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引子(添加目录) -- adrupal
话说俺那时候还不叫哈飞,而叫国营伟建机器厂,代号一二二厂.俺家就住在工厂的飞机场边上,当年还没砌砖墙,只有铁丝网的围墙,俺们小时候经常剪开铁丝网进入飞机场去捉蚂蚱.
隔着铁丝网就能看到里面飞机场上停放的各种飞机.只记得都不太大,只有一种直升机个头比较大,我们小孩子叫它"大肚子".不过当年根本分辨不出是什么型号.
后来与法国合作海豚时第一次掉下来的那架飞机就掉在离我家不太远的地里.
唉,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啦...
关注了很久,一直注意更新情况,期待更新
在1952年确定的苏联援建的航空工业13个项目中,哈尔滨飞机厂和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厂并不是制造厂,只是扩大了其修理范围。
哈飞先后修理过图-2轰炸机、乌特伯-2轰炸教练机、伊尔10强击机、米-4直升机等很多机型,也进行过一些简单的改装工作。1955年开始维修伊尔-28喷气式轰炸机,后来土共的“轰5”就是仿制的伊尔-28。
航空工业界的很多老人都在哈飞工作过。
屠基达1951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厂技术科工作。顾诵芬也是1951年上海交大航空系毕业的,与屠基达是同学,不过顾被分配到了沈阳。屠基达在哈飞主持过伊尔-28全套图纸的复制工作,为后来仿制“轰5”打下了基础。他在哈飞工作了5年,1956年调到沈飞的飞机设计室。屠基达在哈飞、沈飞、南昌洪都、成飞都工作过,经历很丰富。
陈一坚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厂,1956年调到沈飞飞机设计室,后来又调到西安飞机设计所,成为“飞豹之父“。
马凤山1952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提前毕业,被安排到哈飞工作。马凤山是屠基达和顾诵芬的学弟,只差一年。
刘国民195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俄语专修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哈飞从事资料翻译工作。刘国民后来成为中航技的创业人之一,把不少飞机出口到国外。
1955年,原二机部办公厅主任陆纲被调到哈飞任厂长。直5的仿制是在陆纲任内进行的。1962年陆纲调任沈飞当厂长,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很可惜。
哈飞从飞机修理厂成为飞机制造厂,是从仿制米-4直升机开始的。1956年,土共决定从苏联引进米-4直升机及其发动机的制造技术,主机由哈飞负责生产,发动机由东安负责仿制。米-4国产型的代号是“直5”,其发动机的国产型代号为“活塞-7”。所以有人说1956年是“中国直升机元年”。
米-4属于世界上第一代直升机,是苏联著名设计师米里的作品。
哈飞先从修理米-4开始,熟悉直升机的结构特点,并制定了直-5试制的总方案。
1958年1月,米-4直升机的技术资料和图纸到厂,厂长陆纲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日夜赶工翻译学习资料,25天内描绘了25000张A4图纸,两个月完成了1000多套工装设计任务。1958年3月,航空工业局组织了沈阳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哈尔滨协助工作。
苏联派出了5人专家组到哈飞进行指导,专业分别是旋翼、自动倾斜器、试飞和设计,其中3人来自喀山第14厂、1人来自米里设计局、1人来自自动倾斜器厂,组长叫谢苗诺夫。其中试飞专家尼古拉.任是华裔,把中国视为第二祖国,贡献很大。
直5第零批共制造5架,1958年11月24日完场静力试验机,送沈飞强度室进行了静力试验。12月10日,第二架试飞用直5总装完成。12月14日下午4时,由试飞员钱广有、程绍英驾驶,首飞成功。
直5的试制正赶上“大跃进”,为求进度,航空产品质量严重下降,直至空军发生多次一等事故,贺龙震怒,开始进行质量整顿。哈飞1958-1960年三年没有生产出一架合格的直-5,已装成的15架直5因质量问题不能出厂,交付部队的3架全部返厂修理,连周恩来送给胡志明作为生日礼物的一架直-5也因质量问题,不得不滞留南宁。
哈飞和东安不得不从1961年起重新试制直5及其发动机。先后6次复查图纸资料,修正了上万个问题,补充大量工艺装备,不合格的工夹具全部返修。1963年3月15日第一架新直5总装完毕,随后进行了16个起落的试飞。1963年9月21日国家航空产品鉴定委员会鉴定合格、签字验收。
1966年哈飞的直5突破了年产百架的大关,产量达102架。直5的大批量生产延续了将近20年,直到1980年航空工业部停止下达直5生产和维修任务,1983年哈飞和东安的直5及其发动机生产线全部拆除。直-5总共生产了545架。
直-5直升机:
早期的直5旋翼的桨叶是由钢管梁和包有胶合板及蒙布的木质架组成。需要消耗大量优质红松或云杉等优质木材。每年要砍伐二、三万立方米的珍贵木材,然后从中挑一小部分最好的用来生产桨叶。为了挑选云杉,需要登上海拔3700米的高峰,四川林业局甚至为此付出了牺牲3人的代价。
1962年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一架毛子援助阿三的米-4直升机被击落,土共派科技人员研究残骸时发现旋翼已经改为金属旋翼,于是开始仿制,经过多次实验,摸索出了金属旋翼的全套生产工艺,于1966年生产出第一副金属旋翼,使直5的飞行高度、最大平飞速度、巡航速度大大提高,金属旋翼的寿命也比木质旋翼要高很多。1962年土共还从阿三那里缴获了一架美国制造的贝尔47G-3轻型直升机,1965年哈飞曾试图仿制,代号“701直升机”后来觉得用途不大,下马了。考证起来,阿三也算是为土共的直升机事业做过贡献的,我们不能忘记人家。
直5也曾经走出国门,从1958年至1982年,土共援助了7个国家直5直升机共87架,其中,朝鲜40架;阿尔巴尼亚34架;越南1架;南也门3架;刚果布3架;马里3架;几内亚3架。
中印战争时,米8尚在研制试飞阶段,不可能卖给印度。
是因为重量问题么?
