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布尔战争 7 -- 橡树村

共:💬34 🌺314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布尔战争 7

橡树村:【原创】布尔战争 6

很快,德宏团最前面的三个连翻过了最近的小山,到了距离布尔人战线九百码的地方。距离近了,汉密尔顿就放弃了列队攻击,命令士兵们分散开,就地掩护,自由射击,山坡上有巨大的白蚁堆和一些不深的沟壑提供隐蔽的场所。汉密尔顿的对步兵使用的变化显然起到了效果,大大降低了远距离被布尔人击中的几率,到现在为止,英军还没损失几个人。这个时候,英军侧翼的部队也取得了进展,也到了与布尔人不远的距离,同样匍匐下来与布尔人激烈交火。不久,布尔人撤退了,布尔人第一道防线被突破,这个时候,战斗仅仅进行了十七分钟。火炮的对决实际上还在继续,虽然英军炮火的射程不够,但是布尔人射击的准确性的确不佳,使得英军的炮火有机会移动到了足够近的距离,很快布尔人的火炮就没有了声音。现在,火炮的威胁解除了,英军似乎取得了优势,但是在山顶布尔人的密集火力下,步兵进攻仍然艰难。战斗进行到了一个小时的时候,英军仍然被压在了山脚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宜兰斯拉赫特战役

这一次天气要帮英国人的忙了。四点半,暴雨来了。非洲夏季的暴雨是非常猛烈的,瞬时间,大雨倾盆而下,整个战场都笼罩在水里面,视野里面除了水什么都没有,山坡就象发了洪水一样,把大量的水倾到山下。大雨给射击瞄准造成了困难,却也替英军解除了布尔人的火力威胁,步兵们开始爬山。暴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足够让英国人冲上山顶了。布尔人见到英军上来,立刻撤退到后面的防线,然后英军再次冲锋,布尔人再次后退,英军进展顺利。到了差五分六点,大多数布尔人已经退到了山下。布尔人队伍里面似乎举起了白旗,于是,英军指挥官下令停止攻击,士兵们也都放松下来。忽然,白旗消失了,布尔人重新开火,立刻把英军打退了四十码,几个在前沿的军官受伤。不过这只是一小队人马,实际威胁并不大。短时间的混乱之后,英军开始反攻,几分钟以内,这些布尔人就逃跑了。

现在就轮到骑兵了,山后面平坦的草原,正好是展示骑兵力量的地方。六点钟,暴雨后的夕阳下,骑兵们举起了佩刀和长矛,列队整齐向半英里以外的布尔人冲去。布尔人里面显然没有人体验过这种骑兵冲击的威力,并没引起重视,正在各顾各逃走。没几分钟,排列紧密的整队骑兵就把布尔人淹没了,长矛、马匹冲击着所碰到的一切物体,所到之处人仰马翻,惨叫一片。随后,骑兵们掉转马头,重新列队,再次冲击。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几个布尔人有斗志了,白旗又立了起来,还能行动的布尔人在大声讨饶,但是,吃过一次亏的英国人再也不相信白旗了,骑兵攻击继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骑兵

六点半钟,天色黑了下来,战斗结束,英国人随军的印度人开始清理战场。布尔人的指挥官科克将军躺在战场上,身受重伤,基本没救了。他的外甥菲利浦科克也受伤躺在地上呻吟。英军里面新招募的轻骑兵有很多就是从约翰内斯堡跑出来的,立刻认出了他们。正是菲利浦科克的儿子在埃德加案件中释放了惹事的布尔警察琼斯,成为约翰内斯堡新市民们的仇恨对象。这一战,英军兵力三千多人,死亡55人,205人受伤;布尔人兵力一千人,死亡46人,指挥官科克当场毙命,受伤105人,181人被俘,其余人马逃走。这一次,英军无疑取得了胜利,不过在伤亡人数上,仍然不占上风。

