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 北风扬雪 这个ID的新近发贴 -- 三夭洞洞夭

共:💬108 🌺442 🌵3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爷,我很高兴我的发贴能让你这么高兴

爷,我很高兴我的发贴能让你这么高兴

家园 北风扬雪大爷在论点中的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技术上的问题,让人一眼就看出来自己不是吃学术饭的也就罢了,还欠缺一个心虚的态度。比如说,直接将自己与对岸的陈“院士”相提并论,……

三四年前我比陈永发只多看了一本《陕甘宁边区禁毒史料》

就算不计年代久远的,而且身在对岸的陈永年,在近期的揭批土共黑历史的这一浪潮中,南都的洪振快去年在《炎黄春秋》2013年第8期上文章在内容和材料的引述的大致范围上也与北风大爷近似。所以说,北风感觉这么良好,一副除了他就没有别人在黑土共的精神头,实在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做人要谦虚。

第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北风大爷现在的情况有一点像什么呢?确实地读了一些史料,就觉得自己在这类问题上有下结论的权威了。北风大爷也根本没有意识到,在反共复/建国的“大业”中,自己不光是后知后觉者,而且还是末稍中的末稍。陈“院士”学术做的怎么样,结论大众认不认同另说。但是出版的字数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力也是摆在那里的,更不要提手下也是有一帮的打手的。认为自己比陈“院士”还有牛逼。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的份量。三四年间,哪怕是业余兼职的反共救国,这点产量也是难以交待过去的。态度要端正。

第三,要对历史有些新的认识,不要总是搞一堆的书摘,这个可能要求就高了一些了。现代历史研究方法已经开始脱离传统文科,比如神学,或者法学。传统的神学或者法学是什么样呢,就是除了逻辑上的那就东西外,就是比看的材料,看的书多,诡辩术当然要也学一些。但是现在历史,由于近现代保存的材料中,开始出现大量的非常完善的统计记录。已经有了通过数学建模研究历史现象的可能,有一点科学的样子。认为自己大贴材料,就可以赢得论战的胜利,说服读者,实在是太天真了。更何况西西河的风气还是相当保守的,这点材料实在不是能翻起什么大浪的样子。工作要认真。

在这里我给北风大爷一些建议,当然了想不想听另说了。

1. 要把眼光放得更宽更广,不要觉得自己会在几个论坛发个贴子,能与人争辩几句,就很了不起了,很有成就感了。这个比起一般的讼棍、律师、神父、喇嘛差的很远,尽管人家是以此为生的。

2. 真想挖土共墙角的话,还是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比如说,把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著作(在这个场景中,对于北风大爷来说,是陈永发的相关文章)有系统地好好地做数字化处理放到网上来。

这一点,北风大爷还是要向自己的对手学习的,比如说总统大人就做的很好:

李根:【原创】杰克·贝尔登和《中国震撼世界》

3. 同时还要学习一下计算机科学和相关技术。说实话,贴文结果格式给贴没了。最后搞到只好上传图片,不光不利于网上搜索引擎的收录,甚至不利于读者的阅读。真的不是一般的丢人。反共还是需要一点技术的。当然了,假如阁下愿意花钱的话,我可以给阁下相当多的建议,甚至提供更先进的工具和方法。

关键词(Tags): #北风扬雪通宝推:二锅头上品风度,
家园 我的观点很正常

倒是你顾此失彼。

我之所以问风调雨顺与财政收入占比的问题目的很简单:陕边晋边农业很脆弱,几乎完全看天吃饭,一个财政收入5至8成靠种植鸦片的政府,那就是靠老天爷的政府喀?

清楚延安靠鸦片过活的日本人太笨,何不专门破坏延安的鸦片种植区就够了?

一边说从来没有说鸦片决定战争,一边说鸦片是延安最重要的财政来源。我的天,原来延安全靠鸦片打的天下啊,这还不是鸦片决定一切?

看你找的边区财政收入的数据很多,不过财政支出的数据不多,所以我很想再问你一下:占比达8成的那一年,财政总收入多少?支出用于服装多少?用于吃饭多少?用于武器弹药多少?用于部队津贴多少?

边区年销食盐4500万斤,那么应该年销粮食多少?年销棉花多少?需要多少鸦片换成黄金保持物价稳定?

