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北京暴雨成灾的根源 -- hwd99
设计标准,难道要向朝鲜看齐?还是想乌干达看齐?
另外,参考国际标准,一定要老外来设计吗?
至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公开了,公正了,公平了吗?
是某些大爷,拿着人民的血汗钱,拍外国人马屁。这个跟标不标准没关系吧。
引述:
主楼引自报纸报道,
您的意思,官方专家总工王某在媒体上胡说八道?那也应该给出点证据。我在写作此段时,还特地查证了规范,确保媒体报道王专家说法是对的。你老兄一点不懂,也好意思在此胡说八道。
看到这么多人送花,令人想起老萨的屁股论。有些人就是要在此展示自己的屁股。不管有没有道理,都要根据屁股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补充:《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正式版
山某实在是不好意思直接说,所以用暴雨强度系数计算来点你一下。没想到你还要和山某要证据。暴雨强度系数的计算是雨水排水中最基本的数据。所有做过或是相关的技术人员都知道,所有的雨水排水工程都要用到。所以国家规范规定了这个系数的计算就等于规定了所有雨水排水工程的基调,也就没有可能出什么一年三年的设计。这个王某具体说的什么山某不知道,只是用媒体报道来证明他是对的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这个媒体说过的话太多了,江都死了两次了,就不要说别的了。在媒体上的官方专家也太多了,说的讲的不靠谱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专家靠谱也不等于媒体就能完全无误的转述专家的话。你说你查过规范,那就让规范来说话吧。请问您查的是那个规范,这个一年三年的降雨量在这个规范中是如何界定的。
顺便说一句。拿个屁股论出来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在雨水排水这种工程问题上,玩这种小孩子的把戏真是很没有意思。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正式版
刚看的文学城标题党,倒是不错,美国这些天先是东部火炉,然后是西部火炉。
看来你真的是外行。怎么点也点不透。看到个1-3年就拿出来说事儿,这是很多外行人看到这个数字的反应,也真的不能怪你。还是在这儿做一下科普吧。暴雨强度计算公式是个经验公式,所有的经验公式都是在统计的结果上加上一些经验参数作调整。降雨强度是单位时间的雨量这很容易理解。可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就是个统计概念了。没人能知道什么样的雨量可以算十年一遇,什么样的算百年一遇。不过,统计常识告诉我们高于均值越多的就越少见。于是在水利工程中就引了一个参数叫做重现期。理论上这个重现期的概念是某一个降雨强度出现的频率。一年的重现期就是说每年都会出现,三年的重现期就是每三年出现一次。但是在实际应用上,这个数字只是作为一个调整参数。各种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很多,通常应用的方式是:
设计暴雨强度=历史降雨强度x(1+经验常数a x ln或lg(重现期))
所以事实上,这个重现期只是用来作为对已有资料结果的一个调整。数值的大小和实际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从统计的意义上来说,大于现有观测结果的数字会出现的少一些。当重现期为一年时,相当于对来自观测结果的历史降雨强度不做调整,当重现期大于一时,相当于采用大于观测结果的暴雨强度来设计排水系统。在这里用对数的原因是对数曲线和统计上的贝尔曲线很相似。用对数值来调整结果和统计结果比较接近。
其实这里真的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要做的只是把书仔细的看一看,而不是看见个名词就望文生义。
前面我声明查证了设计规范,你歪曲成依据媒体报道的专家说法;这会又歪曲成百度。你到底认不认得汉字。
再来说说你提供的公式:
设计暴雨强度=历史降雨强度x(1+经验常数a x ln或lg(重现期))
这个公式对不同地方,参数历史降雨强度和经验常数a是不同的,都是依据当地多年实测数据拟合得到的。设计时,唯一变化的参数是重现期,是设计规范中给出的,规范中是这么说的:
a代表年;重现期3-5a又叫3-5年一遇。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正式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正式版
从另一个角度说,解决同一个问题有多种办法是常态,都存在不足也是必然,万能的方案几乎是不存在的,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带来另一个问题。
查了一下北京2004版城市总体规划,雨水排除规划部分,设计标准:
我的理解,立交桥地段排水是按3~5年设计的。
通常状态是有的下就不错了。
我都去看过,走路3、4里,半个小时,看看大水涨到哪了,看得人多得很,带板凳的好像没有。
因为讨论这么多,主要原因就是已经出现一股自信风潮:中国人聪明,中国人有钱,中国人能攻克各种技术难关,所以中国人什么都能搞定,今天搞不定的再给个三两天就行了;有什么做不好都是政府那四万亿投错了地方,或者三公消费太高导致的。
中国不像日本美国有那么多的木头。。。我有点无语了。日本国土是中国的三十分之一多一点,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一,粗算人口密度是中国的三倍。日本森林覆盖率67%,中国20%,双方人均森林面积应该是差不多的。这种情况下再说中国缺木头,不太应该哦。另外,举例咱们尽量避开飞机发动机吧,承认进步的同时,还是要看到黑丝的产量直接受毛子出口航空发动机的限制。
好啦,跑题了。我还是认为中国在很多方面依然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欧美的确具有不少蝎子尾巴。贸然进入这种领域,是要交学费的,所以应该首先评定下到底有没有必要进入这种领域,或者进入的时机。同时,中国虽然开始大米饭管够了,但也不必非要去跟高鼻梁们拼鲍鱼鱼翅,更何况河里有人也爆料了,美帝在同样排雨水的问题上也常常用稀饭咸菜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