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文革和改革的之间的联系 -- 真理
“知青是小资产者阶层”,这个提法很新颖。不过当时中国好像还不是这么划分的。当时是城乡二元体制,知青属于城市居民,高等级。知情内部再细划分,有工人子弟,干部子弟,知识分子子弟,等等。
你说"由此形成的小资产者的阶级意识就将从事工农阶级的生产方式视为没有前途的失败者的标准。知青下乡务农,等于是大规模地将小资产阶级人为改变,使之从事工农阶级的生产方式。"你把“工农”排一块儿,这在当时并非如此。工人就是比农民高。最基本的,知青回城后,招工进厂当个工人就可以了。当然追求更高更有门路的的可以当兵上学进机关等等。
"而这样的改变在小资产阶级本身的意识中又是作为失败者的意识被定义的。"只能说,主流的想法是不想当农民。因为地位低,生活艰苦,没前途。
"事情的本质是工农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对处于中间的小资产阶级的争夺。" 这个俺的感觉是,城市人们不愿意“上山下乡”,首先是脱离农民阶层,回城再说。你比方说当时有很多办“病退”的,就是个口子。这个“官僚资产阶级”在四人帮倒台前并不存在。即使有些人可以称为“官僚资产阶级”,他们也反不了“上山下乡”。“上山下乡”是在78年,华中期或邓初期废止的。那时候这个政策已经是难以为继了,所以废止也是正常的。
你的阶级分析似乎有些偏。即使有,也不能“工农”算一方,官僚资产阶级算一方。而是农民算一方,“非农民”算一方。“上山下乡”就是要把“非农”的一些转到“农”的一方。
家庭是需要正常的生活的。这样强行撇断,把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送到千里之外,本身就是个非常规的做法。有人说了,城市人为什么不能干农民?那难道农民的孩子天生就该修地球吗?这句话从理论上讲是对的,确实不合理。但是从不合理到合理,是个渐进的过程,要社会环境的逐步适应。强行推行是很难成功的。
其实在文革中,不管谁打倒谁,罪名都是这里面的一条或几条的组合。
连接
周总理:
(一)如有可能,应全部接管私立中小学。(二)干部子弟学校,第一步应划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级;第二步,废除这种贵族学校,与人民子弟合一。请酌办。
毛 泽 东
六月十四日
根据手稿刊印。
收录情况:
除了左手拈花提到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11月第1版,第471页到第472页,《对北京市委关于中小学生费用负担情况的报告的批语》。其说明是“根据手稿刊印。已编入《毛泽东书信选集》。”其注释如左手拈花所贴。【注释:中共北京市委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一日关于中小学生费用负担及生活情况给中央和华北局的报告中说,目前中小学生所负担的费用,对于劳动人民的家庭和低薪制工作人员来说,是相当重的。目前中学的人民助学金标准低,名额少,对学生有所帮助,但还不能解决问题。小学根本无助学金,只有减费免费名额,在公、私立小学分别约占全校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和二十。中学生的伙食,一般仍很差,营养不够,医疗卫生设备少,而功课和课外活动又较繁重,学生健康状况虽较过去好得多,但仍然是差的。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计划接管全部私立中小学,公私立中小学一律免收学杂费。报告还说,目前干部子弟学校中,学生所得待遇虽较一般中小学学生为优,但也极不一致,一是学校之间伙食费和津贴费的标准高低不同,二是同一学校之内又有大灶和中灶之分。干部子弟入普通学校的,设有公费生,其公费补助按家长革命历史和职位分为三等。上述差别对干部子弟和一般学生都影响极坏,应该改变。】
我还找到两个较为容易找到的选本里有收录此信。
《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此21世纪的版本和《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的本篇说明“已编入《毛泽东书信选集》”提到的《毛泽东书信选集》版本,显然不是一个版本),第401页。该书收录此信的篇名是《致周恩来》,与全书各篇名格式《致某某》一致。该书对此信的说明是:“根据手稿刊印”。没有注释。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232页。此文的篇名是《干部子弟学校应逐步废除》,说明也是“根据手稿刊印”。此书对此信的注释比较长,可与《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的本篇注释(已贴出)合读:
【粗体字为苏苏苏所设置】注释[1]:这是毛泽东在中共北京市委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一日关于中小学生费用负担及生活情况给中央和华北局的报告上写的批语。北京市委的报告说,目前中小学生所负担的费用,对于劳动人民的家庭和低薪制工作人员来说,是相当重的。目前中学的人民助学金标准低,名额少,小学根本无助学金。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计划接管全部私立中小学,公私立中小学一律免收学杂费。【粗体字为苏苏苏所设置】注释[1]:这是毛泽东在中共北京市委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一日关于中小学生费用负担及生活情况给中央和华北局的报告上写的批语。北京市委的报告说,目前中小学生所负担的费用,对于劳动人民的家庭和低薪制工作人员来说,是相当重的。目前中学的人民助学金标准低,名额少,小学根本无助学金。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计划接管全部私立中小学,公私立中小学一律免收学杂费。【苏苏苏: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子弟都能上学,手段是政府接管所有私有学校等,学杂费一律免。遥想太祖,感慨当下,呜呼哀哉!】报告还说,目前干部子弟学校中,学生所得待遇极不一致,一是学校之间伙食费和津贴费的标准高低不同,二是同一学校之内又有大灶和中灶之分。干部子弟入普通学校的设有公费生,其公费补助按家长革命历史和职位分为三等【苏苏苏:干部子弟学校中的学生根据家长地位也划分鲜明的等级,目下的“拼爹”现象50年代即大行其道矣。所以毛信中提出逐步废除干部子弟学校分两步走,第一步把干部子弟学校里的待遇拉平,第二部再把干部子弟学校和人民子弟学校拉平】。上述差别对干部子弟和一般学生都影响极坏,应该改变。【苏苏苏:影响极坏,应该改变……联想现在,追思太祖,潸然泪下。】
太祖将“干部子弟学校”直接称为“这种贵族学校”,不是当时真敢叫“贵族学校”,而是毛对“干部子弟学校”的批判性称谓。其实就是说,这应该是中国革命所改造的阶级社会中存在的历史垃圾。然而早在1952年某些现象即沉渣泛起。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干部子弟学校内部,学生还“拼爹”享受“衣分五色食分三等”的不同待遇。我不禁感叹,中国革命为了什么?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就庸俗化为打天下坐天下。这种现象是对毛领导的革命的侮辱。于是毛的这封信就顺理成章。
这方面也许能联想到毛在文革前的绝望,他戏谑地加封教育部为“才子佳人部”,意思就是离人民群众太远。可见1952年的问题直到文革前都未真正解决,也许还越发恶化。在毛判断教育部已经不可能完成真正的教育任务的时候,在高考制度的异化程度到毛绝望的时候,毛用激烈的方式废除高考,转而采用工农兵推荐大学生的方式,就有了一个可以理解的背景。
现在有些人玩教育等级制,真都是别人玩剩下的,太祖早就鄙视过的。历史垃圾终归要回到垃圾堆里去。
把毛的这些批示讲话,加上时代背景发行出来。
这才能有群众路线。
废除入学考试,就是为权钱交易找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