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茗谈132:定风塘 -- 本嘉明

共:💬217 🌺1462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个是效应还没出来,二是会刺激政策更快速放开,三是经济的

配套还没跟上。

家园 你错了

地球文明的最大优势就是:作为一种智慧生物,我们人类很聪明,但短寿。

是的,短命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人类目前掌握的智慧,与我们的寿命不相称------我们真的太短命了。

但短命真的很好耶。

因为寿命短,我们敢于在盛年时就拿命去赌,去探险,随时能激发极大的潜能;能为了自己的信念坚持,不惜赴死决战------不过赔掉今后20年罢了。

因为寿命短,我们对于罪错不那么揪心,有时候勇于使坏,丢个原子弹照样悃得着觉。

想一想,如果一个人30岁就到了盛年,而且能活300岁。那么:

假如他是爱因斯坦,那人类的科技史就写完了。

假如他是孔丘,那中国人当场灭种了,匈奴也不用去欧洲屠杀了。

假如他在30岁冲动杀人,就要坐270年的牢。

每20对夫妻抓阄,有一对可以生小孩,否则人口太多。

如果随便就能活到300岁,每个人都会谨言慎行,走路避蚂蚁,找些玄学打发日子,读六万遍<金刚经>------这么有智慧的秃脑门们,岂不是都精进为佛陀了?无趣无趣!

因为短命,“一睁一闭”就过去了,所以我们很赖皮,很惫懒,贪恋世俗欢乐,不愿严肃地考虑长远和道德(像释迦牟尼那样的,是异类),经常很凶恶地犯错误和犯罪。

我们犯的错误,像鞭打"进步快牛",像以核弹互相威胁,都非常低级粗鄙,说说都害臊。更不要说“战争罪,反人类罪”------你听说过狼有犯“反豺狼罪”的吗?有狼吃狼的吗?

但是你看看社会上,道学先生把自己的人生整得惨不忍睹的,不计其数;你见过熊孩子把自己绕进"八荣八耻"的吗?摆POSE要往汽油筒里丢火柴的肯定是他,哪回真烧着他了?

所以安啦,在宇宙文明排行榜里,我们就是那个肮脏的,愚昧的,凶残的,吊在末尾的物种。我们同时也是那个活泼的,豪迈的,多愁善感的(短命鬼肯定吐槽多嘛),没心没肺的物种。神仙们既不愿搭理我们,又羡慕我们。

我们真幸福(此为朝鲜人民口头禅)

通宝推:灰灵,舞动人生,
家园 这点你提得很对

因为不在这个主题里,回头再谈。

我建议逐步推广“14年义务教育制”,即符合政策的孩子(比如双独父母的两个娃),可以享受“14年义务教育”,大学头两年的学费,由中央财政负担(全国统一一个标准);另当地(省/市政府)每月提供一些生活费,按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由地方自定标准。

这样,两个娃的大学费用,家庭只需要负担一个人。如果上好的大学,国家给的固定金额的学费不够,家庭再自己补足。

这样应该能鼓励大家多生几个娃。

其实“计划生育”,不是单单“减人”,也可以“增人”,这也是计划嘛,计生委一样有活干嘛。主席用兵,还“四渡赤水”呢,忽左忽右并不是闹着玩啊。

家园 同意你的观点。其实,

这实际上反映了老百姓对这类部门的消极抵制态度。

家园 本大用俺熟悉的语言说着俺听不懂的话

每个汉字都看得懂,连起来读不懂

俺的意思很简单,虽然俺是理科男,可对你们这些逆天修理打扮地球的疯狂举动感到恐惧~~~~~

家园 现在明白你的意思了

就是嫌我们民科太鼓噪。

首先,我不是说必须要这么做,必须要那么做,而是脑筋急转弯,说:咦,可不可以这样做?可不可以那样做?也就是摆摆龙门阵,戏说嘛。

其次,“李克强经济学”,是“巴克莱资本”几个老中雇员拍新科总理的马屁而搞出来的名词。中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人决定的,况且他们描述的三点过于简单武断。中国建筑业用工1500万,房产业(含销售)300万,相关上下游产业更不知凡几,国内一点不上新项目怎么可能?举个例,熔盛重工都什么样子了?

