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柞里子:2011的美国:公平社会篇 -- 柞里子
我就觉得美国不公平,资源被少数人把持,穷人孩子要上名校10倍难于富家子。(名校在大多数公校就不招生)而父母是穷人,孩子休想上私校。这样下去,肯定富者更富,穷者更穷。这样社会,怎能说公平
我不认为基尼系数公正地反映社会公平。
其次,公平与否是相对的。相对于基尼系数排名榜上名列前茅的一些国家而言,美国社会并不相对不公平。
名校在公校不招生之说,并不正确。
首先,名校有公私之分,州立大学绝对不允许歧视公立中学。
其次,私立名校也并非不录取公立中学的学生。不错,私立名校对一些私立中学有照顾。不过,政府不能通过法制限制私立学校的政策,只要这些政策合法。很多私立名校对穷人子女有相当的照顾。不如,哈佛等名校对家庭收入10万-6万者免费。
所以,穷而优秀者,并不愁没有出路。相对于中国而言,无论是同公立还是私立相比,美国的私立名校都做得更好。
穷人难,毫无疑问。问题是穷人古今中外都难。
相对来说,美国比较容易,至少比中国容易。
既然你用数字10倍之说,你就得有调查统计的数据。
否则,10倍之说就是信口开河。
资源永远是被少数人控制的。不可能多数人都有财力控制资源。
你的思想其实就是共产党的思想。
共产党的革命无论是在苏联、东欧还是在中国,都证明是极端不平等的灾难而绝对不是平等。
剥削是指由占有生产资料而带来的收益。
CEO是职业经理人,CEO与普通员工在薪酬上的巨大差别,
是一个薪酬是否合理的问题,不是有无剥削的问题。
我的回帖里说的很清楚:
代理人不但站着茅坑不拉屎,而且还要在把公司搞倒台还拿高薪,这可以说是有美国特色的贪污问题。
但更大的问题则是占美国不到千分之一的人口却占有了绝大多数生产资料,这才是导致美国社会越来越不公平的根本原因。
我觉得印度至少也是0.6-0.7左右.十亿贱民难道统计的时候都被忽略了? 这西方人搞的数据,关于第三世界国家的部分还真是不能看,不能信.
我遇到过很多国内的人都这么说。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女的居多。
这个理论其实就是所谓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变种而已。其产生的年代正是德、美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升时期。
但这个年代也正是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原始积累的阶段。这些国家,尤其是德国因无法通过对外大规模的对外掠夺来完成原始积累,于是就只能通过对内压榨来获得原始积累的大部分。因此这个“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自然有其市场。
马克思那里,劳动是核心的概念;西方经济学则是把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等量齐观,无差别视为系统中的一个变量而已。
具体支持哪派,无他,屁股而已。西方经济学就是要把价值解释为诸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资本自己也“创造价值”;马克思那里则把劳动当作是整个生产流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将之视之为价值的源泉。
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那一套确实是庸俗的。根据我个人的一点小小心得,马克思赋予劳动以一种崇高地位,好多对其的解说没有阐发出来的一点是:劳动价值论把价值归于时间,而这个时间对于人类而言就是一种不可随意创生与消灭的人类生命,其与资本等其他要素的区别是对这一要素的使用和占有区别于一切对物的占有和使用。归根结底,在交换活动中,实现的实际是你我他——我们人类那逝去之后永不再次归来的生命之交换。所以把对劳动力的占有和使用视作同物权的占有和使用等量齐观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在否定作为每个人类生命来说独一无二的价值与尊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也是缠中说禅先生一直在强调的马克思跟孔子之间的相同之处 全部都是立足于人 劳动创造价值实际上是人在创造价值 人创造价值根本上是为了人自己不是为了什么劳什子的上帝 所以老兄说的透彻 之所以这个价值用时间衡量 因为时间是逝去之后永不再次归来的生命 与其说劳动是时间的交换毋宁说劳动是生命的交换
那么,什么才是公平的分配原则?窃以为当着眼于结果的多寡而不是付出的多寡。换言之,创造财富多者多得,创造财富少者少得,不创造财富者不得。这才是公平的分配原则。
不过,这样的原则虽然就理论而言无懈可击,倘若实施之,却不免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这难以克服的困难在于无法准确衡量结果。为何而不能?因为不是所有的财富都是一目了然的、直接的、可以数据化的。
分配问题的困境在于分配的尺度——“贡献”无法量化,很多时候甚至无法具体化。
老马的体系里一直纠结于分配财富的基本原则,在他的体系里这个原则是“劳动价值论”,严格的说应该是“劳动价值一元论”——“贡献”恒等于劳动。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来源,劳动也理应是分配财富的唯一尺度。马克思体系里也明确提出了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参量——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然而如楼主所言,在社会分工充分部门细化之后的工业社会里,最终消费品难以“理性评估”其价值
但是西方经济学体系搞出边际效应之后,“物以稀为贵”——“需求”成了价值来源,消费品是固定的,但消费品的价值并不是恒定的常量,“贡献”等于创造“需求”的能力。在这个体系里,劳动不仅不是价值的“唯一”来源,甚至往往连主要来源也不是。于是乎,坐拥八套房的地主就有了心安理得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法理依据”
按照MRandson网友的说法,纠结于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寻求一个“解释”,谁能把话编圆了谁就是砖家,分配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分配,而且大家还要对这种“解释”深信不疑,成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共识
边际效应的“解释”的一个弱点就是,从一个横断面开始往后推定:大家以后要按照这套规矩分配。那“以前”的呢?地主是如何拥有八套房的?作为第一桶金的资本是从哪里来的?咳咳——那是人家起早贪黑辛苦劳动实现“美国梦”或什么什么梦的结果(砖家说你看我也是讲劳动价值论的哦),或者就是,人家的历史旧帐咱们就不要翻了吧,咱们还是从现在开始按这套规矩分配吧,对吧?
劳动,确切地说,物质生产劳动,再详细地说,就是一切改变物质的自然属性的劳动,包括物理属性、化学属性、时间属性、空间属性等等,才是创造“价值”的,包括采矿,运输,种地,炼铁等等。
资本说自己是生产要素,是为剥削剩余价值制造理论依据。技术的作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本身是不创造价值的。演艺令观众愉悦,可以以此换取“价值”,但不新增“价值”。
吹毛求疵一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有没有平均二字,可是大不相同的,呵呵。
当然还是个理论问题,试问就历史性的经济活动而言,社会的上层结构在不断变化,而劳动作为最基础性的要素或者说上层结构变动过程中的不变项,拥有最根本性的意义。
这能对马克思的劳动学说构成有效批判嘛?难不成最不发达国家的悲惨是劳动造成的?你怎么不去想想这是跨国资本所造成的?或者是全球化体系所造成的?你结果去责怪我忽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即便有了资本和技术,又能推翻劳动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不变项这个论断嘛?
另外我需要提醒你,不要随意定义概念。一种基于数理自然科学的方法未必是适合于政治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的有效范式。政治经济学中还有历史,根本意义上所使用的是一种解释学的方法,而非你的胡乱定义。每个人都可以随便定义一套概念系统开始自己的学术,可是面对历史性形成的东西,这种学术有什么实际意义?
最后再给一句忠告,好的批判不是罗列事实,也不是一种自说自话的外部批判,好的批判是基于你所要批判的理论本身所可能具有的矛盾性。如果做不到,那么请你收回你的“批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