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开个主题帖:足够的带宽,足够的计算能力,会带来什么? -- kuafusoft

共:💬34 🌺4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怎么跟俺BOSS的兴趣那么一致

最近做了两个专题的PPT

1、瘦客户

2、计算云

反正总而言之 无论你是用workstation还是ipad2 只要有信号的地方 你能干小机的活路 你的设备反正纯粹只是个显示终端而已

家园 有没有可能拜读下PPT

不管如何,我想信息的处理节点越来越集中,对信息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个人信息安全性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人成为信息干电池,自觉地提供各种信息,同时也从网上下载各种信息(其实应该主要是从几个大型的中央服务器上获取)。

家园 Nothing

权力者追求的是不对称,信息传播的不对称,计算能力的不对称。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海量的信息,分析出最终的真相,那么权力者只能通过制造虚假信息获得不对称。你所期待的这个世界,将是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

家园 无限带宽下会有新的需要海量硬盘的数据要求的

比如网络摄像头监控,把数据传到云上,24小时不停的传数据量非常大。还有那个国外的公开课视频,有个课题组为了研究儿童是如何学会语言的,在自己家中装了N个高清摄像头,录音录像研究他刚出生的儿子的语言学习过程。这个数据量也极大。

http://v.163.com/movie/2011/7/E/J/M77TUGO7R_M77TUSJEJ.html

3年的数据,200tb等于20万G的数据,迅雷要摊上几万个这种用户肯定就破产了。

家园 资源太多了,就是浪费

比如现在的移动通信,2G,3G,还要发展4G,其实2G绝大部分人就够用了,现在手机,除了电话,短信,真正拿来玩网络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就算,每个人都玩,给你100M带宽,估计你99%以上的时间,用不了1M带宽。

家园 资源的多少和应用有关

我觉得应用是关键,这个需要整体配套才行,现在还只是积累期,还没到爆发期。100M带宽我觉得不算多。现在的网络看着应用挺多,但实际上还远远不够,真正大众用得上的还不够。手机现在应该算必备用品了吧,20年前还是奢侈品。等着吧,但我估计会很快,应该在10年以内会迎来一个爆发期。

家园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天,那么计划经济就不在有缺陷了

楼主你说的这个可能性成本几乎趋近于无穷大,在可预见的阶段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天,那么计划经济就不在有缺陷了,计划经济模式就是在现阶段这种信息不畅的情况下无法精确处理生产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按楼主描述的这个状况已经做到可以实时搜集/处理社会的任何情况了

家园 可能soho真正成为现实
家园 从高铁车票说起

年前高铁车牌可以网络购买了,上车可以直接拿身份证验票了,这是很大的进步。

最近也听说苹果推出了电子教材类软件,我还没试过。

这两件事让我有了点想法。其实这想法由来已久,只是又被验证了一下而已。

车票,只是一个凭证。检查打印车票,只是认证的一种方式而已。

教材,只是一种载体。看打印出来的教材,只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而已。

凭证也好,载体也好,现在(或以前)似乎都是这样一个流程:先生成电子的,再从电子系统出来(打印或印刷),通过某种方式认证(或学习),结果可能再进入电子系统。

现在由于计算能力和通讯能力的大发展,验证手段也得到了大扩充,可以不从电子系统出来而直接在电子系统内部进行验证。对于车票而言,就是买票的时候需要身份证号码,上车的时候直接刷身份证,而不需要打印车票了。对于教材而言,就是一个阅读功能,不是非要纸介质的才行,电子介质的性价比更高,更方便。

我的观点是电子信息是廉价的,实物是贵的。有便宜的可选就不要选择贵的吧。

家园 那么证伪的只要是明确造假者的虚假信息来源和噪声即可?

海量的信息应该包括对虚假信息的分析?

比如方舟子可以抓住韩寒这样的算法要不要放在那种分析机制里面?

根据维纳鲜农通信理论,虚假信息只不过是噪声而已,现代通信机制可以制约这种噪声。

比如炒股有人放风机构在进货或出货,这种手法就是噪声,在明确噪声源之后,这个信息真假就可以很容易地被核实。

虚假信息首先靠隐蔽噪声源,而iv6就可以从硬件上杜绝噪声源。在技术上抑制噪声源后,噪声本身就可以被证明了,更不要谈其真实度了。

所以公开法则是原则,海量不是问题。在实名公开后,海量不会很多,数理统计方法永远是个强有力的武器来对付海量。

全世界70亿人口,地球上任何时候有35亿人醒着,每个人同时发一个信息,也不过35亿个信息,通过过滤,轻重缓急处理,首先就可以把狼来了之类的删除出去,其次911之类的。其次就是库存量检测之类的,最后就是长期的如气候变化之类的。

