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摄影师手中的魔棒——闪光灯 -- gaojiyuedu
您的回复是我发帖的动力,欢迎各种讨论。逐段回复你:
这样理解吧:快门幕帘的运动速度是固定的,大约2.7m/s,实现不同的曝光时间是通过改变前帘和后帘之间的缝隙长短。对于感光器件上的某个点来说,速度固定,缝隙越长,缝隙通过这一点花费的时间越长,这便是曝光时间了。
这种快门工作方式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是有天生缺陷的。
以佳能580EXii闪光灯为例,发光工作时间(从全光到1/128输出)在1/1000到1/35000秒之间。
高档闪光灯的“高速同步”功能,实现没有黑边的原理不是纯正的增加发光时间,是通过增加发光次数,以极高频率的多次闪光实现整个感光器件的均匀曝光。这个频率需要配合快门移动,各家的设计都是不传之秘,所以副厂还没能破解它吧。
实际上我早就知道有这样的闪光灯,但临打架忘了拳。
第二个问题还是不大懂,不过这好象不影响应用。数码相机即使是高档单反也可以一直在取景屏上看到图像,说明至少在拍摄前感光器件前没有个门挡着,为什么还要个机械快门?难道在拍摄的瞬间先挡住再打开一下?
第一个问题,我借了一台索尼的cyber-shot卡片机型号DSC-W530,实验一下光引闪:可以引闪,但是一直会引闪两次,好在不影响使用。顺手拍了一张验证图。
第二个问题,电子快门和屏幕取景之类的在数码时代诞生的新技术还没发展到比机械快门和光学取景等传统技术更优秀的程度,所以还会有拍摄瞬间先关上门再打开,好像是个存在即合理的论调。就像电动汽车与汽油汽车的关系,前者理论上更好,但是目前做不到更好。
以屏幕取景和光学取景为例,屏幕取景先是用在廉价卡片机上,省掉光学取景能省钱,而且电子快门无遮拦也便于实现屏幕取景。但是屏幕取景就改变了自动对焦方式,屏幕取景使用“对比度对焦”,大致就是图像识别;光学取景对应“相位差对焦”(两种对焦原理要说清楚不是三言两语能实现,另外现在技术都是交互应用,两种方式不再是绝对一一对应)。理论上对比度对焦能更加精确的合焦,但目前的实际是屏幕取景配合对比度对焦法实现的对焦速度超级慢,不可能应用到像体育摄影一类场合。有个粗俗的说法“本来是拍猪吃食,结果拍到猪拉屎”,这对焦时间得多长。
数码相机的对焦慢是个问题,就是拍孩子也经常抓不住,我的方法是先半按快门,不过活动范围大就不灵了。
不过手机更慢,往往是照片显出来孩子没了。
S2功能下,相机的第一次闪光不能诱发闪光灯,但是对这个卡片机无效,我估计是个体情况。
88年到瑶琳仙境,里面灯光不错,曝光时间大约两三秒加闪光,但LP不听话,闪过就动了,结果叠加了幽灵。那时用胶卷回家后才看到效果,在现场只能靠猜了。
坚决拥护铁core领导
色温大家都知道的,现代相机上总有那么个白平衡设定选项, 对应的就是环境光的色温。相机白平衡大致有自动、闪光灯、白炽灯、荧光灯、阴天、手动等等模式,设定白平衡的意义在于矫正不同环境光线下造成的色偏。当使用闪光灯的时候就是新加入了一种光线,而且这个光线是有着恒定色温的,必然就会与变换的环境光线有了色温冲突。闪光灯的色温是比照着“日光”来作为生产标准,以达到最广泛的适用标准。这里的“日光”是指晴天正午,不含紫外线的光线,它的色温是5500K左右,市面上的闪光灯色温都在5400至5600K之间,前面举例的YN-460ii的色温标称值就是5600K。为了解决闪光灯与不同环境光的冲突,色片就被发明出来并得到了创造性的应用(色片的发明与使用并非因闪光灯而来,在影视、舞台领域有着广泛的使用)。色片的使用原理很简单,通过在闪光灯前面蒙上一层有颜色的透光材料,光线就被染色,以应和环境光。
(ROSCO公司生产的色片)
