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经济10年后将崩溃?欢迎证伪 -- 北大28楼

共:💬331 🌺909 🌵3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果泉畔大师来和楼主PK的话,将是何等精彩的巅峰对决啊!

绝对不会亚于皇马对巴萨的世纪大战....

家园 收藏!LZ不要管那些奇怪生物。只管表达自己的观点。

家园 打黑枪,放冷箭,胡搅蛮缠,他们只能做这个。毁掉你的贴是

目的。

家园 事实是,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直逼美国。先富不仅不能带

后富,反而正好起到扼杀后富,不允许后富的作用。所以,LZ所说的国进私退是保障全民利益的关键!

家园 技术进步是科学的事情;分配是人的事情。

人性里更多的是自私贪婪。

家园 这个“有望”不知道是多少年哦。

世事弄人到我无言以对的程度,河中各位送草送花的童鞋们啊,要珍中手中的权利啊。
怎么能鼓励送草呢?

家园 老兄的深入思考和细致观察让人佩服。

尤其是地球资源对于人类物质追求的根本限制这一点,实际上已经为人类所认识,但是就是知不能行。

我对这一点有不同的认识,资源不会限制人类,但是环境恶化是不允许人类无限制满足自己需求的。人类最终的道路,可能是充分利用太阳能。

家园 信息革命还远远没有结束。全人类有多少人可以上网啊?

WHATEVER的观察不错,但是也不能夸大信息革命的影响。我倾向于量变引起质变,现在量变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就宣称要质变到来或者快要结束,都是不合适的。

信息革命,应该是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趋势,但是还谈不上深刻。拭目以待。

家园 根据鬼佬们的理论

天朝早就该崩溃N次了

家园 可怜的资本家:谢国忠笔下的中国经济

谢国忠的近日博文“货币政策不可放松”认为中国的依靠剥削廉价劳动力及高度消耗能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有一定道理,可供广大读者参考。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当中,谢国忠属于矮子里面拔将军,比较突出的一个。早在本世纪初,谢国忠就曾经比较准确地分析过当时美国经济不可持续的趋势并正确地预言了美国和世界经济危机。

不过,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为资本家辩护的立场却是从来没有动摇过,自从被摩根斯坦利炒了鱿鱼、落魄上海以后,谢国忠与中国本土的大小资本家的联系就更加密切,辩护起来就更加口无遮拦。谢国忠声称,中国现在的问题是政府部门过大,政府与国有企业利润加起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30%,而国有企业的投资据他估计大大超过利润,所以国有部门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首先,将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混为一谈就不正确。如果单看政府部门,中国各级政府部门财政收入之和不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与美国的30%、西欧诸国的40%相比,并不高。而所谓国企,实际上主要是指国有控股企业,而所谓国有控股企业,国家股并不一定占绝大多数,只要国家股超过任何其他一个单一股东持有的股份现在在统计上就算作国有控股。所以,相当一部分国有控股企业实际上已经基本私有化了。

即使按照最宽泛的定义把国有控股企业都算成国有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资料,今年前三个月,所有国有和国有控股单位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过35%,如果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算作50%,那么整个国有部门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过17.5%。政府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多年来不到15%。整个国有部门消费与投资相加,也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0%,与收入大体相当。

可见,中国经济的问题根本不在于国有部门投资偏高,而完全在于私人资本家的利润和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大大超出合理水平,只有坚决减少私人资本家的收入比重,实行国进私退、抑富济贫,中国经济才有希望。

当然,谢国忠不是这样看的。在谢国忠的笔下,资本家十分可怜,“盈利机会大都留给了国有企业”,“留给民营企业的都是低利润行业,比如轻型制造业和零售业”,资本家实在是被逼无奈,才去投机房地产业。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有意思,十几年前,资本家疯狂推动私有化的时候,似乎没有嫌弃轻型制造业和零售业是低利润行业吗。大洋彼岸的美国资本家似乎也没有被国有企业压迫啊,不是照样疯狂炒作房地产,其浩大声势岂是温州老板可比?不都说市场经济如何如何有活力,资本家的利润如何如何与风险对称,怎么一遇到风险就怨天尤人,既要政府埋单,又要国企担骂名。给中国的资本家当“管理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真是费力不讨好。

谢国忠不仅绑架政府,而且还绑架“家庭部门”,说“中国民营企业和家庭部门在过去十年被边缘化了”,俨然自己是平民大众的代言人。中国的广大劳动群众在过去几十年被边缘化了,这是事实。但是所谓“民营企业”大可不必与劳动群众挤在一块堆儿装可怜。过去一二十年,从中国经济中受益最大的第一要属跨国公司,第二就是所谓“民营企业”了,改革开放几十年,所谓“民营企业”侵吞了多少国有集体资产、偷逃了多少国家税费、进行了多少腐败行贿、吞噬了工人阶级多少血汗、剥夺了多少工人的生命、坑害了多少消费者、又勾结黑社会干了多少坏事。古话说,罄竹难书,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有一点,谢国忠说的是正确的,那就是中国现在这种劳动力和能源高度密集的增长实在是难以为继了,必须改弦更张,“转向高附加值的增长”。药方吗,还是老一套,“发挥市场和民营行业的力量”,不过似乎“市场和民营行业”的自身“活力”已经大不如前,对自己的信心也不是很“满满”,因此还要求政府减税,个人所得税须减一半、增值税还要减三分之一,好像不这样资本家就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了。