这场胜利对于邓迪的守军帮助不大。在宜兰斯拉赫特的英军欢庆胜利的时候,邓迪的守军正在苦熬日子,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刚打了胜仗的样子。虽然梅耶的队伍被打跑了,但是埃鲁马斯的队伍仍然在邓迪附近。其实邓迪的守军连庆祝胜利的机会都没有,塔拉纳战役当晚,布尔人的炮弹又开始落向英军的营地。这一次布尔人使用的是外号长汤姆的40磅炮。这种大家伙,搬运起来可不容易,在英军看来,应该老老实实地待在堡垒里面,怎么也不是应该用到野外战场的。不过布尔人打仗真的没有规矩,不仅千里迢迢把大家伙运了过来,还费尽力气,把炮架到了山上,俯视英军营地。这一来驻守在邓迪的英军也就糟了殃,自己的15磅炮射程比人家差了一大截,并且还在山下,一点还手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任由布尔人的炮弹袭击。

苦熬一夜后,第二天,宜兰斯拉赫特战役这一天,代替重伤的西蒙斯指挥军队的于勒将军Yule向怀特请救援兵,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多余兵力,要求于勒坚守等待。第三天早晨,电报通了,英军获胜的消息传来,于勒总算松了一口气,甚至还派出了队伍去截击逃跑的布尔人,不过不仅一个布尔人也没见到,骑兵却又丢了几个,同时于勒发现,布尔人至少已经完成了对自己的三面包围。情况不妙,但是怀特仍然派不出来援军。怀特刚接到消息,至少一万从自由州来的布尔人在向雷迪斯密方向运动,大敌当前,怀特无法分兵救援。实际上,22日晨,怀特连在宜兰斯拉赫特待了一夜的弗伦奇的队伍都撤回了雷迪斯密,两天后,这个车站又回到了布尔人的手里。

仍然守在邓迪的于勒的日子就难过了。虽然英军在这里仍然有两个月的补给,但是弹药并不充足,并且布尔人现在已经占领了水源,随时都可以切断供水。如果水源被切断,不用布尔人进攻英国人就活不下去,所以于勒只能撤退。22日下午,怀特也给于勒发出了撤退的命令。担心受到布尔人的袭击,于勒不敢在白天暴露行踪,就在22日晚10点集结队伍出发。所有人都轻装,丢掉一切不必要的东西。伤员们自然是没办法带走了,只能留在这里。23日天亮的时候,布尔人并没有发现英军有什么异常,照常向英军营地乱放炮,留守在营地的英军伤员只好主动举起了白旗,中午,营地被布尔人接管。一起被接管的自然还有受了重伤的西蒙斯将军。西蒙斯意识仍然清楚,已经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不过他并没有受到布尔人的什么羞辱,当天下午,在帐篷外面布尔人庆祝胜利的声音中去世。布尔人给西蒙斯办了一个还说得过去的葬礼。几天后,大约有三十几个轻伤人员被作为战俘押往德兰士瓦,重伤人员被送回了雷迪斯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撤退中的邓迪英军

布尔人并没有打算追击于勒,不过于勒可不知道布尔人怎么想的。于勒只敢让队伍在晚上行军,一点火都不能点,一点大声都不能出,白天则在山沟沟里面休息。纳塔的春季暴雨频仍,于勒的队伍多数时候都在泥水里面艰难跋涉。怀特也没有干等着于勒,派出了侦察兵去寻找于勒队伍的位置以作接应。24日,为了吸引布尔人的兵力,怀特把四千军队派了出来,寻找布尔人的兵力。布尔人已经很近了,出城七英里,山头上就发现了布尔人。怀特并没有把布尔人赶走的意思,而是打算吸引布尔人注意,减少于勒的部队被袭击的机会,所以,炮击就是最佳的选择。从早晨九点开始,英军开始向布尔人炮击。布尔人的炮火立刻还击,不过这次布尔人并没有那种夸张到只应该出现在堡垒里面的大炮,而且,这些布尔人的火炮使用的仍然是黑火药,为英军确定炮火的位置提供了不少方便。布尔人尝试直接进攻,但是可以轻易被英军的集中火力击退。不过,还是有一个连的英军因为指挥错误跑到了开阔地布尔人的射程内,被布尔人一通射击,倒下了好几十人。除此之外,布尔人再也没有占到便宜。炮击持续到下午一点多,怀特觉得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作战目的,把队伍撤回了雷迪斯密,向总部汇报又打了一个胜仗,至此已经三战三捷。这一个冲突,英军死亡13人,96人受伤,布尔人死伤不详。25日,怀特派出的接应于勒的队伍终于找到了于勒,26日,于勒的队伍终于回到了雷迪斯密,纳塔的守军终于又聚到一起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于勒的撤退路线