比如白炽灯的光线是橙色的,在这样的灯光环境下给人物拍照,就可以在闪光灯前加上橙色的色片,再把相机白平衡设定到白炽灯模式,拍摄得到的照片就是经过正确矫正色彩的。
以上的矫正白平衡是色片被启用的缘由但不是终点,进一步的使用是模拟和平衡光线。以前面举过的晚霞肖像拍摄为例,绚丽的晚霞背景下惨白的人脸,有点不合适吧?在闪光灯前加上橙色或者红色的色片,让人物受到的闪光灯照射光线和晚霞色彩相近,从而让人和背景融为一体,就取得了视觉上的协调与舒适。
(Joe McNally代表作品,给模特的正面补光使用了色片以协调画面)
平衡光线是闪光灯应用里永远存在的主题,做主光还是辅光,达成协调还是制造冲突,都属于平衡光线的内容。色片的再进阶应用便是对色彩的应用,进入了色调冷暖、画面氛围的领域。把闪光灯称为具有创造力的魔棒,色片的作用便是让这创造力更加多彩更加有力。
(阿凡达剧照,冷暖色调的冲突是常用手法,左上照射下来的冷光与右下的暖光。)
下面一组图是与朋友打赌,拿锅底来拍出星球的效果,使用了色片;还有一个小技巧,硬光横扫过物体表面拍摄,可以增加纹理感。
(锅底行星)
(拍摄示意图)
下面是另一组示意图,拍摄一个抱着蜡烛的绒布兔子。
还是分层布光的思路,在这里蜡烛的亮度是不变的:1确定环境光线蜡烛的合适曝光,2确定背景蓝色灯的曝光和画面效果,3确定主光灯的曝光和效果,并注意不要干涉到背景,4把主光和背景光同时打开,验证效果。 最后的成品图如下:
主光要和蜡烛配合加了橙色色片,背景想做的有些神秘气息用了蓝色色片,不足道地方是背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虚化的小圈圈太小了效果没出来。
色片的使用除了矫正色彩之外,其他使用方式并无规矩,是真正的创造性发挥,只要你有一个想法和创意,然后用尽所能去实现它,便是摄影的最大快乐啦。而且在器材的选择上也没什么规矩,没有ROSCO的色片可以用包装糖果的玻璃纸,可以用装菜的彩色塑料袋;即便没有闪光灯,白炽灯泡和节能灯管的台灯也是暖冷两个光源,乐趣就在于创造。
这一章节拖了好久,因为中间发生了电脑崩溃硬盘损毁的事情,不但存稿没了,几年的工作邮件,近两年拍得照片,全回不来了。一时间心里空荡荡的,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致来。下一节要等到新电脑买回来,土鳖扛铁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如果你的硬盘没有物理损坏,数据总是可以拿回来的。可以找电脑商店的人或者专业的人试试,数据都是可以拷贝到新的地方的。
如果没有敏感数据,可以找数据恢复公司。即使是一定程度的物理损毁,也有一定概率恢复部分数据的。
去年我手里坏了3块硬盘,不知道rp怎么会这么差。
前两块还好都有备份,第三块里面的东西就全没了。
专业修硬盘的说是磁头坏了,要开盘,费用不菲。
我这正纠结要不要开呢。
那么前帘和后帘同步又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优缺点呢?
昨天看永诺560的说明,说他的闪光时间是1/200秒全光输出,于是在快门时间快于1/200秒时,会有黑边。而460的全光输出时间是1/800秒,于是就可以同步到1/800秒。这点让我有点想不通了,好像跟我刚刚理解的不一样啊。
如果这个快门帘幕的移动速度是固定的,那么闪光次数跟缝隙宽度(即快门时间)及感光元件高度有关,而闪光频率跟缝隙宽度和移动速度有关。在原则上应该是可以破解的,永诺厂家号称他们的高速同步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今年年底就有希望推出,这个可是福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