家园 你似乎还是没有抓到我问题的核心啊

我从前到后针对中共在根据地种植鸦片提出过很多疑问,但其实我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究竟谁买了?认了么?

如果真有人买了的话,为什么没有人在中共建国后十几年内人证物证还齐全的时代就提出来来恶心中共呢?那时候的中国肯定没那个实力去找这些人麻烦。偏偏是8,90年代后,当年的经办人不是死了就是老了,物证也损毁地差不多了的时候,这种说法就突然起来了。

通宝推:二锅头上品风度,
家园 西西河里有些人不喜欢花剌子模信使

以下几个问题逐一回答:

1、晋边的确靠老天爷,当时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要靠天吃饭,这没什么稀奇的。

特货占财收大头和靠天吃饭没什么冲突,四川军阀这么多年也是靠天吃饭,财收大头也是特货。

论工业的话晋边和陕边的确不发达,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虽然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总量依然有限,主要以满足自给为目的。在进出口方面对工业品和制成品(主要是布棉)的需求是很大的。

2、陕边种植特货是1942年,晋绥是1942年少量,1943、44年上规模。陕边自然没有经历过日军扫荡,只有河防作战和轰炸事件,这个所有人都知道不必多说。

晋边种植特货的时期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日军倒是想“犁庭扫穴”来着,但的确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横扫晋西北了。所以那几年晋边还算平静,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没有了。

另外晋边又不是只在一个山沟里种特货,发现了就可以剿灭。而是在好几个地区种植,分散剿灭的难度很大。你说日本人知道中共最高机关集中在陕边,搞个刺杀事件在延安大礼堂放100公斤炸药不就解决问题了?不是日本人太蠢,是做不到罢了。老话叫非不为也,实不能矣。

此外再多说几句,晋边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是1940年。受“晋西事变”(这事的爆发原因得问薄一波)和日伪扫荡加蚕食的影响(晋绥在一九四零年遭到了春、夏、秋、冬四次“扫荡”),1940年1-8月,晋绥边区经济形势一片混乱。财政收入要通过四项动员(献金、献粮、扩兵、军鞋)筹措。但因为执行的方式过“左”,导致富户逃亡、怠工,反而进一步影响了晋绥边区的生产发展,以致晋绥边区在1940年经济萧条,财政也日趋困窘。

【几年来是晋绥艰难的一段,最严重的是四0年食粮不够吃,又以干部对粮食工作无经验,没有组织必要的调剂运输,各种粮折合上也有毛病,沿黄河的部队、机关普遍不少的吃黑豆,粮食特困难时,还要喝黑豆面糊糊,还不敢干吃,就这样也是一顿搞不上一顿。扫荡到河西去,每人每日规定黑豆十四两……部队又连续作战,有好些战士发生夜盲眼疾,同时因拣野菜吃,中毒死者也有。】

正是由于遭受了这一系列打击,晋边开始逐渐逐渐开始抓“快钱”染指特货贸易与种植,从早期的毁禁,发展到在共日的交界地区征收烟罚,最后发展到在自己界内种植。

【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决定除我政府占优势地区,绝对禁止种植烟苗外,在敌占区及敌我争夺区不采取割苗办法,一方面在政冶上宣传,种植烟苗为敌人毒化政策之具体实施,一方面则以罚款名义进行征收烟苗捐,至于征收原则,是根据产量之多少,确定征收数目,但此项捐款不能过多,致使种植者恐慌逃跑。……我们(注:晋绥边区)的烟苗罚款先后五次,每亩共负担伪钞118.13元,对敌伪的负担,每亩伪钞48元,每亩共支出166.13元,亏损26.13元。】

1941年晋绥边区一季之中抓了5次,征收的税款是敌伪的一倍有余哩,大家互抓,倒也不涉及到日军扫荡的问题。这就是晋边早期的特货情况,到后来1942年开始小规模种植,43年开始规模就大些了。

3、特货是西北根据地的第一大宗收入,但是从全国角度看却不是八路军+新四军的第一大总收入。虽然其他一些根据地也有不同程度的特货种贩,但依赖程度都不如西北(热河解放区是个例外),譬如山东在这方面就挺干净,后来解放战争后期东北的“药品”运到山东都没处销售,结果又运到西北根据地才卖掉。所以不能简单说特货决定了国共战争的走向。哪怕西北根据地尽失,共也不一定就败了嘛。

