球这个美好的新世界——两个星球的人都想尽量多地移居到这个新世界。经拓扑变换后,绿星球的表面被划分为361个区域,棋盘上的每个枰点都表示一个区域。
一盒白子,表示白星球的航天母舰,盒内每个白子都表示一艘飞碟,内有白星球的百姓组成的一支队伍;一盒黑子,表示黑星球的航天母舰,盒内每个黑子都表示一艘飞碟,内有黑星球的百姓组成的一支队伍。
对局者双方,表示两个星球的总统及其参谋部。
一局棋,表示两个星球的人类为争夺在新世界定居生存的权利而进行的一场最高形式的斗争,其目的是使己方的人尽量多地移居到这个新世界。
围棋规则,是这场最高形式斗争的不可违反的法则。从根本上说,围棋规则只有两条:第一条是不得将棋子下在对方的棋子上将它杀死,讲的是人道精神;第二条是可以将棋子下在紧邻对方棋子的空点上来消灭它们的气,将它们俘获,讲的是斗争方式。
实着,着子于盘内空点,表示一艘飞碟降落在该区域将其占据;虚着,着子于盘外,表示一艘飞碟环绕绿星球飞行。
全局棋形,是黑星球与白星球的人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绿星球而获知的全部信息,包括棋盘上的黑白子与空点的数量与分布,还有绕绿星球飞行的虚着之子(毫无疑问,在关注战事的黑白两个星球的人们所看到的全局战况中,那些绕着绿星飞行的飞碟是不会被无视的)——这便是虚着之子参与组成全局棋形的理由。虚着之子也是组成全局棋形的元素,这是本规则独有的见解。
第四章、大道自然
棋局自空枰开始,白先黑后,轮流下子,一直进行下去,直至双方都无路可走了都不能再下了,于是双方都不再下了(否则对己不利),棋局便自然而然地终止了。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终止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在非正常情况下,在一方或双方有路可走而双方一致要求终局时,棋局也就此终止,终局时的局面也是最终局面,叫做非理想最终局面。在最终局面上,按“子多为胜”之准则来计算胜负。子多为胜——就是在最终局面上存活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
第六条、空枰开局
对局开始前,棋盘上应无任何棋子存在。
第七条、轮番下子,不得放弃
对局开始后,由白方先下第一着,黑方继下第二着,白黑双方交替着子,直至棋局终止。
轮番下子,这既是对局者的权利,也是对局者的义务。轮到一方下子时,该方不得放弃(但可下虚着,见第八条)。
说明:
本规则白先黑后之规定基于三点理由:
1、中国古谱既有黑先白后也有白先黑后,且白先黑后为数较多;
2、与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皆是黑方后下)保持一致;
3、与现行地多为胜的各种规则划清界限。
第八条、实着与虚着
1、实着
棋子应下在棋盘的空点上——这样的着手叫做实着。
下在棋盘上的棋子,不得在棋盘上移动。
2、虚着
当一方认为下实着对己不利时,这一方可将棋子下在棋盘的边界线外面——这样的着手叫做虚着。
虚着兼有手数与棋形的变化(请参阅第十二条 全局的形),所以仍是有意义的一着棋。
虚着所着之子存在于棋盘之外,不是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采用数路法计算胜负时,应将下虚着所着之子回填。
“不准放弃,可下虚着”,就是以虚着取代放弃。
说明:
(1)日本棋院的计目制规则允许棋手放弃下子权利,允许棋手不尽下子义务,就会致使回填做棋后棋盘上黑白棋子的数量不相等。在这样的情形下,就会因计目法出现差错而在数子与计目两种算法间产生差异。
(2)以虚着取代放弃,并引入“负着”来平衡填后盘内两方棋子数量后(见第二十五条、二十六条),便可消除本规则数子与数路(及计枰点围棋规则之数子与计目)两种算法的差异。
(3)在做出对局者不得放弃下子的权利和义务之规定后,若不引入虚着,就可能会导致与“子多为胜”(及“地多为胜”)不同的另类结果。
请阅附文:《论虚着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3、落子无悔
当对局者将棋子下到棋盘上(包括实着与虚着)并使其手指从棋子上离开之后,所下之着便已“凝固为历史”,不得反悔——即不得取下所着之子重下或将它移动至另一空点处。
第九条、棋子的气与棋子组成的整体
1、棋子的气
与棋子紧邻的有线相连的空点叫做棋子的“气”。作为气的某个空点被其他棋子占据后,这口气就不复存在。
2、棋子组成的整体
一方的若干个彼此紧邻的有线相连的棋子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棋子的气都属于这个整体,为这些棋子共同享有。
第十条、棋子生存的条件
1、棋子生存的条件
棋子的着点是棋子生存的必要条件,棋子的气(气点)也是棋子生存的必要条件,有气的棋子能够生存在棋盘上,没有气的棋子不能生存在棋盘上。棋子的着点好比是人的居住用地,棋子的气点好比是人的生产用地。着点是安身立足之地,气点是得气活命之地,棋子的着点与气点合起来就是棋子生存的充分必要条件。
一方的组成为一个整体的若干棋子,相互依存,生死与共——整体有气则大家同存,整体无气则大家共亡。
2、棋子永远生存在棋盘上的条件
棋子拥有不会被消灭的气,才能永远生存在棋盘上。一般来说,一方的若干棋子要拥有两个基本眼位才能永远地生存在棋盘上(两个基本眼位包括两个单方眼位,一个单方眼位一口公气,两口公气,公气也叫做公共眼位),叫做“两眼活棋”。两眼活棋是因为每方每次只下一子而产生的规律。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贝濑尊明双活图),若干黑白棋子只有一口公气,这公气却不会被消灭(若一方先下手着子于该公气上提走对方的几个棋子,则在接下来的进程中,会被对方提走更多的己方棋子而失败),因而这些黑白棋子也能够永远地生存在棋盘上。
说明:
日本围棋规则中有着“惟目是地,子与单官非地,提子为负地”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有害的愚蠢的。否认棋子的着点也是地,其实质就是不懂得棋子生存的条件。试问,若棋子的着点不是地,棋子又怎能存在于棋盘上呢?若棋子不能存在于棋盘上,它们又怎能围得土地呢?