到这个时候,开战已经两周。在纳塔的战斗,英军看起来是一场胜利接着一场胜利,在正面战场上,看起来布尔人并不是英军的对手。不过英军在伤亡数字上面实际上是吃了亏的。此外英军里面军官的伤亡实在太大了一些,到这个时候,英军军官的伤亡人数比普通士兵还多。从战略上看,布尔人成功控制了雷迪斯密以北的广大地区,不过这些地方实在就是英军不应该防守的,看起来并没有太多令人担心的地方。现在,大队布尔人正在向雷迪斯密附近集结,英军在纳塔的主力也完全放在了雷迪斯密,看起来,这里要展开决战了。

雷迪斯密位于图盖拉河北岸,最早在这里定居的白人是布尔人。1847年,通过支持当时的祖鲁王潘迪Mpande,布尔人弄到了这片土地,在这里定居,还打上了克里普河共和国Republic of Klip River的旗号。这个微型政权没坚持多久,1850年就被英国人吞并,在这里建立了城镇叫做温莎Windsor。几个月后,城市又以当时开普殖民地总督哈里斯米Harry Smith的夫人命名,得名雷迪斯密Ladysmith。1860年,这里开始修建堡垒,成为军事要地,控制着连接纳塔南北部的交通。雷迪斯密基本上位于克里普河的冲积平原,处在山谷低地的位置。这里位于纵贯南非东部的龙山的山脚,仍然丘陵起伏,而雷迪斯密就位于地势最低的地方。英军当然并不完全驻扎在城内,怀特将军的一万三千人马散布在雷迪斯密周围。把决战的地方选在这里,至少在地势角度来说对英国人是不利的。周围的山都比城里高出至少500码,一旦英军被围困,那么英国人的炮火就基本没多大用处,布尔人的炮火却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在整个城市。不过怀特将军这个时候可没想到会有被包围的那一天,没考虑过放弃这个地方。怀特的作战任务有两个方面,在抵御布尔人进攻的同时,它还需要为布勒将军的进攻打开通道。雷迪斯密从1897年就开始被英国人打造成了物资转运中心,丢了这个地方,显然对于纳塔的运兵不利。所以,怀特的计划是在这里击溃布尔人的主力,拒绝了把主力撤到图盖拉河以南的建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雷迪斯密以及纳塔北部

从26日后,雷迪斯密周围的布尔人越来越多,怀特得到的情报,是总人数将会有两万四千多人,分别来自德兰士瓦和自由州。人数上看来是布尔人占多数,怀特就开始收缩自己的队伍,把散落在外面的兵力都集中起来,免得被围歼。负责在外面侦查的是弗伦奇将军的骑兵,很快,侦查兵就在城的东面和北面发现了布尔人的营地,这些都是来自德兰士瓦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怀特先安排把伤员都送到了后方的彼得马利兹堡,不过,并没有疏散城里面的普通民众。弗伦奇建议趁着布尔人阵脚不稳,先拼一下,打乱布尔人的阵脚,免得被合围,怀特发出了作战命令,但是很快又收回。不久,汉密尔顿也建议先打上一仗,怀特又发出了作战命令,但是临出发前两个小时再次收回。看起来怀特在没有摸清敌人主力的时候,不敢贸然出击。就这样,几天的时间里,布尔人非常从容在布置着自己的包围圈。29日,布尔人竟然在城东北四英里的佩普沃斯山上Pepworth Hill架起了克鲁索大炮,这一下,英军营地和雷迪斯密城大多被覆盖在布尔人的炮火之下。不过这样一来,怀特认定布尔人主力的位置一定就在佩普沃斯山附近。那么,在这个山上打一场如何?

