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读一点诗经 国风 召南 鹊巢 -- 重耳
后面的帖不敢再送聊...你的帖也太多聊...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这里有一个关键字:“归”。有人把这个字解释成“回家”,这一来整首诗的意思就有点乱,爱怎么看都行了。你回家不带着我,你会后悔的,我才不在乎呢。这里的你和我,男女组合,三四种可能性吧,每种都解释得通,都可以想象出挺好的故事。其实这么解释一下也挺好。
老老实实把这个“归”理解成出嫁呢?姑娘结婚了,新郎不是我。这是一种读法。怎么老是有这样的事儿啊?我们没有大款爸爸、没势力、没靠山的青年才俊还有没有别的活路啦?哈哈,忍忍吧,不行的话就唱两嗓子。好几千年大伙儿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也没什么特别的。
还有一种读法,就是这诗里面的“子”和“我”都是女的,子是夫人,我是媵或者妾。那时候诸侯一娶三国,有从一国聘来的夫人,从另外两国娶来的左媵和右媵。夫人和媵从自己国家带来的使唤人中,也有妾。自打夫人来到召国,对这位媵或是妾就没给过好脸色。那这位媵妾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也是忍着呗,自己没事唱自己的,希望夫人有一天会后悔。看《毛诗序》里咋写的:江有汜,美媵也。勤而无怨,嫡能悔过也。文王之时,江沱之閒,有嫡不以其媵备数。媵遇劳而无怨,嫡亦自悔也。这里有两个内容。首先,这位夫人可不是召公夫人哦。公爵夫人都是好人,没有这么吃醋的。吃醋的指不定是谁家不上台面的夫人呢。第二,这位媵埋怨归埋怨,该干的事情还是干得挺好。最后不知过了多少年,夫人感动得掉了眼泪,一冲动就把大行皇帝的遗诏当面给烧了。是个好莱坞式大团圆的结局。也挺好的呀。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这诗读着不舒服。不舒服是因为生活方式、社会习惯、价值观、道德标准等等这些东西都变了。原来觉得很正常的事儿,后来觉得不好了。其实,心胸宽一点,是什么时候的事,就照什么时候的标准来看,应该是挺好的。
生活方式、价值观,所有这些东西,当它们是一个样子的时候,自然有之所以是这个样子的道理。变了的时候,自然也有变的道理。处在不变的时候,作人就该坚持。遇到变化的时候,则万不能作冬烘先生。三家村口,戴着老花眼镜哀叹人心不古。像这个样子,未免太放纵了自己偷懒的欲望。璩伯玉与时舒卷,南宫适免于刑戮。看不清大势,不敢弄潮,那至少要学学这两位吧。
《毛诗序》是汉朝时候写的,那时候就已经觉得这诗别扭了,没办法只好硬拧着说。后来一直拧着说到清末,出来一帮聪明人抖着机灵说我看明白了,不是毛诗朱熹他们说的这么回事儿。当朱熹是傻瓜?
看看《毛诗序》:“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关键是讲一个“礼”字。一个时候有一个时候的礼。礼尽管不是一成不变,但其变化有来龙去脉,都有道理在里头。在周朝就该守周朝的礼,在汉宋就守汉宋的礼,聪明过头了有啥用呢。
为什么要守礼,《韩诗外传》里头有个蛮有意思的故事,说齐景公不按礼法饮酒,邀晏子参与,晏子拒绝,理由是,但凡是个五尺汉子,把你我打一顿都不在话下,为什么你我到现在还没挨打,就是因为有这个“礼”在。如果从你我开头不守礼,那会有什么后果。景公恍然而悟,于是更衣换觞,饮赐如仪。晏子当然也要凑领导的趣,觞酒三行,拜辞如仪。这就像个样子啦。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都认为这首诗是写周王嫁女,新郎是齐侯之子。因为其钓维何这句话,暗指婚姻。我自己有一点点疑惑,如果不是讲婚礼,只是公子王孙在大街上开着法拉利飙车摆阔,似乎也讲得通。
平王应该指文王昌,而不是东周的平王宜臼,因为时间上差太远了。
