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闲话中国的“资本外逃”(一) -- 陈经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 邢毓静博士
基于资本外逃活动的特性,无论采用何种对资本外逃的界定,要想准确测算资本外逃的规模都是相当有难度的,即使是一些对资本流动不施加任何限制、有关数据的准确性相对较高的发达国家来说,其资本外逃额也难以准确计量。而对那些对资本流动施加控制、国际收支统计数据不完备或者误差较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讲,测算就更为困难。有些资本外流是以隐蔽或者变相的方式进行的,只能部分地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r有些形式的资本外逃,如走私收入或出口低报和进口高报所获得的收入,在国际收支统计中根本不能直接反映出来,因为这类活动所伴随的交易收入从未在官方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出现过。
尽管存在这些难题,但是,基于已有的统计数据,对资本外逃规模进行粗略的估计仍是可行的。根据国外现有文献对资本外逃的测量方法,我们可以将目前对资本外逃规模测算的方法划分为三类,即直接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方法和混合测量方法。
一、直接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方法是直接通过一个或几个对国内异常风险反应迅速的短期资本外流项目来估计资本外逃额。这种方法直接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采集数据,所以通常又称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法(BOP Accounts Approach)。其基本测算公式是:
资本外逃=短期私人资本流出额+国际收支账户中的“误差与遗漏”
“误差与遗漏”本来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调整借贷方差额的一个平衡项目,但在这里作资本外逃的一个替代变量,根据Brendan Brown的研究结果:在资本外逃比较严重的国家里,资本外逃经常被隐藏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表现为负数的“误差与遗漏”项目之中。因此用短期资本净流出量加上“误差与遗漏”可以近似地估算出资本外逃的大致规模。
1.卡丁顿率先采用的直接测算方法
国际清算银行1984年的年度报告指出,如果拉美国家的私人部门将外逃出去的投机性资金带回国内,拉美国家也就不会处于债务危机之中。受此启发和推动,卡丁顿首次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外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开拓性研究,并采用狭义的“游资”概念进行测算。
卡丁顿将资本外逃定义为非银行私营部门的投机性短期资本外流,并据此首次采用直接测量方法对8个国家(阿根廷、巴西、智利、韩国、墨西哥、秘鲁、乌拉挂、委内瑞拉)在1974-1982年间的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估计。他的估计方法是:资本外逃额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其它部门(除官方部门和货币当局外)的其它短期资本项目,必要时加误差与遗漏项目。前者即“游资”,后者代表以隐蔽方式流出的资本。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估计资本外逃国家的外汇管制状况稍有变动。如一国无外汇兑换限制,则不作误差与遗漏项目调整,反之,则加上误差与遗漏项目以作调整。
卡丁顿采用的这种直接测算方法相当简洁易行,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1)对资本外逃的估计范围过于狭窄,仅包括了私人非银行部门的短期资本外流。而外逃的资本并不一定都采取短期资本的形式,这些外逃的资本同样可以投资于长期性的金融资产?r
(2)误差与遗漏项目既包含了未记录的资本流动,也包括实际意义上的统计误差。
由于卡丁顿的测算主要只注意到短期资本流动,因而总体上是低估的。
2.凯特对卡丁顿测算方法的发展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工具的日益丰富,仅仅考虑到短期资本流动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实际测算的要求。于是,凯特(Kant)在继续采用卡丁顿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对于资本外逃的测算方法作了适度的发展。他根据资本外逃估计范围的不同,分别将不同测算范围的资本外逃称为“游资1”、“游资2”和“游资3”(HM1、HM2、HM3),测算的数据完全来自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是:
HM1=-(g+c1)=-?z(其它资产项目、其它部门中的其它短期资本项目(other short-term capital of other sectors,other asset)+误差与遗漏项目?{
HM2=-(g+c)=-?z其它部门的其它短期资本项目(other short-term capital of other sectors)+误差与遗漏项目?{
HM3=-(g+c+e1+e2)=-?zHM2+债券和公司股权方面的证券投资(the portfolio in bonds and corporate equity)?{
上述等式中,g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4年国际收支手册中的第112栏?re是指证券投资,e1和e2分别指债权及公司股权投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4年国际收支手册中的第56-61栏。C是指其它形式的短期资本,是1994年国际收支手册中的第93-97栏,c1是其中的第94栏。
