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来发个系列,说说社保的问题 -- puma2011

共:💬140 🌺11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篇,赤裸裸的法西斯阿

就像古希腊,出生有残疾的孩子直接扔掉

你这里的"安乐死"太那个了

好在你不是领导,在海外阿

家园 荷兰法律,是允许老人安乐死的

我只是首创了一个“先天残疾婴儿”的问题。婴儿安乐死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太容易被人做手脚了。这只是一个破冰的想法,不是急于实施,大家讨论。

中国人口基数大,社会舆论讲“心软”,把明明非常难养大的先天严重残疾婴儿硬拉拔起来(三五岁开始就不断开刀),而且病孩绝对数量可能有几百万上千万,这对于父母和社会的压力都太大了。

这些人不能生产劳动,只能消耗大量医疗资源。更重要是渐渐长大,有自主意识后,自己活得也很痛苦。按中国传统虚伪的“仁”,这种话题当然是碰都不可以碰的,就装看不见就是了。

但这种现实,尤其是中国的病童基数这么大,总要理性面对,不断讨论,探索一条路出来。

家园 【原创】Life annunity 的价格:

Life annunity 的价格: 一次性交几万,每月领几百?

又臭又长的美国部分终于讲完了,接下来我要讲讲关于中国社保的几个相关问题。首先要说的就是“一次性交几万,到年龄每个月拿几百块”的deal, 我们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这个交易对老百姓合算么?对于政府(policy writer)和老百姓(investor)而言风险在哪里?

这种一次性交钱,然后每个月领钱的deal有个正式名称,那就是life annuity(终生年金)。相关的英文文献相当多,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搜索一下自己进一步学习。终生年金的关键参数包括:价格,年金额度,开始领取时间,和额度增长率。此外年金是否有担保也是重要参数,但这个在中国是个单独的问题,下面祥解。我们知道中国的社保是省级统筹,所以各地的给出终生年金的deal非常不同,而且网上几乎找不到正式的政府文件。我在网上找到几个相关的讨论:

1. 四川一次性交¥68000,60岁以后每个月拿¥600 (from MITBBS)

2. 广西柳州柳江县,现在村里的男的够60,女的55岁,只要一次性交纳够¥4万元(现在涨到¥4.5万)每个月能领¥900多左右的养老金 (from天涯) 外链出处

此外网上还有很多,什么新农保 交¥38000每月拿¥600之类的,显然价格区间非常大。绝大部分讨论集中于这个是不是可持续,而MITBBS的讨论则集中于攻击这不是个好deal, 但就是没有人算一算这个年金的价格。

各位网友读我这个系列如果能有任何收获,那么请记住下面这句话:任何金融产品的价格由其预期现金流的净现值决定。从现金流上看,life annuity和有违约风险(default risk)的债券类似,人活着就相当于这个债券没有违约;老人不幸过世,则相当于债券违约,因为年金的持有人收不到钱了。每年的现金流等于合同约定的数额(如¥600*12=¥7200)乘上拿到钱的可能性(即活到那一年的概率),加上补充条款,比如规定若只拿了5年年金就身故则可以收回一部分本金等(recovery rate),然后再用合适的折扣率计算当下的净现值就是年金的合理价格。

具体的公式不在这里写了。但这个计算里面,重要的参数是计算活到某个年龄的概率,这个可以通过年龄别死亡率来计算;其次是折扣率。对于社保终身年金而言,因为是政府出面担保,其信用应该和政府信用相当,所以用国债的折扣率比较合适。当然,我们可以说政府没钱的时候可能先对社保违约,然后再对国债违约,所以年金的折扣率应该高点,也有一定道理。就看各位对政府有多大的信心了。

anyway, 我建了一个简单模型,计算了那个从60岁开始每月拿600的年金价格,假定没有任何recovery. 并且假定年金额度与平均工资水平挂钩(长期增长率等于2%, 保守估计), 计算出来如果在59岁买的话,合理价格应该是¥114745(计算三十年到90岁);更加保守道德算法,只计算到平均寿命(74岁),价格是¥78,568。具体计算见下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这个表里的数字没有考虑risk spread,与下文的数字略有出入。)

