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父亲村庄的变迁 -- 小戎

共:💬101 🌺48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机械化也是发达国家保持家庭农场化的一个重要推手

机械化使得一个家庭耕作更多的土地成为可能,美国的100年来家庭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就很大依赖于此,否则单靠多雇人力工人来扩大经营面积,一样会面临难以管理的问题。

机械化还可以减弱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体力等的限制,这在东亚的日韩台效果明显,东北亚(除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最老的地区。

家园 【原创】我能够理解在政治上,有些事情无法用褒与贬来判断

有些事情可能就是当时必要的要去做的。有些事情可能是当时认识不到后果,而事后看来走了弯路的。

不过确实不管怎么说,单打独斗不论是城市居民开公司还是国家之间的来往都是不好的。一个孤家寡人式的国家看着也让人心惊胆颤。

农民也有权利享受城市居民所享受的体育设施,医疗设施,电影文化设施,不能只是一栋住的房子,其他啥都没有。

而这一切的获得,确实靠个人能力是实现不了的。联产承包在最根本上挖掉了农民享受现代生活的通路。

在国家没有办法带领农民奔向现代生活的情况下,还人为的拆除掉农民自己的集体组织能力,从正面来说是中央短视,从反面来说是中央恶毒,农民,工人是共产党的根基呢。

根基散了,共产党也就完蛋了。这一点,当年韩丁曾经指出过的。

家园 你的回答正说明你的短视

如果如你这么想这么做,任由农村自由发展,共产党就不是共产党,毛泽东也就不是毛泽东了。中国也就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中国农村集体化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决不允许少数人先富。从历史看来,任何政府对农村和土地的放任必然造成土地集中和贫富两极分化。公平是中国的传统理想,更是早期中共所秉持的信念。

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另外一个重要理念是建立和培养中国工业。这需要中国农村作为原料来源和市场。就是被称作的 剪刀差的意义所在。优先发展工业,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这是一条被历史证明的后进国家快速发展的道路。

也就是说,中国的工业化与农村的集体化是中国发展的两条并行路,缺一不可。

农业生产的本质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规模大了就要分家。所以我们叫它做小农经济。

但是我相信农民自发组织的合作社/公司会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收益和经济稳定性。至于合作社/公司内部的核算,是他们自己的做法。

农村合作化的成功有先例。就历史而言,当年中共运用党政措施,强行解散农村生产集体组织时并非没有阻力。

家园 楼主,请教个问题

能否向老人们了解一下:有组织(比如小队)的;一家一户的,这两种情况下,生产组织(比如人力安排、、、)上有何不同。

家园 楼主,请教个问题

能否向老人们了解一下:有组织(比如小队)的;一家一户的,这两种情况下,生产组织(比如人力安排、、、)上有何不同。

家园 本狐简单测算过,以在53年中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和64年中

第二次人口普查数据做基础,59、60、61,这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786万。

当然,计算比较简单,也有一些假设。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家园 把明明不好的东西说成好,极左和极右果然是一路货

中国农村集体化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决不允许少数人先富。从历史看来,任何政府对农村和土地的放任必然造成土地集中和贫富两极分化。公平是中国的传统理想,更是早期中共所秉持的信念。

决不允许少数人先富,这你没说错。至于共同富裕,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到的,古往今来,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做到这一点。从现实看来,土地的集中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解放农村劳动力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消除贫富二极分化不是把所有人都束缚在土地上能解决的,而是要让大部分劳动力离开土地,投入工业,才有点希望。

简单地说,如果还是像人民公社一样,农村劳动力投入在人均一亩三分地上,那就不是贫富二极分化,而是一贫到底。

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另外一个重要理念是建立和培养中国工业。这需要中国农村作为原料来源和市场。就是被称作的 剪刀差的意义所在。优先发展工业,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这是一条被历史证明的后进国家快速发展的道路。

中国后三十年的发展的事实,以及日本、四小龙的的发展事实都表明,靠剪刀差是不可能发展出具有竞争力的工业的,更何况呓语般的把农村作为市场,直到现在,农村市场的份量仍是可有可无的。

你所谓的被历史证明,请举例说明,哪个国家是靠农村输血给工业发展起来的。

更何况,这种掠夺农村的做法还被你视为理所当然,而作为掠夺的工具,集体化人民公社被你大唱赞歌。

但是我相信农民自发组织的合作社/公司会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收益和经济稳定性。至于合作社/公司内部的核算,是他们自己的做法。

你看连你自己都知道,自发的才是积极的。而人民公社的组建是自发的吗?全国几万个差不多大小的人民公社是自发组建起来的?