可俺没学航空,也没学机械,所以只能做为一项业余爱好了.
比如大梁的加工、铝蜂窝制造、胶接装配、无损探伤等工艺及相关设备,另外大梁是空心的,内充高压氮气,装有压力传感器,一旦大梁有裂纹,要立即做出反应,以免机毁人亡。米-4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研制的,当时的工艺水平肯定做不到这些。
朝鲜战争期间,1951年轰炸大和岛时,土共用的还是采用活塞螺旋桨发动机的图-2轰炸机;朝鲜停战后,1955年夺取一江山岛的战役中,轰炸机的主力就是伊尔-28喷气式轰炸机了。
伊尔-28轻型前线战术轰炸机,是苏联伊留申飞机设计局的作品,1948年首飞,1950年开始装备苏联空海军航空兵部队。伊尔-28与同时代的美国B-57堪培拉轰炸机是同一个等级的,所以也被称为“共产党圈的堪培拉轰炸机”,这是一款很成功的设计,苏联曾生产了数千架。
土共进口的苏制伊尔-28,首批60架于1952年10月交付,单价68万人民币,因交付地点在齐齐哈尔,所以又称为“齐尔型”。至1956年,总共进口了171架,这些原装进口货被称为“苏轰五”,后来仿制的国产型被称为“国轰五”。
这些进口伊尔-28的维修任务,自然也是由哈飞负责的,1955年开始试修时,屠基达组织人马复制了伊尔-28的全套图纸。土共本打算获取毛子的授权引进伊尔-28的全套生产技术,但后来中苏关系恶化,就改成自行仿制了。
伊尔-28的国产型代号是轰五,轰五采用两台涡喷-5发动机,与歼五的发动机相同,属于成熟发动机,因此仿制过程比较顺利。轰五于1963年开始仿制,1966年首飞,1967年量产。
土共曾经保有大批的轰五机队,轰五的各种改型也很多,比如照相侦察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鱼雷机(也叫雷击机)等,还有可以投放照明弹的照明机。1964年6月11日夜,一架台湾P2V-7型电子侦察机窜入山东地区侦察,石振山机组驾驶轰五照明机投掷12枚90公斤照明弹,将敌机所在空域照成白昼,引导攻击机将P2V-7一举击落,13名机组人员毙命。从残骸中搜获4枚“响尾蛇”导弹和2部侦察原子弹试验情况的空气采样器。
别看轰五个头小,轰五改装的轰五甲可是核弹投放机,可以扔原子弹的。轰五甲核弹投放机的改装是文革期间在哈飞进行的,代号“2152工程”,1968年完成。
土共从1971年开始分两批向罗马尼亚出口了12架轰五,后来又出口了2架轰教五教练机。
轰五于1984年停产。
与轰五的顺利仿制不同,轰六的仿制遇到的波折就比较多,国产化用了10年才完成。
1958年航空工业局决定仿制苏制图-16轰炸机,国内代号“轰六”,由哈飞、东安、西飞和西安发动机厂承担,哈飞是主制厂,西飞是复制厂。1959年1月16日,两架图-16由苏联飞抵哈飞,仿制工作正式开始。1959年国庆前夕,使用苏联零件装配的第一架轰六在哈尔滨首飞成功。当时西飞还在进行大规模基建,还不具备生产条件。西飞建成后,轰六的生产才逐渐转移到西飞。
1959年5月,马凤山作为设计技术骨干,被派往苏联喀山的图-16飞机生产厂实习静力试验,重点学习苏联的强度规范,以及图-16飞机强度计算及静力试验情况。有一回,苏联专家在作讲座报告时反复强调说,课堂上讲的这些你们不用记,这些资料会全本发往中国,其它人于是专心听讲,但马凤山多了个心眼,记下了极为详细的笔记。后来,这些人回国后这些资料始终没有来,只好请驻苏联大使馆正式外交交涉,毛子的答复是这些资料是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编写的,不是工厂的生产资料,不属于图-16飞机合同中应该提供的资料。于是马凤山的笔记本成了宝贝,人称“马凤山笔记”,必须经过复杂的批准手续才能借阅。1964年,西安飞机厂承担图-16改装为投掷原子弹的运载机的任务,领导让西飞提条件,西飞点名要一个人,就是马凤山。自此马凤山被调去了西安,离开了哈飞。
轰六飞机一开始是在哈飞试制的,哈飞发完了全机试制图纸、进行了第一架进口大部件的组装。在西安阎良新建的西安飞机厂1959年起也承担轰六的试制。那时,哈飞和西飞都有苏联专家驻厂指导。按照毛子的规则,为了抓住设计权并保持生产技术协调一致,苏联工厂是主制厂,中国是复制厂,而在中国,则哈飞是主制厂,西飞是复制厂。哈飞要派主制厂代表到西飞,西飞设计科对轰六的每一项一类或二类更改都要有哈飞驻厂设计代表签字同意。哈飞派出大量技术人员援建西飞,后来曾任运12总设计师的卢开仁就曾经当过哈飞驻西飞设计代表,一天要处理数十起各个专业的技术问题。
西飞于1966年完成第一架全国产的轰六静力试验机,1968年装配国产涡喷-8的轰六首飞成功,1969年批量投产。西飞至今仍在生产轰六的最新改进型轰六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