西方希望的“李克强经济学”,是通过猛烈的经济结构改革,切断目前地方政府的收入路径(结束“土地财政”模式),以2--3年的谷底增长(年增3%)的“短痛”,换来面貌一新,此后有10年以上6%以上的健康增长(谋千年)。这就是“休克疗法”,当年朱相搞过,也成功了。但朱相有三大优势:第一是江朱同出一门(上海),政治一体;第二是朱相极为坚毅;第三是老百姓(比如东北老工人们)还能吃苦忍耐。当时牺牲了老一代,给当年的青年人(差不多就是我们这一代)让开了道路。假设这三条,今天没有了,那么谁能保证3年低增长后一定恢复高增长?我个人建议“综合治疗”,中医的方子,不要太急。

既然不得不上些项目,培本固元,“向荒要地,好过与民争利”,这个“荒”,可以是西北缺水地域,可以是东海大陆架。

如果顺应天道,恬淡无为,像曼德拉瞎整南非那样,让中国经济自然而然垮下来,碳排放减下来?或者急转失败?“土地财政”模式终究会结束,花多久调整过来,那还可以预设多种方案吧?

通宝推:尚儒,柴门夜归,发了胖的罗密欧,唐斩非,陈王奋起,
家园 本大~~~~俺献花投降~~~~~~~~~
家园 为什么假如他是孔丘,那中国人当场灭种了?
家园 茗谈132-3:1

这达沃斯论坛啊,天下皆知,是个“庸医荟萃,互相拍马”的平台,务虚的神仙会。不过毕竟都是名校毕业的名医,和一批土豪的赤脚医生,大家至少知道今天该谈哪个疫病。所以2015年初的这一场,主旋律就变成了“抗通缩誓师大会”,这个时髦。

(1)

前美国财长萨默斯在出席达沃斯论坛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正面临通缩和增速停滞的风险,如果列强央行(尤其是美联储)过早采取紧缩措施的话,将会导致全球陷入难以逆转的“螺旋式通缩”。这个通缩危机,是全球需求不振(说白了,中国增长放缓了)和石油价格坍塌而引起的。

由于安倍刻意抛出QE炸弹,日本今年成为主要发达经济体中,通胀率最高的国家,年度通胀率达到2.4%。欧元区、瑞士最近则陷入了通货紧缩。英国也处于通缩边缘,最近英国政府刚刚发布了14年来最低的年物价涨幅。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的12月份,美国正走向通缩。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经济学家预计,当月美国总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应较前月下降0.4%,由此CPI的同比升幅将降至0.64%,创下2009年秋季美国经济摆脱衰退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美联储宣布2015年中期将会加息,届时美国CPI短暂降至通缩水平并不是没有可能。

而美联储主席Janet Yellen在上个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能源价格的“短暂下跌”不应推迟(加息)进程。但金融市场对加息的热情则异常之低。

美国通货膨胀保值债券(TIPS)的收益率所折射的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预期)仅为1.6%;即便是3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预期,也仅有1.8%,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

在德国和瑞士短期限国债收益率实际已转为负值的情况下,即便是超低位的美国国债收益率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依然具有吸引力,因为好歹还是正数。

美联储的成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罗森格伦(Eric Rosengren)本周对《华尔街日报》仍然保持了“对通胀前景担忧”的口径,为6月份加息造势。与一个月前相比,基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控股公司(CME Group Inc.)所追踪期货数据得出的6月份加息概率已经下降了超过一半,目前仅为12%。这就是当前有一半西方经济学者和(前任和现任)经济部门官员反对美联储在6月加息的原因。

(2)

持类似萨默斯观点的央行,不计其数。欧盟开始QE,近期宣布降息的央行包括:瑞士、丹麦、土耳其、印度、埃及等;唯一逆向升息的,似乎只有巴西。其中,瑞士央行除降息外,还宣布放弃欧元兑瑞郎1.20汇率下限,这引发市场海啸,大批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瑞士是个缩小版的“中国式外汇占款”货币政策,此前3年一直强行收购进入瑞士的外汇以平抑汇率,确保瑞士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因此而滥发瑞士法郎。结果这次被汹涌而来的巨额外汇吓住,不敢再印钞了,不得不放弃汇率管制。这一事例很值得中国借鉴)。