56年以前,自发的农村合作组织很多,但大小不一,形式多样,这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56年以后,统一划一的人民公社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为有限的土地根本不需要投入那么多人力,而多余的劳动力人民公社又找不到出路。一不能出去打工,二不能自己开店搞手工业,三不能自行种植经济作物,四不能自行采用新技术新良种。而错误的做法一声令下可以被无限放大,比如深耕,比如密植,比如大炼钢铁。

自发的合作社种什么,怎么种,发展什么手工业,都是可以自己决定的,卖什么怎么卖也是自己决定的。而人民公社呢?种什么决定不了,卖什么也决定不了,连卖多少也决定不了。这样的体制如何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把人组织起来,用在恰当的地方确实能暴发出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但在农业生产方面,恰恰没有什么恰当的地方需要集合很多人的力量来完成的,更不需要许多人常年累月地集合起来工作的。

家园 其实不用说这么多

中国后三十年的发展的事实,以及日本、四小龙的的发展事实都表明,靠剪刀差是不可能发展出具有竞争力的工业的,更何况呓语般的把农村作为市场,直到现在,农村市场的份量仍是可有可无的。

只要一点事实。新中国成立时的工业水平如何,是否有能力到国际市场上竞争。

没有前30年的国内经济自循环达到的相当的工业水平,哪里有后30年的对外开放?就是开放了,没有自己的工业产品体系,也不过如旧中国那样成为西方国家的成品倾销地。

中国的工业化是毛主席和中共为国家带来的最大成功。这点如果不能认识到的话,那你真是辜负西西河了。

新中国的工业在对外开放之前是体内循环发展的。农村市场对于工具和机械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一直存在并且可以得到稳定发展。

农村市场的分量可有可无,这是说的哪些种产品呢?

至于剪刀差是否能够发展出有竞争力的工业,事实摆在那里, 我就无需重复了。

家园 有些事实你是不愿承认的

毛泽东的伟大我从不想否认,革命先烈对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巨大贡献也是明确的事实。但据此就高估前三十年的建设成就,这根本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不光是49年的事,同样是78年的事,更是94年的事!也就是说,直到1994年汇率贬值前,中国的产品一直没有竞争力。虽然当时中国已有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也能够生产大部份必需品,但相比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并没有缩小多少。

我始终认为,毛的贡献在于,给了中国一个不受列强影响压迫的发展环境,给了中国可以更好的发展意识,组织起了全国人民来发展工业和农业。看起来这些都很好,但这一切都掩改不了他发展经济的无知性和随意性,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也是当初共产党领导集体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其他方面中国的领导集体可以算上大师的话,在经济方面他们都是小学生,即使是邓,到1994年也是弄得一团糟。但邓定的原则,实事求是,猫论最终让中国的2000年后发展加速。

在西西河上很多人在嘲笑印度,为什么?因为印度有那么好的条件,但是就是搞不好。按照你的说法,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也有了相当的工业水平,但你认为他们发展的好吗?而中国直到1994年,人均GDP一直和印度没有拉开差距。毛这样伟大,中国人这样勤劳,但经济发展横向比起来居然和印度差不多。这难道还能吹嘘搞得非常好吗?

就以粮食产量为例,56年粮食产量到高点后,经过人民公社的建立,直到1965年,粮食产量才达到56年的高度,而可耕地人口这十年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能说明集体化农业搞得好吗?

世界强国,英法是靠殖民地起家,德国日本二次大战后依靠外向型工业重新崛起,更不用说四小龙四小虎等,哪个是靠剪刀差的?也许前苏联算一个?但如果说苏联产品有竞争力,我想大家都会笑了。至于中国真正的大发展,难道是靠剪刀差?