第十一条、从棋盘上提走无气的棋子
1、提走对方无气的棋子
一方下子后,使对方的若干棋子成无气状态时,从棋盘上提走对方这些无气的棋子。
过程中,这一方所下的这一枚棋子或包括它在内的这一方的若干棋子也可能暂时成无气状态。但提走对方无气的棋子后,这一方的棋子就有了气,因此它们可以存活在棋盘上。
2、提走己方无气的棋子
(1)块子自亡
一方下子后,不是使对方棋子成无气状态,而是使己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棋子成无气状态时,从棋盘上提走己方这些无气的棋子。这样的着法叫做“块子自亡”。
在某些场合下,块子自亡是一种争取主动的战术。
说明:
“块子自亡”引自应昌期先生撰订的《计点制围棋规则》。
(2)颗子自亡
当一方下子后,不是使对方的棋子成无气状态,而是仅使己方所下的这一枚棋子成无气状态时,从棋盘上提走己方这枚无气的棋子。这样的着法叫做“颗子自亡”。
“颗子自亡”可以作为一种方式来表示下子的一方中途认输。
第十二条、全局的形
棋盘上的黑白棋子(包括走虚着时下在棋盘边界外面的棋子)和棋盘上的空点组合在一起,就成为“全局的形”。也可以说,棋盘内的黑白棋子与空点组成盘内棋形;盘内棋形加虚着之子组成全局棋形。
对局过程中,每方每下一子后,都应使棋盘上呈现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全局的形。全局的形不断变化,推动棋局向前发展,直至棋局结束。
说明:
棋盒里的子表示活生生的准备投入战斗的人,所以它们都是活子(否则子被下在棋盘上以后它怎么会是活的呢?),因此,不论是实着还是虚着,所下出来的棋子都是活的。实着时,棋子被下到棋盘里,在有气的条件下是活的,气被消灭就死了,死子要从盘内被提出。虚着时,着于盘外的棋子不曾被敌方杀死,故虚着之子是活子。虚着之子与被提走的死子,它们之间存在着死与活的本质差异,要区别对待。因此,虚着之子参与棋形的组成,而被提之子不参与棋形的组成。就是说,棋形是由实着或虚着下出来的活子与盘上的空点组合而成,而活子包括盘内有气之子与盘外虚着之子。
又,在笔者心中,是不愿在围棋规则中使用“死亡”与“杀死”这些词语的,文中使用了它们是向强大的习惯势力作出让步,实属无奈。在这里,用“逃离”或“被俘”来代替“死亡”,用“迫使对方逃亡”或“将对方俘获”来代替“杀死”才是笔者的本意。
(请阅《论围棋的精神》一文)
第十三条、禁着——禁止使棋局停滞或倒退的着手
当一方下出一着棋后,使一个曾经出现过的全局的形再次呈现时,棋局出现停滞或倒退。这方所下的这一着棋就是使棋局停滞或倒退的着手。
本规则禁止使棋局停滞或倒退的着手。
说明:
围棋规则中关于打劫的规定,其实质正是禁止倒退。
本条规则抓住了劫争的本质,既简单又合理,不仅对打劫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还“一网打尽”地解决了长生、假生、双提二子、多劫循环等千古难题,消除了因棋形反复循环不能终局而判为无胜负的各种情形。
图二:劫
6├┼┼┼┼┼┼
5├┼┼○●┼┼
4├┼○●┼●┼
3├┼┼○●┼┼
2├┼┼┼┼┼┼
1└┴┴┴┴┴┴
_abcdefg
白1下在e4,提走一枚黑子,致使棋盘上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形,棋局向前发展。接下来,黑2立即下在d4,反提白1之子,致使棋局退回到白1下子前之局面。
黑2就是使棋局倒退的着手。本规则以禁止倒退为理由,禁止黑2之着。
说明:
1、关于循环棋
“禁止使棋局倒退的着手”也可解决长生、三劫循环、双提二子、假生等难题 。它在操作上很方便,棋手们只要记住下面的的顺口溜,找一、二个案例研究一下便可。顺口溜如下:
三劫长生双提二,
先攻有利理应当;
假生之棋终将死,
四劫循环看实战。
四劫循环的情形非常复杂。最初,我以为它也像三劫循环一样是先攻者有利,后来在同棋人棋事的网友十二木叶、Wantgo等讨论中认识到有时先攻者也不会占到便宜,而劫争的结果是双活。于是,我便以为四劫循环的情形一定是双活,再后来经陈祖源先生指教,又进一步认识到也不一定是双活。甚至会有这样的棋形——只有一方有条件握有先攻之利。看来,四劫循环的情形惟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实战中按照本规则来解决。
虽然循环四劫极为罕见,但在职业棋士的对局中也曾多次出现过。笔者认为,职业棋手出于敬业的责任,理应对它认真地加以研究。
笔者在此向网友十二木叶、Wantgo致谢!向陈祖源先生致谢!
2、关于颗子自尽
颗子自尽是使棋局停滞的着手”——提走一方自尽的颗子后,棋局便回复到该方下子前的局面而停滞不前(可以说,停步不前也是一种倒退),故为禁着。
当一方蓄意下出禁着后,应判负。故颗子自尽的下法可以用来表示下子的一方中途认输。
3、关于本条规则的简化
为使规则简明易懂、便于操作,可将本条规则简化为“在黑白双方连续的两着棋内,禁止使棋局停滞或倒退的着手”,只解决常见的打劫和颗子自尽问题。对于极少出现的长生劫、循环三劫等,可判为和棋。
(将本条规则简化的意见是灯笼居论坛的网友二十四郎提出的,在此向灯笼居的朋友们致谢!)
请阅附文:《论禁着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第十四条、关于终局
1、协商终局
当对局者双方都认为再也无棋可下了,互相以语言、手势或其它方式进行交流后,双方皆表示从此永远不再下了,达成了就此终局的一致意见,这时,棋局终止(协商终止)。
请注意,协商终止与协商休止两者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2、强制终局
在同一盘内棋形下,当对局者双方累计下出四手虚着时,强制终止棋局。累计的四手虚着包括双方连续的四手虚着与累计的双方或单方非连续的四手虚着。
不能协商终局但对局者有一方或双方要求终局时,启用本规则强制终局。强制终局,就是宣告棋局已经终止,从此禁止对局者再下实着或虚着,双方都永远不得再下了。
3、永不终止
对局者双方皆不提出“强制终局”的要求时,棋局有时会因虚着而永不终止。
棋局终止后棋盘上呈现的全局的形叫做最终局面。由于双方都永远不再下了,在最终局面上凡是有气的棋子都是最终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最终局面分为理想的最终局面与非理想的最终局面两种(见后文)。
说明:
协商终止与协商休止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休止后,要确认死子并清理之,清理完死子后要做棋,确认死子时如有分歧要通过实战来解决等等;而终止后,在最终局面上凡是有气的棋子都是最终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就不存在清理死子和做棋的事情了,只需计算黑白两方存在于棋盘上的子数来决定胜负了。
第十五条、理想的最终局面
棋子要拥有不会被消灭的气才能永远存活在棋盘上。不会被消灭的气,其数量达到最小值时,叫做基本眼位。基本眼位包括单方围住的气点(眼位)与双方共有的气点(公气,叫做公共眼位)。
通常,棋盘上的一块棋子要拥有两个基本眼位(包括两个单方的眼位,或一个单方眼位与一口公气,或两口公气)才能永远存活在棋盘上。特殊的双活情形下,一块黑棋与一块白棋只拥有一口公气,但它们却不会被消灭(如贝濑尊明双活图)。
理想的最终局面是指这样的局面:
在该局面下,黑白两棋的边界已经确定;盘内所有的棋子都拥有不会被消灭的气而存活;棋盘上除基本眼位外,再无其它的的空点。在这样的局面下,对局者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再下实着了,否则只会自取灭亡,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双方都不会再下了。于是,各方存在于棋盘上的棋子数量便确定下来,并取得了最大值;同时,各方的眼位数量也确定下来,并取得了最小值;因双方都不能再下实着了,故棋盘上双方的棋子数量和眼位数量都不会再有增减。
关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描述,简单说就是:盘上皆是活子;边界已经确定;各方不能再下;子数再无增减。
若不考虑双活情形中罕见的案例(如贝濑尊明双活图),则理想的最终局面的定义如下:
在正常情况下,对局者双方一方一手地走到底(实着不利可虚着),一直下到棋盘上每一部分黑子与白子都有且仅有两口不会被消灭的气时,任何一方若下实着必定会自取不利(若下实着的话,或者颗子自尽被判负或者自灭一气招致己方一块棋子被对方灭掉另一气而死掉,两者必居其一。故曰自取不利),因此双方都不再下实着了,这时,对局者双方作出正确判断而一致同意终止,棋局便自然而然地终止了。像这样自然终局时的局面,叫做理想的最终局面。
图三:理想的最终局面
7┌●┬●●○┐
6●●●●○┼○
5●●●○○○○ 棋盘上每一部分黑子与白子
4●●●●○●○ 都有且仅有两口不会被消灭的气
3○○○●●●●
2○○┼○○●●
1└○○○○○●
﹢abcdefg
笔者个人认为,本规则所定义的理想的最终局面,就是先唐时期双方皆无路可走的“两溢之棋”——黑白两棋皆为“溢满”之局面。燕来曰,黑白两棋皆填满而欲溢,又因保有基本眼位而不溢。
(请阅《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一文)
第十六条、非理想的最终局面
当对局者双方中有一方或两方能够下出实着来获取若干利益时,有一方或两方作出错误判断,进而做出协商终局或被强制终局的举动,致使棋局非正常终止时,就使棋盘上呈现出非理想的最终局面。
图四:非理想的最终局面(特例)
7┌┬┬┬┬┬┐
6├┼┼┼┼┼┤
5├○●┼┼┼┤
4├┼●○┼┼┤
3├┼┼┼┼┼┤
2├┼┼┼┼┼┤
1└┴┴┴┴┴┘
﹢abcdefg
至如图局面,黑白双方作出错误判断,都不再下实着了,双方连续虚着致使棋局人为地非自然终止。
说明:
在非理想的最终局面上凡是有气的棋子都是最终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
第十七条、计算胜负
棋局理应按照最终局面来计算胜负。
在最终局面上,分别数出黑白两方活子的数量,子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在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上,黑方有22子,白方有21子,判黑方(盘面)胜1子。
请注意,黑方的2个留作恒气的眼位与白方的4个留作恒气的眼位在数子时未计入。这些留作恒气的基本眼位是棋子的气而不是子,故于数子时理应不计。
在图四所示非理想最终局面上,黑白两方子数相等(各有2枚活子),为和棋。
说明:
大道自然这一章,适用于初学者(因初学者不可能掌握“盘面无争”的概念)。
建议初学者使用9路小棋盘,一人一手地将棋局一直下到底,实着不利可虚着,直至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为止。
歌诀(第四章、大道自然)
空枰开局,轮番下子。
不得放弃,可下虚着。
气尽棋亡,禁止停退。
两溢终局,子多为胜。
第五章、大道从简
人类的天性是厌恶烦琐哲学的。当人们懂得了“盘面无争”的概念后,就不必一人一手地走到底,一直下到“理想的最终局面”了。
棋局在盘面无争时可适时地休止,然后,通过“做棋”来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或与之等价的简易局面(人们可在中国历代古谱中看到,棋局在休止后都是要做棋的,做棋后才算结束)。因此,一局棋应分为“争棋”与“做棋”两个阶段。从空枰开始至无争局面为第一阶段,叫做“争棋”。从无争局面至理想的最终局面或与之等价的简易局面为第二阶段,叫做“做棋”。做棋,其实质就是棋局以无争的“做”的方式继续进行并进行到底。
“做棋”不同于“下棋”,做棋时勿须将“气尽提子”视为僵硬的教条一直下到气尽才去提,而是直接将双方共同确认的死子一次性全部提走;提走死子后,若要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也勿须一方一手地轮流着子,而是在保留了基本眼位的前提下一次性地填满棋盘;提走死子后,也可使棋盘上呈现出与理想的最终局面等价的简易局面(见后文)。做棋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或与之等价的简易局面而终局。
第十八条、理想的无争局面
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的全局的形,叫做理想的无争局面:
1、棋盘上每一部分黑、白棋子的死活都已确定。
2、各方棋子所围住的每一块地盘都已完全巩固,对方棋子再也无法侵入(若侵入的话将无法避免被提走的下场)。
3、收完官子(单官也要收完),黑、白两方的每一块活棋的边界都已确定。
4、双活棋中,在留作公气的基本眼位之外尚有空点存在时(单方有权的官子),这些空点的命运已经确定——其上最终可以生存某一方的棋子,另一方无法争夺。
图五:理想的无争局面
7┌●┬●●○┐
6├●●●○┼○
5├┼●○○○○ ●-争棋过程中白方提取黑子1枚
4●●●●○●○ ○-争棋过程中黑方提取白子1枚
3○○○●●●●
2○┼●○○●●
1└○○○○○●
_abcdefg
本局白先,各21着,黑42后呈现如图局面,盘面无争。
棋局过程中白方提取黑子1枚,黑方提取白子1枚。无争局面上,黑方有死子1枚(c2处)。
说明:
本规则所定义的理想无争局面要求收完官子,单官也要收完(在这方面与中国现行规则及应氏规则相同)。因为一方每收一个单官都使己方多存活一枚棋子,所以收单官是有意义的。此外,收完单官就使黑、白两方的每一块活棋的边界都得到确定,这也是有意义的。
吴清源先生认为应该收完单官,因收单官紧了活棋的气,而某些侵入围空或事关死活的手段要待到紧气后才能施展。笔者完全赞同吴先生的这个好见解。
(采用艺术化围棋的规则时,可以不收单官。见第三十五条)
第十九条、协商休止的理论基础
当对局者双方一方一手地下到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无争局面时,若他们有一定的水平,便能在此时精确地预见到理想的最终局面(它是惟一的或虽不惟一但在计算胜负时彼此等价,它们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基本眼位的位置有所不同)。并且,对局者会认识到棋局继续下去只不过是下些冗着而已,因为胜负的结果已经不可改变。在这样的预见和认识下,为了简化行棋过程,双方同意在此时结束争棋使棋局休止,是为协商休止。
协商休止后,要做棋。做棋时,先要清除死子,然后在各方的地盘中填入活子(但要为活棋保留基本眼位),直到填满为止。做棋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对局者所预见到的理想的最终局面而终局。若采用简便算法,则应将棋做成与算法相应的等价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简易最终局面(见第七章)。
说明:
当对局者双方皆作出了正确的预见与判断而休止时,棋盘上理应呈现“理想的无争局面”;当对局者双方中有一方或两方作出了错误的预见与判断而结束争棋时,棋盘上呈现的就不是“理想的无争局面”了。在后者的情况下,休止后做棋计算时,双方便会发生分歧。
第二十条、恢复对局,实战解决
协商休止后,在清理死子、做棋和计算胜负时,对局者双方若出现意见分歧(如某些棋子是死还是活,某些空点上是否可以生存某方的棋子等),应恢复对局实战解决。一切分歧都将在棋局继续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实战而得到解决。
另外,休止后,若对局者又忽然发现了某些手段致使盘面仍有可争之棋时,也可以恢复对局,其程序见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协商休止的实际操作
1、当轮走方认为盘面已呈现无争局面,无意再着子下冗着而向对方提议休止时,应以语言、手势或其它约定的方式来向对方作出明确的表示;另一方若同意就此休止时,也应同样地向对方作出明确的表示。当轮走方提议休止,另一方同意休止时,棋局为协商休止。
请注意,虚着或放弃着手都不应被视为提议休止或同意休止的表示。
2、当轮走方提议休止,但另一方拒绝时,应要求轮走方下出一手虚着,再由另方着子,棋局继续进行。
3、当轮走方下出虚着时,此虚着表示他认为棋局应继续进行;当双方连续下出虚着时,此连续虚着表示他们皆认为棋局应继续进行。因此,在任何虚着后棋局都不得休止而应继续进行(强制终局除外)。
请注意,本规则拒绝“两虚休止”的说法。
4、棋局休止后,若双方在做棋和计算胜负时意见分歧,应废除关于“棋局休止”的协议,恢复对局实战解决。恢复对局时,原则上,本规则要求对局者双方按原顺序各下出一手虚着来改变全局棋形,再由轮走方着子,棋局继续进行,直至再次休止;实际上,为求简便,这两手虚着也可以根据情况(在对局者双方皆无意下虚着时),由裁判员代下。
5、协议休止后,若对局者又忽然发现了某些手段致使盘面仍有可争之棋时,可以恢复对局来实施这些手段。若是提议休止的一方先发现了这手段,恢复对局时由提议方先下;若是接受提议同意休止的另方先发现了这手段,恢复对局时应要求提议方先下出一手虚着,再由另方续下;若无法判定是哪一方先发现,则不准双方再下,应按双方未发现该手段时的认识来做棋计算。
说明:
(1)只有轮走方有权提议休止。
(2)休止与终止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第二十二条、将棋做成理想的最终局面
协商休止后,要按照对局者双方的共识将棋做成其共同预见到的最终局面。通常,当对局者双方皆做出了正确判断的情况下,做棋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做棋的步骤如下:
1、清理盘内死子
从棋盘上提走各方的死子。
2、保留基本眼位
棋子拥有不会被消灭的气才能永远存活在棋盘上。为了棋子的生存,要为棋子保留必需的眼位——基本眼位。
一块独立的活棋,要在它所围的地盘上保留两个不相邻的空点作为基本眼位;一方的一块围住若干空点(若干空点,指1个空的单眼或清理死子后的大眼)并与对方棋子共有一口公气的活棋,要保留一个所围空点作为其基本眼位;公气叫做公共眼位,作为公气的空点也要保留下来作为双方的基本眼位。
基本眼位要保护起来,任其空虚,不得有棋子存在于其上。
3、填入活子
在保留基本眼位的条件下,各方在各自围住的地盘上的其余空点上填入己方棋子,直至将棋盘完全填满为止。
(请注意,本规则在保留基本眼位条件下的填满与应氏规则不留眼位之填满,两者的性质在根本上是不同的。)
当一方的棋子已经用光,但其所围地盘上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尚未填完时,这一方可借用另一方的棋子。显然,另一方的被借用棋子应视为这一方的棋子。
做棋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此时,棋局终止,按前述“子多为胜”之准则计算胜负。
(计算胜负的简便算法与简易的理想最终局面见第七章)
第二十三条、以人为本(关于非理想最终局面)
协商休止后,要按照对局者双方的共识将棋做成其共同预见到的最终局面。对局者双方在确认无争局面时有一方或两方产生错误,双方在有错误发生的情形下达成共识而使棋局休止,是为非正常的协商休止。非正常休止后,若对局者双方进一步达成错误的共识来将棋做成为非理想最终局面而终局时,应以人为本,尊重棋手的选择,承认该非理想最终局面为事实上的最终局面,仍按前述“子多为胜”之准则来计算胜负。
(这一条规则是在同棋人网友吹花压酒讨论后写下的。吹花压酒提出了一个在他本人的实战中出现过的案例——一个对局者出现误判且达成共识而协商终局的案例,笔者为解决这一类案例而写下本条规则,在此向吹花压酒网友致谢!)
