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忙总再现江湖了 -- 大山猫
的合作。
如果从忙总的说法扩展下去,估计就是包括所有的海外留学人员,驻韓驻冰岛的大使,就是样板嘛。
你看被他顶撞过的,为辩解自己,都在国外出了好多书了,还好意思“下岗工人是国家财富”呢,无非是担心被秋后算账。因为顶撞就断人前程,何况视千亿工人如草芥。对这种人,当千夫所指。忙总对他算很含蓄了
本猫大概都比他知道的早(作为一个初中生)。中组部当年的规定据长辈说是出身不好的,不能提拔(记得天花板是处级)。
神仙打架罢了。
CIA不是神仙,大家老神话它不好。何况现在是资本为王,根据保尔森的回忆录,里面过政审的核心人物也和保尔森交谈甚欢呢。最令本猫惊讶的是高盛两个总裁(一字并肩王)都花了很大精力在清华大学上(朱的邀请),其中一个干脆高盛不干了去清华当了教授(高盛一把手不干了去清华当教授)。
全建档就等于没建档,累都该把CIA累死了。美国要对付中国,首先要解决意识形态的问题。历史上最好的间谍,都是不要钱的。如果美国各方面再继续这么停滞下去,再牛逼的间谍能比上当年那些信仰共产主义的剑桥帮吗?
法和细致程度,并不是神话,给每个到美国的留学生建档是基本功,这个可以参考斯诺登曝光的棱镜计划以及窃听丑闻,还有维基解密的材料。而中国留美人员,不光美国感兴趣,台湾同样感兴趣,特别是高学历留学生。台湾一个负责国际情报的人在凤凰卫视的节目里透露,几乎所有在美高学历留学生,台湾情报人员都不同程度的接触过,分别只是当事人有没有觉察。
并且,中国的留美学生和记者,本身猫腻也不少,美国情报机构也要反渗透,
对于盟友,情报合作共享美国做得非常成功,对于在这些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如果有美国感兴趣的人物,重点发展是应有之义。
美国发展留学生甚至赴美劳工人员,成功率也是相当高。特别是80年代之后,高学历人才更容易被策反,主要还是因为对民主自由等价值观的崇拜。这一点,可以参考抗战时期的部分汉奸,他们真诚的相信大东亚共荣,相信日本那套理论。
总曾说,高层向下打开窗户提供上升通道,80年代可能是我朝历史上(建国后)唯一一次,以后不太会有规模性的寻常百姓家变身王谢之家。貌似清华北大的学生构成,以及中央司局级干部的背景有些大概的趋势。
去清华做教授当然是认为自己可以影响中国最关键的一批人。当然这个不一定是主动的渗透(主动也主动不来,朱是请保尔森进了,而有一派人是不让他们来的,以至于保尔森还要写信自辩),而是真心认为自己可以影响未来中国领导人的价值观(清华最高峰在九长老中占四个,可见它是全中国的领导人摇篮)。而且你觉得当时高盛两个总裁都极深地介入到清华具体业务里面去,全世界任何其它一个学校能做到吗?
因为更早的时候,地富反坏右是不能入大学甚至高中的,更不要说进入体制了,当处长甚至科员都是做梦。好一些的出身可以进大学,但不能进入敏感科系。这个大家都知道并认为是不可跨越的红线。以至于七十年代末本猫长辈班里有两个地富子弟,全班同学都非常惊讶。要知道当时进入中专就包分配,就算是进入体制了,更不要说这是中国最牛的大学(或之一),分配出去都是顶尖的单位。这个都让他们进来了,那必然要有措施来管理他们。所以本猫以为,这个规定多半是那个时候出现的。阀门一旦开启,后面只会越来越松。忙总如果一直在体制内,后面总会有办法解决他的出身问题的。
没什么区别,忙总说的是起码中央司局级以上级别,真正掌管国家的那一部分人。忙总的身份在一般层的的确放宽了,毕竟祖辈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与TG没有血债,不然忙总也上不了科大,还能读最核心最敏感的专业,但是要再上升,会遇到天花板。
不过,我听一个中直机关的老乡说,入党时有三种人政审过不了关,一,50年代土改被定为地主;二,文革时的三种人;三,平方事件的参与者。估计还得加上第四种,轮子功。考虑到他处的环境,估计他特指中央一级或者核心敏感位置。
忙总特指中央司局级以上的体制内真正掌管国家权力的那一部分人。而你说的外国人到清华任教,就靠一两个人去影响未来中国领导人的价值观?未必太儿戏,小瞧了个体的人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要是这么容易被影响,TG体制里有多少教师,谁的影响力大?司徒雷登办燕京大学,还想培养亲美的一代中国人了,结果了?
另外,忙总讲过一句我也不知对错的话:TG的权力运作流程很特别,极为复杂。不到司局级以上这个级别,根本不知道所以然,外国人想弄明白中国的权力运作流程根本不可能。除了文化传统的差异,在这个级别的人物,爱国觉悟还是可以相信的,不会给外国人这种运作流程的操作手册(这种手册也是政治禁忌,谁碰谁死)。真正属于知道的不说或者胡说,不知道的乱说。
持怀疑态度的。这也太把美国,太把CIA想得神奇了吧。
美国当真有这么神奇,就没有08的金融危机了。
所以,我党,也没有这么必要草木皆兵,凡是出过国的,就不信任。
像大山猫同志,我认为,就很不错嘛,态度比较端正,思想也比较先进。
懒证的缘起,一是没有了贪腐的动力,二是没有了同僚上级的背书,三是少了同僚上级的帮助,
话说谁能指导下怎么用小窗口引用文字?看到过有人也问这个问题,但没答复。
第四条道理是如此,但例证估计有点不妥,这样岂不是是负责审批的和负责申请的成了同一批人了?
第五点估计不成,因为从宏观上看,我的理解中,国內的模式政府制定了地区內的总体发展方向,然后开发商在这个框架內进行自己的项目。而且政府有扶持企业的习惯。换个角度看,政府和企业联系紧密,的确利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所以政府官员和企业“拉拉扯扯”,是有其合理性的。至于拉扯的內容跑沟了。里去,那是另外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