瑞士央行取消欧元兑瑞士法郎汇率下限的决定,要从3年前说起。当时,欧元前景不明,导致大宗在欧洲的资金为避险而从欧元流向了瑞士法郎,于是瑞士跟中国同样面对“外汇占款困境”:如果瑞士坐视这些资金流入,推动瑞士法郎升值,会迫使瑞士出口业受损。所以,瑞士央行对欧元兑瑞士法郎设置了汇率下限,就是限制瑞士法郎的升值。做出口生意的企业,最重视的不是本币贬值,而是汇率长期稳定,所以瑞士法郎兑欧元,在3年里始终稳定在1.2:1左右。

但是,欧洲央行最近又暗示,将实施一项大规模的新购债计划(即QE),这导致巨量(私人资本)欧元闻风而动,求兑瑞士法郎。鉴于这次规模之大,瑞士央行不敢再通过买进欧元来维持其1欧元兑1.20瑞士法郎的汇率下限,换句话说,瑞士不敢再这么疯狂地印瑞士法郎了------相比起来,经济体量巨大的中国就好一些,至少还没被逼到墙角。

瑞士央行在三年前为瑞士法郎兑欧元设定的这个上限,一开始就削弱了瑞士法郎传统的避险作用。所以现在投资者每次逃离欧元时,他们可选择的避险币种非常有限------因为瑞士法郎上涨前景被人为限制,就从名单里勾掉了。于是一些资金去兑换美元、日圆等传统避险货币,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了其他欧洲小货币,例如波兰兹罗提、瑞典克朗和捷克克朗。这些较小欧洲国家的央行随即陷入到瑞士央行与欧洲央行这两大央行“拉锯战争”的夹缝当中。随着1.20瑞郎兑1欧元的汇率上限被取消,瑞士允许敞开兑换(不限金额),资金洪流汹涌冲进瑞士,瑞士法郎急剧升值(就是欧元相对贬值)。波兰货币也受到冲击,波兰兹罗提兑瑞士法郎在消息公布后立即暴跌21%。

(3)

恐惧通缩的央行群体里,其中一个突然由“抗洪”转为“抗旱”的银行,就是加拿大央行。上周,加拿大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把”隔夜目标利率(Bank of Canada’s key interest rate)”从1%降到0.75%,就是鼓励放水。

“隔夜目标利率”,是供各商业银行隔夜拆借时参考的利率,与各商业银行的“基准利率(prime lending rate)”(目前基本为3%)不是一回事。其实各商业行并不从央行借钱。

这个“隔夜目标利率”,在加央行会议前,美加两国的金融界普遍预测不会变动,突然会后就降了25%。按教科书来说,动了这个利率,那很可能就是应对recession。对于recession,普通的定义,是连续2个季度,这个国家的GDP实质增长为负。现在由于金融业是独立闭环运作的,所以单看某国GDP(官方公布版)增长率数据,很难判断是否实质为负(因为通货膨胀和没有实质产出的金融服务业,可以垫高这个数据,况且金融业的黑箱性质严重,数据容易失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拿大联邦统计局虽然挺老实,但实际作用未必比厚脸皮的中国国家统计局来得“正能量”(我记得以前有一次,联邦统计局公布一个经济数据,某商业银行按自己各地分行的数据处理后发现不对,就公开批评。联邦统计局起初顽抗,最后不得不公开承认错误)。

加拿大央行曾宣布,将2015年上半年的实际GDP增速下调到1.5%,预计国内经济在2015年下半年走强,2015年全年实际GDP将为2.1%;2016年实际GDP达到2.4%;2016年底,加拿大经济有望全面复苏------在这个大背景下,突然降息,加拿大的经济无疑有些我们小民看不到的问题(其中一个,是这些个预测建基于“国际油价60美元”,现在跌破了)。于是市场反应强烈,加元兑美元的汇率,跌幅立刻放大。