第二十四条、关于终局的其它规定
1、当一方中途认输时,对局终止。
2、当一方因违反规则被判负时,对局终止。
关于第五章的说明:
大道是从简的。但在从简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开始便达到至简的完美地步。
本章所给出的协商休止及休止后的“做棋”手续,同一方一手地进行到底的“下棋”过程相比,要简便得多。在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围棋已具备了返朴还淳的条件。因此,大道从简这一章恰恰适用于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进行的棋局——电脑在1秒钟内便可搞定其填满做棋及数子计算等操作手续。并且,大道从简这一章也可适用于职业棋手间正式比赛的棋局——其填满做棋及数子计算等操作手续由裁判员来实施并完成(使用应氏棋罐会使计算变得方便又快捷)。
歌诀(第五章、大道从简)
盘面无争,协商休局。
清理死棋,填入活子。
保留眼位,填满为止。
局终计数,子多为胜。
第六章、计活子规则的两个版本
人们懂得了盘面无争的概念后,便将棋局分为争棋与做棋两个阶段,在争棋阶段产生了一个收后的问题。收后,指在争棋阶段某方下出的最后一手有价值的棋(包括单官即价值为1子的官子,非单官即价值大于1子的官子,以及粘劫、补棋等)。
在后下子的黑方收后时,双方手数平衡,公平合理;在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白方便在争棋阶段多下了一着棋。这时,便产生了下面这样一个问题:
在先下子的白方收后的情况下,白方是否应贴出1子来对黑方作出补偿?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由此产生计活子规则的两个版本。在两个不同的版本中,分别使用两类不同的“负着”来平衡双方着子的手数。
第二十五条、负着
负着分为A类负着与B类负着两种:
1、A类负着
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由白方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一枚己方棋子——这便是白方下出的一手A类负着。下A类负着取下一子所产生的一个空点视为单官由双方均分,每方分得半子。这一手A类负着,既平衡了双方着子的手数,又使白方贴出了1子。
(采用等子比路的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若在回填死子后“默认”盘内为等子局面,只数路不数子,则这一手A类负着可以省略。关于路点的概念,见后文)
2、B类负着
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由白方从己方棋子所围地盘中取下一枚己方的棋子——这便是白方下出的一手B类负着。下B类负着取下一子所产生的一个空点成为己方的一个“路点”。这一手B类负着既平衡了双方着子的手数,又清楚地表明了白方因收后而多下的那一手棋(通常是多收了一个单官)有多得1子(1路)的利益。
(采用将子与路合并计算的数子法来计算胜负时,因子与路等同,故这一手B类负着可以省略)。
说明:
(1)负着使手数减1,因此不论是A类或B类负着,都可以实现对局者双方手数的平衡或曰偶数休止。
(2)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负着之子不应于做棋时回填。
请阅《论负着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一文
第二十六条、计活子规则的A版与B版
1、A版
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白方应下出一手A类负着贴出1子来作为对黑方的补偿并平衡争棋的手数。
若对局者双方中有一方坚持要收完单官,那么就应该收完单官而后再结束争棋。在先下子的白方收后的情形下,白方在争棋阶段多下了一着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多收了一个单官)。本版本认为白方多下了一着棋应看作是白方捡到的便宜,因此,白方应贴出1子来作为对黑方的补偿(这与白方因先下子握有主动权而对黑方作出贴子的补偿是两码事)。这样,白方便不会因收到最后一个单官而获得任何利益。
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白方的这一手A类负着在向黑方作出贴1子补偿的同时,又可在回填做棋后使两方局子(摆放在棋盘上的棋子)的数量获得平衡,从而使数路法合乎其“等子比路”之原理——这对于数路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规则之A版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因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要贴1子,故可以由后下子的黑方收一手单官来实现偶数休止,而不必再去收完其余的单官(未收的单官由双方均分);也可以完全不收单官,且于回填做棋后默认两方子数为相等,通过比路来计算胜负。
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回填做棋后“只数路不数子”这样的操作程序就在白先又收后时使白方贴出了一子——唐代数路法就正是这样来使棋局适时地休止的。
(请阅《唐代数路法中隐含着A类负着之我见》一文)
由于在确认收后方时会出现一子之利的相争,本规则之A版会产生出“无争局面”的新概念,它是合理的,是围棋规则的一个进步。
(请阅《论A类负着的合理性与无争局面新概念》一文)
2、B版
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白方应下出一手B类负着来将己方的一个子换成己方的一个路点并平衡棋局中双方的手数。
在先下子的白方收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多收了一个单官)的情形下,白方在争棋阶段多下了一着棋。B版认为白方在争棋阶段多下了一着棋应看作是白方争到的权利,因此,白方勿须对后下子的黑方作出补偿。在这样的认识下,白方会因为收到最后一个单官而获得1子之利。
B版要收完单官来使棋局休止(当盘面剩有的单官数量为偶数时,也可不必收完单官,未收的2K个单官上视为有黑、白棋子各K个)。在先下子的白方收后的情形下,若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做棋时应由白方下出一手B类负着或由后下子的黑方下出一手虚着来平衡回填做棋后两方局子的数量。若采用将子与路合并计算的数子法来计算胜负,这一手B类负着或虚着可以省略。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白方下出的一手B类负着,清楚地表明了白方收到的最后一个单官有1路价值,这对于说明路与子的同一性及数路法与数子法的同一性是有意义的。
鸣谢:
TOM棋友论坛的网友还我半桶水曾建议取消“平衡手数”的说法,认为争棋应顺其自然,其手数勿须平衡。笔者赞同这个意见,在此衷心感谢还我半桶水的指教。另一方面,考虑到“着手相等”的说法已经被人们普遍使用,我认为“平衡手数”的说法也可以继续使用,但要明确它所平衡的不是争棋的手数而是棋局的手数——“平衡手数”的那一着棋不是在争棋阶段而是在做棋阶段下出来的。同时,要讲清数路法中的“平衡手数”其实质是“平衡回填做棋后两方盘内棋子数量”的道理。
第二十七条、一虚为界——使A版简易化之设计
黑方先提议休止(或黑方先下出虚着)时,白方贴1子——这便是使A版简易化的设计。
本规则之A版在确认收后方时会出现一子之利的相争,从而产生出“无争局面”的新概念,在当前多种围棋规则并立无法实现统一局势下,立即推出这个创新是不明智的。为了使传统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盘面无争”概念保持不变,特作出上述使A版简易化的规定。
按A版,当甲方先提议休止,但乙方拒绝时,由甲方下一手虚着,再由乙方续下,棋局继续进行,直至休止。这里,甲方的这一手虚着(即全局第一手虚着)便将休止前的争棋分为了两个阶段:空枰至一虚为第一阶段,一虚后至休止为第二阶段,各阶段的最后一手实着为该阶段收后之着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简易化后的A版以“一虚为界”,只在空枰至一虚这第一阶段关心由哪一方收后并作出了“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贴1子”之规定(即,黑方先提议休止或黑方先下出虚着时,白方贴1子),不去关心第二阶段由哪一方收后(第二阶段白收后也不贴那1子)。
又,当甲方先提议休止,且乙方同意时,棋局便休止了。这时,双方皆确认乙方为收后方,并无争议,争棋便只有从空枰至休止这一个完整的阶段了(也是第一阶段)。
第七章、大道至简——计算胜负的简便方法
人类的天性是厌恶烦琐哲学的。为避免繁琐,中华民族的先贤,在数千年长时间里上下求索、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我国在先唐、唐宋、明清时期先后产生出三种计算胜负的简便方法。这些简便算法科学合理,已近乎完善,乃是大道至简的经典范例。其中,以明代所发明的富含辩证法思想的还棋头数子法最为优秀。
第二十八条、子路皆子
1、路的概念
在保留“基本眼位”的前提下,各方围空中能有棋子生存于其上的空点叫做“路点”。
(这里所说的“基本眼位”,是指棋子生存的充分必要条件——它是充分足够的,又是必不可少的。通常,要为每块独立活棋保留两个眼位作为其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故称之为基本眼位。)