因而我说特货虽然是延安的最重要收入来源,但是不能简单说靠这个就能决定战争走向。

打个比方原子弹是盟军最可怕的武器,一下子就摧毁了日军的抵抗意志。但你说原子弹决定了太平洋战争的走向肯定不客观。

4、以1944年为例,当年财政总收入669万银元(这是晋边财经部门提供的折合价,比较直观。我就不贴原始农币数字了)其中烟罚收入534万。支出中军费174万银元,占26.5%,服装费378万占57%,建设费占15%,政费25.7万银元,占3.9%,生产基金41.7万占6.2%(是下发给部队机关让他们做生产积累的,理论上应当是投资农业建设,实际上多由于走私和做生意了),其他都是零钱了。总支出660万银元。

基本上收支平衡量入为出。

服装费一直是晋边财政支出的大头,1945年占49%,1946年占36.2%

细项我就不贴了。

5、陕边一般来说是禁止粮食出口的。所以粮食卖的很少、很少,食品这方面主要是卖出一些牲畜(卖公的,母的一般禁售)、油类这种。粮食嘛还是追求满足自给,略有盈余而已。

比如1944年出口猪8902口,羊87500只。1945年出口猪4426口,羊21万只,1946年出口3835头,羊12万只。牛马一年出口几百匹而已,不值一提。

粮食1944年1707石,1945年1260石,1946年数据为空应当是数字很小。

边区一石300斤,一斤相当于1.17市斤吧。由此可以看出陕边的粮食出口量是极小的。

留个思考题,为什么陕边对(公)羊的出口比较大方呢?

6、历年外销量 土布1944年16387匹 1945年92771匹 1946年29万匹

这个外销数据之所以上涨有两个原因一是边区生产发展,部分地区有了出口优势,这算是本。二是边区财经机关通过各种方式(比如食盐、特货的销售)换取了足够的黄金法币,可以集中自己的金融力量低吸高抛调剂边区市场,导致边区布棉交易换手量提高看起来出口量“大增”了(棉花大战也算是陈云早年的得意之作了)。但因为布棉进口量仍然大大超出外销量,所以特货还是无法割舍的财源。

6、需要多少?这可不好说,因为边区的贸易局不只是傻乎乎的一味抛出特货吸收黄金,而是根据当前财经、战争情况,不停地进行特货、黄金、白洋、法币、物资的循环交易,根据当前的汇率和边区市场进行动态吸收与抛售。

没有具体多少特货可以保持物价长期稳定的说法,需要就卖而已。1943年下半年金融动荡的时候就多抛售,不急的时候就少抛售。

【为了稳定金融物价,办事处于十二月一于七日提交西北局通过如下决定。一、速卖一万二千五百斤特产,派干部下去。二、票子不发,三、三个月不发经费,四、一律不准机关、部队、学校兑换法币,所有法币要兑给银行,五、公营商店统一管理,各分区的公营商店统一组织起来,支持边币,六、防止财经机关的坏分子捣乱,各负责同志审查自己的财经干部。

这样我们的财政难关可以渡过,逐渐走上稳定金融物价的道路上来。

王思华:《金融与物价》1943年12月P139-14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 第五篇金融》】

【1942年5.30 贺龙同志找朱理治行长谈话,说票子发的太多了。决定由晋西北给5万两特货,财政厅给5万两特货。朱理治想以10万两特货把边币提高到一元顶一元法币。P77

法币对边币比价在七月份内务要提高到3比1的地位。P80《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银行编年纪事》】

以上

猜测是好的,说明有动脑。

但若是不读史料光是说“我猜”“试想”“我以为”“怎么会”“难道还”,别人做起科普起来是很累很累的。所以要想高明相关问题最重要的是疑问者自己去念书,念大量的书。不念书的话就只能停留在“试想……怎么会”的水平,这是人类16世纪的程度而已。

西西河里有些人不喜欢花剌子模信使,爱搞个投草击沉之类的,我不发言就是啰。

家园 你是愿意用一亩地出30两鸦片还是愿意出一百多斤粮食?

