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大战水道集 -- 《苦菜花》中道水据点的末日 上 -- 萨苏

共:💬89 🌺154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来山东用飞机打鬼子快成习惯了

有编号或许在日本档案中可以查到。

不过,这个日本驾驶员的名字太神奇了 -- 米田清 -- 掉到八路的地方上,是不是就变成“米田共”了?

日本确实有“米田”这个姓,但跑到八路军的地盘上,还是太晦气了。

家园 这段精彩

如果出书的时候,借用一段老拙的文字可否?

家园 没问题,用。其实也不是我的文字,是史料。

上次见面跟总编谈过,建议老萨可以把用中日两方资料写的抗战战例,汇集成书,应该很有意思。

不过真的按史料写实了,不知道还会不会这么好看?

家园 老萨激动得有点语无伦次了

八嘎竟然有飞机了,鬼子还不吓死在太平洋里

家园 队长,您在前面不停的跑,我在后面跟着送花。

送的很辛苦,你分了三次,俺送了三回,这要是以往也没啥,可怜俺现在是负债中。

没有痛哭的图标,算了,您可以想象俺正在悲痛欲绝中!

猛人
家园 估计是个练家子出身的,

一场白刃战能刺死九名鬼子肯定是高手中的高手。

家园 一点信息

董本安  姓 名:董本安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山东牟平   出生年月:1921年   牺牲日期:1944年07月   又名生福。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入伍,编入东海军区独立团二营。不久,提升为机枪班班长。他作战勇敢,机智过人。一次,他所在连队在一个山头被敌人包围,敌众我寡,敌人已逼近阵地,而连长又身负重伤,情况十分危急。他挺身而出,带领全连杀出包围圈,受到上级的嘉奖。不久,他被提升为排长、副连长。1944年7月,东海独立团与日伪军激战于尺坎,在与敌人拼刺刀时,他连续杀伤几个敌人,终因体力耗竭被敌刺死。

外链出处

家园 多谢

地图上的“荣成”(读“永成”),是现在的老荣成(成厢,成山卫);打下飞机的“崖头”(“崖”近似读为“一哎”切)是现在的“荣成”。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家园 呵呵,估计那两个大炸弹又被八路改造成了

让日本鬼子飞上天的“土飞机”去了

家园 【唱和萨苏兄】鲜为人知的“麻雀战”细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抗战时期的山西民歌《麻雀战》

麻雀战这个词语,和地道战、地雷战一样,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在各种革命史教材中,麻雀战也常常是作为敌后游击战最主要的作战方式,和地道战、地雷战并列被提起,例如:“根据地军民针对日寇的‘扫荡’,开展了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采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作战形式,有力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中国革命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在根据地,健全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自卫队三结合的武装体制,采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作战方式,进行人民战争。”(《中国革命史》,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在《大战水道集》一文中,萨苏兄提到:

在这本书的102页,桑岛写道 -- “迫击炮,马,没事儿吧?”大队长急切地问。但是,他显然对八路军的招数完全不了解。所以,面对刚才八路军打的“麻雀战”,扰乱射击,大队长竟然发出了正式的攻击命令。

“老子是陆军士官学校出来的,老子是大佐。”大队长肯定是想这样表现给八路军看一看,但是,对于善于用退避战法,游击战术的八路军来说,这种劲头毫无用处。和八路军作战,还是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哪怕不是陆军士官学校出身的,比较靠谱些。

副官竹垣中尉,布施中尉,都是1938年征召的军官,在华北打了五年仗,但都不是陆军士官学校出身的,因此面对官阶高出几级的大队长心有顾虑,不敢提出建议,只能让他乾纲独断。八路军的子弹不时飞来,却忽东忽西。于是讨伐的第一天,就变成了这种被八路军戏弄得团团转的情况。打到后来,大队长气得眼睛都变色了(变成红眼了? -- 译者注),然而八路军依然不紧不慢地从远远的地方继续骚扰射击。

骚扰射击虽然远,有的时候运气好了也会打准,眼看列队进攻的部下出现伤亡,一颗子弹又擦伤了大队长的战马,让他终于开始暴走。“我今天就拼死在这里了!”大队长在马上怒吼起来,看样子要冲向敌阵。“大队长,这不是赌气的时候啊!”不知是谁在他身后连忙劝说。

明知道这不是赌气的时候,但大队长显然心中十分恼怒,以至于中午竟然忘记了让部队吃饭,全大队直到下午一点三十分才接到吃中午饭的命令,但两点钟又被驱赶出发去追击跑得无影无踪的八路军狙击手。

