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懂经济必须问懂什么经济? -- 说几句
左宗棠的能力强吧,没有长毛作乱,估计最多私塾老师到头了。
建功立业的机会,是建立在多少别人的脑袋满地滚的基础上的。
乱世,会促进社会资源向能力强的人手里集中,未必不是坏事,乱一下,然后就是大发展,总比一潭死水毫无希望的好。
仅从钢产量举例。
1957年,中国的钢产量是535万吨,
对钢指标,毛泽东是有些不放心的。会议期间,他把几个省市的负责人和冶金工业部负责人找到小会议室,一起开会。在会上,毛泽东详细地询问钢铁产量1070万吨这个数字到底可靠不可靠。由于不放心,他采取的方式是一个人一个人地问。他首先问上海市副市长马天水:“行不行?”马天水说:“可以。 ”接着,毛泽东一个一个地询问主要钢铁基地包括鞍山、武汉、重庆、北京、天津、唐山、马鞍山的相关负责人,大家都说行。
冶金工业部办公厅主任袁宝华在冶金工业部具体分管建设和计划,毛泽东问他:“你是经常接触基层的,你说究竟有没有把握? ”袁宝华说:“我们树了十面红旗(先进单位),只要十面红旗能站得住,他们的经验能够推广,我看有希望。 ”
接着,毛泽东问到了冶金部部长王鹤寿。王鹤寿说:“主席只要下了决心,我们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认为,实现这个目标是可以的。 ”
第一,钢产量翻一番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毛对此也有疑虑,这是事实,但在下面的人看来,“上意”就是要大幅增加,所以都是迎合上意。其间全部责任放在毛身上肯定不合适,但无疑毛是想大幅增加的。
第二,在不可靠的1070万吨的基础上,1959年下面的人报到了3000万吨,毛自己知道肯定是完不成的,然而他真采取措施了吗?
反右可以说是很多人被批判、下台。而毛反浮夸,谁被批了?有的省要增加三十倍,这样的人居然没下台!你相信毛是真的反冒进?反浮夸?
冒进是上面和下面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关系。
上面定个50%的指标,下面就可以给你搞到100%,上面看到100%虽然不相信,但不能打击下面积极性,相反处罚的是那些说达不到50%的人。
这种现象,在当代中国也是很常见的。
郑州会议和上海会议,彭德怀已经与就浮夸一方的粮食产量吵架。主席居中,也只能压缩一下浮夸一方。但也不可能完全支持少数派的彭吧
浮夸本来想刘邓弄出来的,现在是主席给他们揩屁股。事后主席也主动承担领导责任。你倒好,把屎尿往主席身上泼。这倒是学到了邓的那一套:文革坏到底,文革的成绩都是抵制文革取得的
历史不是邓一个人说了算
又是谁反反冒进?
原来早就有了
56年周可以断然拒绝毛增加20亿基建投资的建议,一句“我作为总理,从良心上不能同意这个决定”,把毛顶得悻悻然离开北京。
为啥到了南宁会议,周就得做检讨?
没有地方诸侯和工业部门的支持,毛想“反反冒进”就能“反反冒进”?
南宁会议,可是周要求开的。周本人,在其公开的表态里,对南宁会议的批评是认帐的,从来没有翻过案。
作为一个刚成立的共和国,地方诸侯和工业部门既没有经验,又没有足够的经济知识,出于快速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迫切心情,从内心上要求大干快干是合乎情理的。
这种情况不但建国时出现过,甚至到现在都屡见不鲜。
那么,中央领导作为见识远超普通干部的人,就要善于平衡。
从我个人认为周的反冒进是正确的,毛的反反冒进是错误的,大跃进更是错误的。
这里我们先必须有个认识问题。假如你认为大跃进是正确的,那有什么必要说是谁的责任?只有错误才要追究责任吧。
而对伪左来说,前三十年就不存在错误,即使有错误也是刘邓的。但要知道,在文革前,刘邓是紧跟毛的!