标题来源于

北风扬雪这个ID在西西河里发的唯三的一个主题贴之一:

北风扬雪:外一篇 陕甘宁边区的特产价格问题

标题就是这一篇的结尾。

就这个提问,我想说的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对于个人,以走私为目的的话,看上去30两鸦片似乎更容易一些。但是,事实未必如此。原因很简单。鸦片与粮食的性质不同。干任何事都需要有一个计划,干坏事尤其如此。任何走私,你首先得有货源,其次得有销路。然后才能谈到怎么把一定数量的某货物从甲地带到乙地。所以,走私100斤的粮食其实远比走私30两鸦片要简单地多,你很可能只需要往返于两个相邻的镇子的集市之间就可完成一笔粮食的交易。但鸦片的话,怕不是这样简单了。当然,要是大家都把脑袋别在裤裆上,可能选30两鸦片的机率要大一些,但是完全说没有人会选100斤粮食?种地的话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根据地这样一个半独立性质的实体来说,问题要复杂的多。首先明确一个共识:就是边区这穷地方,一要保证的是粮食的供应,二则是布匹的供应。简单地说就是有吃有穿。在我看来,抗战期间,所有的边区财经,无非就是以这两个问题展开的。这里还有一个贸易的常识问题。那就是物质不会凭空从一个地方达另一个地方。在那个年代,大宗物资的贸易,需要庞大的人力,这个成本并不低廉,而且在贸易中会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正常的贸易中,单向的空仓跑是非常少见的。也就是说对于边区来说,他的运力也是有限的,正常情况下,就算是使用大量的硬通货(黄金、白银、法币或者鸦片)外购边区需要的粮食或者布匹,他也会在运入粮食或者布匹的同时,运出大量的不怎么值钱的物资,比如说不是“北风大爷的代号”的那些土产。这个时候简单地以个体的观点来代替全局观是十分不合适的。

以上的这些,我希望北风大爷可以注意一下,读得略细致一些。我这不是在反驳什么。这是你的文章没能说服一些人,比如说我的关键。确实你读了不少史料,但是,同样的史料,站在不同的位置,解读起来就是完全不同的。而我这样的家伙就觉得你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一个细节,这个细节就是边区相关工作人员的禁毒工作。但在我这里,则不是一般的史料意义上的细节,而是文宣上的细节。

更多相关的提及可以见这个贴子:北风扬雪:再给你看几条“似是而非”的证据

我之前的贴子已经说了,南都的洪振快在炎黄春秋上发表的文章算是比较新的,而且内容与北风扬雪提及的非常接近。在他的引用材料中提及这个问题时,主要是《陕甘宁边区禁烟史料》。这本书的内容简介里有这么一句话:

该书真实全面的反映了当时陕甘宁边区严厉禁毒的立场、禁毒立法与规章、惩治毒品犯罪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想到这本书出版没有几年就被用于这样的文章之中,真是莫大的讽刺。

到这里,我可以这么说,北风大爷做的工作与某些人(不光是对岸)前几十年做过的,前十几年做过的,前几年做过的,并且正在做的并无不同,就是简单地将中共公开出版的档案资料中的一些文字摘抄出来,以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呈现给读者。当然北风大爷还算是守了一些规矩的,有一些人除了摘抄以外,还略做了一些“润饰”。

到这里,北风大爷做的工作好像已经论证了边区中有一部分人(注意根据北风大爷的推断是军队的很大一部分)参与了种植鸦片,但是这还不够,因为必须把种植鸦片与走私鸦片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北风大爷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Tags): #北风扬雪#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延川文史资料通宝推:白玉老虎,
家园 王小波的文章读多了,自然就成了李银河了。

扬雪同志很懂得向敌人学习嘛。

家园 此人居然拿炎黄春秋里的内容做证据

那是婊子办的刊物,赤裸裸的毫无节操,老实说,比婊子还要下贱百倍,毕竟婊子还是靠身体吃饭,这些混蛋却是吃着奶共的,睁着眼睛说瞎话,靠出卖良心,颠倒黑白来攻击那些为了理想流血牺牲的老一辈共产党员们。

这个炎黄春秋就是奶共里面的第五纵队的文宣,糟蹋了炎黄这两个字。

家园 我哪里用炎黄春秋做证据啦

还请指证啊。我一直是以边区自己的文献作为证据的好不好啊?还是你对边区文献有意见,读读我的回复再开批判会好吗?