对局休止,清理完死子后,棋盘上各方棋子围住的空点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眼位;另一类是路点。具体地说,各方棋子围住的地盘中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就是路点。
路点简称为“路”。黑方棋子围住的路点能有黑子生存于其上;白方棋子围住的路点能有白子生存于其上。路点上可以填放棋子,也可省略填子的手续而将路点与子等同看待。每个路点都代表能够存活于其上的那一个活子,路的实质正是活子。
作为棋子的恒气,基本眼位要保留下来,任其空虚,不得有棋子存在于其上。
2、将路与子等同看待
终局后计算胜负时,应将路与子等同看待,将各方的子与路合并计算来得出各方活子的总量,再按“子多为胜”之准则来判定胜负。
路与子可以互换——从一方棋子的边界线以内取下这方的一枚棋子,便将这枚棋子换为己方的一个路点;在一方的一个路点上填放这方的一枚棋子,便将这个路点换为己方的一枚棋子;将一方的一枚棋子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该方的一个路点上),便将这枚棋子与己方的一个路点互换了位置。
“子路皆子,眼位非子。”是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由此产生做棋数子的种种简便方法。
图六:子路皆子
7b●┬●●○┐
6b●●●○┼○
5b┼●○○○○
4●●●●○●○
3○○○●●●●
2○w┼○○●●
1└○○○○○●
_abcdefg
图中,用字母b(black)标出的空点是黑方的路,表示有权生存在棋盘上的黑子,本例黑方有3路;用字母w(White)标出的空点是白方的路,表示有权生存在棋盘上的白子,本例白方有1路。其余的空点是基本眼位。基本眼位要保护起来任其空虚(留作棋子的恒气),其上不得有棋子存在。这个实事求是的认知便是“眼位非子”(眼位是气是地,但它不是活子)。
省略了填子的手续而将路与子等同看待,本图与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是完全等价的。将各方的子与路合并计算,黑方有22子,白方有21子,盘面上黑方比白方多生存1子,判黑方胜。
将各方的子与路合并计算时,可仿照中国棋院现行数子计地法先数出一方的占地数量(子与空的和数,包括公共眼位之半),从361减去这一方的占地数量便是另一方的占地数量;从各方的占地数量中减去各方基本眼位的数量(包括公共眼位之半),就得出各方生存棋子的数量。以图六为例,先数出黑方的占地数量为24点,则白方的占地数量为25点(49减去24),再数出黑方的基本眼位数量为2个,白方的基本眼位数量为4个,则黑方生存棋子的数量为22子(24减去2),白方生存棋子的数量为21子(25减去4)。
说明:
计活子规则之子路皆子与中国棋院数子制规则之子空皆地在算法上有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前者数子,故扣除非子的眼位;后者量地,故将是地的眼位包括在内(中国棋院现行数子制规则名为数子,实为计地——可谓名不符实)。
若按中国棋院子空皆地的算法,这一局棋黑方占地24子,白方占地25子,盘面上白方比黑方多占地1子,判白方胜(建议中国棋院学习应氏规则,用“点”来取代“子”作为地的单位)。
两种算法,胜负互相颠倒。
第二十九条、子的概念的扩充
采用简便方法来计算胜负,做棋数子时就必然要引入子的新概念。因此,产生若干关于子的新名词。
1、路子、局子与活子
表象为空点的路所代表的棋子叫做“路子”;摆放在棋盘上的活子叫做“局子”;一方的路子与局子合在一起就是这方的全部活子。
2、虚子、实子与复子
假想在基本眼位(含公气)上有虚设的棋子存在时,这种假想虚设的棋子叫做“虚子”;相对而言,真实的活子(包括路子与局子)叫做“实子”;虚子与实子合在一起叫做“复子”,好比数学中虚数与实数合在一起叫做复数。虚子应由黑白双方均分。
(实子又叫做“真子”;虚子又叫做“假子”或“块眼子”——基本眼位上的虚拟棋子)
第三十条、简便算法的原理(三种)
由“子路皆子,眼位非子”(局子与路子皆为活子且一方的局子与路子合起来就是该方的全体活子,基本眼位是留作恒气的地而不是子)推出简便算法原理如下:
1、做棋后,若使两方路子数量相等,则两方局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总量之差。
(此即先唐停路比子法原理)
2、做棋后,若使两方局子数量相等,则两方路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总量之差。
(此即唐宋停子比路法原理)
3、做棋后,若使黑白两方虚子数量相等,则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数量之差。
(此即明清停虚比子法原理或曰还棋头原理)
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都是简易的理想最终局面。
将棋做成上述简易的理想最终局面时,“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分别是“局子多胜”、“路子多胜”(即“路多为赢”)、“复子多胜”。
同一局棋,不论采用本规则的哪一种简便算法,都会得到同样的胜负结果。
第三十一条、停路比子法
停,停匀、停分,意为相等。
停路(这里停作动词用),意为使黑白两方路之数量相等;比子,意为比较两方局子(摆放在棋盘上的棋子)的数量。
停路比子法,通俗地说就是等路比子法。将棋做成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比较两方局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
盘面上黑白两方路数相等的局面叫做“停路之棋”,停路之棋是一种与理想的最终局面等价的简易最终局面。
停路比子法是我国先唐时期曾使用过的一种数子法。
(请阅《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一文)
协商休止后,要做棋。做棋的手续如下:
1、关于先下子的白方收后的处理
(见本规则第二十六条,A版与B版)
2、从棋盘上提走各方的死子。
3、保留眼位
确认黑白双方每块活棋的基本眼位(包括公气)并保护起来任其空虚(其上不得填子)。
4、将盘面做成停路之棋
采用子路互换的手段来将棋做成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即停路之棋。
(保留眼位后,各方围空中其余的空点就是路点。在各方的地盘上填入该方的一枚棋子,便将该方的一个路点换成了该方的一枚棋子;取下该方的一枚棋子,便将这枚棋子换成了该方的一个路点;将该方的一枚棋子移至该方围地中的某个路点上,便将该方的一枚棋子与该方的一个路点互换了位置。)
5、在“等路比子,子多为胜”的规则下,将棋做成等路局面后为终局。等路局面是等价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简易最终局面。
6、局子多胜
在停路局面上,比较两方局子的数量,局子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图七:等路局面(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7b●┬●●○┐
6b●●●○┼○
5●┼●○○○○ 黑白两方各有2路,分别用字母b和w标出
4●●●●○●○
3○○○●●●●
2ww┼○○●●
1└○○○○○●
_abcdefg
本例,做棋后黑白两方路的数量相等(各有2路),分别用字母b和w标出,成为停路之棋。比较两方局子数量来判定胜负。黑方有局子20个,白方有局子19个,盘面上黑方比白方多1子,判黑方胜。
将棋做成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时,“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是“局子多胜”。
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在先唐时期叫做“停路之棋”或“停道之棋”。
7、返回到子路皆子
若将各方的子与路合并计算,则黑方有活子22个,白方有活子21个。
可见,本图所示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与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是等价的。
第三十二条、停子比路法
停子,意为使黑白两方局子(摆放在棋盘上的棋子)数量相等;比路,意为比较两方路之数量。
做棋后,若使两方局子的数量相等,则两方路的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总量之差。因此,可将棋做成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比较两方路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
盘面上黑白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叫做“停子之棋”,停子之棋也是一种与理想的最终局面等价的简易最终局面。
停子比路法,通俗的说法是“等子比路法”,包括广义(一般)停子比路法与狭义(特殊)停子比路法两种:
广义等子比路法,不拘泥于保留俘子与回填俘子与死子等手续来将棋做成等子局面,而是自由地无拘束地做到这一点(应用应氏棋具可以既简便又快捷),做棋后盘内黑白子数之和与棋局手数无关;狭义等子比路法是通过保留俘子与回填俘子与死子等特殊手段来做棋。做棋后盘内黑白子数之和与棋局手数相等(偶数终局)。