加央行原先预计,加拿大2015年通胀会走低,此后逐步回升到2%的目标水平。通胀“存在”但“走低”,前几年是经济疲软和零售业竞争激烈对通胀的抑制作用,今年则增加了油价暴跌后加拿大产油业受到沉重打击的因素。

对于居住在加拿大,拥有房屋按揭贷款的读者来说,这个变化的实质意义不大。首先,有些人寄希望于各大商业银行应声降低放贷利率------这是央行希望看到的,恰恰是各商业银行极其不愿意做的。因为以“基准利率(prime lending rate)”(3%)而言,商业银行的利润已经极其微薄,风险(比如因为采油业衰败而引起个人房贷违约)则在加大,怎么肯跟着降低房贷利率?各银行可能会迫于央行勾引出来的社会压力,向下微调,但内心会非常不情愿。

有些人把这个降息,解读为进一步鼓励个人购房,我认为是错的。

就我看,央行的本意,是两点。一,给已经购房(有沉重房贷)者一点信心。二,放纵加元贬值,鼓励工业产品出口,以弥补石油出口的剧降,尽可能弥补收入项下的缺口,避免进入通缩。

加拿大的私人贷款总额已经如此之高,房价已经虚高至少40%(这是美洲银行公开宣布的研究数据,算是给加拿大留点面子的),已经极度危险,再鼓励国民购房,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个降息,Bay街反感的声浪很大。因为这么小打小闹地鼓捣一下,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于事无补,但对于金融业,麻烦不少。因为各主要机构都是在9,10月份完成来年的工作计划(预算),你现在突然调整基础数据,各银行的“参谋本部”必须推倒重来一遍,最终数据的差异预计并不显著,所以怨声载道。这里面一个重要因素,我看就是现任央行行长,Stephen Poloz,同前任的坎尼(在2008年危机中表现出色,现在转任英格兰银行,即英国央行的行长),出身的专业背景不同,所以他更注重提振商业出口,而不顾及银行业的指手画脚。这次降息,等于是转折性的“新古田会议”,作用不大意义大,表明加拿大中央的态度:“经济上要防左,也要防右。从今天起,主要是防左。”

加拿大央行真正可以“打到”各商业行的,是Bank of Canada Qualifying Rate,这个利率用于指导各银行对首付低于20%的合资格房贷申请人(5年期内,不管是锁定还是浮动)的放款利率参考。如果这个利率由4.79%拉低,那就是真的要推高房价了。大帐里的元帅不动,前锋走马扬尘,虚张声势,没有用。

反而是中国买家,此时持人民币换为加币,在加购房,倒是某种机会窗口了。

外链出处

家园 保罗·克鲁格曼在上海交大的演讲

(本嘉明注:这一楼的重点,并非经济问题,但既然缠绕进来了,就在这里说一点,以下是保罗·克鲁格曼的演讲和答问,有删节):

--------------

(1)

当我在2009年来到中国内地的时候,世界经济危机刚刚开始了一年。那个时候很多的人,甚至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六年之后我们还没有从经济危机当中复苏过来。(本注:就是“钡剂效应”)

  

  除了一些好消息之外,也可以看到一些负面的消息。我们在2008年进入了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市场崩溃,个人消费在某些发达国家基本出现了崩盘,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美国和欧洲出现了重大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私营部门的债务高企。

  经济运行中资金流是一个环路,你的支出就是我的收入。全球的经济萎缩是美国的房地产崩盘引起的,但迅速扩大到了全球。虽然金融危机本身是受到了遏制,银行也得到了挽救,但是我们还没有解决崩盘带来的重大影响和后果。

  2008年以前,IMF认为发达国家的GDP年均增长率可以保持在2%左右,谁知金融危机后经济出现了严重下滑。后来增长有所恢复,但是我们不仅没有收复失地,之后的增速都比我们的预期要低得多。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比人们2007年的预期有一个大幅的萎缩。