这张图只显示了一部分,整个表格贴出来其实没有什么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我计算中折扣率用了国债折扣率加上30bps的risk spread。我认为中国政府只要没有发疯,应该就不会让这个社保default,所以30bps的spread是合理的.(当然也许他们比我想象的更加疯狂和愚蠢也难讲。)其次,中国的年龄别死亡率我找不到,所以计算生存概率的时候我使用的是美国的年龄别死亡率。但与很多人比如本嘉名先生想象的不一样, 中美两国的生命期望比较接近(男/女: 71/74 Vs. 75/81),60到90岁的年龄别死亡率相对类似。用美国的数据会导致计算相对乐观,但影响不大。

从这个计算来看,59岁的时候¥68000买个¥600的年金是非常合算的!我一般不在网上给别人提具体意见,但这个事情我要明确的告诉各位网友,假如你们有亲戚在国内问你要不要买,你一定要说买。至于¥38000, ¥45000的价格,那更加是便宜的不可想象,决不可能在任何盈利性的金融保险机构买到。有人会说,你说了不算。也对,我们对网上的任何人的信息要持有基本的怀疑态度。各位可以到网上任意找一个life annuity 计算器来算算,比如这个:外链出处, 或者这个:外链出处。在表格里面填上年龄(59),额度(600),随便选个州(如麻州),性别(男/女),就能得到价格。这两个公司给的价格是¥117261和¥99484,和我给出的数字非常接近。细心的人又要问,你不是说政府的policy便宜么?怎么商业机构给的价格相对于你的model的价格(反映政府policy)反而便宜阿?答案很简单:1.商业的policy 没有额度增长;2.)商业机构的违约风险远高于政府。所以从商业机构购买life annuity相当于承担了其违约风险并相应获得risk premium. 大保险公司的rating大概是BBB, 所以其折扣率大大提高。anyway, 对这两个参数进行调整以后,商业合同的公正价应该在¥82453左右,加上商业机构的运营成本(不要忘了CEO们的工资),以期其他的成本比如风险对冲成本。

当然,买了年金就会有风险,对投资者而言主要是两条:第一,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最清楚,心里最好有个大致的估计。第二,年金会暴露于利率风险。利率升高,年金的持有者(屁民)受损。当前全球处于低利率的环境,所以今后利率升高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由于年金的价格非常低的缘故,即使利率曲线整体上移2%(很大的变化),年金也还是合算的(¥93668/69,095 )。此外,如果现在年龄还没有到59岁,比如只有55岁,那么年金的相对价值会降低,因为第一,需要多折扣几年,第二,从55到59岁的时间断还有死亡的风险。用同样的model可以计算出合理价格应该是¥93503(或¥64480保守价格)。这种情况下,我的建议还是要买,只要身体还比较硬朗,过了这村可能没有这店。而且,另外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利率水平大幅上涨,政府年金的水平也会相应上涨,不过这要看具体的政策条款。

总结一下:当前的所谓交几万每个月拿几百的终生年金是一个政府大额补助的计划。对于个人而言,我的建议是要买。在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那里拿到一个好deal是相当不容易的。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这个党不违约的前提下。但中国人民不是有造反的传统么?他敢违约,咱就敢揭竿,干他娘的。

对于屁民是好deal, 对于党可就不是了。首先就是巨额的补助,其次更加严重的问题是“反向选择”(reverse selection)。等有空再慢慢说,反正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轮不到我来替他们担心。

关键词(Tags): #社保#终生年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养老金的问题还是有解的

其实中国的制度如果能够调整落实的话,不失为一个解决养老问题的长远方案。但关键是第一:要把个人帐户做实,同时从政府管理开放给个人管理; 第二:必须从省级统筹改为全国统筹,改变现在的混乱状况; 第三:政府必须承担以前的老国企员工的老账,至少部分承担; 第四:从部分/自愿参保改为法定强制参保。

至于收买人心,那是肯定的。温家宝在社保这个问题上收买人心的动作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政府没有承担老国企员工的老账,却挪用个人帐户的钱来填空,惠及当下,却祸害子孙。影帝的说法不是闹着玩的。当然,收买一下底层老百姓总比收买资本家好,虽然他也没少收买。