我一向主张,评价一个人,一个集体,不能一俊遮百丑,或者以屁股论英雄,屁股相同就是完人,屁股不同就是一滩狗屎。要把明明做的不好的事,涂脂抹粉偏要说成好,毛粉起的作用和蒋粉是相同的。

家园 根本性分歧

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不光是49年的事,同样是78年的事,更是94年的事!也就是说,直到1994年汇率贬值前,中国的产品一直没有竞争力。虽然当时中国已有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也能够生产大部份必需品,但相比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并没有缩小多少。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好吗?首先中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在逐渐增长,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质量差距在逐渐缩小。这个发展起步于1949年。

其次,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在于廉价适销品质。在今天也是这样。这是中国最根本的竞争力。没有前30年建成的工业体系,这种能力是无法得到的。这是一个"有"和"无"的关键问题,而不是"好"和"不够好"的水平问题。

在西西河上很多人在嘲笑印度,为什么?因为印度有那么好的条件,但是就是搞不好。按照你的说法,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也有了相当的工业水平,但你认为他们发展的好吗?而中国直到1994年,人均GDP一直和印度没有拉开差距。毛这样伟大,中国人这样勤劳,但经济发展横向比起来居然和印度差不多。这难道还能吹嘘搞得非常好吗?

印度有和中国相比的工业体系吗?他们能够出口什么工业产品?

你对人均GDP的看法证明你对经济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数字。

我就不去查1994年中国和印度GDP的数字,相信你说的正确。但是说1994年代中国的经济水平/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和印度差不多,你对本国未免太不了解了。

世界强国,英法是靠殖民地起家,德国日本二次大战后依靠外向型工业重新崛起,更不用说四小龙四小虎等,哪个是靠剪刀差的?也许前苏联算一个?但如果说苏联产品有竞争力,我想大家都会笑了。至于中国真正的大发展,难道是靠剪刀差?

什么是殖民地?殖民地就是可以被宗主国索取原料而销售成品的地方,其价值主要在于经济。能够与宗主国竞争的工业在殖民地不允许存在。独立前的印度就是典型的殖民地。旧中国也是。

印度现在还是不是殖民地类型的经济体系?中国绝对不是。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农村起到了新中国工业的殖民地的作用。这是后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道路。也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由来。但是毛主席说过,这是小仁政和大仁政的关系.中国工业是要反哺中国农村的。

中国经济近30年的大发展靠的不是剪刀差,但是剪刀差是中国工业的基础和资本来源。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经济历程。没有前30年的体内循环发展,就没有今天的纵横国际市场。

作为左派立场,我的基本问题是,农村是否得到合理的反哺了?我认为这是楼主文章的主要意义。

通宝推:老调重弹,李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人民公社不仅是为了生产,更是为了组织

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人民公社也是可以干成水利道路的。

我不知道无数事实在哪里,我知道的没有人民公社组织二建成水利工程和道路的情况,要么是工程兵建设,要么是现在的农民工建设。而前30年间,缺少物质刺激手段,只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农闲劳动力。这个和2000多年间封建政府“征发民夫”的情况是类似的。从秦汉到满清,“征发民夫”也不是无组织进行的。前30年组织农民上学、参军、招工、参与抗洪、建设工程都是以公社为单位进行的。

有很多调查报告都指出,农村水利建设近三十年毫无寸进,但是粮食产量下降了吗?

您这个逻辑就是有问题的,粮食产量不下降,就能说明水利建设没用吗?今天享受的城市自来水(尤其是长江以北城市大多建设有水库)、水利旱涝调节等等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您读书太少了。

家园 老乡好,我是光山人

您应该是平桥人吧。我也在河里介绍过家乡(https://www.cchere.com/article/1998809),但没您写得详细。

家园 因为水利建设是极左能举出的人民公社的唯一好处

但是,水利建设需要组织不等于需要人民公社来组织,正如你所说,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哪项水利建设是非人民公社不可的?

我后面所说的,不需要建设水利粮食也并未减产,是说明,水利建设具有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建设到了一定程度,再多建也不会增产,少建也不会减产。

做事需要组织不等于组织了就能干好这些事。人民公社把人组织起来,初衷是好的,但实践是不成功的,是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

家园 那么您老兄不妨写十篇八篇论文详实论证一下实践不成功?

要提醒的是,论文千万不要丢掉当年的国内国际环境。

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哪项水利建设是非人民公社不可的?

农村政策研究室的学者专家不会同意您这话的,如果水利建设真像您说的这么简单简易容易搞,那为什么胡温新政的十年,没有大规模的像样一点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潮”出现呢。原因很简单,人民公社没了,集体化名存实亡了,基层组织不起来了,同时也没那么多钱按照工程项目进行建设了。

再有,给河友扣帽子不是什么好作风。

家园 人民公社搞水利不是现代人所理解的投资生产经营管理这一套,

当年修水利的"组织"也是半军事化的,这个你要先搞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