  那么新兴经济体是不是有更好的表现呢?的确如此,中国很大程度上是避免了经济的大后退,但同样的预测和实际的对比也是让人感觉有些惊讶的------相较于当时的预期,增速也要远远差于预期。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危机蔓延或者溢出到了发展中国家,也影响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基本面。

  现在全球经济总体上还是比较疲软的,美国是有一些利好,但只是暂时性的;其它的经济体也有一些好消息。我刚刚从印度过来,他们的经济也在改善,但总体上还是比较疲软的。

  我们可以在原材料或者大宗商品的价格当中看到这一点。我们看到油价大幅下跌,包括铜、铁矿石的价格都在下跌。我们知道铁矿石和铜的价格驱动因素当然是中国了。随着中国经济的走弱,大宗商品的价格还会进一步下滑。

  2008年我们因为金融危机陷入了困境,现在六年之多了,我们还根本就没有真正摆脱这个问题,甚至全球经济出现了第二轮疲弱,我们还没有从这种危机当中充分复苏。

(2)

  现在全球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出在欧洲,比如德国十年期的债券利率非常的低。德拉吉公布了欧洲QE的政策后,德国十年期债券收益率达到了历史低点;法国也不到百分之六,应该说是法国债券历史上两百年来最低水平。

  人们认为欧洲央行设定的这个利率将会在长时间内保持非常低的水平,因为欧洲的经济预期会保持比较疲弱,德国五年期的债券几天前还只是正的,而瑞士的十年期的债券其实是负的,说明他们的经济碰到了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欧洲人什么事都做错了,而且他们有基本面上的问题,比如人口的问题很大,生育率非常的低,而且工作年龄的人口越来越少。所谓的工作年龄就是六十五岁以下的人口,过去五年一直在收缩。而现在如果要让欧洲加大投资,考虑到这样的人口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政府的紧缩政策又打压了需求。欧洲央行又犯了重大的货币政策错误,就是在2011年升息。

  欧洲央行现在正在努力,德拉吉在尽最大的能力在力挽狂澜,前两天的QE成功影响了市场,但影响的幅度有多大呢?看起来德拉吉成功地提高了欧洲预期的通胀率0.01%,听上去挺大,但是还不够,他们需要至少五倍才能脱离困境。

  人们可能会问欧洲有没有可能出现长期通缩?就像日本那样?这个问题问错了,应该问的是欧洲有没有可能不进入通缩?因为如果欧洲已经进入通缩,走出通缩就很难看到了。

  欧洲可能还会发生政治危机,如果经济政策总是不灵,负责经济政策的人能维持多久自己的合法性?也许很快就会看到现在非主流的政党上台。明天希腊就要大选了,很可能左翼政党会胜出(本注:极左翼确实胜利了),他们不是坏人,但如果他们胜出也会给市场造成重大的冲击。你们得好好想一想,如果(信奉社会主义的)甘地成为法国的总统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现在这个世界要更开放、更全球化,但是可能因为经济不好,开放和全球化都会收缩。

(3)  

  接下来我们总得讲到中国了吧?我不喜欢分析中国经济,所有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都有点像科幻小说,你们都同意我的话吧?在美国,GDP的统计也是科幻小说,但是其中部分统计数据比其它的统计数据科幻的成分更大。

  中国的统计数据我就不说了,外面针对你们的GDP数据是有很多讨论的,我们的圈子里都在在问,为什么政府“随手拈起”这样一个GDP增长率?7.4%是政府认为值得公布的数据吗?这本身就值得经济学家做一番分析。

  这是IMF给的数据:投资占GDP的比例到底是50%还是45%?不管怎么说,中国的经济模型的投资占比极高,在市场经济体里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高的投资占比。

  正常情况下高速的生产投资很快就会衰竭,但是中国的投资占比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经济增长真的像官方数据那么高的情况下,投资占比高就是可能的了。不过这样一种快速的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的。

  中国是一个经典的双重经济,它的制造业已经现代化了,但是农业经济还是相当的落后,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部分已经流进了城市,劳动力成本在上升。还有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工作年龄的人口也开始在走高之后持平。