橡树村:【原创】布尔战争 8

关键词(Tags): #南非#布尔战争#钻石黄金战争通宝推:小豆豆,苏迅,光年,foureyes,不打不相识,玉垒关2,常识主义者,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打得很热闹,人没死几个
家园 打得很热闹.没死几个人.
家园 民主白人的国家之间发生战争

谢村长分享,您写得清晰、全面。

家园 打得很热闹,止死几个人

然后就是庆博利和马弗京围攻战了?

家园 关于伤亡

关于伤亡。楼上的同学也要考虑当时的兵器和后勤。就以宜兰斯拉赫特战役英军伤亡为例,按照当时的后勤条件,一个伤兵可能需要至少2-3人照顾(到送院以前),三千人的队伍如果有二百多伤员(可能还要加上收容的对方伤员),至少需要400-600人负责,几乎短期内失掉了部队1/3-1/4的战斗力。当然这个没有计算当地平民的支援和带上战场的印度人的支援。所以虽然看来没死几个,对战斗力影响可能还是蛮大的。

英国人僵化是僵化,军官每战争先到是值得肯定。军官伤亡比例挺大。尤其在那个技术背景下,兵器的杀伤并不是那么精确,军官伤亡多一些,身先士卒或者总在比较明显的指挥位置是个很重要的原因。老牌帝国,内部还是有不错的荣誉和责任的传统。 战术上的顽固不化死脑筋是另外一回事了。

家园 说得不错!
家园 有道理,哈利王子还上前线了,这点土共要好好学习!
家园 花催!!!
家园 【原创】布尔战争 8

橡树村:【原创】布尔战争 7

怀特拟定的作战计划仍然采用经典的战术:炮火清理战场,步兵进攻,骑兵冲锋。不过怀特也不是完全抄教科书的战术,他还另外派了一支队伍,去占领佩普沃斯山西北面三英里的一个山口Nicholson’s Nek尼克森山峡。布尔人的兵力分别来自德兰士瓦和自由州,现在看起来两方还没有联合在一起,目前出现在雷迪斯密城外的是来自德兰士瓦的布尔人。尼克森山峡位于连接两批布尔人的要道上,英军占领了这里,就可以防止自由州的布尔人从这里支援,也可以防止战斗结束后布尔人向这个方向逃跑。此外,这里差不多是主战场的侧后方,占领这里以后,也可以协助主力的进攻。率领这支队伍的是卡勒顿Carleton中校,兵力有两个步兵营加上几门山炮,大约有一千人。英军搬运炮和弹药依靠的是骡子,所以队伍里面除了人以外,还有几百头的骡子。因为路途略远,卡勒顿的队伍是最早出发的,时间是29日晚11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雷迪斯密外围战役

紧跟着卡勒顿的队伍出发的是格里姆伍德上校Geoffrey Grimwood带领的英军右路。这支队伍的目的,是绕到佩普沃斯山的东面支援正面进攻。这一路人马有五个营的步兵。最后出发的是率领正面主力的是汉密尔顿,有四个营的兵力。支援中路和右路步兵的,是六个营的炮兵。除此之外,弗伦奇的所有骑兵都被安排到了格里姆伍德的右侧,绕过城东面的朗巴兹山Lombards Kop,到达佩普沃斯山东面一个叫朗山Long Hill的附近机动。计划是等待中路和右路取得胜利后由骑兵对布尔人进行冲击,然后再绕到战场的左侧支援左路。怀特自己跟在汉密尔顿率领的中路指挥全局。因为人数众多,队伍出发不算快,等到怀特自己出发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过了凌晨三点。刚刚出城的怀特很快就遇到了左路回来的人马,说是负责运送火炮弹药的骡队丢了,派了人在沿途寻找。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怀特的信心。这一战,怀特把手上兵力的大部分都发出了,显然是志在必得。这个计划只有一个问题,布尔人的主力真的在佩普沃斯山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参加雷迪斯密战役的德国志愿兵