家园 你敢揭竿,我就敢违约

你敢揭竿,我就敢违约,然后你去面对人民的怒火吧。

从政治的角度,我这样理解养老金制度。

家园 屁民只要有饭吃,有房子住

大规模揭竿的可能性还是不大的。

不过有人要发疯逼人揭竿那就没法说了。

家园 实际上养老金系统设计的时候,

生产力的发展也是考虑在内的, 主要通过两个手段:

1. 年轻人交养老金是按工资比例缴。当生产力发展以后,相应社会平均工资(inflation adjusted)上涨,则社保的收入部分上涨,反映出生产力发展对社保的支持;

2. 社保的资金盈余是按社会平均利率上涨的,而平均利率必须反映生产力的增长。

考察生产力的发展是否解决了养老的问题,主要指标是养老金支出占GDP的比重。美国在这个方面实际上做的事不错的,但是由于老龄化的影响,老龄人口工资收入比重逐渐和其所占人口比重脱钩,这才有养老金的问题。

我有时间的话会把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分,养老金合理比例的定量分析写完,届时会回答这个问题。没时间就只好算了,各位自己去学吧。

家园 【原创】评朗咸平的说法

朗咸平于2011年某期《财经郎眼》中讨论了他对中国养老金的看法。编辑过的视频可以在youku上看到。

外链出处

但他的讲话的全文在网上找不到。找来找去都是一些被编辑过的不完整版本,如下面这个:

外链出处

所以没办法,我只好花时间把上面的视频看了一遍。郎咸平说话是很典型的台湾人,让我想起了我在公司的mentor, 一个很好的台湾人,统派,其父亲曾经是蒋介石身边的人。Anyway,朗咸平这个人水平是不错的,毕竟是wharton毕业的。但学术一旦与娱乐结合起来,有些地方就会失之肤浅。

朗咸平的看法主要是如下几条:“不公平,不负责-手续繁琐,不透明,不分工,不鼓励存钱,不独立-批条子就能挪用”。网上的文章中一般只有这几条中的前三条,很有意思。这几条里面,"不公平,不负责"讲的是制度,"不透明"和"不独立"讲的是监管,“不分工”讲的是运营,“不鼓励存钱”讲的是激励制度。大部分观点都正确, 但每一条下面都不严谨。我不相信以朗咸平的水平不能把这个问题讲得更清楚,也许是上电视需要迎合观众的缘故。下面一条一条的评论。

1. 不公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郎列举的这几条不公平里面,第一条上海的弹性退休制度恰好相反。是公平的体现。高收入者推迟退休,这样他们多缴费少拿钱,多出的部分补贴低收入者;第二条8%就地没收不合理,但考虑到现在中国的社保是省级统筹,社保的管理有一定成本,所以社保转地方收一部分钱正常,不过我同意,只能转走60%实在过了点。美国这边的社保管理费用在2005年是50亿美元,大概占当年社保收入的1%不到。第三条低收入者缴费高这个基本上就是胡说八道,因为社保是按工资比例交的,怎么可能低收入者缴费高?他说的北京月收入少于¥1615的人按¥1615会让这一部分人的缴费率变高,这一点说起来是有违社保的本意。但不能用这个来夸大其词说低收入者缴费高。现在北京月收入少于¥1615的人应该不多了吧。第四条说公务员社保水平高。这个确实不公平。我的理解,这个双轨制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档中央用来收买基层干部的,也是企图吸引人才进入体制内的一个举措。不过,人心不足蛇吞象。这种人为的不公平会造成其他地方更大的反弹,而且收买往往是不能持续的。

2. 不透明,手续繁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一条很有道理。关键还是在于统筹级别不够,所以人员流动的时候需要转社保。深圳这地方退保多的原因是农民工多,转保人数少主要是因为手续麻烦,变相是剥削了农民工养深圳的居民,但不见得像郎说的那样是钱被干掉了。

3. 不透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郎咸平这个说法很正确,不过我觉得这个不是重点。我在讲中国的制度是说过,现在的社会统筹帐户里面的钱几乎是空的,需要挪用个人帐户里面的钱才能维持。所以社会统筹帐户里面几乎没有钱可以投资。当然了,社保整体上还有一些盈余,这些钱的投资还是应该公开的。戴相龙管的那部分就做的不错,但各省的级别上就差太多了。至于智利,让基金管理人把自己的钱和投资作担保,在网上找不到来源。我不认识西班牙语,所以也没法去智利的官方网站上看。不过直觉上我认为这不可能,因为第一基金的管理人的collateral没有做为投资的一部分获益,也就不应该让其遭受风险;尤其作为担保,相当于CDO中的equity asset class,应该收到很高的回报率。其次,1%的collateral其实不能降低投资的风险。臭名昭著的CDO,其AAA asset class的担保通常是30%左右,仍然改变不了它的命运。智利目前的社保系统确实收到全世界的好评,但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是DC系统,而不是DB.