  不管你们怎么展望未来,中国的GDP增长未来都是个位数的,这就意味着投资的占比不可能继续这么高,不可能再占到GDP的50%。

  现在是50%的投资和30%的消费,这个比例应该扭转过来,怎么做呢?投资占比下降倒是容易的,但是消费的拉升该怎么做呢?这是很难做到的,你必须有让工人有更大的安全感,也就是说在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好的情况下,工人们有信心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来消费。

  我们觉得中国的情况和日本九十年代末很相似,很高的经济投资、房地产的泡沫,特别是有经济模型的变革需求,但是时间又很紧迫。

  每次听到有人说中国的官员很聪明,过去他们这么成功,接下来他们要做的我们也应该相信。当然,中国比日本比起来要穷得多,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不一样。当时对日本政府的治理能力,局外人也是这么说的。

  如果说世界上有两个地方让我担心,一个是欧洲,另一个就是中国。如果再过十五年,我们还会讲中国成功;不过如果你们五年就请我回来,我可能就不会讲中国成功了,因为短期内中国会有一点困难。

(4)

  最后我们来讲一讲美国。美国经济恢复花了很长时间,但目前的确在增长。原因也是很让人兴奋的,这不是什么人为的经济增长。

其实美国有两个关键点:我们的确也有过房地产的泡沫,不过这个泡沫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到现在已经快九年了,这九年来我们新建的房屋很少,而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住房,住房市场已经开始回暖了,这是你们要知道美国的一点。另外一点就是美国的家庭债务,以前是高涨过,现在已经控制到了收入以下,所以美国经济的状态要比以前好多了。(本注:美国的家庭债务确实雷厉风行地去杠杆化了,但私营企业债务还非常严重,对美国的拖累远远超过国债。无论如何,美国是危机以来“去杠杆化”做得最认真的大经济体,中/欧/日本都是鸵鸟派)

  这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经济好了,就有更多的人能够就业、能够买房了,又能够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复苏和增长。这次的复苏不可能带来经济繁盛,也不会是奥巴马所说的美国经济危机,但至少还是一个很好的、快速的恢复。

  不是说美国经济不会再有任何大问题。其实美元已经升值了很久,升值得再多就会削弱到美国的出口,也许还会有其它的一些美国特色的挑战。就算我们看到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好消息,市场上的人还是相信,还有来自外国很多的威胁,所以我也在担心。

  美联储是计划今年某个时候升息,我一直建议他们别这样做,我觉得风险还是很大的。

以下是问答环节: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张春:关于美国经济,您说长期来说我们都会死去,但是经济危机之前就有一个通行的观点,就是美国的自然经济增长率就有2%-3%。现在美国大家都在辩论,美国经济的复苏道路有多强劲?中国观众真的也很想知道美国的经济复苏到底会有多强劲?  克鲁格曼:大部分人都已经下调了他们对美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预期。这样说好了,首先我们要看美国的人口状况,在整个西方世界,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都下降了,而在欧洲甚至是负增长的,即使是在美国也是每年下降百分之一左右,所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国的自然经济增长率都会下降。

  除此之外,要问生产率的提高能有多快,我们有一段时间生产率的提高只有1%,后来变成了2%。展望未来,技术对生产力的提高有多大作用呢?这是可以无尽争论下去的一个问题。

  美国的经济增长在1.5%到2%之间,这是对未来的预期。现在失业率是下调了很多,其实是很多人不再寻找工作了。过去的六个月倒不是如此,现在我们看到了失业率的真实下降,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每个月大概有二十万左右的新工作岗位,这是一个真正的好消息。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张春:您说中国经济当中投资占GDP比例太高,不可持续,但是之前我们也有过私下的交流,2009年的时候您支持中国政府的干预政策,而中国GDP投资占比这么大就是因为政府的刺激政策,当时您是支持政府干预的,现在又说高投资占比不可持续,这两点怎么解释得通呢?

