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转一篇近期某民营企业家的谈话 -- 联储主席
湖北,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
这几个省我都有客户,他们都是当地龙头,不约而同都在做,而且款是确确实实放了的,每年2个亿哦,不是只放一次,是每年,这已经是去年开始的事情了,一开始是浙江客户,后来那几个都来了,最近湖北客户也开始搞了。
对了,还有个事情你可能也会有兴趣。国有金融企业私有化不是这两年的事情了,3-4年前这些企业就开始搞了,我知道的华融租赁,国开行下面的租赁公司员工都知道,这是不烫总理几年前就放风的事情。陆续这些企业都要自己发展。不烫是如何把这些企业变成自己的呢?华融租赁我是很清楚,前年他们换了一个CEO,其实是不烫下面人用500万贿赂纪委换的,这个数字是当事人亲口说的。国开那个租赁的老总自己就是最大贪污分子。
用社改制成小额贷款公司
这个不知道国内情况如何?我觉得现在大家都注意健康了,当然我接触的主要是城里人,而且都是家里有房的非贫民,所以也不好说。听我同学说穷一些的孩子还是斗志昂扬,甚至过了我们现在的岁数还是如此。
所谓的金融整合,使大金融服务于大工业,前提必须是国家利益置顶。日本的间接金融体制实际承递二战之前的旧财阀为服从于工业化,为战前长期准备服务的。战后复活的间接金融体制同样是为了日本经济的腾飞,但后来仍抑制不了金融资本食利的反工业化潜质的爆发。
看看国内这个情形,连间接金融的次生问题高利贷都缺乏有效措施,政治表演家已急吼吼地要充当金融资本食利的急先锋。
但看上去实在不像是为了钱,至少不像是为了短期经济利益的样子,更像招安、宣抚,而且好像在现在的制度结构下,这种招安也看不到太多短期政治利益。
颇怪之。
我有些怀疑。
从你的叙述,应该是小额贷款公司在国开行存款,然后拆借融资,但按《银监会央行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融入资金的利率、期限由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应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确定,利率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
5千万的资本金怎么也融不出2亿来。国开行是个衙门,跟银监会央行对着干有什么意义?
另外,你所说的利息3%——4%,在去年,这大约只能拿1月以下的拆借,较长期限的Shibor一直很高。
还有,所谓高息贷,不一定就是搞投机活动,在中下企业里,为了周转资金,借短期超短期高息债是很常见的。
对于没门槛的无抵押小额贷款,利息高是正常的,正规银行的利息也很高,比如平安易贷,月息也是1分多。
这也算私有化?
这是其现在的13个股东,有民资,但中国华融占79%的股份。
“费用成本”具体可能指什么成本?
换上自己人,说明这不是一个独立问题,应该成功操作很多次了
但普遍情况应该是进入纠结期了。上升空间明显减少,除了生活品质,也关心不了太多的财富积累。
但就是要注意引导到建设性领域,打击非法领域,以防止这种热情转化为破坏性的力量。
他们才有多大资本和政治资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