一、广义(一般)停子比路法
具体操作手续如下:
1、勿须保留俘子
在争棋过程中,勿须保留各方从棋盘上提走的棋子。
2、关于先下子的白方收后的处理
(见本规则第二十六条,A版与B版)
3、提走盘内死子
双方共同确认棋盘上各方的死子,并将它们提走,放回同色子的棋罐内(或根据情况在做棋时简便地处理)。
4、将棋做成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使用应氏棋罐,事前应确认黑白各有180子,做棋时,应使全部棋子在盘内或者在罐内。清理完死子后,根据情况在罐内保留数量适度且彼此相等的黑白棋子,并将各方的其余棋子全部填入到各自的围空中,就将棋做成了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成为“停子之棋”(即等子局面。因黑白各有180子,故两方罐内子数相等时其盘内子数也必相等)。
5、将路点聚拢到一起
在填后的等子局面上,将各方的一些局子与路点的位置互换,将各方的空聚拢在一起并适当调整形状(如做成矩形等),就使计数更方便。
6、为活棋保留其基本眼位
做棋后,要在各方活棋的围空中保留其基本眼位。
7、终局
在“等子比路,路多为赢”的规则下,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后为终局。等子局面是等价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简易最终局面。
8、用比路法来计算胜负
在停子之棋(即等子局面)上分别数出黑白两方路(代表子)的数量来进行比较,路的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请注意,各方棋子所围的空点叫做目,在目中保留基本眼位后,其余的空点就是路。所以,数路时要从各方的围空中扣除其基本眼位。
9、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
将各方“路”(代表子)的数量与盘内活子的数量相加,便得到各方活子的总量。于是,“等子比路,路多为赢”便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从数路法中可以获得将子与路合并计算的数子法的结果。
以7路棋盘的一局棋为例,说明如下:
使用7路棋盘时,黑白棋罐中应各配备25颗棋子。图五所示之例,白先,各21着,于黑42后休止。本例,休止后做棋时,令两方的棋罐内各留下5颗子,此后将各方其余棋子全都填入到各自的围空中,就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填后,盘内黑白棋子各有20颗),如图八。
图八:等子局面(其一)
7b●#●●○#
6b●●●○#○
5●#●○○○○ 填后,盘内黑白棋子各有20颗
4●●●●○●○
3○○○●●●●
2○w#○○●●
1#○○○○○●
_abcdefg
在图八所示等子局面上,用符号#标记的空点是各方活棋的基本眼位,用字母b标记的空点是黑方的路点(代表黑子),用字母w标记的空点是白方的路点(代表白子)。本例,黑有2路,白有1路,黑方盘面多1路获胜。
将棋做成等子局面时,“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是“路多为赢”。
若将各方的子与路合并计算,则黑方有活子22颗(20颗局子加2颗路子),白方有活子21颗(20颗局子加1颗路子),黑方多活1子获胜。这里,“等子比路,路多为赢”便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
可见,本图所示等子局面(其一)与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是等价的。
二、狭义(特殊)停子比路法
具体操作手续如下:
1、保留俘子
在争棋过程中,要保留各方从棋盘上提走的棋子。
2、关于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平衡手数的处理
(见本规则第二十六条,A版与B版)
3、确认死子
双方共同确认棋盘上各方的死子。
4、为活棋保留其基本眼位
在各方活棋的围空中确认并保留其基本眼位——将空点(目)区分为路与基本眼位两类,承认基本眼位的客观存在从而将基本眼位保护起来。
5、回填做棋
各方把对局过程中被提取的己方棋子和盘面上己方的死子以及走虚着时下在棋盘边界外面的己方棋子填放到各自的路点上,就将棋做成了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在双方手数已经平衡的条件下),成为“停子之棋”(等子局面)。
回填做棋时请注意两点:留作基本眼位的空点其上不得填子;A类、B类负着之子皆不应回填。回填做棋后,各方局子的数量恰为棋局总着数的一半。
(这里所说的棋局总着数包括了做棋时所下的那一手负着或虚着。当后下子的黑方下出第2p着收后时,各方有局子p枚。当先下子的白方下出第2p+1着收后时,若以负着来平衡棋局的手数,则各方有局子p枚;若以虚着来平衡棋局的手数,则各方有局子p+1枚。)
6、终局
在“等子比路,路多为赢”的规则下,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后为终局。等子局面是等价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简易最终局面。
7、将路点聚拢到一起
回填做棋后,将棋盘上各方的一些局子与路点的位置互换,把填后剩余的路点聚拢在一起并适当调整形状(如做成矩形等),就使计数更方便。
8、罕见场合下,平衡双方盘外应回填棋子的数量
当一方或双方的路点已经填完后,尚有若干应回填之棋子未能填放到棋盘上去(此为罕见情形),应平衡双方盘外应回填棋子的数量——若甲方的盘外应回填棋子数量比乙方多x个,则由乙方从棋盘上其地盘内取下x个己方棋子加入到乙方应回填棋子中。
9、计算胜负
在停子之棋上分别数出黑白两方路点的数量并将路点视为路子来进行比较,路子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注意:做棋回填后各方棋子所围的空点叫做目,在目中保留基本眼位后,其余的空点就是路。所以,数路时要从各方的围空中扣除其基本眼位。
10、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
记录下棋局在争棋与做棋两个阶段中总共下了2p着(一手虚着为1着,一手负着为负1着,故总手数必为偶数),便知回填做棋后黑白棋子各有p个,数出黑方的路数为b,白方的路数为w,则黑方活子总量为p+b,白方活子总量为p+w。于是,“等子比路,路多为赢”便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从“等子比路法”可以获得“将子路合计的数子法”的结果。
前文中图五(理想的无争局面)所示的这一局棋白先,黑收后,共42着(各21着),手数平衡。做黑方的1颗被提出盘外的死子及1颗盘内死子与白方的1颗被提出盘外的死子回填后,得到图九。
图九:等子局面(其二)
7●●┬●●○┐
6b●●●○┼○ 回填做棋后得到的等子局面
5●┼●○○○○ 填后,黑白两棋各有21枚局子
4●●●●○●○
3○○○●●●●
2○○┼○○●●
1└○○○○○●
_abcdefg
(图中,a5、a7处两枚黑子,b2处一枚白子是做棋时回填之子)
填后,黑白两棋各有21枚局子,成为停子局面——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比较两方路的数量来判定胜负。黑方有1路(用字母b标出),白方无路,盘面上黑方比白方多1路,判黑方胜1路。
(请注意,回填棋子时要为每块活棋保留其基本眼位,数路时要从围空中将基本眼位扣除。)
若将各方的子与路合并计算,其结果同样是黑方有活子22枚,白方有活子21枚。可见,本图所示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与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是等价的。
将棋做成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时,“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是“路子多胜”即“路多为赢”。
说明:
1、笔者认为,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就是唐宋时期的停子比路之棋,简称为“停子之棋”。我国唐宋时期的围棋,用回填死子的特殊数路法来计算胜负。其计算胜负的原理正是“子路皆子,活子多胜;等子比路,路多为赢”。
2、“停路比子”与“停子比路”这样两种算法就像一对双胞胎姐妹。笔者认为,前者就是先唐停道之棋的算法,后者就是唐宋比路之棋的算法,其“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分别是“局子多胜”与“路多为赢”。
(请阅《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一文)
各方局子的数量或路的数量只是各方活子的部分量而不是各方活子的总量,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即在黑白两方路的数量相等或局子数量相等的条件下,黑白两方局子数量之差或其路的数量之差恰等于其活子总量之差。于是,可用“局子多胜”或“路多为赢”来判定胜负与输赢。
“局子多胜”与“路多为赢”之本质正是“子多为胜”——最终在棋盘上生存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