  克鲁格曼:我还是认为投资的刺激政策在当时是对的,在2009年的情境下政府需要出手推动经济的增长,世界各地也都是如此,这样才能避免一个更严重的经济下滑。

  五六年前我没有想明白的一点是,你们真的需要刺激计划支持政府拉动消费,这跟美国的情况不一样,美国经济当中投资占比比较低,基础设施已经好多年都没有好好改造过了,而在中国很多政府投资都投到了一些令人质疑的项目当中,比如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展望未来,我认为中国真正应该鼓励的是可持续的消费增长。

  中国如果允许经济在2009年崩盘会不会比现在更好呢?现在我们没有办法提出这样的观点,也许六年前他们应该用这些钱来加强中国的社会保障。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钱军:我们知道投资拉动型和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您讲到中国现在像日本的九十年代一样,我也认同您的观点,短期内的的确确是有一些非常关键性的问题,可能给中国构成一个比较巨大的挑战,在您看来哪些事件可能会发生?您觉得这些事件会发生在哪些领域?是在银行领域吗?会不会因为这些事件的发生导致中国经济的下滑?换言之,哪些关键因素可能会导致中国硬着陆或者崩溃?相较于日本,我对中国是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

  克鲁格曼:首先要做一个免责声明,我不是中国专家,我讲的很多东西都是听别人说的。您讲的很对,中国应该采取措施避免出现银行的崩溃,所有的国家都应该这样。在美国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银行体系的崩溃,还有影子银行体系的崩溃,这些没有纳入正式银行体系的服务提供商也崩溃了。

  在欧洲情况不完全一样,但是也比较类似,零售银行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批发银行的确是参与了,而且受到了重大的冲击。很多人告诉我,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也非常的大,虽然性质和其它国家不太一样,也有人说问题不会很大,因为规模不够庞大。

  各个国家各有其问题,美国在2008年9月份到2009年5月份银行业的很多指标的确很糟糕,但是之后有所复苏,经济也在复苏。但是欧洲的指标没有好转,经济也没有好转,各个国家的银行体系是不完全一样的。日本的情况又完全不一样,即使给这些银行进行了资本重组,日本经济仍然非常糟糕。

  拉低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债务融资,在美国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中国的情况同样是不同的,中国这些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地方政府也面临着压力。过去的一个月让我看到了一件令人不够乐观的事,中国地方政府很大一部分的财政收入是来自于土地的出让,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有政府指令的因素。另外还有北京中央做的一些决定,地方上不一定完全的落实,这也是我听别人说的。

  日本的秩序是比较严谨的,他们在落实政策方面的阻力问题可能会比较小一些,也可以参照日本的例子来拉动消费,鼓励真正的私营部门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城投控股股份公司董事长安红军:学校让我提犀利一点的问题,您对中国的经济一直是非常谨慎的,在2011年《纽约时报》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做《中国经济会不会崩溃?》。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中国的经济主要是靠房价快速上涨和过热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同时伴随着大量的信贷增加,这些信贷增加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信贷,而是影子银行,而影子银行的信贷缺少政府的监管,也没有政府担保,所以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由此带来的泡沫也在破碎,说中国出现金融经济危机也不是危言耸听。

  过去了四年,中国政府肯定也看到了您的这篇文章,从前年就开始在挤泡沫,从房地产泡沫开始挤,去年也开始挤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泡沫。尤其是在十八大习大大上台以后带着中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习李新政”,包括简政放权、去杠杆去库存、自贸区建设,还有“一路一带”,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对于这一系列的措施,您从经济学的角度判断,中国的经济危机风险是降低了还是增加了?“习李新政”对于未来中国的经济会起到什么作用?

  克鲁格曼:的确如此,对于中国可能会有危机的警告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很多的人都认为中国将会面临很大的经济困难,以前人们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到现在没有进行(像样的)经济模型的转型,却也没有进入经济困难期------我是挺惊讶的,但是一旦经济危机爆发,会比你想像的速度快得多。

  中国现任的政府很有智慧,试图阻碍泡沫的生成,现在的危险在于要戳破泡沫又会带来人们恐惧的事情。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钱军:所有的发达国家市场都已经有了QE,欧洲央行也在大规模出手。您提到在QE政策出台方面,没有一个国家敢落后。这样一来印度和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又会出现新问题,目前出现了很多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指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采取QE等政策,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性并将利率降低到零),您不觉得各个国家的非传统货币政策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协调吗?