新娘能用王姬之车,因此一定是在位的王爵的女儿,不会是其余那些姬姓的公爵诸侯的千金掌珠。但是武王发五男二女,“元女大姬配虞胡公,而封之陈,以备三恪”,是陈国的开国公爵夫人,另外那位姬姓小女儿宜为媵。武王并无更多的女儿下嫁齐侯之子。所以“平王之孙”的“孙”字,应为子孙后代这样一个泛指,不是特指文王的孙女、武王的女儿。
《毛诗序》说,“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也。”还是一如既往地好事儿更往好里头说。
但凡碰上这样的写好场景的、气氛浓烈热闹的诗,近百年以来就一定会有聪明人说这是讽刺诗呀。
其实解放思想不是这么解放的,何必老是这么忿忿不平的呢,“美王姬也”,原本就是挺美的事儿呀。
这一队华丽至极的大马车,打着大旗,有仪仗队,有乐队,吹吹打打一路从河南中心开到胶东半岛。这么远的路,尽管周朝的高速公路建设得好,“周道如矢、其平如砥”,比现在的高速路更宽敞更平坦,但这么大的车队,为讲究个排场走得自然会慢一些,且得开好多天呢。沿途的百姓不用看电视直播,直接站马路边就能看到热闹,看公主穿的啥礼服,眼神儿好的可以看到王子的剑柄上都镶了啥宝石。有个别的有志青年看了之后,还会生出人生不当如是耶的想法。这样的好事儿不是天天有,碰上了赞美一下,再自然而然不过啦。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这首诗我觉得读起来挺清楚的,可是翻翻《毛诗正义》、《诗经集传》,又有点把我闹糊涂了。静下来,一个字一个字仔细看看,到底糊涂在哪里。
豝和豵,都是野猪。豝字的说法有两个,一个出自《尔雅》,说它是“豕牝”,雌性野猪;另一个说法出自《周礼》,说不同年纪的野猪有各自的名称,“一岁为豵,二岁为豝,三岁为特,四岁为肩,五岁为慎”。这就顺便连“豵”字也给解释了。“豵”字的另一种解释,也是《尔雅》里头的,说“豕生三豵、二师、一特”。意思说,野猪通常一窝生好多个,一窝少于三个的情况少见,该给特殊的名字,于是只有兄弟三个的小猪就叫“豵”,哥儿俩就叫“师”,独生子女就叫“特”。独生子女特立独行,称之为“特”,好像还挺合适的哈。这话好像是车轱辘话,“特”才叫特立独行的嘛。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这首诗的主角去打野猪,一枪打倒五个。杨子荣一枪打俩,枪法比不上咱。《格林童话》里那个小裁缝,一下打死七只苍蝇,好像差不多。
然后有点糊涂的地方是“驺虞”。好些书里当这两个字是一个词,是种仁兽,“尾长于躯,不食生物,不履生草,应信而至”,是只长尾巴的黑斑白虎,来自西王母住的昆仑山。
于是这首诗该这么解释,春天里来百花香,山里好多像小白兔之类的野兽啊。召公带着人打猎来啦。虞官一把轰出来五头野猪,召公只发一箭,不舍得多打。于是仁兽驺虞出现,歌唱召公多么慈祥啊。这就解释了《毛诗序》上所说的:“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時。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
看出哪里有点迷糊了吧?驺虞的虞字在这里被用了两遍,一遍是虞官,一遍是驺虞。
虞官是什么?《周官》里有。过去中国没有土地私有制,土地山林都是公有的。土地好办,不管是种田用、做办公楼住宅楼用、还是开成高速公路,谁使用自然归谁管理。山林有点不好办,谁高兴了都开着电锯来砍几棵树,架着机关枪放倒两头熊的话,没几天就成秃山了。于是就有这样一个官,按着时间季节发放砍伐许可证、狩猎许可证,无证不许砍伐采猎。这个官的官衔就是“虞”。皇帝要四时打猎练兵,自然也归这个官来提调。一直到清朝还有这个官,所管的单位叫做“尚虞备用处”,专门跟着皇帝拿弹弓射鸟、拿竹竿粘知了,因此俗称“粘杆处”。
我觉得啊,驺虞这俩字应该分开来解释。驺就是这个黑斑白虎,《毛诗正义》里这首诗一开头引《周书》和《尔雅》就是这么说的。不知道为什么下一段“驺虞”俩字就搁一起了。虞还就是虞官。这位粘杆处的处长,小名、或者外号、或者干脆就是官称,叫做虎子。
咱们这位虎处长,“驺虞”,是个神枪手,一枪打中五头野猪,是不是值得被歌唱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