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谈论政治 -- 过堂风
没去过台湾,和台湾同行交流的时候,他们好像比我们更关心收入,年薪大约是我的8-10倍,说起台北的房价非常之高,大家在抱怨房价上达成了广泛共识,谈工作体会,谈文化风俗,谈子女,就是没谈过政治。
实际上台湾人特别热衷于谈论政治,特别想“出头天”。
首先我知道的只是一鳞半爪, 其次有很多可能原因.
西欧是个人主义(不关心政治), 社会主义(福利待遇好). 最近六七年外来移民显著增加, 可能有变化.
美国感觉大家都忙着找工作,赚钱,泡妞; 然后找更好的工作, 赚更多的钱,被妞泡... 聚会上谈家庭谈球队比谈政治的时候多得多.
中国有文化上的原因, 国家民族责任感强.
另外有个原因: 西欧,美国社会矛盾疏导的好. 你可以说这是政府媒体洗脑水平高, 但是普通人的需求确实可能通过有秩序的活动得到社会关注, 比如组织游行示威比较容易, 所以无需空谈政治.
炒股票的人,需要不需要讨论政治?一个政策出来,可以让你输得裤衩都脱掉。
炒期货的人,需要不需要讨论政治?一个政策出来,可以让你输得跳楼。
炒房子的人,需要不需要讨论政治?
做生意的人,需要不需要讨论政治?
你如果在体制内,一个政策,可以让你下岗失业,或者加工资涨福利,你需要不需要讨论政治。
-----
某些人,即不做生意,也不炒股票,炒期货,炒房者,又不在体制内讨生活,换句话说,资源的再分配跟他根本就没有关系。
一个人,如果跟资源的再分配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可以不关心政治。
一个人,如果跟资源的再分配一点关系都没有,在现代社会有很大概率是一个loser.
小弟理解的老兄对政治的解读大概可以分这么几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是参与,忙总曾经发过一个帖子,让平头百姓有机会了解住在四合院里的大佬们是怎么制定政策的,说创造政治也好,参与政治也好,大佬们永远躲在幕后冷眼旁观,基本上就是真正掌握了话语权的
第二个层级是影响,忙总当过大佬的幕僚,他的意见被大佬采纳的时候,就是他影响政治的时刻,台湾学生运动占领立法院,反对服贸协议,这也是一种影响
第三个层级是清谈,满有政治热情但是无处可使,或者个人生活平淡乏味,把政治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
第四个层级是知道,比消息快慢,比内幕多少
第三个层级和第四个层级的共同点是,对与切身利益有重大联系的政治事件、政治进程影响不了,改变不了,都是被动接受,从个人的意义上来讲,对政治的决策力、影响力是零。不同点是清谈的水平高,知道的消息多就是温拿,清谈的水平低,听说的内幕晚就是庐舍。
您看这样理解对吗
最近看到这个新闻,说美国某网站一群大棋们有组织的做大棋分析,提出的报告预测的准确度甚至超过中央情报局的专业分析人员。
喜欢谈政治,还正经当个业余爱好,还有项目,有专门的网站,结果还能靠谱,西西河的键盘党们应该好好向人家学习,争取更上一层楼。
Elaine Rich坐在自家厨房桌子旁试图估计叙利亚的难民潮。这不是她考虑的唯一问题,她还在思考朝鲜是否会在2014年5月10日前发射新的多级导弹?俄罗斯军人是否会在5月10日前进入乌克兰东部城市Kharkiv?Rich的答案将在情报社区进行评估,她对此并无压力,她只是一名预测未来国际事件的爱好者,是Good Judgment Project项目的3000名参与者之一。
过去三年,他们预测了从委内瑞拉天然气补贴到朝鲜政治的各种事件,而根据一份报告,他们的预测结果比中情局的专业分析师还要出色。60多岁的Rich首次听说这个实验时,并不认为自己非常擅长于预测国际事件,她对国际事务所知不多,在学校里没花多少时间学习数学。但她却脱颖而出,成为3000多名参与者中1%的佼佼者之一。
心理学家Philip Tetlock是Good Judgment Project的三名发起人之一,他说,群众的智慧是这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准确性的重要驱动力量。
听听人家心理学家说的多好,这才是对主席思想的活学活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传统方法依赖情报信息和数学推理,但是无法用数学模型构建的直觉和本能往往更准确。
一群蜜蜂出去寻找蜜源,找到的通过特定的舞蹈将信息传递给蜂群。比整个蜂群控制在少数领导手中效率高得多。
对人群来说,找到和找不到虽然结果不同,但意义相似,通过分析和调整以及交流学习,人群的学习能力比单个人强得多。
这个变革如果在中国实现,意义不下于1949年。
两本书还没能看完,
http://io9.com/5974468/the-most-common-cognitive-biases-that-prevent-you-from-being-rational
http://rationalwiki.org/wiki/List_of_cognitive_bias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gnitive_biases
行为经济学诺贝尔奖的Daniel Kaneman对这个问题有很深入的研究。
哈韩哈日的脑残也很多,您给分析分析?
我不明白的是,人家哈人家的,怎么就脑残了,您给解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