不过说起来炎黄春秋那篇文章主要还是重新发了陈的研究加上《陕甘宁边区禁毒史料》和《延安日记》的内容,虽然大问题没有,但是很有骗稿费的嫌疑。作者明显也是没下过大力气研究边区财经史,否则完全可以对照边区文献写出更多内容。这个水平比我4年前在西西河发帖还大有不及,如果是我写到这种程度是万万不敢在媒体上发表的。

直接引用延安日记也不合适,反了。应当用文献和延安日记的记载做对比才有说服力,直接当做信史拿来说是不合适的。

家园 笔杆子耍的不错啊

如果是我写到这种程度是万万不敢在媒体上发表的。

屏蔽了

家园 考虑到这件事的震撼性和颠覆性,更为坚实的资料还是需要的

如果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详尽判读,获得坚实的结论,我是非常欣赏这份努力的,历史就是历史,先搞清史实才是立论的根本。我本人一点都不熟悉有关禁毒的问题,只是兄台的文章勾起了一点好奇,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如果边区政府通过特货贸易增加财政收入,这里面就存在来源的问题,要么是从边区外进来再转出去,相当于一个过境。要么是边区自产。考虑到边区的周边环境,这种自产可能来自边区的核心区和边缘区,对应的就是控制力很强和相对较弱的地区,不知你是否有资料表明边区的特货产地都集中在什么地方?生产的人员的是什么人?

鸦片的种植,收获,加工和销售是非常精细的劳作,从播种到收获大概要5-6个月的时间,其中收割是非常精细的工作,要有相应的技巧,是当时的技术工种,这些收获的人是边区自有的还是来自外部地区?

罂粟和鸦片,从种植到最终销售整个过程,是农民自发的还是由边区政府组织和严格控制的?如果说每年鸦片有9000斤的产量,所需耕地就有3万亩(按30两/亩计,我也不清楚到底每亩产量是多少,因为不同地区有所不同,有说关中渭南地区有亩产60-100两),边区的耕地能够支撑吗?这样到收获季节,会有大批的收割的工作,如果说是相应的人员分散到各地,则收获能否保障?如果说集中于某个产地,因为收获季节大约有1个月,这样的大规模行动的消息完全被封锁,还是有难度的,不知是怎样进行的?因为鸦片当时算是硬通货,彻底的控制散在的民间生产,难度不知怎样?

在边区周围的各方势力,包括割据的大小军阀,包括西北二马,河套内蒙,绥远,山西,关中的国统区,鸦片在其维持政权的财政中的地位如何?是完全禁止,还是也允许生产和销售?

家园 简单说明

【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

如果边区政府通过特货贸易增加财政收入,这里面就存在来源的问题,要么是从边区外进来再转出去,相当于一个过境。要么是边区自产。考虑到边区的周边环境,这种自产可能来自边区的核心区和边缘区,对应的就是控制力很强和相对较弱的地区,不知你是否有资料表明边区的特货产地都集中在什么地方?生产的人员的是什么人?】——陕边在北部绥德地区种植比较多。晋边的话4、7、8专区都有,8专区算是争夺区,晋边的特货也是从这里发端,一步步从薅交界区羊毛演变为自己种植的。

【鸦片的种植,收获,加工和销售是非常精细的劳作,从播种到收获大概要5-6个月的时间,其中收割是非常精细的工作,要有相应的技巧,是当时的技术工种,这些收获的人是边区自有的还是来自外部地区?】——鸦片是百日花,哪里需要5-6月。一般是3月种7月收。边区老百姓历史上就有经验,不用教,之前边区不让种自然就不种,边区让种自然捡起这门手艺。倒是部队种的时候笨手笨脚的。

【罂粟和鸦片,从种植到最终销售整个过程,是农民自发的还是由边区政府组织和严格控制的?如果说每年鸦片有9000斤的产量,所需耕地就有3万亩(按30两/亩计,我也不清楚到底每亩产量是多少,因为不同地区有所不同,有说关中渭南地区有亩产60-100两)】——西北根据地组织,农民也挺踊跃。因为种这个能挣大钱,边区收的税也不高(你可以说这是鼓励种烟的政策,也可以说是爱护老百姓,属于“仁政”。怎么做道德评判全看屁股)。之前多年边区都是禁烟的,所以想种也种不了。但一听说边区又让种了,老百姓就兴高采烈的从别处买烟子回家种了。后来1943年陕边又不让种了,老百姓还老大失望来着。说“公家让老百姓发财,种洋烟最发财为什么不让种了”。至于整个过程当然是政府严格控制的,收割的时候部队前往警戒,除了无偿的收一部分“烟税”外,其余的特货以征购的方式上交公家。这个可见于《陈伯钧日记.文选》回来我贴下,当然也有老百姓偷藏的。这还引起了后面一段官司,即这部分早期“合法”的烟土日后拿出来再卖给公家(其实是伪装的生产干部),公家是否有理由“没收”。回来我贴下。以晋西北的经验看,大面积播种的平均产量是20两/亩,总产量预计为600万两。当年计划税收150万两,其余视情况尽量征购。但因为自卫战争(延安保卫战)导致渠道受阻,当年只销售了78万两,相比46年一百几十万两的销量下降了一小半。所以这个计划究竟执行到什么程度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

