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德班胜利还是德班灾难? -- 橡树村

共:💬67 🌺572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德班胜利还是德班灾难?

平媒用稿,请勿转载。

德班会议是气候会谈的里程碑,还是碳排放悲观结局的预兆?

南非时间2011年12月11日凌晨,伴随着太阳从印度洋升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十七届会议终于在德班国际会议中心结束,会议的延长时间创下历史纪录。疲惫不堪的各国代表们就相关决议文本达成了一致,大家总算可以回家了。

是喜是忧?

最终,大会通过了“德班一揽子方案”,决定《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需要在2012年于卡塔尔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正式被批准,并于2013年开始生效。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新气候保护协议,则需要在2015年底之前达成,并于2020年之后正式生效。可以说,这一成果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但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未来,大部分人却难持乐观态度。

承接哥本哈根和坎昆的议题,德班会前的焦点在于建立一个发达国家协助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气候基金(GCF),以及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问题。此次GCF虽然正式成立,但仍缺乏财政支持,目前除德国和丹麦分别宣布注资4000万和1500万欧元外,GCF基本还是一个空壳。发达国家允诺的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在目前欧美经济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更加风雨飘摇。可预期GCF未来谈判难有实质进展,一切具体内容的决定都被拖到了2012年的多哈,必然会耽搁依赖这笔资金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

而在《京都议定书》方面,欧盟同意了有条件的京都议定书的延期,但是加拿大、日本、俄罗斯都没有包括在内,具体的目标也非常模糊。美国索性没有作出任何让步,也没有进行任何承诺,大约是这次谈判的最大赢家。而加拿大政府12日宣布正式退出《议定书》,这使其成为第一个签署并认可该条约后又退出的国家,该国2009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高出近30%,对罚款的担忧无疑来自其新兴的油砂产业。美国的表现和加拿大的这一退出,可能会继续成为发达国家的效仿对象。

此次谈判中,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作出了更大的让步。

作为高速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同时也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中国和印度的态度最为引人瞩目。此次,两国同意对2020年以后实施具有法律意义的二氧化碳减排的协议进行谈判,基本上同意了欧盟提出的路线图,拉近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立场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全球范围达成约束碳排放的有法律约束的协议成为可能。

在发展中国家这个重大让步的前提下,欧盟同意把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暂时延续。虽然“附件一国家”之一美国并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但这个长期的碳排大户还是为“暂时延续”的成果背书。看起来,世界上主要碳排大国终于达成了一些一致。所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布的新闻稿中,这个协议就被称作是历史性的突破,一些媒体也随之给予了赞扬。

当然,环保组织依然继续批评这一扯皮的结果。决议通过后没几分钟,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在Twitter上批评这一决议的后果,认为在本世纪末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相比工业化时期,升温幅度有可能达到3.5摄氏度,超出人类所能承受的范围。

其他一些研究机构也指出,决议将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更多的饥饿和贫困。甚至有声音说,国际社会已经判了那些平均海拔极低的小岛国的死刑。所以,在一些人眼里,这一结果不是成功,而是灾难——德班灾难。

谁之过?

在此次会议中,东道主南非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确实令人诟病,但是被冠上“德班灾难”之名也不尽公平。气候变化谈判进展缓慢并不是新闻,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国际政治的种种扯皮。自从气候变化的危害成为国际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成立已然二十载,期间大大小小各种国际会议无数,但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质行动仍然非常有限,碳排放量甚至在二十年里面增加了一半。各国都有各自的理由和借口,都尽可能地在谈判中维护自身利益,但国际社会整体表现迟缓不力,已使人类失去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时机。德班,不过是彻底撕破了过往种种表象,进一步指向了悲观的未来。

从理论上说,德班平台的建立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为国际社会尽早达成一致建立了基础。不过实际上,这一平台可以出问题的地方实在太多:按照这个决议,各国要在2015年前达成协议,在2020年开始实施。从《京都议定书》的历史来看,这基本上不可实现。

国际社会此前花费二十载,才对在同一框架下进行谈判达成一致,可见涉及问题的复杂性。《京都议定书》的约束只涉及到“附件一国家”,其批准就花了八年。批准时间长,也让各国有了反悔之机,美国就没有批准施加其身上的法律约束。照此类推,要求在四年时间里,依然缺乏共识的国际社会消除分歧,制定出具有法律约束的方案,而且这一方案还能成功囊括更多国家,最后完成批准程序问题,不免过于乐观。

最后一个同意新协议谈判的国家印度,正是变数之一。此次会议上,由于欧盟推动的全球减排新协议可能将发展中国家也纳入国际法约束下,“基础四国”意见开始分化,南非和巴西逐步靠近欧盟,但印度在缔约方大会上强烈反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的字眼,最后欧盟同意通过“另一个法律文件或者具有法律效力的、取得共识的成果文件”这一表述,才使德班最后拍板。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面对的一个根本问题。最近陷入了经济问题的印度,需要更大的碳排放空间来进行发展,未来他们也完全可能借国会之手否定任何对自己不利的协议。而任何一个大国不批准新协议,都有可能导致整体失败,谈判重来。因此,2020年真正开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二氧化碳减排,可能性不高。