信息中短周期的优先处理,长周期的慢慢冷处理,不要把几十年周期的变成急要事情处理也是防止产生噪声的手段。

把扶贫,解决居住,提高最低工资,解决血汗工厂这些紧要事情故意慢慢处理,把气候变化之类长周期事情说成是火烧眉毛的事情,就是制造噪声和误导的表现。

愚民和非实名是制造噪声的基础。

家园 什么是虚假信息

本来已经被PBS说服了,想着未来无比美好,计划经济一定可以实现,但是想想又未必:

1. 我觉得高明的虚假信息和噪声还不一样,高明的虚假信息是带内干扰,它和真信息有着同样的编码,无法在技术上被抑制,噪声是带外干扰,可以被技术抑制。

比如方舟子可以抓住韩寒这样的算法要不要放在那种分析机制里面?

会不会这样呢?信息时代的韩寒利用方舟子算法先行纠错,虽然还是假货,但是无懈可击,连方舟子的无能为力。

2. 一些伪信息的可以自我实现

比如HH说某只股票要涨,有的粉丝买了,结果涨了,于是更多的粉丝买了,结果更涨了。虽然通过IPV6我们知道HH是第一个说涨的,但是无法证明他是个噪声.而第一批买股票的粉丝是赚了大钱的,谁又是愚民呢?

3. 一些信息的真伪不可测,参与者本身可以产生影响,比如这个实验:

链接出处

但是,我同意PBS说的“愚民和非实名是制造噪声的基础”,一般的噪声的确可以被处理掉。

家园 是的,从海量信息里筛选有用信息本来就是IT新挑战

这个挑战前提是,首先要有海量的信息。

海量信息的记录和快速交流是硬件问题。

而从中分析筛选处理是软件问题。

一般的历史,IT总的问题是软件能力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硬件。

近未来一段时间,IT的主要瓶颈不是硬件和带宽,而是软件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IT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社会融入困难了。

过去IT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主要问题就是技术问题。现在将要涉及到很多来自社会的抵触。

比如,通过收集电子化的病历,IBM,google,Microsoft,Oracle这样的公司病人病,可以用海量服务器,根据数百万人的病历进行对照,比任何一个内科医生看病都更有经验。但医务界绝不让他们碰历.

比如,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现在其实已经比大多数人的驾驶水平高了,如果上路,平均事故应该比一般人的事故率低了。但各种法规条例,保险公司,汽车业,都会阻挠自动车上路。

可以说,现在的自动汽车的出现,如同莱特兄弟类似的创新。但上世纪人们会无条件欢呼,毫不在意三天两头的飞机坠毁在观众面前。而现在的自动汽车,哪怕是轻轻的追尾,都会遭到很多利益团体抵制。

解决IT进一步融入社会遇到的法律、利益团体问题,其实已经迫在眉睫。

家园 我不喜欢计委的计划经济,那个根本不是经济民主化,无法纠错

任何计划如果不存在纠错机制,就不是计划,而是长官命令,而长官命令违背现代社会的民主决策机制。

想着未来无比美好,计划经济一定可以实现,但是想想又未必

那种计划经济是没有实时反馈的控制回路,太粗糙,也没有平滑机制,容易产生自激振荡最后导致失控。

斯大林式的计委计划经济命令一旦下达就没有更改的可能,而中国古人都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是一种反馈机制,而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很粗糙的反馈机制了--只有触角和一步分析,不能看多几步。主要是数据库里的历史数据模型太少,也就是维纳所称的学习经验不够多--再次回到“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的描述。

信息时代的韩寒利用方舟子算法先行纠错,虽然还是假货,但是无懈可击

这个假货是韩仁均所为,的确无懈可击,但是非实名,所以从干扰源上下手,防止韩仁均参与。同时对两个信号源(韩寒和韩仁均)进行分别背靠背识别(我们在医药测试上称为双盲试验)而杜绝作弊。

中医药为什么无法成为科学也就是韩寒现象在这个领域内的表现,自己给自己做疗效鉴定,自己宣布妙手回春自己的病人,别人却无法重复。

中国的国粹们就用这个在过去欺君,现在骗民。

中国的学习了西方思路的理工科学生们,知道这样的骗法此路不通,于是干脆集体缴枪投降,表现为不创新,全盘照抄,美其名曰:反向工程或山寨。但劣根性还时不时地冒出来,我们经常看到“自主创新,70%国产”就是玩集便器之类基本国产化的把戏。