比较而言,凯特的“游资2”测量方法等同于卡丁顿方法。总体来说,凯特的测量方法比卡丁顿方法较为全面,可以对资本外逃的规模进行不同层次的估计。但是,卡丁顿测算方法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对于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处理等,依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3.直接测算方法的应用效果
直接测算方法简便易行,能够很方便地满足经济研究中对资本外逃基本趋势和大致规模的测算要求。事实上,对于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资本外逃,西方学者就是用这一公式进行估算的。在战后尚未解除外汇管制时期,不少发达国家也用这种办法估算资本外流的数额。从实际测算结果看,直接测算方法比较适用于私人对外资本投资规模较大、资本流动期限较短而且国际收支统计比较完备的发达国家。
对于直接测算方法的批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误差与遗漏”不仅包括那些隐蔽的未纪录的资本流动,还也包括一些真实的统计误差,比如跨年度的进出口交易、一国为保密起见不便公布的交易等。同时,直接测算法所依据的定义是将资本外逃视为一种短期资本流动,基本上没有考虑长期资本流动。但是,在国际金融市场高度发达、金融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流动性良好的长期投资工具同样可以成为短期投资的良好替代品。
二、间接测算方法
为了提高对于资本外逃规模测算的准确性,西方学者针对直接测算方法的一些缺陷,提出了另外一种测算资本外逃的方法,即间接测算方法。间接测量方法是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四个项目的剩余部分,来间接地对资本外逃额进行估计,此种方法亦称剩余法(ResidualMethod)。这四个项目分别为:对外债务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官方储备增加和经常项目逆差。一般认为,前两个项目为后两个项目融资,其剩余部分即为间接测量方法估计的资本外逃额。换言之,外债的增长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相对于东道国来说是“资金来源”,而弥补经常账户赤字和增加储备资产属于“资金运用”。当不存在资本外逃的情况下,“资金来源”应该等于“资金运用”,而当“资金运用”小于“资金来源”时,就意味着发生了资本外逃。根据间接测算方法的基本思路,资本外逃规模可以用下式表示:
资本外逃=对外债务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官方储备增加+经常项目逆差。其中,前两项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符号为“正”,后两项为“负”。从理论上说,间接测算方法在界定资本外逃的范围时,强调的是资本外逃产生的负面后果。总体上看,世界银行、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等采用的都是这种类型的测算方法。
1.世界银行采用的间接测算方法
间接测算方法首先是在1985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随后很快获得学?X界的好评。世界银行的测算方法是:资本外逃=外债变化+净外国直接投资+经常项目的变动+储备的变化。不过,世界银行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债务表》(WorldDebtTable)中的债务数据来代替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债务数据,因为世界银行倾向于认为,一国官方的债务统计数据不够准确。
2.摩根担保信托公司和克莱因对于间接测算方法的调整
摩根担保信托公司(Morgan Guaranty)和克莱因运用间接测算方法的思路与世界银行基本一致,同时适当作了调整。摩根保证信托公司扣除了由银行体系和货币当局拥有的短期外币资产,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外币资产是主动进行外汇交易而形成的(如保持一定流动性的需要等),因而可以说是一种合理性资本流出。
克莱因(Cline,1987)又对摩根担保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从摩根担保方法对资本外逃的估计额中减去了已留在国外的外国资产的再投资收益。他认为已留在国外的外国资产再投资收益从未进入国内,不应视为资本外逃。同样,旅游收入和边境交易也应当扣除,因为这些交易并不是在官方的市场中进行的。
3.间接测算方法的应用效果
如果说直接测量方法测算的范围过小,那么,相对于直接测量方法来讲,间接测量方法所估计的资本外逃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实际测算应用中,运用世界银行和摩根保证信托公司测算出来的结果是十分接近的。同时,间接测算方法在较易采集方面也相对难度较小,因而在实践中常常获得好评。当然,应当承认的是,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测算方法都有自身的缺陷,只能大致地反映出资本外逃的渠道、规模,另外无论用那种方法得出的结果都会存在统计上的误差。
间接测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直接法的缺点,但也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其中主要表现在:(1)它无法反映出通过经常帐户的虚假交易进行的资本外逃。(2)外部资本来源与对外资本运用间的“残差”实际上反映的是全部资本的流动额,因此,这种测算方法必然会夸大资本外逃的规模。(3)它无法将已记录的一般性资本外流与资本外逃相区分。
三、混合测算方法
1.杜理提出的混合测算方法的基本思路
