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纪事】最难忘的汽车旅行 -- 晨枫
路线是包头、乌拉特前旗、临河、磴口过黄河到河东,再到海勃湾,过黄河到乌达,再开就到石咀山了,其中在河东这段全是沙路,就象你说的只有车辙,这一段连铁路都经常被风沙埋住。现在这一线全是柏油路,虽说是双向车道,但车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可以开到100公里以上,也可以从包头过黄河从鄂尔多斯市的地盘上穿过去,也是柏油路,还要近些,车更少。
要么你们没从磴口过黄河?直接从磴口在河西开到乌达,这样走沙更大,属于乌兰布和沙漠的边缘,有一段属阿拉善左旗。
还有为什么要从内蒙绕路?记得当年从南京卖火车票,经北京的北线和经兰州的南线,刚好是到石咀山票价相等,就是说到银川从南线走近些,开车还可以不绕兰州,从宝鸡经固原直上银川,还没有沙漠路。
小时候跟着俺老爷子跑车,那时候貌似已经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了."承包"一词特别流行,俺家老爷子也承包了单位里的右舵"日野"车,那时候对比满大街的"东风","解放","日野"车6.4米长的货箱显得相当打眼,就算当时加长"东风"的货箱也才5.2米长.后来出了7米货箱的加长的解放141才超过了"日野"的长度.当年我记得成都市的"日野"车还有不少,分三个型号,一个是右舵的LK350,货箱6.4米长,右舵,小直径轮胎.其来源貌似是70年代末从日本进口的翻新二手车.使用这批车单位大概有四川省商业厅,四川省农资公司,还有一些我记得不清楚了.顺口说一下,当时四川省粮食局用的是8吨三菱,也就是后来解放平头柴的原形车.另一个型号是KL400,左舵,标准的4.5米货箱,大直径轮胎,外形上350和400大致一样,只是货箱的长短和轮胎大小的区别.还有一款日野车是比较新款的,具体型号我一时说不上来,也是左舵.这款车21世纪初我还在成都的道路上见过,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现在在新西兰我倒是经常能看见那款日野.
但应该是经过阿拉善左旗的,两个司机说得多了,这个地名记住了。为什么从那里绕,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从马回回老家绕一绕?记不清了。我还小,只管坐车,观风景,嘻嘻。
到北美已经就没有见过了,有时候还想念呢……
这是那一段九十年代的地图,红线已经是相当好的柏油路了。
七三年到七九年,我正在那一段上班,主要在磴口(也叫巴彦高勒)到内蒙与银川交界的铁路线上。
包头到磴口一线属于河套,主要是土路,磴口到乌海(当时叫海勃湾,与乌达是两个市,现在乌达是乌海市的乌达区)路最难走,没有正式公路,只有五十年代修铁路时用的一条简易公路,就是车辙,经常被沙子埋掉。磴口过黄河有一个五十年代修建的水闸,汽车可以从上面过。海勃湾到乌达在七八年时已经是柏油路,俺当年还从乌达骑车回过海勃湾,七六年时应该还是沙石路,印象中海勃湾到乌达的公路桥是七六到七八年之间建的(七六年以后内蒙的基本建设开始加速,包头黄河公路大桥也是七七、七八年建的,之前那里还是浮桥)。磴口到乌达一线黄河西面紧临黄河也有条简易公路,沙子更多,比河东还难走,现在大概没车走了。
从地图上看,你们不是经过阿拉善左旗(就在地图左下角,缺了几个字),很可能是专门去了一趟。
顺便说一句,最下面的红圈处就是俺当年插队的地方,俺LD插队的地方比较“大”,这地图上就有,叫碱柜。距离很远,有两百多公里,但属于同一个旗(县)。
好像就是这样一条路线,记得还在五原过了一夜的。或许大人们老说起阿拉善左旗,但实际上没有去,时间久了,印象里就变成去过那里了?
那时我们还自带板凳坐着他去春游,一个学校一起300-500人吧,有座解放的,东风的最爽的坐日野尼桑
啊呀,总算晨大解了惑了,原来是“布切奇”,小时候一直叫它作“破铁皮”,整天爬上爬下的。
小时候我家附近驻有两个汽运大队,一个是钻井运输一大队(含三个中队,都是“老依法”),另一个是运输处一大队(也含三个中队,就是这个“破铁皮”)。叫它“破铁皮”,确实看着铁皮挺薄的,感觉不太结实,暗绿色,大小和“老解放”差不多,驾驶室顶棚往前伸出两公分。
说起“破铁皮”,怎么就只记得从车厢上往下扔大葱了呢?
74年(?),运输处一大队全换成了八吨半“五十铃”,当时可是威风的很。早上车队出车,一辆接一辆,看不到头。
现在布切奇看不见了吧?
砸开来经常能看到化石虫、草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