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张厂长的故事 -- wqnsihs
的公司是全国的项目总监理,所以对全国粮库情况了解一点,也知道原来粮食储备系统是怎么运作的。也知道这个安全系统后来是如何被摧毁的。
这个具体可能得找国家粮食储备局的相关文件、档案和内部工作汇报看才能准确。当时我们没有太在意这个事情(不属于我们工作范围,所以没有收集相关资料和存档)。所以现在手头没有改革前后对比的数据。
不过现在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正在补救过程中。
爬的还不能说够仔细。经济版在下很少来,因为不怎么懂经济,一半的帖子是有看没有懂;不过这回还算是看得明白。
想起张平写的《抉择》,他就是以现实情况改编的。工厂的退休老厂长,患病双目几乎失明的老全国劳模,去擦鞋的全国技工大赛冠军,去当三陪的女工们,在工厂严重亏损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大批小纺织厂,小三产。。。。(PS:贷款没去到应该去的地方,多半变成了这些,包括破产启动前一年的最后6000万救命款,没有变成救急的生产原料)
小说最后,纺织厂通过清理贪污犯们,总算是起死回生了。而忙总写的真实情况,比他这本文学作品惨十倍。这本书是我在中学时去书市,碰到作者签名售书时买的,当时买的偶然,看的也肤浅。现在看起来,浑身发凉。书里最后是一个美梦,放下书看看现实?恶梦就在眼前现实的上演。
之前我发了个主题贴,有些话,也适合你,没有重复的必要。
你根本不是为了农民说话,也不是为了弱者说话。你只是为了你自己在说话。然后把农民拉来陪绑。就像达雅把工人拉来陪绑一样。但是至少达雅还没有愚蠢到真的相信宪法第一条已经或曾经实现过,他只不过是想完全实现宪法第一条罢了。
不过,我不认为你这是愚蠢。永远都是屁股。
为最低层说话?
talk is cheap.
同时我也很遗憾的提请各位注意一下:说三农问题的时候,没见下岗工人这面说农民不知足;说到下岗工人苦了就颇有些农民跳出来和工人比一比。
看到忙总的文章,我送宝了。是因为看到下岗工人的困难。
之所以废话几句:
是因为有人认为下岗工人比绝大数农民还苦,说农民还有地,工人什么都没有,我觉得那是他们不了解农民。所以,我废话了几句,不是和工人比惨,只是觉得有人不了解农民。好,不再讨论这个话题了。
那个暴富二代就是把农民拖进来搅局的。
把家畜改开对工人造成的严重伤害这个话题转变为工人农民谁更苦;从而把自己打扮成农民的代言人,拉农村背景的人作同盟军来为她的暴富家庭摇旗呐喊,转移民愤。
这能瞒得了人,还能瞒得过我?区区一个八0后小P孩居然有此心计,真是怎一个“诡”字了得。
那个柯瞎子就是她的托。不是她家人就是她朋友。
对。老子就是雕栏砌玉。有人用阴招;辩论不过你,就找人投诉你,封你几天,等解封时间到了,再投诉封你。下流胚子。不择手段。
也就是为私利不择手段的人才会用不择手段的卑鄙招数。因为他们的内心是一以贯之的。
这其实是经典的销售案例。
资本家是一小撮,而且除他们自己的圈子,绝对没有人帮他们说话。
但农民中国有多少亿?用农民出身的资本家来说话,就把外延扩大了N千万倍。
举例说:有人卖马桶刷子,
没多大特色罢?还谁都能做。
但她说我这把马桶刷子是慈僖用过的,立刻成为“古董”,身价百倍;
她又说你买得起还不一定有资格买,我这非N亿富翁级别不卖;身价有往上窜了一个数量级;
她再告诉你有资格买还不一定能进拍卖场,我只接待20个投标者,你得有号才能投标,每个号我还拍卖呢。
戏法人人人会变,马桶刷子还是马桶刷子。
某人说:
是因为有人认为下岗工人比绝大数农民还苦,说农民还有地,工人什么都没有,
那么为何有人会认为下岗工人比绝大数农民还苦呢?自然是先有人说农民比工人苦了。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嘛。
人家觉得这个比较的不对,不然人家为何要反驳呢?
那么谁先把农民和工人放到对立的位置上进行比较的呢?
或者说:是谁刻意把工人农民对立起来的呢?
查记录:
2010-12-17 20:42:19
3209648 复 3209647 是的,体制问题.
如果继续维持,那就是无底洞,以绝大多数农村人的更惨为代价.
这些破产工人惨吧?可是在绝大多数农民眼里,他们可是生活在天堂里的,即使即使已经是九十年代.
拉人陪绑铁证如山。
这个马桶刷子,卖得真有才。
毕竟只要高考过线,还有一系列的助学金奖学金的机制
现在教育的最主要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校费补习班
这些东西,人为的造成阶层割裂,教育的不公平
户籍制度下对应的分别是农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工人的五险一金(铁饭碗和福利分房),这个都是前三十年确定下来的(那位还有更高明的办法能保证不会出现大量的失地农民和无业流民的不妨出来说说)。改开至今,农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仍然保留着,而工人的五险一金却变成了飘在天上的了。
至于有没有人主动说过,您上下翻几个帖子就能白纸黑字体看到,我不想引用链接。我家庭长辈有双下岗没有保险的,九十年代我是候鸟,城市农村都生活过,只是从个例,我了解一些下岗工人。农村的税收和各种地方杂税不知您了解多不。农村不同地方差异极大,笼统不好说,俺不是专家不讨论了。您的观点我不是专家也无法继续讨论。
P.s.您那个“恰恰反过来证明“,@#%*?!
手机上西西河打这么字不容易啊……
不知道许倬云您的感觉如何?我觉得他掉书袋的感觉太重,比起来吕思勉,远不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