这一测算方法是由杜理率先提出的,其具体测算思路是将资本外逃视为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未反映出来的该国居民对非居民的债权。根据这一界定,混合测算方法首先将可以识别的资本外流部分加总,得出一国对外债权总额,然后从中减去“正常的”对外债权存量的变动数,即为资本外逃的数量。杜理认为,向国内官方机构报告投资收益的外流资本不应该被视为资本外逃,因而应将其从资本外逃的测算中减去。
杜理提出的这种测算方法,实际上混合了直接测算方法和间接测算方法的基本思路。他将资本外逃界定为一种特殊的对外债权,这种债权产生的收入没有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杜理提出的混合测算方法计算的具体步骤是: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相应项目,先测算出本国居民除对外直接投资外的对外债权净增加额,随后加上误差与遗漏项目、加上《世界债务表》中获得的债务变动额与官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获得的对外借款流入额之差额,随后,减去产生国际平均收益的对外债权额(通过每年收益的资本化来获得相应的数据),即对于产生国际平均收益的对外债权投资,不应视为资本外逃。
杜理的测算表明,确实存在一定规模的、不产生国际收支统计记录收入的对外债权。
2.混合测算方法的应用效果
从实际测算思路看,混合测算方法实际上是直接测算方法和间接测算方法的结合,强调的是居民未申报的对外债权。从理论上说,与直接测算方法和间接测算方法相比,混合测算方法得到的测算结果应当更接近实际的资本外逃额。
不过,混合测算方法同样存在一些缺陷:
(1)在杜理的测算思路中,已经申报的对外债权的估计是将已经申报的利息收入除以国际金融市场平均利率,即进行资本化的倒算。这种方法技?X上有不少问题:第一,申报利息可能低报,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居民申报的利息可能不准确,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的对外债权收益的上报一般是极不准确的,从而影响已申报的对外债权的准确性?r第二,采用平均的市场利率不科学,或者说是进行了相对简化的处理,会增大测算的误差。
(2)所有已申报的对外债权未必都能获得国际平均收益,其中可能存在低于国际平均收益的对外债权,这就必然导致测算的误差?r
(3)对外债权中存在部分无息资产,根据杜理的测算思路,无息资产就被归入资本外逃的范围了。
四、不同测算方法的比较
运用不同的测算方法,对资本外逃规模进行测算,是深入分析资本外逃规律的基础。应当说,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经济金融环境、不同的考察角度来说,测算方法的应用效果也会不同。同时,任何一种方法都会存在误差,并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没有误差的测算方法。这可以说也是由于资本外逃活动本身特点决定的。
具体到直接测算方法、间接测算方法和混合测算方法而言,这三种测算方法对资本外逃的估计范围不同,实际应用效果也各有优劣。我们认为,基于资本外逃行为本身的易变性、波动性、隐秘性等特点,对于资本外逃规模的测算,主要是把握其波动的基本规律和大致范围。因此,比较现实的方法,应当是对三种测算方法进行综合应用,把直接测量方法的估计结果作为资本外逃规模的较低估计,间接测量方法的估计结果作为资本外逃规模的较高估计,界于其间的是混合测量方法。为了把握资本外逃规模的波动趋势,可以考虑将三者加以平均,以获得综合的评价。
《国际金融报》 (2000年12月07日第七版)
陈大师费了那么多口水,你一句话就行了。
这个国家一些先知先觉的富人、外资会搞资本外逃,一般是拿各种本币资产用各种手段换外汇,使得当局外汇资产减少。然后这些外汇规避监管跑到国外去了,外逃了。搞到了一定程度,
当局就不能命令或者拒绝换外汇么???表面上短期内将丧失完全本国货币信用,导致未来一系列灾难的开始(贬值同样导致未来灾难的一种手段),但这的确是有可能建立良性循环的开始,一旦应对得当,经济正常运转以后,国家的货币和经济信誉又恢复正常作用了。关键是,限制了以后,国家能不能回到正常运转上去??我的回答是,中国能,其它一般的小国却不能。原因又归到我的一个重要观点上去:整个民族的人民素质。
我想,除了这2种选择以外没有其它办法了,小国领导并非思维水平不如陈经或者不如我,而是实在是他们的民族素质太差没办法,所以只能选择贬值。。。相对于完全丧失货币信誉而言,这还是一个相对缓慢漫长的过程(相比较另一只手段:贬值了以后,吃IMF的毒药还有可能恢复经济水平,但强硬管制就变成西方定义的类似军政府了,因为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和双重标准的政治和贸易的“价值观”,政治经济外交手段一起上,他们更抗不住。这方面中国也有优势),比较适合他们这种没有素质的国家和民族。
最后再加一条原因,他们的政府是弱政府,整天考虑的是维持政权和上台,其次才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本来就是小国,在这种情况下,基本没有可能抵抗世界霸权的优势力量(动不动政府就要换届下台还怎么抵抗?像米洛舍维奇那样政府一换界,人都被莫明其妙送到海牙去了;都这样,谁还来抵抗?)。难怪西方整天吹捧民主。先不说这个价值观对不对,但在操作上是在削弱自己的力量,西方就更有优势。
正好赶上97回归,很多香港人选择了移民,并带走了大量的资金,使得股市和楼市长期低迷
资本项目如果不放开,外逃的严重性总是可控的。要是一边承诺放开,一边急刹车踩住有进无出,这个感觉跟抢银行也相去不远了……
要拒绝换外汇首先要想外汇原来为啥会进来。玩这么一次,外汇可不知道多久才能恢复重新进入的勇气。贬值本身未必是崩溃,谈不上完全丧失货币信誉,突然搞极端外汇管制才可能导致国际市场上的货币信誉崩溃。
像中国这种一直都是管制的,盘子又大,所以一直死皮赖脸的,大家也无话可说。
对那些中小国家来说,贬值比管制强一点,所以仍然都选择贬值。
但以上都是经济细节的讨论——不过老兄好像半点都没有否认,在这个经济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果是归于民族性!!
我始终都认为,日本的崛起是必然的,因为他们的民族性使然,唯一的疑问是崛起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进来的时候眼睛多闭会,出去的时候多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做就成了.