作为有亲身经验的日本兵,桑岛的描述大概是日本文献中对“麻雀战”较经典的铨叙了。

而从桑岛的这段记述可以看出,其实连日军也知道了“麻雀战”这个词语。不过桑岛他们这些日军士兵未必知道,麻雀战并不是简单的“退避战法”、“骚扰射击”,而是一种有具体战术要求的作战方式。

曾担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政委的黎玉,在1942年6月发表的《论山东军区工作建设的诸问题》一文中,谈到第七个问题“怎样开展民众性游击战争”时专门论述了麻雀战的具体战术要求:

“丙、发挥麻雀战的作用——一采取宽大正面的配置,要布满山谷要点,前后左右都有几个(即纵深配备)组织稀薄的部队,不分突击箝制和火力,3、4人一小组,专门射杀敌指挥官,或打敌人的行军。打了就走,再移到敌人后面射击敌人。在敌人大小‘扫荡’时,各个山头最易发挥,青纱帐起,可伏在高粱地内进行。”

桑岛所在的这支日军部队,1943年4月在山东遭遇到了的八路军,应当已是根据上述战术要求进行的麻雀战。

那么,这种让“日军大队长气得眼睛都变色”的麻雀战,其概念究竟是什么呢?

70年代出版的《人民战争威力无穷——我国民兵传统战法战例选编》 中,把“麻雀战”作为我国民兵经常运用的一种作战方法而加以介绍,指出了这种战法的特点是:“民兵有时三三两两,有时成班成队,出没在山野密林,街头屋顶,青纱帐里,道路旁边,好象麻雀啄食一样,忽聚忽散,忽来忽去,瞅空子到处扰乱和打击敌人。”这种说法虽然形象,却还没有揭示麻雀战的最本质的一面。要了解这一方面,就需知道麻雀战是如何得名的,其具体理论又究竟是怎么发展的。

1938年7月7日,刘伯承在《129师抗战一周年战术报告》中提到,是129师386旅771团“发明了打麻雀仗”:

“十一月二十六日的范村战斗,在敌以步兵五六百、骑兵一个连、炮六门、汽车两辆向我进击时,我七七一团以一个连兵力分散到十余里,准确射击敌人,结果使敌伤亡近百,汽车也被我打毁一辆。从此,这种打法就叫做麻雀仗。”

从此,“麻雀仗”、“麻雀战”这样的词语,开始出现在八路军的各种历史文献中。例如:《晋察冀军区百团大战总结报告》有这样成功运用麻雀战的记载:“历一月之苦战,我终以积极之游击动作,展开广泛之麻雀战……予敌猛烈打击与大量消耗”。《1942年(抗大一分校)第三支校冬季反扫荡总结报告》也记载了运用这类战法有待提高的情况:“麻雀战、民兵战、地雷战的作用还没有足够地发挥出来……”

而作为“麻雀战”这一作战方式的命名者,刘伯承元帅在抗战中一直在发展和丰富着麻雀战的理论。他曾为麻雀战提出了最为精炼的概括:“麻雀仗就是游击战最小最散的战斗队形”;也曾提到了麻雀战在敌后反扫荡和保护人民群众中的作用:“一有警报,当地民兵与游击队应以一部掩护老幼撤退,牵走牲畜;另一部则扭住敌人打麻雀仗,以使敌人无所施其残暴与摧毁”……甚至在麻雀战和地雷战的具体衔接问题上,刘伯承元帅都曾有明确的指示:“地雷安放最好以伏击配合之(这种伏击是诱伏),或配置监视哨。或在埋地雷的上面伪装埋有资材,然后以麻雀仗的退法诱敌去挖掘使之触发。”

将领的理论提炼和敌后军民的实践结合在一起,麻雀战成为了敌后抗战的战场奇观:我军战士会突然呼啸而来,打得日军人仰马翻;随后又顷刻间无影无踪,使日军打又打不到,追也追不上。

那些英勇坚持在敌后,神出鬼没开展麻雀战的八路军战士,老百姓亲切而形象地称他们为“麻雀兵”,且以这样的民谣盛赞他们:“‘麻雀兵’,更神气,飞到东,飞到西,飞到日寇心窝里”。

这种成为战场奇观的麻雀战,在与侵略军的斗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1942年8月,《太行军区夏季反“扫荡”军事总结》中记载:“根据一个基干部队的报告,敌我伤亡对比,在伏击战斗中为六点六比一(即毙伤敌寇六点六人,我军伤亡一人);在袭击战斗中为二点九四比一;在麻雀战斗中,为五十三比一。”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麻雀战实际上是抗战中最有效率的作战方式之一。