正因如此,中国的姿态成为德班的唯一亮点。中国主动提出在一定条件下,愿就2020年后全球碳减排框架进行谈判,而开出的条件只是敦促相关各方履行承诺。

这个主动姿态多少令人意外。最近几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排放国;人均碳排也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迅速向欧盟的人均碳排数字靠拢,欧美施加给中国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中国持续坚持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立场开始受到发达国家谴责,甚至有西方媒体将中国描述为气候变化谈判的障碍。这也是某些发达国家的策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出尔反尔的美国,坚持如果中国和印度不接受有法律约束的碳减排,美国也不会接受。因此,中国主动提出愿就有法律约束碳减排的问题开始谈判,既使美国无法继续坚持这一借口,也把立场更强硬的印度拉进来,最终达成了德班平台。

深层问题

然而,这个姿态也等于部分放弃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把发展中国家在碳减排方面的义务与发达国家的义务趋向等同。这一结果标志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歧在减少,却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的重大让步之上。显然,这对发展中国家并不公平。

人类需要控制碳排总量已是共识,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究竟应承担何种减排比例,则是气候问题谈判一路走来最大的分歧所在。发达国家不愿改变高能耗的生活方式,也不愿花费巨额资金协助发展中国家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承担发展中国家因为利用清洁能源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因此,多次谈判以来,人们只能看到发展中国家不断向发达国家让步,却看不到发达国家的更多努力。德班会议仍不例外。

众所周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没有任何道理需要一致。目前已经造成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无论现在还是可预期的未来,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都高于发展中国家。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EI)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还显示,2020年前,为达到温控目标。需要减排120亿吨。发达国家减排目标下的减排量是38亿吨,但减排漏洞达39亿吨,发达国家净减排为负1亿吨,这证明发达国家没有作出净贡献。相比之下,解振华12月7日在大会发言中称,在2005—201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9.1%,就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亿吨。

这种对比,放到世界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去考虑,会显得更加刺眼:发达国家已经度过了需要依靠巨量能源供应发展经济的阶段,产业结构逐渐空心化,高耗能低附加的产业已经大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单位产值所需要的能量已经开始下降;发展中国家则不同,大部分国家仍然需要发展低端的产业来解决贫困问题,并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难题,需要高耗能产业来提供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发展。

另外,由于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资金以及各种政治优势,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低碳的能量资源,进一步降低自己的碳排放,而把高碳排的能量资源留给发展中国家。因此,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尽早实施绝对量减排,不但存在公平与否的问题,实际上更是在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机会,确保自己在今后长时期内对发展中国家的全面优势,消除一些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威胁。

中国在德班会议的表现,也许与中国特殊的发展阶段有关。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最近十年巨量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已明显开始了经济转型,有可能在可预期的将来进入碳排放绝对量降低的阶段。因此减排难度虽大,但仍有可能。

解振华的“振臂一呼”可能颇使国人惊讶,但政府应该是有充分准备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发展中国家就一定准备好了,特别是同样的人口大国、比中国经济晚起步了十多年的印度。印度甚至还没有进入到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一旦承诺绝对量碳减排,其经济发展空间会受到很大限制。

最后,印度把本应在周五结束的会议拖到了周日凌晨;在最终决议的措辞上,“法律约束”的字眼也被模糊化,也就为将来印度等国对碳减排法律约束“说不”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的共同任务,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却各怀心思。单一指望发展中国家一再让步来应对气候变化,很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气候问题谈判已经越来越涉及实质性问题,能够达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协议的可能性实际上越来越低,而留给人们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按照各国减排的承诺,2020年仍有60亿~90亿吨缺口。2010年,虽然金融危机拉拽世界经济衰退,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仍然增长5%。

地球只有一个,而地球的环境,看来只能在无休止的扯皮之中,逐渐恶化了。

关键词(Tags): #德班#气候变化通宝推:吴非,沐右,光年,
家园 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国际问题从一始就是作秀

有哪个发达国家作出让步了?做出什么贡献了?

它从一个始就是个套、想套住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并从空气中向发展中国家"抽血"

现在世界上的重大游戏规则大多是由几个发达国家制定、自然对他们有利、而发展中国家往往是被参与被规则、属于被诈一方、中国在未能撑握"发言权"之前、必须打太极拳、只能联合发展中国家在制定条约时做最大的抵抗、而在国内闷头做最大的补课(发展科技)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家园 除非让大多数人相信地球末日真的要来。

不然这样的扯皮还要继续下去。。。谁也不会傻到自己受苦受累,为别人承担责任。

家园 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备不住地球末日也是忽悠的呢!

