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四代 -- 晨枫
要是准备一气在十来年里造个3-4艘航母,那专门研制一型舰载战斗机就十分必要,否则可能还是改装为主。
从侧面那张图看得出,主翼大部分位于主起落架之后,就是说升力中心估计会在重心后面,而且距离会比较大,应该说是为超音速设计的。
说一句,可动边条在T50上也有出现,不过可动边条和鸭式布局结合肯定是俺们家黑厮首创啊
现在又有了万年歼11,且有一阵子可玩呢。
舰载机这不就靠歼15了,谣传还有战轰歼16(山寨Su34),再加上歼11本身的改进,人家过的很充实呢
这次丝带刚出纳米图的时候,别的特征都不明显,但是尾翼上的五角星非常突出,有不少台湾人据此认为图是根据俄罗斯的飞机PS的,因为试验机不应该涂军标。后来在SB看到月影(yueying)的一个解释,说这次是空军故意恶心中航的。
然后我又翻到这样一个旧闻
出处应该是飞扬,不过我只找到超大的转贴
我在别处也听到过空军对中航的影响力实在不够的说法,而且从PUPU写的歼十研发故事来看,上面或者空军几乎对飞机的具体研发过程了解甚少,如果不是老江突然跑到四川视察,给了成飞一个上达天听的机会,很可能歼十就在中航的忽悠下被上面当成储备技术掐死了。
如果真是这样,有没有可能是:空军原本只与中航总部打交道,而实质上飞机的研发,号码的分配都由中航内部调配给各研究所?又或者是空军对具体情况不了解,而沈飞忽悠的本领大过做飞机的本领,从而导致空军分号时被忽悠了?
不然实在没办法相信为什么沈飞总比成飞活得滋润。
等的就是晨枫的评论来给这个事件定个性。
1,这是真的丝带。
2,这是技术验证机。
激动了多天的心情可以平复了。明天有是新的一天。
谢谢。
那更像可动唇口,尽管是真正进气口上唇的前伸。四代上首创技术不少,这是最值得注意的。
空军对项目的直接介入只会强化,如果中航变成part of the problem而不是part of the solution的话,最终将被踢到一边去。未来将不是国家拨款的时代,而是用户决定的时代。沈飞也应该警醒了,浑浑噩噩是要被开除球籍的。
四代的红五星还是一个谜,或许是要强调这还不是空军的飞机,只是成飞的飞机?
四代的技术目前能观察到的不多,但是就从气动来看,用的新技术多的有点发指了。真的需要这么多么?还是说将来真正的量产型号会减少一两种变量?毕竟越是复杂的控制出问题的概率就越大。
升力中心靠后,静安定布局。那么超音速情况下考虑气动焦点后移,岂不是更加安定,机动性更不好了?(当然上了这么多飞控的创新,最后的机动性应该仍然很妖孽)为什么说这是为超音速设计的?
“真的需要这么多么?”真的需要,目标定得那么高,基础技术不足,只能用先进技术弥补。这似乎说反了,其实是工程技术里的大实话。基本设计好了,花俏东西就不用了。至于“越是复杂的控制出问题的概率就越大”,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是进步的代价吧。否则就只有降低要求了。
我觉得是强调减低高速飞行的阻力而不是增加高速飞行是的机动能力。这样的话高速时不会需要较大的迎角保持平飞,以便减少阻力,保持长时间高速飞行。
做军迷二十多年了,看到四代,回忆起小学跟好友一起画飞机YY的情景,也曾YY长大了,我们也开两家中国的米格和苏霍伊,不过谁都不愿当中国的苏霍伊,都要当中国的米格(那时拉风的苏两拐还没面世),真是恍若隔世,感慨万千.....
虽在国外多年,老妈还是把我当年视如珍宝从84年开始搜集的航空知识保存得好好的。下次回国,也要让看航展上的F22长大的小儿看看,牛B的玩意,咱天朝也有!
啥也不说了,晚上开瓶白的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