4.) 不分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一条郎咸平主要是指责社保局的职权不明了,我非常赞同。但他说的数字有些地方社保返还率才40%实在是骇人听闻。首先不知道这个返还率是怎么定义的,如果真如他所说的那样是运营成本太高导致60%的钱被花掉了,那么肯定有人在犯罪。我没有数据来源不敢评论,暂时存疑。

5.) 不独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一条郎主要是说社保管理中的腐败和挪用问题。在陈良宇出事后,这个社保挪用成了千夫所指,但还是架不住有人前仆后继。

6.不鼓励存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说法完全不对。五险一金都是个税之前的钱,怎么会不鼓励存钱?还有,企业帮忙交20%,实际上和美国的401K公司match效果类似,而且慷慨的多。当然系统设计可以改进,但就此说中国的制度不鼓励存钱太过偏颇。

总结一下:郎的说法大体正确,也指出了一些问题,但他说的一些细节有大问题。此外,整体感觉他说的浅尝辄止,没有分析问题的本质。在解决方法中他也只提出了建立个人帐户,没有触及根本,令人失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养老金入市?股票投资的风险随投资年限降低么?

养老金入市?股票投资的风险随投资年限降低么?

前文说到中国这些年来社保基金(五险一金)有可观盈余,2010年的数据大概是¥3T。这个数据加上近年来中国国力大幅度增强的事实,掩盖了我前文所说的养老金个人帐户的¥1.7T空帐问题。今年以来,各大媒体突然开始炒作养老金的入市问题,各大“专家”以及政府官员也纷纷发表文章,声称养老金入市不可避免。西西河这里也有井底望天,联储主席,铁手纷纷表示赞同。所有的这些说法,其核心论点是:

“股市的从长期投资回报率高(于债券回报率),而且长期持有可以规避股市周期风险特征。”(郑炳文, 外链出处), 并由此引申出养老金入市作为解决社保资金问题的良方。

看上去很美,非常美。可不幸的是这个论点的后半句是一个彻底的,毫无疑问的谬论。类似的论点在美国也经常听到,比如说:大名鼎鼎的Vanguard Group, 1990年的时候发表文章说:

Over the past six decades, stocks have achieved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return of 9.7 percent-far exceeding the 5.2 percent average return on corporate bonds and the 3.6 percent average return on U.S. Treasury bills. Yet it's no secret that the stock market is subject to wide and unpredictable price swings in any given year. Consider, however, that the volatility of stock market returns diminishes markedly over time....

During any 1-year period between 1960 and 1989, the maximum spread in annual returns of stocks (as measured by the unmanaged S&P 500 Composite Stock Price Index) was 64 percent (from a high of 37.2 percent to a low of -26.5 percent). Over 10-year holding periods, the difference in annual rates of return decreased to 16 percent (17.5 percent to 1.2 percent) and, over 25 years, less than 2 percent (10.2 percent to 8.4 percent). Note that for 10-year periods and beyond, the returns were all positive. Clearly, over time, stock market risk hardly seems excessive-even for the most cautious long-term investor.

