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生物武器的讨论 -- 夕曦

共:💬81 🌺9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果比例大些,比如80-90%,做武器够了

轰炸对方纵深的战略设施的时候,估计大多数军队都是可以接受误伤10-20%平民的。否则战略轰炸就没法玩了。

其实有统计,现代战争中,平民占了死亡总数的一半左右,也就是50%。所以我估计对于多数军队而已,即使60%的比例也可以接受了。对于ISIS,大概都用不着考虑比例问题。。。

家园 找到比例大一些的特异性是不难,比如

皮肤颜色,眼睛的颜色等等。但接下来一步必须要考虑差异的功能,绝大部分不同种族的特异差异的功能是不清楚的。投钱做基因武器,还不如做基因功能研究。

家园 生物武器只能是战略武器而不能是战术武器

如非洲的埃博拉疫情,可以把一个地区的资本挤走,把一个地区经济搞垮。一旦周边国家实行疫情隔离措施,整个国家的贸易、人员流动停止,经济崩溃。其效果和颜色革命一样。

战术上行不通。到敌方阵地散孢子,敌方战斗力不会一下子降下来。敌方战斗力可以持续到打完战斗为止。如果敌方知道自己被生物武器击中了,可能都变成敢死队,战斗力反而超强,一定打到找不到敌人为止,宁愿光荣死在战场,也不下阵受那窝囊罪。

家园 拿埃博拉来做比喻不合适

与其把钱扔到华而不实的生物武器,不如建立一套有效的快速反应的防疫体系,军民两用,共享资源,平时还可用于对于自然灾害。这点中国在非典后做的很不错。

有了这套东西,就像是导弹防御体系,其它国家搞什么生物武器也掀不了多大风浪。

家园 假如真出现了生物武器,那就没有什么攻防之分。

因为生物科技水平高的一方决定了一切。所以,它是攻防一体的。

家园 美帝在这方面的积累和下限都是中国望尘莫及的

美国鬼子的冷酷现实也远超老欧洲。历史上看,美帝在战略手腕上弱势了就一定会在战术上实行无底线,比如越战期间的生物化学战,好不顾惜本方一线人员的生死。

所以还是要从最坏处打算,才行。

家园 你的假如就有很大问题,恕我对假如不感兴趣
家园 从最坏处打算没错,一个好的防疫体系应该是最好的对应

战略。

家园 生物武器没有攻防之分。生物科技水平高的一方决定了一切。

它是攻防一体的。

家园 分两面看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美国CDC在疾病预防控制有他独到的地方,其知识积累和管理体系有多年的沉淀,要肯定,有些东西我们要学习,但是其仍然有很多问题,我们也要看到,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最近正好在看生物安全方面的东西,注意到,比如2014年9月就爆出美国人邓肯,从埃博拉疫源地利比里亚回国,但是美国海关检疫没有对其重视,也没有进行跟踪,几天后其发病,到医院治疗,仍没有引起当地CDC的关注,只给了点抗生素,导致其和大量人员接触,增加了病毒扩散风险,直到再次病重,才被送到州医院,CDC才对其确诊为埃博拉感染。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其海关检疫仍有很大问题,其跟踪、关注力度不够,反应不够灵敏、迅速。

另外,这两年,美国CDC和NIH下属的参考实验室,也发生多起安全事故,如活的碳疽杆菌被无意中直接接触、用作疫苗的非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中混入高致病性流感病毒(还是活毒,都给禽打了,后来发现禽一个劲的死,往回查,找到原因)。这些都反应出美国疾控存的运作在一些问题。

2003年以前,中国看美国疾控系统是如神仙般的存在,但是1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要以更加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疾病防控系统。学习别人的长处,汲取别人的经验,看到别人的不足,总结自己的经验,改善我们自己的系统。不要盲目崇拜、照搬,要思考,多总结,多实践,才能打赢疾病防控,特别是突发性传染性疾病防控战争。

家园 这次埃博拉事件对比中外救援,能读出很多内容来

欧美援助大张旗鼓但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暴露出自身的许多问题。

但是在生物战方面,不能不防,美帝是做过人体实验的,也从来不惮于使用。

家园 您真的对生物武器有所了解吗?
家园 可不可能存在反向疫苗呢?

简单的说就是,投放生物武器后,没打过特定疫苗的不怕,打过特定疫苗的完蛋。

如果这个存在,第一条就推翻了,终生有效的疫苗反而会成为很好的目标。

家园 疫苗,转基因作物或其他特定种子作物

都可以成为生物战的锚定。我的帖子已经详细描述了这种可能。

链接出处

家园 没有多少可能。玩生物武器的梦魇是

大规模生产、贮存、防止失活等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可以预期的最大效果也是在一定地区造成损失、在较大范围引起恐慌。最坏的情况你可以用埃博拉在西非爆发的情况来参照,这是防疫体系几乎完全不存在的情况。如果你能了解一下国内的防疫体系,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