那就那么容易?地球都40几亿年的老帮菜了,什么没见过啊?古生代冰期、三叶虫灭绝、恐龙灭绝,这点小事,何足道哉。

家园 我看呀,就算是现在明确了世界末日也没用。人类历史一再证明

那些在末日之前就已经处于极端利己的状态下的个人和团体,会在看到末日的时候做出什么事情。但就说中国近代史上,慈禧大妈要过生日,介石兄台要发行金圆券。这还是文化传统上和善的多的中国人。

而对于那些自私虚伪残忍成性的西方人,我更是不抱任何希望。我敢说,假如现在能证明这么下去就会彻底毁掉地球的话,欧美国家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开始减排,而是开动一切能量,把中国和印度拉成垫背的!信不信???

家园 即便是末日,也不过是人类的末日。就算人类想拉上地球,也没

那个本事。

家园 中国单方面让步米有意义

这个和中国单方面搞计划生育企图解决人口问题是一样的道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从三分之一变成三分之一又变成五分之一现在变成六分之一。世界人口仍然从几亿狂飙突进到七十多亿,眨眼之间就要过一百亿。现在中国再次采用自我约束的手段,注定又是一次螳臂当车式的努力。

首先,这种行为是自绝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人口衣食住行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首先需要解决自身生存的问题(这是硬需求,无视这种需求必将引来大多数人民的切齿痛恨,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然后才是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任何一种把注意力转移到生存权之外的问题上的企图都必将遭遇失败。其次,无原则的向发达国家让步的行为并不能讨好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目标根本不在减排(如果要减排,占了世界绝大部分排放量的发达国家就需要真正减少自己的排放量,而不是别人的,谈判么,就该相互让步,发达国家先自我控制,发展中国家在确保了生存权后同样自我控制),而是控制发展中国家,维持其领先地位,继续占用和消耗世界上大部分的资源。让步只能换来做出更大让步的要求。

当然中国确实需要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这应该是中国的内政,这种无原则让步的外交策略仍然是不可取的。

通宝推:种植园土,
家园 你对人类对于地球的影响过分高估了

另外,中国本来就有减排的需求,节能减排这种说法早十年就听过,那会儿可不是气候大会造成的,还有什么可持续发展等等,都是很早以前就有了——对中国来说。

中国拿着自己本来就要做的东西说“我做了巨大让步、要做到这些那些”,一方面是中国对自己有长远规划、另外一方面可能也是中国希望各国也有这样的想法,共同进步么。

家园 最好还是先看看科学文献再说话吧

会有多大影响文献资料要你自己乱猜可靠。

节能减排的确是减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以节约成本为目的的节能与降碳排为目的的还是有技术上的区别的,甚至有可能互相矛盾。

而且中国要进一步节能减排可不是打几个字这么简单。

家园 节能确实很重要,减碳?!还不如担心黄石全面喷发了怎么办

不减碳地球就大幅升温然后人类就有灭顶之灾?这是无庸质疑的科学事实?

七十年代,还是这些气候学家和他们的前辈,信事旦旦的同样坚决告诫人类——小冰河期就要不可逆转的来了!

好吧,也许他们这次会是说对了。但地球变暖比变冷要好一万倍!正是河南热的满地跑大象的时候,华夏文明形成和壮大了。那得升温几度?

恕我直言,把减碳和环保划上等号,根本上只是一种错误的时髦流行而已

家园 关键在于人类的生产消费特别是出行消费模式的调整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进而达成减少总产出的目的,---增加产品的回收率等等。

从消费的角度看,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即节约也是很重要的。

比方说驾车出行---小汽车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人们的方便性,但是问题是小汽车的排放量大,特别体现在长途旅行方面。

因此可以设想的是建设更多的城际滚装列车专线,建造更多的高速滚装船。

城市规划也很重要,昧国的排放量之所以那么大,与他们的铁路不发达,城市缺乏规划导致使命消费要开车很远才能买到东西有关。

总的来说,人类需要新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我认为日本人做得不错,全世界都应该向日本学习。

家园 老兄先看看我写的科普吧

两年前的旧文,关于IPCC的报告的。

然后再评价,如何?至少能知道主流究竟在讲什么。

家园 这个我相信

冷战时期,美国核弹头除对准各核大国外,还留出一部分对准印度、巴西等这样的具有大国潜力的国家,目的是一旦发生核大战,除了相互毁灭,还要保证没有国家能幸免,核战争之后,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家园 橡村长啊,大作是早就拜读过的,但……

气候大趋势的变化论断受政治影响太深了,而且很大程度上还是主动和政治去挂钩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吧。

话说,前几年还叫碳排放的后果还叫变暖,现在已经改名曰“异常”,好吧,异常就异常吧,但如果极端高温日漫漫,是排多了碳地球变暖了的缘故,不减碳人类就死定了!重重寒潮不断来袭,也是排多了碳地球变冷了的缘故,不减碳人类就死定了……

真的,这种永远正确的论调真的很熟悉,话说基督教会从前每76年就告诉人们一次——最后审判就要来了,快点买赎罪券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