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外国的电影中国的钱 -- 大地窝铺
石斑瑜。
他的配音以及配音中的再创作是周星驰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在cctv6电影台偶尔也会放上一些外文原音配字幕的片子了。对于cctv6这种台,应该不会犯这种错误
狮子王的中国地区版本,也是用大明星来配音的,主题曲是张信哲和李玟的,迪斯尼大片系列的前两部:《美女与野兽》的主题曲是成龙、陈淑桦;《阿拉丁》是周华健、陈淑桦(原版是男歌手连庄,中文版变成女歌手……);后一部《风中奇缘》是辛晓琪……
旧片的配音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是慢工出细货,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来完成一件作品,都快赶上拍片的时间了,做得好也不奇怪,现在的观影速度,能做成好的商品就不错了。香港上映的好莱坞大片,除了有传统的动画片,都不做配音的,一来没有专业公司,二来真人片比动画片难度高得多(废话,动画片本来就是配音的……),而电视台,没有专门的配音团队,才有闲心隔个一头半个月来一部配音大片在中文台或者双语频道播一播。
演就欣赏不到了.
而是国内现在限制韩剧引进的数量,而且民间厌韩情绪高涨,播思密达剧的电视台不多了。除了湖南卫视和华娱等少数几个台坚持不懈之外,其他台只是偶尔零星地播一两部,和前几年完全不能比了。播得慢是肯定的。
所以现在看新的思密达剧,就只能在网上看。网上的哪儿有人配音啊,字幕还是字幕组们自行努力的结果。
现在网上倒是有民间配音组来着,有些水平还挺高。但是都还在配动画。思密达剧对于配音组来说,可能一来工作量太大,二来挑战性也不够。
卡通片,韩剧,日剧,大陆剧,台湾剧,通通配成粤语来播。特别是亚视,自己都不拍电视剧了,全是引进之后配音的。他们配音部门的人似乎也不多,那几个人的声音听来听去都听熟了。而且他们还接外面的生意,在电影配音里(比如港产动画电影)也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不知道每天接多少个通告?估计收入不错。
普通话版的周星驰,其搞笑程度比粤语版的差远了。在周星驰的作品语言——粤语的观众群中,石斑瑜不能算是周星驰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石斑瑜可能算是‘配音者对演员形象影响最大’的例子了。
肥皂剧卡通片和电影大片的强度是差很远的……
亚视配音部多年来都比不上TVB,唯一能够一炮打响的只有蜡笔小新,另外印象比较好的是《篮球飞人》,最初也是很难听的,樱木的配音是北斗之拳里面的健次郎,后来越配越好。
TVB这边的经典角色就海了去了,近来风头最强的是配哆啦A梦的那位,又做游戏节目配音又做广告,很多人还以在其它片子中找出他的声音为乐,最近播的哈里波特和加勒比海盗粤语版里面都有。
配音演员有过专题节目,收入不算高,没有爱的话,是很难坚持的。露脸的演员,即使被电视台剥削,也还有其他机会,光是出席剪彩一类的商业活动也很滋润,但是声优就只能默默无闻。
还出现过一个男的给所有角色配音的情况,让人听着抓狂。
对配音版再也不感兴趣了,情愿看字幕听原声也不再愿意看配音版的了。
话又说回来,人家好好的原唱,你配啥音啊,我不觉得原唱不用非得用华人歌星来翻唱是个好主意,相反,我认为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画蛇添足的烂主意。
实际上周星驰影片中很多笑料都是源于粤剧和粤语残片以及日常语境中的粤语,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等等片子里都能看出来,脱离了粤语环境用普通话的对白就丧失了原有的趣味,甚至让人不知所云,就如汪曾祺先生无法让不懂四川话的人了解川剧的幽默魅力一个道理。
咳咳,下面可以算是俺的抬杠解释:
周星驰之所以能被称之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前提就是他的影片,准确的说是他影片里的形象(包括对白哦)在内地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当然周星驰是源于香港的影星,有非常多的懂粤语所以喜欢他的观众,但如果他只是一个在电影里说粤语的影星的话,不会有这么大规模的影响,至少我的语言就不会被他影响,河里估计也不会有个河友叫“Ifuleu”,应该说周星驰+石斑瑜的周星驰形象影响要远远大于只有周星驰的周星驰形象。
故此,俺的观点是成立滴
有有比较了魔神英雄传的中日配音,中国配的比日本好
尤其是郝琳杰,完全压倒了林原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