【边区的耕地能够支撑吗?这样到收获季节,会有大批的收割的工作,如果说是相应的人员分散到各地,则收获能否保障?如果说集中于某个产地,因为收获季节大约有1个月,这样的大规模行动的消息完全被封锁,还是有难度的,不知是怎样进行的?因为鸦片当时算是硬通货,彻底的控制散在的民间生产,难度不知怎样?】收获一个月?好像不用这么久哦……消息也没完全封锁啊,国民政府都公开嚷嚷好几年了。民间生产的问题见上,同时已到7、8月间会有一些特产客进入边区绕开政府部门偷偷收购特货。搞的边区好大不满意。

【在边区周围的各方势力,包括割据的大小军阀,包括西北二马,河套内蒙,绥远,山西,关中的国统区,鸦片在其维持政权的财政中的地位如何?是完全禁止,还是也允许生产和销售?】——在1930年代早期大家都允许甚至比着种,进入35年后大家虽然不大情愿,但也都陆续开始执行禁政。按照贾拓夫在1940年的说法“禁绝烟苗是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做得较有成绩的一项活动,西北烟苗大体禁绝……但因贪污腐败鸦片贩卖。借公膏以中饱私囊者依然大有人在”

————————————————————————————

我不认为这个事很震撼很颠覆。

附:1945年的烟土案

《陕甘宁边区政府命令对郭洪绪等十五人向边府呈状的批复》

〔战字第872号〕(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

袁专员、杨副专员并转米脂马县长。

顷按米脂桃镇区人民郭洪绪、任俊文等十五人为绥德保安分处收没烟土不予发价事呈来本府一状,内称:

“去年阴历五月下旬,被绥德保安外派来刘志勤、申平周二人,在米脂东区一带,利用起周富贞、艾克洪,该二人又利用起周纯喜、周佩青,他们几人来在米脂桃镇二乡蔺家寺任俊文家中和桃镇一乡白家沟杨会堂家中,申称他们是公家商人买大烟土,当时包袱内假包表纸,说是他们的货币。民等因公家商人从前在各处有收买烟土先例事实,遽信为真,并且相信人民给私人卖烟,不保犯法充公,给公家卖烟正是很妥当的事。因此,就在蔺家寺村称了任怀善、任怀文、任怀中的十八两,张光禄二十五两二钱,任礼义六两五钱,刘中好七两三钱,郭洪绪十八两一钱,郭子勒、郭怀亮十一两二钱八分,任礼光三两二钱,杨会堂在井家河称了艾绳裕、艾绳华,艾克芳二十二两五钱,吴玉祖六两,桃镇民生栈六十七两。以上除民生栈外,共计烟土一百一十八两零八分。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在三十一年上自种割的,并不是贩卖的人。再者,这些东西是在我们家中称去的。当时将烟土集中,随即拿出手枪说:同志们,对不起,都要没收。我们自己在三十一年种割的,除交公家而外,每家都长余下几两,叫他们全部拿去。当时称去这东西,如保安处所利用的周纯喜,丁了膏子十六两,给保安处赔了边币四十八万元,周佩青丁了膏子五两,给保安处赔了十五万元,周富贞丁了膏子四两,给保安处赔了十万元,申平周丁了膏子九两五钱,绘保安处赔了二十九万元,刘志勤丁了膏子九两五钱,原洽保安处赔了九两五钱,艾克洪丁了膏子三两,不清楚怎样结束。

民生栈是米脂县政府的营业机关,他们的六十七两,由保安处全数退回,光老百姓的尽数没收了。我们都是受苦的老百姓,我们不懂得人情交际,因此上了这些人的拐套。三十一年上种洋烟,公家是为了解决人民困苦的,我们出了许多烟款,结果闹得几两,还教公家没收了,这真使人哭笑不得!公家是处处为老百姓的,是想办法的,私人的没收,公家的退回,我们相信政府的法令决不是这样的,恐其中一定有些误会。尤其我们这些穷老百姓,每天起来就在土疙瘩里流血流汗,不是没吃就是没烧,政府虽则困难,不在此区区之小资。故呈明原委,恳请恩准发价,以解民困”等情。研究此案真实情形如何,希即切实查明,一并提出处理意见,呈报本府。特此令仰遨照办理。

此令!