佩普沃斯山上的确有不少布尔人,实际上,布尔人的主力的确就在佩普沃斯山的后面,但是这里不是布尔人的全部。在雷迪斯密正东的朗巴兹山里面,同样驻扎着不少布尔人。这里正好在英军右路的右翼。在这里布尔人有数千人马,指挥官名义上是几天前在邓迪打了败仗的梅耶,但是实际指挥权却拿在37岁的路易博塔Louis Botha手上。10月30日天蒙蒙亮的时候,守在朗巴兹山上的布尔人就很清楚地看着,山下的平原上面,两大队英军正在运动,把侧翼完全暴露给了自己。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布尔人的火炮立刻开火,战斗打响了,很快,英军北面,佩普沃斯山上的超级大炮也跟着凑起了热闹,开始把炮弹洒向雷迪斯密城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路易博塔

英军的右路本来就有点乱。天快亮的时候格里姆伍德清点人马,发现有一半的队伍都掉队了。他现在处在朗巴兹山的西北,与朗山相连的山脊附近,队伍面向着北面的朗山,西面就是汉密尔顿率领的中路。格里姆伍德也没发现应该出现在自己右翼的弗伦奇的骑兵,显然弗伦奇的兵力也没有到位。就在这个时候,格里姆伍德的右侧突然遭到了布尔人猛烈的炮击,立刻就被打懵了。不过英军的炮兵并没有慌张,立刻开始按照原有计划,向佩普沃斯山和朗山上面开炮,按照前一天的侦查结果,朗山上也有布尔人的炮兵阵地,虽然实际上布尔人早就怕这里的炮转移了。英军的炮兵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很快,布尔人的炮声停了下来,但是没过多久,布尔人的炮火又开始了,布尔人竟然又不顾常规,擅自改变炮位位置。英军现在的炮兵仍然是传统的打法,技术人员确定好目标以后,多门炮火在指挥官的指挥下齐射,这样的效果自然威力很大,压制效果显著。但是布尔人却不和英国人这么打,让各门火炮单个行动,打几炮就换一个地方,等到英军炮兵确定好了新的方位开炮的时候,布尔人的火炮早就转移了,换个地方继续骚扰,弄得英军炮兵有劲没出使,很快,英军的炮兵就承受了巨大损失。炮兵对阵没有个结果,甚至连布尔人的具体方位都弄不清楚,英军步兵就更是没有了用武之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役中的英军

早晨七点,布尔人对英军右路的压力加大了,格里姆伍德觉得自己顶不住了,向汉密尔顿求援。汉密尔顿很快就派来了援军,抵住了布尔人的进攻,但是汉密尔顿自己的兵力就不完整了,再也没有能力组织正面战场的进攻,这场战役也就无法按照怀特将军的计划进行了。上午九点,战斗仍然在持续,双方都没有多少进展,但是暴露在平原的英军真的是很好的炮击目标,损失不轻。大约在这个时候,怀特最担心的事情出现了,他得到消息,说发现了大队自由州的布尔人出现在雷迪斯密城西面,正打算袭击城里。这可是个大麻烦,怀特只有少数兵力防守城里,要是被布尔人抄了后路可就惨了。见到进攻已经成为不可能,怀特下令部队寻机撤退。