凡事都必须问个究竟,中国眼前这种依靠残酷剥削廉价劳动力、严重浪费环境和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呢?不就是多年以来“发挥市场和民营行业的力量”的结果吗?现在私营经济比重高达国民经济的70%,能不缴的税就不缴,能不尽的社会责任就不尽,对消费者也是能蒙就蒙能骗就骗,对工人的工资也是能扣就扣、扣不了就拖、拖不掉就跑,连你们资本家自己相互之间向来都是尔虞我诈、能不守信用就不守信用。天下的便宜占尽、还要减税。让你们资本家把宁可我负天下人、决不容天下人负我的精神发扬到底,中国经济就可以实现可持续的“高附加值的增长”了?

要知道,世间毕竟是有公理的。中国经济的矛盾是深刻的。要克服这些矛盾,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悬崖勒马,与资本主义道路分道扬镳,走回头路,走社会主义的路。

下面是谢国忠的原文,供网友参考(转载自财新网):

家园 谢国忠:货币政策不可放松

货币政策不可放松

  当前,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温州民营企业的破产,主要是由于借贷资金投机情况的恶化。将这种现象定性为货币紧缩挤压中小企业是完全错误的。正常企业不会仅仅因为借不到钱而破产。只有烧钱的投机行为才需要不断借钱求存。

  如果现在放松货币政策来缓解投机者流动性紧张的压力,将会对经济造成巨大伤害。实际上,2008年至2010年间的过度货币扩张,通过成本膨胀,以及由资产通胀造成的奖励性投机挤压了真正的企业。另一波货币扩张将会再次放大投机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最后的崩盘将会更加惨烈。

  在很多二三线城市,高利率借贷已经发展成为庞氏骗局或金融传销。金融传销的破坏性远远超过普通传销,如果不能及时抑制,明将带来广泛的社会不稳定。

  中国正面临劳动力和能源短缺。要获得另一轮高增长,中国必须实现经济再平衡,从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刺激措施不可重复

  地下借贷在中国兴旺已久,原因在于中国国有金融体系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地下融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繁荣的主要推动力。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中小企业从其融资能力上获益良多。

  非正式渠道融资是全世界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正规金融机构缺乏能够有效服务中小企业的成本结构。因此,政府不应该因为非正式融资渠道的弊端而取缔之。

  然而,过去五年,中国地下融资已经从实体经济活动转向了房地产和金融投机。由于大规模金融扩张,投机利润很高,同时实体企业由于全球需求疲软和成本上涨的压力受到很大抑制。

  应当批评地下融资本身创造了泡沫吗?事实并非如此。没有金融机构可以对抗宏观环境。即使是管理最好的银行也很难在宽松不变的货币环境中生存下来。没有金融机构可以对抗宏观环境。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当前的欧元债务危机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中国的货币扩张发展成为房地产泡沫的过程中,银行发挥了主导作用,地下借贷则起到了支持作用,常常为获得银行借贷资格所需要的虚假股权融资。

  地下融资市场的借贷利率从20%到100%不等。几乎所有实体经济企业的利润都难以负担如此高的利率。其借款人只能希望通过资产升值来偿还贷款。

  比如,在货币紧缩限制了银行借贷的情况下,土地所有者就转向高息贷款来保有土地持有量。例如,2008年很多房地产开发商把紧缩看成是暂时的,因此把高息贷款看成是捱过短期紧缩的桥梁贷款。紧缩很快结束后,一如他们所愿,土地价格大幅上升,远远高于他们所要支付的利息。

  银行借贷限制和地下融资市场高利率所反映的流动性问题,是由于需求过高,而不是供应过低造成的。当前的货币增长在正常情况下是足够的。过高的需求主要来自房地产行业。根据去年的价格,真正开发中的房地产价值超过了GDP50%。

  走出当前流动性问题的途径是房地产业要紧缩。价格下降之后,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需求就会减少。相当一部分开发商的破产是必要的。若非如此,紧缩政策就会无效,经济就会像往常一样依靠泡沫获得增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中国政府的思维,从打击通胀转向了支持发展。这一决定似乎并不明智。中国的劳动力短缺在当时已经非常明显了。经济刺激大大加剧了通胀问题,同时,由于实体经济机会短缺,货币增长基本上都已经进入房市。当时不明智的经济政策造成了现在的很多困难。

  期望政府现在能够放松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是极不明智的。另一轮像2008年那样的刺激措施将会在中国引发超级通胀和超级投机。后果将不仅仅是另外一场泡沫,而是可能会导致全面的政治变革。很难想象中央政府会如此铤而走险。