  克鲁格曼:我们回退一步看看整个世界的情况,整个世界都有通缩的压力,世界的货币政策整体来说还是太紧缩,所以任何国家如果能够“更积极”地扩张货币政策的话,都会引导世界经济走向正确的方向。

  但有的国家出于某些原因不希望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他们会抱怨别的国家的扩张政策让他们受苦------事实上正是这些国家不采用量化宽松的政策才使得世界经济的发展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

  其实每个国家都应该采取一些宽松的政策,是不是这样做就把问题推到了更晚的时候来发生呢?要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膨胀,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又膨胀会导致什么新问题呢?如果他们卖掉这些资产会有损失,不过损失都是纸面上的,如果现在不想购买长期的资产,还有其它的一些方面,也许我讲的技术性太强。

  不管怎么说,央行可以提高利率,卖掉一部分的投资组合当中的资产。有人捏造出了很多不进行量化宽松的理由,但是我对这些理由并不担心,如果你真的预期欧美的货币政策会考虑到更小国家的利益,这样想真是太天真了,我祝你好运,德拉吉和耶伦都有自己国内的问题要担心。

  上海城投控股股份公司董事长安红军:刚刚在瑞士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致辞当中说过这样一段话:2014年中国的GDP增长是7.4%,城镇新增就业是1332万个,超过了上年。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就业是不减反增的,我们的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都是下降的,CPI也仅仅上涨了2%,这低于我们年初预期的目标。事实证明,我们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更重要的是结构性改革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我想从经济学的角度请教一下,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新增就业不减反增的,CPI也控制得很好。而且去年我们M2也增幅也比较大,光银行就是十五万亿左右,加上信托和保险就是几十万亿,钱都去哪了?是政府的调控水平很高还是其它的经济学原因?

  克鲁格曼:跟我交流过的人没有一个相信你们的GDP增长真有7.4%,中国经济显然是在放缓的。

  讲到通胀在控制目标之下,这不是好消息,如果说“通缩了城市就业率还在增长”那是好事,如果是真实数字的话就更好了,但我们还是不能肯定。

  谁都不会否认中国已经有严重的经济衰退。但是我们要问的是现在是不是房地产的泡沫真的崩裂了?中国是不是进入了通缩?中国有没有工具应对通缩和泡沫?答案既是“有”,也是“没有”。

有的人说中国是有困难,但并不是特别的难。我还是要指出:中国经济需要以更多的消费拉动为主,这个转型还需要加大力度。

展望未来,对于中国,二十年后我是看好的,五年内我还是比较担心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家伙闭着眼睛说车轱辘话

一方面讲赞同2009年刺激,又说如果2009年放任崩盘是不是会好些。根本不看中国经济的调整和变化,难道这些变化不是在从供需两方面影响整体,难道主动变化了不需要调整经济模型?

而且我真不认为那个GDP数字真有那么重要。

家园 提高了欧洲预期的通胀率0.01%,听上去挺大

听上去也不大吧?也许没有百分号?

家园 中国和美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数据的意义恐怕不完全一样,因此只靠道听途说无法理解。

家园 他是来搞宣传的,又不是真的要讨论事情的。

宣传的目的有三:

1.鼓励消费

2.鼓励印钱

3.推销美国

没有了。

世界经济的确出了很大的问题,可是西方根本没有解决方案。或者说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转嫁问题。一战二战时期通过打战。冷战时期也打战,不过打代理人战,来不及补缺口,靠苏联解体,吃东欧的,还有中国投靠,吃中国的,世界有了难得的三十年和平。现在苏联的红利吃完了。中国的红利吃不了,“这回摊上大事儿了”。

所以使劲忽悠。

家园 你这三条都算是高抬他了

本山·克鲁格曼只是个侃爷,他在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圈子里最多算个边缘人物。我诛心一下,在大陆,大概是因为小资们对牛窑时报的崇拜,所以爱屋及乌。当然,如果你承认美国经济学术圈的游戏规则,他的炸药纪念奖是真材实料。但他在宏观政策领域的边缘性,其实有个很实际的原因:他的主要学术成就不是这方面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