这个撤退命令下达得很有些不负责任,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撤退计划,近万人马就需要各顾各地撤退,本来士气就很受打击的英军一下子就乱起来了,各路人马竞赛一般奔回城内,甚至连还没有参加作战的弗伦奇的骑兵都狼狈逃回,添了不少乱子,只有两个炮兵营留在最后面交替掩护撤退,压制住了布尔人的直接进攻,给英军挽回了点面子。也就在局面非常混乱的时候,雷迪斯密忽然运到了一队海军的炮兵,带来了四门12磅炮和两门4.7英寸炮,这一队人马下了火车立刻就被送到了战场,这个新增的火力立刻压制住了佩普沃斯山上的布尔人的炮火,士气低落的英军终于得以安全逃回城内,这一队新到的海军也就成了英军的救命稻草。等到这一片混乱结束,时间还不到中午。这可能是英军在19世纪最丢脸的一次撤退了,被几个在现场观战的英国战地记者大肆抨击,弄得怀特将军很是没有面子。不过,到现在,英军撤回来的只有中路和右路,左路那一千人怎么样了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及时赶来帮忙的海军4.7英寸炮

左路从出发就不顺,行军到一半的时候,卡勒顿就已经发现自己的骡队丢了,派了人回去寻找,回到了城里也没有找到。这样还留在队伍里面的骡子就只有几头了,带的部件连一门整炮也凑不起来,自然也就没有火炮了。等到快天亮的时候,卡勒顿的队伍也没有到达预定地点,而是到了尼克森山峡前面的一个小山传古拉Tchrengula。就连这个小山都和卡勒顿过不去,传古拉山有两个山头,一高一矮,黑暗中,卡勒顿以为自己上的是高的那个,其实是占领的是矮的那个。这也没大关系,布尔人并没有发现这路人马。但是在登山路中,卡勒顿的队伍里面的几匹马忽然狂奔起来,混乱中有士兵以为遇到了敌人,开了几枪,结果又把仅剩下的几头骡子弄惊了。这片嘈杂立刻暴露了英军的位置。附近就有布尔人,布尔人的副司令德维特Christiaan De Wet立刻带领人上了北面高的山头,借着地势掩护,居高临下向英国人射击。英军死板的打法再一次吃了亏,布尔人的位置根本不固定,而英军却依赖指挥官指挥来射击,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反击。战斗从早晨五点钟就开始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英军就被布尔人的火力压制着,动弹不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维特

卡勒顿这里可以看到主战场,那边的进展看起来也不大顺利,这些显然对队伍的士气没多大帮助。九点多钟,主战场的枪炮声稀疏下来,大队人马仓皇回撤的场景更令人没有信心。实际上,卡勒顿也接到了寻机撤退的命令,但是撤退的道路却已经完全被布尔人的火力控制了。十一点钟,主战场沉寂了下来,这支队伍却仍然在绝望地抵抗。大约下午两点,一个英国军官擅自打起了白旗,结果,大多数英军集体响应,卡勒顿想压制也压制不住,只好跟着队伍投降,八百多英军就这么做了俘虏。这样,这场雷迪斯密战役,历时大半天,英军伤亡四百人,八百多人被俘。布尔人的损失大约只有两百。更重要的,是英军没有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惨败逃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尼克森山峡战役

怀特立刻向总部发电,承担战败的全部责任。不过怀特并没有下令已经没有了士气的军队撤回图盖拉河南岸,尽管这个时候走还来得及。雷迪斯密孤零零地悬在图盖拉河北岸,与后方的联系只有一条铁路线,还需要通过暴雨时期的图盖拉河,并不是一个适合防守的地方。不过,也许怀特已经没有心思思考这个战略问题,也许怀特觉得自己已经无法控制军队,下了命令也得不到执行,反正,英军仍然留在了雷迪斯密,甚至连平民都没有向后方撤退。两天后,雷迪斯密通向后方的铁路线被切断,当天下午,电报线也被割断,雷迪斯密的这一万两千英军就被完全包围。在包围圈的外面,防卫整个纳塔南部的英军只有不足三千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00年前后的雷迪斯密