我前面已经举了例子,只要自己觉得有理,总理并不惮于反驳主席。
这种情况不但建国时出现过,甚至到现在都屡见不鲜。
那么,中央领导作为见识远超普通干部的人,就要善于平衡。
这点同意,但要补充一点,当时的中央领导也是“没有经验,又没有足够的经济知识。”
即便是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相当数量的中央领导也谈不上“作为见识远超普通干部的人,就要善于平衡。”
这里我们先必须有个认识问题。假如你认为大跃进是正确的,那有什么必要说是谁的责任?只有错误才要追究责任吧。
我个人认为周的反冒进是不成功的(注意,我不用“正确/错误”二分法,而是“成功/不成功”)。
现在的官修史学,会告诉你“一五”期间,经济成就如何如何,却不会告诉你这五年中每一年的情况。
对于55年反右倾保守之后的过热适当压缩没有问题,党内高层总体上是支持的,但周、陈、薄、李等操刀的“反冒进”是如何反的?
据其中的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回忆,当年基本建设委员会负责制定压缩投资的指标,一部分同志认为压缩100亿就行了,另一部分同志认为压缩不够,最后确定的指标是两者算术平均。
基本建设是上马金下马银,操盘基建压缩是非常考手艺的事儿,这种拍脑袋反冒进法,不是儿戏吗?
反冒进,反出一个巨大的马鞍形。民主党派有人跳出来:共产党搞不好经济。蒋介石说:共产党是秧歌王朝。决策层的压力相当大。
南宁会议由最初考虑的一个研究计划的会议开成反反冒进的会议,开成一个研究工作方法的会议,会议最重要的文件就是《工作方法六十条》,不是没原因的。
从这个角度讲,毛的反反冒进当然是正确的,会上讲、当面讲,程序上没瑕疵;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说实事求是没问题吧。
至于大跃进,我的看法是:成就巨大,代价沉重!(这里,我同样不用“正确/错误”这种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分法)。
除了“156工程”,我国大多数国有工业企业的肇始都可以追溯到大跃进时期,说成就巨大,当之无愧。
同样,大跃进也充分暴露了tg这种列宁式政党胎里带来的体制机制上的毛病,“民主集中制”在从上到下各级都异变为“有集中、无民主”,瞎指挥、浮夸风、只对上迎合不对下负责,大跃进和随之而来的“三年困难”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本狐看来,真正的左派都是讲事实、讲逻辑的,不会认为“前三十年就不存在错误,即使有错误也是刘邓的”。
解甲兄帖子第一句就是:我是不赞同毛做什么都是对的,邓做什么都是错的这种说法。
至于“刘邓是紧跟毛的”和“刘邓是否有错?”,把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儿刻意放到一起,这是对阅读者作逻辑训练吗?
毛搞计划生育,邓也搞计划生育,同样可以说是紧跟,结果如何?
承认“人与人不同、能力有差距”,这也是实事求是。
一九五七年的经济工作,由于认真执行党的八大的正确方针,是建国以来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
八大二次会议、八届十二中全会、十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六中全会……
决议间打架咋办?
从我贴出52-57年的工农业总产值数据来看,完全得不出以下结论:
附:十届三中全会公报
你给这群小资讲感恩,真是侮辱了小资的名称,同时也夸大了其普世的范围。
不结地气的小资们,看看你们所站的位置,你们是如何走向小资的?
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搞了200多年且还是在有大量殖民地财富输入的情况下,贫富极度分化问题都没解决掉。我记得在右而左博客看见过这么句话: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大的失败就是丢失了13亿人的市场。细细一想,确实很有道理。
上海也是同样的体制,但大跃进就基本成功了。
1957年,上海钢产量为51.8万吨。1958年钢产量计划增长1.3倍,实际增长136%,增至122.26万吨。
七大之后是解放战争得胜利,建立人民新中国。
七大是突出毛主席,八大是淡化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