主席: 林伯渠 副主席:李鼎铭

《陕甘宁边区禁毒史料》P248

————————————————————————————

看完这个段子我笑了好久,又惆怅了好久,那时候的老百姓真难啊。

家园 回到北风扬雪的网上活动轨迹

之前的贴子已经给出我北风扬雪这个ID,主要的活动范围,粗略地看上去。这个ID的主题贴的发布数量非常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特定的腔调反驳特定的言论,而且言论相对地集中。一般来说这个情况大多数人都要推论这个ID是个马甲了。而且反复地在不同的论坛、或者其它新些的网媒上注册,以试图说服别人,传播自己的想法。马甲专用嘛,就像我现在这样。

不过,这个ID使用的语调非常地不友好,基调总是“我读的材料比你们多,所以我说的话就是正确的”,你们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某个时候,这个北风大爷让人想到天主教的神父,普通老百姓甚至是一般贵族是不会学习拉丁文的,但这不等神父就在解释上帝的问题上有完全的发言权了,想想新教是怎么来的?他现在在反驳我时,持的一个基调是:“我真的比那些家伙强不少啊”,这就又有点像当年罗马主教自命是正统一样。罗马主教也是很有货的,如果我见识真的浅了那么一点,信念没有那么坚定,没准我还真得拜拜。

从隐喻回到实际中,如果是一门科学,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做的不过是整理数据,能从数据中得出结论是最好,但是我们得承认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提供数据,很多情况下结论都是很初级的。同时,观点以及决策那是搞政治的人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北风大爷很不系统东抄西搬,专门在别人的贴子下一遍遍地重复自己的所谓论点,但从来没有表明自己的论点,唯一个相关主题贴还是为反驳别人的观点而作的。如果真要说他有什么成果,那也只能说他成功证明了自己读了不少有关文献,但是即没有系统地整理,也没有真正的形成自己的观点,仅仅是让人见到了自己的屁股。

最后,

北风扬雪:谈不上打擂台,就说说问题吧

我还真没有在河里直接贴excel的方法,有个小号ID宣称是我不懂,十分丢人。

话说这两年我没怎么在河里发帖还真是孤陋寡闻了。

要点名就要用名正言顺的点,比如说我没有说什么河里某ID吧。金銮殿上有一匾上书“光明正大”嘛。我这以ID对ID,以反驳对反驳,完全是对称的战斗嘛。

PS: 我承认铁手的这玩意是有点变态。如果加了 pre 怎么也不应该处理空格了是吧?

| 年份 | 边区人口 |  马匹 | 人数合计 | 供养合计 | 人口百分比 | 备注           |
|------+----------+-------+----------+----------+------------+----------------|
| 1939 |  1200000 |  4428 |    49686 |    58542 |      4.88% |                |
| 1940 |  1200000 |  4974 |    61144 |    71092 |      5.92% |                |
| 1941 |  1362254 |  8120 |    73117 |    89357 |      6.56% |                |
| 1942 |  1362254 |  7469 |    72451 |    87389 |      6.42% |                |
| 1943 |  1414786 |  7012 |    75611 |    89635 |      6.34% |                |
| 1944 |  1448818 |  8666 |   112205 |   129537 |      8.94% |                |
| 1945 |  1595065 |  3050 |   107294 |   113394 |      7.11% | (日军投降前) |
| 1945 |  1595065 |  5561 |    61338 |    72460 |      4.54% | (日军投降后) |
| 1946 |  1595065 |  6042 |    75522 |    87606 |      5.49% |                |
| 1947 |  1200000 | 12076 |   126822 |   150974 |     12.58% |                |
关键词(Tags): #北风扬雪
家园 兄台够专业

搞历史的?

家园 活在当下?

??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