就这样,战事开始一个月,英国人在纳塔殖民地的局面非常糟糕,控制面积丢掉了四分之一也许还可以说是暂时的战略撤退,主力部队的一万多英军被困的成绩就非常难看了。开普殖民地英军的成绩也不怎么样,虽然开普敦仍然是非常安全,但是开战没几天,最北面的据点马弗京被围。防守马弗京是巴登鲍维尔,他对战争是早有准备的。虽然是布尔人出乎意料地首先宣战,但是早在开战前的九月19日,巴登鲍维尔就开始布置搭建长达六英里的防线,开挖壕沟,同时囤积大量物资。虽然巴登鲍维尔手上连正规的军队都没有,只有五百名贝专纳兰保护地的地方武装,还有三百名刚刚从罗德西亚征召来的志愿兵,以及从城里的市民里面招募的三百人,还有临时武装了三百名黑人放在最外围当炮灰。这里还有一支奇特的少年队伍,叫做马弗京青年团,都是不到入伍年龄的少年组成,带头的只有十三岁。这些孩子们负责传递消息,野外侦查等等,节省了不少兵力。这支队伍后来被认为是巴登鲍维尔在1907年创建的童子军的前身。不过这些兵力仍然不够,巴登鲍威尔还向了很多办法迷惑10月13日就出现在城外的八千布尔人。比如,英军在移动期间,穿越壕沟的时候,会作出躲避铁丝网的动作,实际上,这里根本就没有铁丝网,但是,距离遥远的布尔人看不出铁丝网是否真的存在。巴登鲍威尔还安排当着城里的布尔人以及布尔人间谍的面,英军还布置了大量假地雷,让这些间谍去传达错误信息。至于火炮,探照灯,巴登鲍维尔更是经常更换他们的位置,让布尔人摸不清楚英国人的虚实,虽然实际上布尔人的数量比马弗京的人口都多,但是仍然不敢轻易进攻。就这样,双方在这里僵持下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围困马弗京

橡树村:【原创】布尔战争 9

关键词(Tags): #南非#布尔战争#钻石黄金战争通宝推:玉垒关2,光年,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看到了如此之多的布尔人主动参加战争反抗英国的侵略

能够反映普通德兰士瓦和自由州的布尔人对英国人的强烈憎恨,以及反抗英国侵略的无比决心。但是普通布尔人的心态,以及形成此种心态的心路历程却没有在前面的叙述中得到表达。

这往往是西方历史学家经常会有的问题,他们看待这个历史的时候只是看到了统治阶层中不同势力派别的矛盾,却总是不肯把眼光放到更广阔的视野中看看那些真正创造历史的普通民众的身上,也不会关心他们的利益诉求。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怎么可能真正发现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因呢?

看看被很多人赞誉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写的二战史,就是这种局限的典型代表,把英国和西欧的失败归因于议会的党争和官僚的政府,太简单了吧?

关键词(Tags): #历史#研究
家园 布尔人与英国人的矛盾可以看另外一个写的不大好的系列

叫做德兰士瓦,介绍19世纪布尔人大迁徙的。

德兰士瓦,与这个钻石黄金战争,基本上描述了整个19世纪南非白人世界的事情。

家园 德兰士瓦的系列我已经看了,您的大部分系列我都读过

我只是说,布尔战争之前,普通布尔人与英国政府的深刻矛盾是什么?克鲁格与大英帝国的矛盾已经很清楚了,但这与普通布尔人没有关系,谁当头很多时候并不太重要,总会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

以前的系列里你介绍了一些普通布尔人为什么反感和抵制英国的统治,也知道布尔人离开开普殖民地的原因,以及布尔人与黑人争夺土地资源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但是这些都不构成布尔人如此团结一心地跟大英帝国战斗到底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布尔人也不是不能居于大英帝国的治下,比如开普殖民地布尔人,或者奥兰治共和国的布尔人在大英帝国的治下不也是过日子吗?而且布尔人也不是没有反抗过,比如在纳塔共和国的时候,最终都失败了。为什么这一次他们还要而且如此不屈地跟英国佬玩命呢?到最后英国佬派出的军队可能比布尔人的人口可能都多,但是布尔人还是选择战斗到底,那应该是有更深刻的原因的。

