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从我们怎样和我们瞧不起的邻居做生意说起 -- 抱朴仙人
不过关于这些问题,不适合在这里探讨,有机会另作交流吧,还请多多指教。
这么晚了,实在困了,呵呵
仙人您也保重身体,晚安,呵呵
中字头工程公司的三级子公司规模恐怕都比3500家中的多数规模大点,统计上却被视为一家,于是出现了那个悬殊比例。另外逻辑上很怪,中国企业没信用表现应该是对方要求先款后货,对外赊销不是我们的商业信用问题,而是市场竞争所迫,主旨是利用国家手段讨债罢了,与国家信用有关么
每年的指标分给各省都是抢着要的。但是它不愿意做小单,太麻烦,所以中小企业难得到它的服务;另一方面呢,中小企业都把成本看得紧,不愿意付它那个费;还有就是流程繁锁,小企业花不起这个专门的岗位、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呢,只要中信保保付的业务,到银行拿钱是很容易的,但银行也不是谁都愿意服务的。小的,就是服务成本高,所以,这里面就应该出来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对外信用调查,对内推广服务、融资中介等,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可惜,有资源的没需求,有需求的没机会。
信用证只是一种支付方式,具体的对外付款时间也可以约定为装船日后的若干天,我见到比较多的是提单日后90天(比如说卖家提交给银行的提单显示装船日2011年1月1日,买家实际付款时间大概在2011年4月1日前),当然见单即付的也有,这个大概跟行业有关。其实信用证对买卖双方来说银行费用都要远高于电汇,但是国外卖家估计还是更相信信用证代表的银行信用,所以才坚持使用信用证。
很同意仙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在外贸中中国企业确实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一片大好”的形势背后隐忧不小。
这个说法是中石油中石化中铁中建等等最喜欢的说法,是垄断性企业为了保住自己的行业地位最经常提出的说法,也是我们竭力反对的。
任何垄断企业都可以以这种逻辑来证明自己更重要,证明自己应该合法的多吃多占,要求各个服务机构向他们倾斜。
我最近跟这种逻辑折腾了半年多,总的看法是:某几家行业的寡头,是只要保住自己的垄断利益,宁愿其他3000多家企业不发展,宁愿行业不发展。
当然,具体干这些事的人,私下聊起来,他们也不都这样想,然而开起会来,就都“据理力争”啦。哈哈
希望有机会合作
不知道是不是搞文科的人士就是这种特色。
先说说您那套逻辑,不才和某些国际咨询公司打过交道,基本上是一个调调,有论据,有论点,有论证,但论据故意隐藏关键事实并进行错误类比,比如30个西瓜和3000个葡萄,西瓜占了70%以上重量是及其不公平之流的低级表述。论证过程则存在大量武断结论和随意引伸,比如因为我们企业没商业信誉,所以国家要帮忙讨债之不知所云逻辑。然后得出打倒垄断之类的结论。这些扯淡的咨询和政策研究下面的业务不是看不出,而是不屑说不敢说不能说,如果仙人以为得意,真是莫大的悲哀。
再说垄断这个屁股,现在垄断这个词是政治不正确,仙人摆出了非常高的姿态,就是要打击那些"共和国长子",就是要给那3500个小老板服务撑腰,不知仙人屁股在哪里,难道您代表不是那传说中的金融垄断机构,目的不就是让这些垄断机构放弃自己低成本融资优势,乖乖享受我们中国高价低值的保险金融服务么?
最后,我们和印度做生意的结算方式差异要解释很简单,就是我国经济体系美元融资成本低于印度,我们的进口商可以很容易的获取进口印度铁矿石的美元现汇,而印度进口商宁愿付出更高的价格以获取帐期,从而实现均衡。二十年前我们缺外汇的时候,还不是尽量想把美元捏在手里,早点拿到,晚点支付?
等同卡夫的冷冻皮萨,有钱下馆子谁吃这个?
贸易结算通过银行,现在是中国金融业对西方开放,西方银行来到中国口岸,也在他们本土,贸易结算通过他们的银行。
外交对等原则应该是,外国银行进来了,中国银行就得出去。如果贸易结算权在中资银行,掌握贸易对方的抵押资产,则可减少坏账。
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遗留问题。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对华贸易都通过西方来到中国口岸的银行融资贸易,总之是西方商人赖债中方根本无法找到债务人,而中国商人破西产方还有炮舰要中国政府赔偿。
仙人主贴说的“屈辱”一点都不夸张。中国对外贸易依然是价格剪刀差贸易:凡是进口的都贵、凡是出口的都便宜。金融大权还在西方手里。
对外企业出口交易成本比内销交易成本低,这是中国自身金融建设问题,以致沿海经济更像西方经济延伸到中国口岸而不像中国自身的经济,因此可此西方可以吧污染留在中国而进口中国廉价商品。这种经济结构就是宗主国-殖民地经济结构的返祖现象。仙人说的“屈辱”就是这种中国经济被置于半殖民地经济地位的屈辱。
为什么美国舰队要来南海,为什么美国说它军事在亚洲的存在是美国国家利益?就是强制它的美元经济霸权。帝国主义经济能够没有殖民地经济配套吗?
为什么我们几乎全是放账销售,而同欧美做生意还能拿到50%的信用证?
俺是说,你不知仙人所云~
赊销,仅仅代表供需情况。不一定,起码不全是信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