  高息借贷的繁荣始于房地产市场,近来已经发展成为一场“庞氏骗局”。由于实际利率过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受到抑制,并且实体经济活动利润率也很低,储户们便会轻信像高息借贷这样的机会。他们担心银行存款按实值计算会贬值。同时,20%至100%的利率会带来迅速致富的希望。许多人宁愿相信其可持续性,梦想几年之内即可致富。

  “庞氏骗局”就是一场再分配游戏。不幸的是,最后拿着袋子的人常常是最脆弱、最容易受骗的人群。这是传销首次在中国成为金融问题,中央政府现在就应当调动安全机构处理此事,控制风险,以免酿成灾难。

通胀仍是主要挑战

  在正常情况下,中国当前的货币增长水平可谓绰绰有余。今年8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了13.5%,远低于前几年20%的水平,但是仍然远远高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中国储蓄总资产是2011年GDP的2.3倍。因此,高于经济潜在增长率的货币增长将变成通胀。

  另外,目前的M2增长率可能低估了真实的货币增长幅度。商业银行积极从事表外活动,以应对更严格的贷款限制;信托业蓬勃发展;地下高息借贷市场方兴未艾。这些都并未完全体现在货币统计数据中。如果把这些都考虑进来,我怀疑广义货币增长率将达到16%。

  通胀仍是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过去十年间,货币供应大幅增长,正在造成通胀的后果。现在的货币增长尚未低到可以消除通胀的水平。中国仍然没能真正控制住通胀问题。

  结构性调整让中国经济更容易发生通胀。持续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减少了现在的劳动力供应。中国体力劳动力供应完全没有增长。除非能够大幅降低增长率,劳动力短缺只会更加严重,从而推高通胀。

  能源短缺是推动通胀的另一个因素。包括超过政府批准份额之外的生产在内,2011年煤炭消耗总计约为40亿吨。建立在如此高消耗基础上的两位数增长是不可持续的。运输系统也将运力不足。同时,各个产地的生产水平可能都已经达到顶峰。中国增长模式是高能源密集型。如果煤炭消耗增长率仍然在如此高的基础上保持两位数增长,能源价格将会持续通胀。

  尽管月度通胀数据可能会有波动,有时甚至会出现冷却迹象,但基本力量依然是推动通胀的。如果把宏观政策重点从价格稳定上移开,必将铸成大错。

放缓没有不利影响

  跟十年前不同,现在的经济放缓不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体力劳动短缺仍在加剧。放缓不会造成就业问题。将要破产的中小企业可能会让员工下岗。但是,受到影响的工人可以很快在别处找到工作。

  每年大约有60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至少在刚入职阶段,大学毕业生和非大学毕业生工资几乎没有差距。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白领工作,只能在家待业。考虑到他们父母为大学教育所支付的费用,情况难以令人接受。这是一项社会不稳定因素。

  然而,在当前模式下,建筑业和制造业是推动增长的力量,它们需要的是蓝领工人。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足的解决之道在于增长模式向高附加值业务转型。

  中国下一轮增长必须降低劳动力和能源密集程度,否则通胀将会破坏任何推动增长的努力。中国必须推进经济改革,更多发挥市场和民营行业的力量。如果仍然由国有企业主导,势将造成大项目主导型增长,这很容易造成通胀。

  中国经济再平衡的起点应该是限制政府收入。2011年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GDP的30%。考虑到国有企业的资本支出远高于其利润,地方政府也在增加纯借款来加大支出,可以得出结论,政府和国家花掉了经济一半的钱。

  中国民营企业和家庭部门在过去十年被边缘化了。消费只占GDP的一小部分,因为家庭部门没有能够支撑高消费的现金流。除非政府能够从经济中少拿钱,把更多的钱留给家庭,大项目建设就会继续主导经济。

  同时,当前的经济结构把盈利机会大都留给了国有企业。留给民营企业的都是低利润行业,比如轻型制造业和零售业。只有房地产业能够通过地价高涨带来较好的回报。这就是大量民营企业转向房地产发展的原因。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民营部门会更加压缩。

  中国经济再平衡应当始于并且止于限制国有部门的规模。舍此之外的其他举措,都只是在转移注意力。要限制政府规模,首先需要减税。比如,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应当从45%降至25%,增值税税率应当从17%降低到12%。

  通过再平衡,中国经济将会转向高附加值的增长。只有到那时,中国的高增长率才不会引发通胀。

家园 过奖了

单纯讲资源限制确实是片面的。不过我个人认为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同样构成对经济增长的不可克服的限制。

环境恶化需要另外讨论。能源问题,因为油价上涨,人们有切身体会,还好说明一点。气候变化问题,理解的人就更少了。

家园 您这定义,对中国崩溃要求太高了,连经济停滞都算不上

对其他国家来说,这样的标准,都不算经济停滞。

人类历史上平均下来,经济增长率绝对不超过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历史上,超过2%的时间都很少,在你这个定义下,都成了崩溃。可是大家没有人这么说崩溃吧。

家园 是新增人口就业问题,

如果经济增长率低于8%,就不能解决就业问题,

新增人口就业问题,

家园 政府没有能力做这种定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