麻雀战作为一种最有效率的作战方式,也成为了敌后游击战的象征之一。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主席在“七大”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提到敌后我党抗战力量的发展壮大,“靠打麻雀战,打游击战……满天的麻雀就是种子,可以发很多芽”。

随后,他又以这样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麻雀战和敌后战场的前景:“我们这个麻雀与别的麻雀不同,可以长大变成鹏鸟。从前中国神话中说:有—个大鹏鸟,从北方的大海飞到南方的大海,翅膀一扫,就把中国扫得差不多了……我们要做好准备,由小麻雀变成大鹏鸟,一个翅膀扫遍全中国,让日本帝国主义滚蛋。”

通宝推:njyd,
家园 【补充】正好又遇上了“直格庄破道的民兵”——试着解释一下

老拙的补充《空手抓鬼子》有一段:

一个手持大肚匣子,顺着大道企图逃入牟平城。两旁山上民兵一看,急忙下山来追赶。鬼子撒腿就跑,正好又遇上了直格庄破道的民兵,前堵后追,小鬼子脱下军装想逃脱,被民兵一铁锨打到了。大肚匣子背在民兵身上,小鬼子被带走了。

“直格庄破道”也许有读者读不懂,查了一下后试着解释如下:

“直格庄”——是水道集镇下辖村庄的地名,这个地名至今仍在沿用

破道——敌后交通战中破坏道路,这个词语用的很少,一般“破路”、“破击”用的多一些

冀中抗战老战士宫天才的回忆录《烽烟旧事——一个抗战老兵的回忆》(中国文史出版社05年版),有一篇就叫《破道》:

“为了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保存实力和百姓利益,我们还有组织、有计划地与敌人斗争,干扰、破坏、拖延鬼子在华北的侵略计划,搞交通战”……“为了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冀中军民自1943年下半年进行了长期的破路、拆城和改造平原地形的大规模的斗争”。

家园 老胡,这段有意思,看来国内的资料不少啊

关键是对照之后,双方怎么想的,看到的不同角度就比较清晰了。

刚刚写完新地道战,回头发上来我们看,文章整理如有困难请告诉我,会让老余派个人来干。

家园 萨兄,国内有意思的史料很多,现在又有新的发现

其实,发觉整理文稿的关键,是每一篇怎么符合这个红色经典主题(我觉得既是取了这个书名,就争取都符合主题):

这几篇是百分百符合红色经典的:

1、地雷战——这个唱和之作是:拉雷手

2、地道战——这个手上很多史料,唱和写出来也应当不难

3、大战水道集——《苦菜花》(唱和之作是麻雀战细节、喊话)

4、八路军化装日军宪兵(这一篇萨兄还没发出)——《平原游击队》李向阳(唱和之作已写好)

5、阿部规秀——也是有很多红色经典影视、小说提到这个战例(唱和之作已写好,正修改)

6、招北县的无名烈士——可否对应红色经典中,就义前呼喊“共产党万岁”的情节(唱和之作:考证烈士身份)

7、若干抗联的作品——对应若干抗联的红色经典(唱和之作也有若干,待修改)

这几篇是还需红帽子:

日军满大街抓毛主席——唱和之作:野副昌德

大队长——唱和之作:日军俘虏概况

新四军女特工——唱和之作:舒赛的身份考证

清丰之战——唱和之作:八路军的山本队长(山岗少尉)、八路军炮兵

冀中无名烈士墓

我看了一下,这几篇连附录,就应有十万字了

不熟悉的抗战瞬间的照片,近期又收集了一批,建议最好也分几个大类,分别对应红色经典或是红色经典的某一著名情节。

以上就是一些构想了,听萨兄的意见。

家园 太好了

可先整理这些,然后我选择写过的作品增加几篇就是,增加的篇目,您可加一简单短评即可。

一些建议 --

1。抗联的似至少可选服装一文,军旗一文,联络旗一文(途中房屋照片,李再德老人已辨认出为第六军电报训练班原址)

2。地雷战我有三篇(地雷炸战车,孙光瑞的化学雷和日军眼里的地雷战,可都选上)

3。红帽子的问题,让老余他们琢磨去吧,我们不管了,有文章就可以了。

4。您可能忘记了咱们还有一篇山东八路骑兵和日军交战的唱和文章呢。

辛苦了。

家园 好的,近期会汇编一下,看有没有十万字了

山东八路骑兵和日军交战的情节,我晚上单独编了一下,确也是一篇的。

还有一篇《掉日本坑里了 -- 一份华北共产党军序列引发的困惑》,共产匪团和新编一百三十七师的情况已找到,也是可以独立成篇。

红帽子的问题,我们也试试可以给老余一些建议吧,毕竟期待这本书可以有足够底蕴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