关键词(Tags): #主因#历史
家园 布尔人可没有什么统一思想

你不能用一个简单概念来看一个整体的。

独立对一部分布尔人来讲很重要,对一部分人不重要,所以面对同样的压力,有的布尔人选择迁徙,有的就可以很好的生存。面对英国人的压力,有的人要抵抗到底,有的人抵抗到一定程度就放弃,有的抵抗一下就放弃,也有很多人没有抵抗的念头。表现很不同。开战之前,布尔人政权是被鹰派主导了,实际上反战的人一直存在,代表人物是布尔人的总司令尤伯特。这个争论并不耽误开战之后布尔人的表现,毕竟已经是战争状态,你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但是会影响布尔人坚持抵抗英国人的决心。实际上随着布尔战争到后来转到游击战,面对英国人的集中营和焦土政策,布尔人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讨论,就是究竟维持独立的代价应该是多大的,这个讨论对于布尔战争的结束是有很大影响的。

即时在布尔战争结束之后,也有不愿意服从英国人统治的布尔人,甚至还搞过起义,被同样在布尔战争中抵抗到底,但是已经掌握了整个南非政权的布尔人镇压。甚至在第一次大战的时候,南非究竟是跟着英国还是和德国站到一起,也有很热闹的讨论。

普通布尔人的看法,复杂着呢,后面会慢慢说到这些分歧。

你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奇怪。这有点像是在问,日本侵华期间,也有不少中国人根本没有反抗的,实际上不反抗的在人数上可能还是大多数。那些非要拼死抗日的,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呢?

家园 本来想送朵花就完了。

您这帖子里面有很多信息很有价值。而我本身不了解这段布尔人的历史,我只能提出问题,却无法给出真实的答案。但是看到这段我就必须得说点什么了!

你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奇怪。这有点像是在问,日本侵华期间,也有不少中国人根本没有反抗的,实际上不反抗的在人数上可能还是大多数。那些非要拼死抗日的,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呢?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人心态,其实就是布尔人的心态。中国人大多数时候就是一盘散沙,只有到了亡国亡种的时候,大家才激发出最大的抵抗意愿。尽管参与直接反抗的人很少,但是普通民众中真心支持抗战并且为抗战做出贡献的人却很多!

在亡国亡种的命运面前,每个中国人都在反抗,因此他们才能奋不顾身、才能捐弃前嫌、才能前赴后继、才能最终胜利。尽管有汪精卫之流的投降,但是更多的中国人即使在沦陷区,也心向中国,痛恨日本人的统治,而欢欣鼓舞于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的胜利。尽管这中间不是一成不变,有过很多摇摆,很多人曾经或者一部分彻底失去了胜利的希望,但是大多数人没有真正妥协,这使得少数的汉奸们收敛很多,最关键的是使日本人以战养战的目的无法达到。抗战期间日本人的陆路交通几乎始终没有打通,而且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使得日本在华驻军的规模最高时达200万,占日本总兵力的五分之一强,陆军兵力的一半左右(太平洋战争开打前是80%)。如果情况相反会是什么结果,这些对于抗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军事的胜利是抗战胜利的最后标志,但是军事胜利却要那些更广阔的政治、经济斗争作为依托。而那种能够激发全民斗志,深入到方方面面的人民战争永远是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很多时候就是最后的决定因素。

如果西方学者来写抗战,那肯定是蒋委员长、国民党和国军与日本官僚集团、军队的斗争,以及美苏英和德意日的合众连横,而人民群众的力量只不过是被利用的力量,甚至根本不值得重视的力量。可惜这样的分析永远解释不了为什么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也包括您所介绍的布尔战争的结果为什么是现实的样子?

关键词(Tags): #历史#主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