3、本规则之数路与日本规则之计目两者计算手续相似而本质不同。
“目”为地,而“路”是子——有权生存在棋盘上的子。
计目时,要将是地的基本眼位包括在内;数路时,要将非子的基本眼位扣除。
4、以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必须按照其原理将棋做成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现今地多为胜的中国数子法和日本计目法在计算结果上出现差异,其原因正是在于日本棋人对这一做棋原理的无知与无视。
第三十三条、停虚比子法
将棋做成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在基本眼位上设置虚拟的棋子并将它们平均分配给黑白双方),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这便是停虚比子法。
对局休止且清理完死子后,先要数一数黑白两方棋子的块数(其实质是数出两方基本眼位的数量)。当黑白两棋的块数相等时,两方拥有的基本眼位数量也相等,这时,在各方的基本眼位上设置各方的虚子,在每个公共气点上设置半个黑虚子和半个白虚子,就将棋做成了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当一方比另一方多n块棋时,这一方就比另一方多拥有2n个基本眼位。采取上述作法将使这一方比另一方多出来2n个虚子。为平衡虚子数量,应要求这一方还给另一方n个虚子。
一方还给另一方n个虚子,在理论上应这样来进行——先将这方边界上的n个棋子与这方基本眼位上的n个虚子互换身份,然后取下边界上这n个身份为虚子的棋子并换上另一方的n个表示虚子的棋子。在实际上,操作手续十分简单——在黑白棋子的交界处取下这方的n个棋子并换上另一方的n个棋子。
还子后,就将棋做成了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叫做“停虚之棋”(等虚之棋)。停虚之棋也是一种与理想的最终局面等价的简易最终局面。
在此局面上,各方持有的虚子数量皆为黑白两棋基本眼位(含公气)总量之半数;各方复子的数量等于各方子空之和(包括公气之半数);两方复子数量之和恰为361。
计算时,只要数出一方的复子数量,从361减去这一方的复子数量就得到另一方的复子数量。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复子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就是说,采用停虚比子法来计算胜负,“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是“复子多胜”。
若从各方的复子中扣除其虚子,“等虚比子,复子多胜”便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等虚比子,复子多胜”这个简便算法实现了“361的圆满”。
停虚比子法的具体操作手续简述如下:
1、关于先下子的白方收后的处理
(见本规则第二十六条,A版与B版)
2、清除死子
3、数棋块
数出各方棋子的块数(实质上是数出各方基本眼位的数量)。
4、还棋头
在基本眼位上设置虚拟的棋子并将它们平均分配给黑白双方,就将棋做成为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等虚局面)。
(具体操作手续如上述,见本条)
5、终局
在“等虚比子,复子多胜”的规则下,通过“还棋头”将棋做成等虚局面后为终局。等虚局面是等价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简易最终局面。
6、计算胜负
在等虚局面上,将某一方的子与空合并计算(这一点与中国棋院现行数子法是一样的),便得到该方的复子数量。从361减去该方的复子数量,便是另一方的复子数量。比较两方复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复子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7、返回到“活子多胜”
从各方的复子中扣除其虚子,“等虚比子,复子多胜”便返回到“子路皆子,子多为胜”即“活子多胜”。
8、关于归本数
同中国棋院现行数子法一样,本停虚数子法也可设立数复子的归本数。
不贴子的棋局,黑白两方归本数皆为180.5;贴子的棋局,归本数视贴子数量而定,例如在白先贴8子(还4子)的棋局中,白方的归本数为184.5,黑方的归本数为176.5。
以7路小棋盘的棋局为例,在图五所示休止时的局面上,清理死子后,白方有两块棋,黑方只有一块棋。两方总共有6个基本眼位,将基本眼位看作虚子,做棋还子后双方各有3个虚子。因此,数复子时白方应还给黑方一子。还子手续是,在f1处取下一枚白子,换上一枚黑子——这样的操作手续在明清时期叫做“还棋头”。做棋后,成为图十所示局面。
图十:等虚局面(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
7┌●┬●●○┐
6├●●●○┼○
5├┼●○○○○ 还棋头时,在f1处取下一枚白子,换上了一枚黑子
4●●●●○●○
3○○○●●●●
2○┼┼○○●●
1└○○○○●●
_abcdefg
等虚局面,也叫做“停虚之棋”,就是明清还棋头之棋。
还棋头做棋后,图中子空皆为复子(其中,黑白两方各有3个虚子)。比较两方复子数量来判定胜负。数出黑方有复子25个,算出白方有复子24个(从49减去25),盘面上黑方比白方多1子,判黑方胜。
若从各方的复子中扣除其虚子,仍得出黑方有活子22个(25减去3),白方有活子21个(24减去3)。可见,本图所示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与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也是等价的。
将棋做成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时,“子多为胜”的表现形式是“复子多胜”。
说明:
还棋头(即平衡两方虚子数量)后,本规则数复子时是将各方的子与空合并计算,可以只数一方,计算胜负时可以设立归本数,其操作手续与中国棋院现行数子法在形式上是一样的。
本规则与中国棋院现行规则不同之处在于:本规则是以生存棋子为目的来下围棋,以“子多为胜”为准则来判定胜负;中国棋院现行规则是以争占土地为目的来下围棋,以“地多为胜”为准则来判定胜负——两者在围棋观上根本不同。
本规则数的是复子,其目的是通过计算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来求出两方活子数量之差。数复子前,先要做棋(还棋头)。将棋做成黑白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后,两方复子数量之差恰等于两方活子数量之差——这正是我国明清时期“还棋头”数子法的道理。而中国棋院现行规则数子前不做棋(不还棋头),所数的对象已不是活子而是被称为“子”的地。
在具体的数子计算手续上,中国棋院现行规则数子计地时要将各方是地的基本眼位包括在内,本规则之停虚数子法于做棋平衡两方虚子数量(还棋头)时,其操作程序等价于数子时将各方非子的基本眼位扣除。
我国明清时期的围棋,同先唐、唐、宋、元时期的围棋一样,在本质上都是“子多为胜”的围棋。“子多为胜”的围棋乃是历史悠久的真正的优秀的中国传统围棋,而“子多为胜”的真义就是——最终能够在棋盘上生存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
第八章、关于贴子
由于白方先行握有主动权有利,故在计算胜负时要由白方贴出若干子作为对黑方的补偿——其手续是从白方活子数量中减去贴子数量后,再同黑方活子数量作比较。
白方因先下而贴子与白方因收后而贴子是两回事,要分别进行处理(白方因收后而贴子见关于A版的条款)。
第三十四条、关于贴子规则的三个尊重
关于白方因先下而贴子的问题,计活子围棋规则提出三个尊重的主张:
1、尊重棋手的意愿
由于棋手们棋风各异,任何关于贴子数量的硬性死板规定都可能是不公平的。应以人为本,尊重棋手的意愿。
关于贴子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从下述两种方式中择其一而用之:
(1)公平竞争,由对局者双方通过公平的竞争来获取执白先行的权利,贴子数量要由对局者双方在竞争执白先下子权利时自行确定。在自由公平的竞争中,愿意贴出较多子数的一方,理应得到执白先行的权利。
例如,甲方愿意贴出7子,乙方愿意贴出8子,这一局棋就由乙方执白先行。
若对局者双方在竞争时作出同样的表示(愿意贴出的子数恰好相同),则由猜先来决定。
(公平竞争执白先行权利这一项主张,并非由笔者最先提出,但笔者同众多棋友一样对它表示赞成。)
(2)实行双选制
双选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对局者双方猜先;
第二步、由猜中者提出贴子数量;
第三步、由另一方选择执白先下或执黑后下。
双选制,公平合理,操作也简单。
(双选制系由中国围棋网的网友miracon提出)
2、尊重赞助方与主办者的意见
由于棋手们的意愿具多样性,致使贴子问题复杂化。
因此,赞助方与主办者也有理由否定前述之说法。此时,应尊重赞助方与主办者的意见,由赞助方与主办者来做出关于贴子的规定。
3、尊重各国棋院的意见
贴子规则也可由各国棋院根据情况来做出决定。
笔者建议,采用本规则之B版时作出白先贴8子之规定,采用本规则之A版时作出白先贴7子之规定。当盘面上白子多出黑子的数量恰为贴子数量时,判先行的白方完成定约胜。
第九章、关于围棋的艺术化
取消本规则第七条之不准放弃与第八条之虚着后,可采用艺术化围棋的规则。
第三十五条、艺术化围棋的规则——多下贴子