中国人在世界上落后的时间长了,感觉不好,想改变又不想下工夫,只好采用抄捷径,搞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文科生玩中国国粹,不用参照物,搞八股组合排列自成系统;工科生则以拷贝成功为荣。

一句话,离太祖的”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贡献“之要求相去甚远。

虽然通过IPV6我们知道HH是第一个说涨的,但是无法证明他是个噪声

知道源头就好办,然后用双盲对照法,重复法进行鉴别。对一个说谎的嫌疑犯,警方不用逼供信,只要请他把事情经过复述一遍又一遍,比如嫌犯说事情发生的次序是ABCD,那就让嫌犯从A到D描述一遍,然后从D到A再反向描述一遍,一般作假的人就不可能流畅复述前后一致成功。

韩寒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尔反尔不能复述自己"成功之作“的来龙去脉吗?韩寒的智商极差,不可能强化训练实施反侦讯手段,方舟子只要采用刑侦心理学上的重复叙述倒述方法,就可以看出韩寒在当面撒谎。

方舟子要是能够让韩寒上测谎器试验,那更好,小子极可能过不了关。因为我看到韩寒已经到法院告了方舟子,那么方舟子的辩护律师完全可以要求韩寒走一趟测谎器流程。

而第一批买股票的粉丝是赚了大钱的,谁又是愚民呢?

第一个赚了大钱是韩仁均,第一批是韩寒和那个后面的团队也赚了大钱,最后一批是愚民,就是韩粉那群,他们损失了了大钱,感情上还很受伤。

你给的例子3正是证明人类作为个体是非常盲目的,可以产生随机噪声,而在信息公开的条件下,个体互相影响是可视的,可比较的,可纠错的,最后经过学习(通信)的公众的观点将趋于合理的范围。所以太祖认为考试应该允许开卷,允许交头接耳,是个很好的方法。西方教学要学生形成小组就某个课题一起解题是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在以后实践中,人们不是单刀赴会解决日常工作问题的。

维纳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克服通信过程中的随机噪声,通过信噪比较,人类拾取信息,抛弃随机噪声,达到学习的目的。一个完美社会的学习就是社会成员在一视同仁的公开的条件下进行抵抗噪声的通信,这个情况我们称为公平。韩仁均韩寒父子背着广大考生作弊就不是一个公平的过程,是个黑箱操作,就是不平等(缺席居然拿头奖)。

而允许随机噪声的存在就是民主的表现,但随机噪声不能干扰社会成员的通信是由社会成员之间一致达成共同遵守的一种通信协议来完成,我们给予这种通信协议一个专门的称呼--法律。经过实践和逻辑证明的信噪比是判断这个协议或法律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美英的陪审员制度就是一种抽样迭代算法来确定这种信噪比,而全体社会成员一起制定信噪比就是公民公决了。

韩仁均韩寒知道有这个通信协议存在,但恶意导入噪声,所以这对父子产生的噪声不是随机噪声,因此必须受到协议的强制约束,即关闭其信号辐射源。对于随机噪声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解出合理信噪比即可解决,对于恶意噪声只要关闭其噪声源即可。

你可以恶意导入噪声成功一次,但你不可能N次成功,因为你的噪声源最后会被定位而被消除。在信息源公开的条件下如果还有大批韩粉,那么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社会是个相当大的精神病院了(即信噪比处理输出相当畸形而其判断阈值处于一个极不合理的状态)。

韩寒这个符号的信号源来自其父,因为韩寒没有独立人格,是其父的玩偶。韩寒现象就是愚昧和非实名结合的结果。

救救孩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问题很好找到类比

楼主可以看看电力的发展过程,从最开始的每家每户自己发电,再到大的电厂,最后整个国家电网,而我们只要插头插上就有电.

家园 您说的非常有启发性,谢谢

经过实践和逻辑证明的信噪比是判断这个协议或法律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美英的陪审员制度就是一种抽样迭代算法来确定这种信噪比,而全体社会成员一起制定信噪比就是公民公决了。

大陆法系的国家是否存在类似的机制去判断协议或法律是否合理?

文科生玩中国国粹,不用参照物,搞八股组合排列自成系统

觉得这个是最可怕的,恶意导入的成为通信协议的一部分。

另外我觉得,老美的路子是封建一大堆公司,每个公司内部是计划经济,消费者用钞票公民公决,适者生存。中国是全国一个系统,“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很粗糙的反馈机制了--只有触角和一步分析,不能看多几步”,中国这个风险很大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