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九三”胜利日纪念帖,同时征集河友长辈的敌后故事 -- 春秋的老胡
“短阅读”也是论坛读者必需的。
王外马甲的骑兵里讲过骑兵团这群老八路南下后北返,新四军给他们发津贴。
“皖中地区的七师,吃的全是大米,穿的是进口洋布军服。这是军部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有条件的正规部队可以进口洋布做军服”。
“对年龄大的同志略有优待,40岁以上的,每天另发一个鸡蛋,不吃鸡蛋的则吃小灶或另外发钱”。
“特别是在中心地区周围数十里农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财源茂盛。政府救苦济贫,人人安居乐业,城镇无一失业者”。
这一位Cooper_K网友讲述长辈的故事是关于武昌起义的,转到这同时想展示一下,即使只听到了少许的事迹,整理出来了也很有意义——
Cooper_K 先和学弟有交流:
学弟:
问一下 您太姥爷当时应是新军吧 是南洋第8镇的吧?说说这段历史 一定也是很值得回味的啊
接着Cooper_K讲述了他听到的故事:
就是第八镇的,还和熊秉坤是一个标的。
当时起义很匆忙,把打楚望台的计划忘了,直接向总督府进发,半路上发现枪支不够才又去楚望台军械库,再次向总督府进发半路又想起要占领制高点蛇山炮台,于是分兵去占领炮台。
当时起义军拿了很多枪,但是忘记搬子弹了,当时新军好像有专门送子弹的兵,拿枪的兵只带一定量的子弹,可是送子弹的兵也拿枪去了,结果攻打总督府的时候子弹用完了。
当时和我太姥爷一起当兵的很多都是秀才,这个时候大眼瞪小眼,我太老爷是粗人,抡起大刀就往前冲,但奇怪的是没有清军向他开枪,他第一个冲进总督府,才发现清军没几个人,都和总督大人跑了。(这些事情是我姥姥去世的时候,一些从来没见过的亲戚在喝酒时谈论的)
至于那口大刀目前在我的一位亲戚家中珍藏,文物部门数次上门征集都被谢绝了,据说哪位亲戚是觉得补偿费太低,2003年的那次要价七位数的人民币。这几年武汉城郊大量的拆迁和建设极大地刺激了这里人对财富的欲望,只要碰到有政府补偿的事,那都是狮子大开口,我的太姥爷若有知不知对此当做何感想。
很欢迎,那应该继续整理的吧。
会一直等待河友们写出的长辈的敌后故事的
吧,之前说了这个需等待的了。
很多年幼时听到的故事不整理和记录下来的话,会随着一段史实湮没的……
看来,不同的河友屏幕上有不同的显示情况……这会是什么问题造成的呢?
解放军一个连大约一百多人,日军一个小队三十多人,看来这部分日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日本投降时,驻扎在山西的侵华日军有两部分,一个是驻大同的蒙疆驻屯军,一个是司令部设在太原的北支派遣军第一军58000余人,司令是澄田睐四郎中将,参谋长山冈道武少将。另外,属于第一军的序列中独立步兵第14旅团,旅团长是元泉馨少将。第14旅团当时驻扎于潞安,拒绝向八路军投降。这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成建制拒绝向中国军队投降的日军。
日本刚一投降,阎锡山就成立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合谋社,积极鼓励日军官兵留在山西。合谋二字,取“中日双方有志之士合谋建设山西及抗拒TG”之意。阎锡山留用的原日军官兵,大部分编为作战部队。编为作战部队的日军被集中在一起,官兵普遍被升三级留用,部队的正式番号是陆军暂编独立第10总队。虽然叫暂编独立第10总队,那是一个列入国民党政府中央军正式编制的番号,编制总人数9726人,其中,日籍军人2447人,中国官兵7279人。第10总队司令由原来独立步兵混成第三旅团高级参谋今村方策大佐担任。原第14旅团长元泉馨成为“残留日军”的最高指挥官,职务是山西野战军副总司令,澄田睐四郎、山冈道武等人被阎锡山聘为高级顾问。第10总队的四名团长是住冈义一、相乐圭二、菊地修一、永富博之。
日本方面参与成立第10总队的除了澄田睐四郎、山冈道武、元泉馨三名高级将领,原日伪山西省公署顾问辅佐官城野宏、山西产业会社社长河本大作等非军方身份人士也都参与. 河本大作当年参与策划刺杀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后退出现役,是太原日侨的精神领袖。阎锡山方面负责运作的主要是阎锡山的堂妹夫,山西省政府秘书长梁延式和第2军军长赵瑞。第10总队的日籍军人全部取了中文名字,例如元泉馨取名元全福,城野宏取名李诚,今村方策取名晋树德。
太原战役时,阎锡山守城主力,一个是第10总队,一个是胡宗南部第30军。第30军差点被解放军策反。第10总队一部分在永富博之带领下在太原郊外防守要塞,另一部分在岩田清一指挥下作为炮兵部队,打到最后。
要不你找到显示比例那里把显示改成百分之二百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