这两段话说的和郑炳文等一干人说的是一个意思,只是vanguard提供了具体的数据,让这个论调看起来很有说服力。此文的后面,原作者还提供了股票回报率低于同期债券回报率(short-fall)的概率作为风险的衡量,并证明这个概率随着时间的增长降低来论证其正确性。不幸的是这个风险标准完全忽视了shortfall的程度;也就是说,在这个标准下,shortfall 10% 和shortfall 80%是不加区别的,虽然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风险事件。

从另一个角度说,假如股票投资的风险从长期来看是降低的,或者如郑炳文的说法那样可以被规避,那么可以想见对股票的收益低于同期债卷收益(risk-free bond)的保险价格应该随时间的长度降低。这样的保险,一旦股票的收益低于同期债券的收益就由保险的对家支付差额,就是最简单的Put option。这就很好办了,金融衍生品发展到今天,对这种European stock option的定价非常成熟。我们可以用Binomial tree(二分树)或者经典的BS模型来计算。具体计算我不写了,但下图画出了put option价格P(开始投资时间)与股票初始价格之比随投资年限的曲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个期权(保险)的价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终接近100% (思考题:为什么不能超过100%?答对了这个我推荐你参加我们公司第一轮面试,哈哈)。也就是说,所谓风险随投资年限增长而减小的说法根本不成立!此外,这个图是用BS模型算出来的,假设的前提是恒定的volatility. 实际应用中你不可能用这个价格买到你要的put, 而且超过5年的put你几乎买不到。富有怀疑精神的网友会质疑,B-S 模型是基于股价的Random walk(股票回报率是log-normal分布),但假如股票的回报是mena-reverting process呢?对能问出这个问题的网友,请自行参考Andrew Lo 和王江的1994年论文.

总结一下:股票的回报率(expected return)高于债券,但回报是和风险相关的。所谓长期投资能规避股市风险是一个彻底的谬论,本文从期权定价进行了论证。投资股市获得高回报不是不行,但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而且这个风险不应该由国家出面承担。类似于郑炳文这样的说法,在美国已经被学界批判论证过多次了,有很多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者专门写过文章论证,比如Robert Merton, Paul Samuelson等。本文中很多论据来自于Zvi Bodie, 搞金融的人对这些名字应该很熟悉。不搞金融的人,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翻译成金融行话就是: No arbitrage! 设想股票的风险真的随着 时间的增长而降低,那么社保也不用什么缴税了。直接由中央政府出面,发行30年的国债,然后把国债的收入拿来投入股市,这不就可以坐等收钱了么?这个做法叫作leverage,为什么行不通各位自己去想吧。

通宝推:晴空一鹤,水中石,面朝阳光,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他刚出来的时候挺fan他的。

后来

渐渐发现他只抨击,几乎不提实质的改进的建议。而且预测的越来越不准。

再后来

他开始娱乐了。最后一次看他的节目,是他说欧洲贵族怎样怎样。彻底把我恶心到了。

家园 一个很简陋的模型分析

我只是用一个非常简陋的模型来分析这个事情。把所有美国人口简化为100个人,那么,按照文中数据,1960年的时候,老年人有16个人(根据“美国的每个退休人员相应的工作人口为5个”计算的),到2010年,老年人有33个(“2010年3个”)。把需求方面简化为100个人,需要100单位的商品。那么,1960年,需要84个人生产出100单位商品,就足够社会供养老人;如果2010年仍然持平的话,生产力就需要发展到66个人就可以生产出100单位的商品,也就是说,生产力需要提高25%((100/67) / (100/84) = 1.49 / 1.19 = 1.25)。

那么,从1960年到2010年这50年间,生产力实际提升了多少呢?如果生产力实际提升值小于25%,则是社会生产力、人口政策等社会方面的问题,那么大家都需要勒紧裤腰带;如果实际提升值大于25%,则更多是剩余价值分配方面的问题。

我没有数据来说明实际生产力提升了多少,我自己直观的感觉应该是400%以上,也就是说,1960年5个人的工作,2010年的时候,1个人完全可以做下来。

另外,我直观感觉,工资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远远没有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更紧密。

家园 写的不错,忽略了一个问题

生活的成本是不断上升的。这个生活成本不单单指的是inflation, 还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比如60年代,夏天肯定不是人人家里开空调至60度,现在呢?