当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着棋时,这一方应贴出n个子来对另一方作出补偿。贴出n个子的手续是从两方棋子交界处取下这方的n/2个子并换上另一方的n/2个子。本条规则简称为“多下贴子”。
采用等子比路法(狭义)计算胜负时,“多下贴子”规则之推论如下:
回填做棋后,可以省略多下贴子的手续而默认棋盘上已形成等子局面,于是按“比路法”来计算胜负,只数路不数子。
执行“多下贴子”规则时,一方下实着不利时可以放弃,勿须下虚着,也勿须交俘虏。
说明:
1、采用“多下贴子”规则时,在紧气后不会产生手段的情况下可以不必收完单官而休止(若一方不收单官,即便对方收取了全部单官,对方也不会受益),这样就免去了收无聊单官的手续;又,可以不补的棋若去补的话,会因多下一手而损失1子之利,这样就惩罚了棋手下冗着的行为。不收无聊的单官,不下冗着,就增加了围棋的艺术性。
2、艺术化围棋的规则,仅适用于棋局休止前的对局,不适用于休止后为实战解决分歧而恢复的对局。恢复对局时,应弃用“多下贴子”规则,并仍以下虚着来取代放弃。
3、我国唐宋时期的围棋,其“回填俘子与死子后,只数路不数子”的操作程序中隐含有艺术化围棋的规则,那就是——回填做棋后,默认棋盘上已形成等子局面。
第十章、本规则之来源
第三十六条、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计活子围棋规则有四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中国围棋悠久厚重的历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围棋规则。
本规则之理想的最终局面(图三所示),正是先唐两溢之棋(在填满但保留基本眼位的“两溢”局面上,棋子数量较多的一方获胜);本规则之两方路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图七所示),正是先唐停路之棋(在等路局面上,棋盘内棋子数量较多的一方获胜);本规则之两方局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图八、图九所示),正是唐宋元停子之棋(在等子局面上,路的数量较多的一方获胜;路多为赢实为子多为胜);本规则之两方虚子数量相等的局面(图十所示),正是明清停虚还棋头之棋(在等虚局面上,复子数量较多的一方获胜;复子多胜实为活子多胜)。
先唐两溢之棋、先唐停路之棋记载在北周(公元557—581)写本《敦煌棋经棋制篇第六》上。原文是:“棋有停道及两溢者;子多为胜。”
计活子围棋规则集中国历代弈则之大成,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写成文字的中国传统的正宗的优秀的围棋规则。
第二个来源是中华民族近代与现今棋人的智慧结晶即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与应氏计点制规则。
虽然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与应氏计点制规则持地多为胜而不是子多为胜的观念,但却是写成文字的系统的完整的围棋规则,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了除假生之外的各种难题(如长生、循环多劫等)。正是在得到了一册应昌期先生撰写的《计点制围棋规则》(第十三版)后,其中大量的问题图例促使我深入到技术层面在细节上进行研究。笔者在写作计活子围棋规则的全过程中,独立思考,对“地多为胜”的日本计目制规则、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与应氏计点制规则进行了不断的学习与批判,一直在进步。
数十年以来,以赵秉义、吴清源、应昌期、赵之云、赵汝怀、陈祖源及一些姓名暂不为笔者所知的研究者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棋人们对日本计目制围棋规则的批评一直是围棋规则走向完善的推动力(笔者在这里要特别提起的是,赵秉义先生是领悟并指出中国古棋“活子多胜”的第一人,也是提出限制反复同形的第一人,时在20世纪60年代);另一方面,日本棋人们对日本规则的坚持以及他们对中国现行数子制规则和应氏计点制规则的批评同样也一直是围棋规则走向完善的推动力。笔者在此向中国向世界各国热爱围棋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敬意!
第三个来源是笔者个人对围棋的真爱及由这真爱而产生的认真、执著与勤劳。
胸怀对围棋的真爱,笔者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研究、再研究,琢磨推敲,千锤百炼,从1989年至2010年,历时二十一年(还将不限期地继续下去),辛勤耕耘努力劳作,终于将围棋世界古今中外的种种规则融会贯通,写出了《大解放围棋规则》、《计活子围棋规则》、《计枰点围棋规则》等几部好规则。可以有自信地认为,我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将为人类奉献一笔财富,为中华民族增添一份光荣。
第四个来源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各围棋论坛网友们的宝贵意见。
在这里,我要向朋友们和网友们道一声感谢!你们的关注(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在讨论、争论、批评与反批评等信息交流活动中,你们是我的良师益友,你们的宝贵意见使我受益良多。
计活子围棋规则的来源表明,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它属于全人类。
结束语
计活子围棋规则的诞生好似围棋世界的雄鸡一唱。“一唱雄鸡天下白”,太阳要升起了。试问,有什么人间的力量能够阻止它呢?
有着四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的优秀的围棋及其“子多为胜”围棋观的伟大复兴与重获新生乃是历史的必然,任何僵硬的保守的落后的势力都无法阻止真理的传播,都无法阻止围棋的进步。
我要在这里公开地向世界围棋界坚持“地多为胜”围棋观念的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法人们(如中国棋院、应氏围棋基金会、日本棋院、韩国棋院、美国围棋协会等)说几句心窝里的话: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子多为胜”的围棋观是四千年围棋历史的客观存在;计活子围棋规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它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它属于全人类。希望你们真诚地热爱围棋,抛开成见、偏见与私念,出以公心,高瞻远瞩地作出正确的选择,顺历史潮流而动,与大众一起进步。请抓住你们面临的历史机遇,学习并掌握计活子围棋规则,大力宣传普及,使之发扬光大,推动围棋文化走向世界,创建功在千秋之伟业。
感恩与鸣谢
相信读者朋友们会在计活子、计枰点与大解放等几部围棋规则中看到笔者丰富的想像力、强大的创造力和逻辑上的严谨周密。在这里,我要感谢外祖母(熊伯英,小学校长)和母亲(王在起,小学教师),她们在我的幼年和童年时期所给予的培养和教育使我增长智慧拥有自信,使我身心强健能刻苦耐劳勇敢攀登;她们的人格和品德影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轻钱财重仁义,做人要正直与真诚,做事要认真负责任。我要感谢父亲(张类思,工程师、教授)所给予的难能可贵的身教,他因家境贫寒只读到初中毕业,全靠自学成才(四十四岁时,曾在同济大学苏联专家班进修一年),成为高级工程师(四级)和大学教授。记得在我读高中时,父亲曾在一年内讲授过九门课程并指导毕业设计。我要感谢母校(北京四中),她那优良的校风,将学生们薰陶得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以刘老(刘景昆,化学特级教师)、张老(张子锷,物理特级教师)、周长生(数学特级教师)等名师为代表的四中的教师们,是最好的老师,其共同点是授人以渔而非给人以鱼。我还要感谢为人正直热心善良学识既广又深的周家湘叔叔,北礼士路第一小学的历史老师宋进良(善甫),北京四中的数学老师孙华麟,他们对我的喜爱和夸奖滋养了我的自信,使我努力向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谨呈上本人研究围棋文化的成果来表达心中无限的感恩情意吧!
为使围棋规则走向完善,笔者曾在多个围棋论坛(如中国围棋网棋人棋事、古风论坛玄玄棋馆、棋人论坛、T0M棋友论坛、网易围棋论坛、新浪围棋论坛、搜狐围棋论坛、飞扬围棋纵论黑白、弈城围棋论坛、电脑围棋网、博弈网棋闻弈事、黑白道、灯笼居、网事如风、西西河、新锐围棋网黑白情怀、清风、围棋沙龙、未名空间黑白子、围棋报论坛、书呆弈论坛、棋城论坛、琴棋书画论坛、联众论坛、go4go、家教网论坛、大学生围棋论坛、围棋吧、华奥星空即中国棋院在线、齐鲁弈友、天地间、野狐网、龙一道、棋人弈事、西祠胡同、体坛周报……)发表文章请网友们批评指正,并同网友们进行过无数次讨论。网友是良师,教我改文章。燕来在此向围棋网站和论坛、向海内外的网友们表示衷心的敬意与感谢!
修改于2010年10月—11月
若图谱变形,请进入下面的地址
http://bbs.weiqi.cn/viewthread.php?tid=68647&extra=page%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