所以你的模型看似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忽略了100件商品到2010年养不活100个人。回答你的问题,是不是因为资本拿多了所以养老金才出现问题,最好的标准是看SS占GDP的比例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从1990年到现在的数据如下,我想答案很明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还有, 实际生产力的提升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

US real GDP per capital in 2005 dollar, 从1965年到现在只增长了100%多一点点。此外,还需要对工作人口进行调整。

考虑到这个数据的计算中使用的是2005年美元,从1965到2005的CPI有多大可靠是个问题,所以实际增长甚至还没有那么多。

家园 生活成本上升包括通货膨胀和改善生活

生活成本上升,包括通货膨胀原因,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原因。因为我的模型是按照单位产品计算的,因此,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那么就只有生活质量改善。这个确实是存在的,至少现在每个人消耗掉的粮食都比以前多了很多。但这个因子引入这个模型的话,我没有数据,不知道那位有相关的数据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觉得单纯的计算数值,而不考虑实际的生产力、产品,是无法真正的处理好养老金问题的。简单来说,如果产品不够,那没办法,大家一起勒紧裤腰带;如果产品剩余,那就打土豪。

家园 【原创】养老金入市解决资金问题?天上有馅饼掉下来么?

我在上文解释了股票投资的回报与风险的关系,我要强调所谓社保投资的长期性可减少风险的说法是错误的。接下来我们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看社保基金入市的问题,那就是假定社保资基金能在股市里赚钱,那赚得钱是天上掉下来的么?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前文提起过的那个简单社会模型。假定社会中有10个人,9个工作人口,一个退休人员,社会每年总共生产10件商品。同时我们假定社会里的退休人员有一个“凭证”,凭借这个“凭证”可以在每年的年末获得社会中10%的财富,而这个退休人员拥有这个凭证。所以整体的情况是:9个人生产10件商品,退休的人通过凭证获得1件商品来养活自己。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设定这社会的折扣率为100%,那么这个“凭证”的合理价格就应该是1件商品(perpetuity = A/r, 用等比级数求和可以算出来)。

在这个社会里面,因为受生产力水平限制的缘故,至多只能有一个人退休。假如这个“凭证”的价格因为某种原因增加了一倍(比如说外星人突然来帮我们炒作),变成了两件商品,即每年的年末可以获得社会中20%的财富,是不是就可以两个人退休了呢?表面上看起来是,可实际凭证价格的上涨上不过改变了财富的分配而已,如果2个人退休,剩下的8个人生产不了10件商品,最后的结果只能大家一起饿死。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出,养老的问题只有可能通过提高生产力的办法解决,决不可能通过炒凭证(股票)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道理,西西河几位网友如典韦,闻过则喜,也要崛起看的很清楚。

即使戴相龙做到了,也不过是购买力的再分配。靠资本市场养老,要求增加利润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和增加劳动收入的比例是矛盾的。靠资本市场养老和靠税收养老,两个方向殊途同归,要么要求未来年轻人多缴税,要么要求他们高价买进资本市场。

戴相龙把社保基金搞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把钱从别的投资者或者未来投资者那里拿来了。可能有助于减少财政补贴,少征一些税。中国不可能通过炒股发达起来。不可能通过金融市场解决养老问题,只能说是一个计划和分配工具。

说到底,一个国家的总生产力等于其GDP,一部分支付给劳动,另一部分支付给资本(Cobb-Douglus production function)。其中第一部分是劳动生产要素投入而产生的总产值,需要通过工资和其他收入方式分配给劳动者,而社保则是老年人获得的工资收入比重。在老龄化面前,如果生产力不提高,那就要么提高老人所得的比例,即提高税收;要么就要提高资本的分配(假如社保成为资本的一部分),即通过增加股市的分红。单纯的股票价格上涨让养老金的名义价值增加,只不过是把钱从其他人的手中转移到老人手中并且不用加税而已。

也许有人会说,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不是完全割裂的,养老金投资股市会对实体经济起到促进作用,这个论点也有道理。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了融资市场,而股市上涨则直接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cost of capital),作corporate finance的人对这个概念应该很熟悉。融资成本下降自然为导致企业扩大生产,扩大利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直到商业紧缩周期的道来。而且养老金凭什么不能成为资本的一部分,从而成GDP的资本分红部分获益呢?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是支持养老金入市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比起“让美国人来抬轿子”或者“股市是水库”的说法好得多。但是,股市是否真的支持了实体经济,我们只需要考察A股的平均市盈率是否随着股市的上涨而水涨船高。如果是,那么很不幸,股票上涨基本上起的重新分配的作用;如果股市上涨而市盈率保持相对恒定,那么结论相反。下图画出了中国的A股平均市盈率和S&P500的对比,我想不难得出结论。此外,如果要获得资本分红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想要天上掉钱是不现实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说几句“请美国人抬轿子”和“股市是个大水库”。井底望天前段写了个文章,养老金入市:谁的养老金?, 其核心观点为:

1. 中国股市现在太低; 2. 养老金现在可以低位入市,3. 今后金融市场开放,美国人来中国淘金在高位接手。这个说法我是相当的不以为然。且不说第一条里面暗示的股市必然会涨根本就毫无根据,否则现在大家直接去买上证指数的期货定然必赚无疑,我们就看第三点。中国股市的规模是¥25T, 社保盈余为¥3T,按照很多媒体鼓吹的40-60的资产配置,应该有¥1.2T投入股市,占总市值的5%。而目前的QFII(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总额才$80B,合人民币不过¥0.05T,根本无足轻重,也不可能在高位接下社保的盘子,在这种情况下社保资金兑现时,接盘的还是国内的股民,这就回到了上文所说的“财富的再分配”过程。当然,有人会说今后QFII规模会继续扩大。那么假定美国人或者外星人来把盘子接下来了,那我们就空手套钱了么?可美国人也好,外星人也罢都不是活雷锋啊。他们接盘以后总归是要套利的,最终还是有人要接手,只不过有个时间差而已,为了这个想象中的时间差搞那么多事,冒那么多风险值么?还有一种说法是钱来了,那就是我网中之物,刀板上的鱼,此类说法以陈经为代表。可陈经们忘了社保也就是5%,还有95%的股民是collateral。各位下大象棋的时候不怕把那些小民搞死了么?此外,开放A股给国外投资者的同时,往往要开放国内投资者到国外投资。比如说前不久伴随着QFII规模扩大,仰望星空45年未曾谋私的温家宝先生批准开放温州投资者投资海外的大门。用脑子想想,对于不愿意承担投机风险的人,把钱放在A股里好呢还是防到S&P500里面好?请对比上图中的两条曲线作出决定。

铁手也写了个帖子,:股市是一个大水库,所有入市资金都是里面的水的一部分,其论点是股市是一个金融(流动性)水库,可以缓冲通货膨胀/紧缩,并举例美联储防水,美国境内通货膨胀不彰来作为证明。这样的说法也有问题。事实上股市对流动性的吸储只有在发行新股的时候才部分实现,比如FB上市,大约会有$70B-$96B的资金会被吸入股市。但即便是这些钱,也有很相当一部分被分给员工和早期投资者,那些钱还是会进入流通领域。除了新股发行,不论股市涨还是跌,都与吸取/放出流动性关系不大,因为股票涨了,有人花高价钱买入股市则必然有人高价卖出。除非卖出股票的人把钱留在账户里面贬值,否则社会上整体的流动性是恒定的。至于铁手举的例子美联储印钱美国没有通胀,其根本原因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全世界替美国承担了剩余的流动性,其中就包括中国。中国作为美元的主要拥有者之一,通过基础货币中的外汇占款增发了人民币,导致国内的流动性泛滥。这就是为什么楼市屡调不控,慢慢的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也涨价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美国人印钞票的后果之一是commodity价格上涨。原来还集中于原油,precious metal如黄金/白银,现在已经蔓延到了industrial metal, barley, wheat,beef等生产生活物资。听说铁手有小孩,不会在grocery store 买东西的时候没有感觉吧?别的不说,早餐的面包价格涨了一倍左右没发现?说到底,股票作为一种流动性非常好的资产,其作为流动性水库的功能是非常弱的。流动性差的资产如房产古董邮票才能部分吸储流动性,而根本的流动性杀器是利率(即国债)。在这点上,地产王温家宝比起网民们还是要高明多了。

总结一下:如果生产力不发展的话,解决养老的问题只有靠加重年轻人的负担来实现。靠资本市场养老和靠税收养老,两个方向殊途同归,要么要求未来年轻人多缴税,要么要求他们高价买进资本市场,中国绝不能靠炒股发达起来。当然养老金入股市不是不行,但要承担相应风险,而且其目标应该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获取资本红利。至于等“美国人来抬轿子”,“股市是流动性水库,养老金是主力”之类的说法大都似是而非。

通宝推:打铁的,海峰,面朝阳光,xtqntd,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